馬岩松

馬岩松

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及合夥人

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師,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及合夥人。他于2004年成立MAD建築事務所,主持設計一系列标志性建築及藝術作品,包括盧卡斯叙事藝術博物館、鄂爾多斯博物館、朝陽公園廣場等,是首位獲得海外地标設計權的中國建築師。[1]

    中文名:馬岩松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 籍貫: 畢業院校: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職業:建築師 主要成就: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及合夥人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築第一人 出生地:北京 代表作品:盧卡斯叙事藝術博物館、夢露大廈、鄂爾多斯博物館、哈爾濱文化島、中國木雕博物館、胡同泡泡 性别:男

人物經曆

給自己的房子

在事業上另類的馬岩松,生活上卻極為正常,早早結婚,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如果為自己的家人設計一座房子,他會怎麼做呢?

給别人設計房子是很怕的一項工作,因為這代表了非常私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很願意經曆為自己的家人設計房子的過程,願意盡心竭力地去滿足家庭裡每個人的需求,願意為的需要妥協。總的來說,覺得還是住在城市裡更好。從小在北京的四合院裡長大,特别喜歡老北京的山水,比如景山、北海,如果能在這附近有個院子,然後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改造,那是最理想的了。想,這個房子應該會随着家庭成員的成長而不斷變化。

此外,在大自然空曠的地方,還想給自己修一個兩三平方米很小很小的房子,可以當做書房。采用木頭、玻璃等材質營造出透明的感覺,在這個環境裡,能把自己變得最簡單,感覺身體在自然之中。

不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

被記者問到“如果像大多數建築設計師一樣,到四五十歲才有機會成名,會怎麼樣?”語調慢悠悠的馬岩松迅即地脫口而出:“不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

的确,他仿佛一直是個另類。到美國留學讀亞利桑那大學還沒畢業,馬岩松就毅然跳到了耶魯;耶魯畢業後,同學們大都到薪水高的大公司工作,他卻跑去大師紮哈·哈迪德的事務所做報酬微薄的實習生;回國後,見到國内的建築設計師們都忙着到處出差、滿大街蓋樓的時候,他沒有卷入這樣的潮流,而是埋頭去參加國際競賽、競标。

當蟄伏兩年後,馬岩松終于攜“中國設計師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築第一人”的光環,在國内建築界後發而先至時,人們錯愕之馀才恍然大悟。于是,有人評價他有野心、會計劃,有人說他愛冒險,也有人不屑地認為他愛炒作、走捷徑。

面對帶着渴望眼神讨教“設計成功之路的秘笈”的記者,馬岩松有些無奈,“這些隻是外人回過頭看到的現象,其實當初做每個決定的時候,怎麼可能特别設計、提前預知?!相反,屬于決定非常果斷的人,追随最初5秒鐘的直覺,不會做太多權衡和考慮。那是一種眼睛都無法挪開的感覺,怎麼能不往那個方向去呢?而隻要覺得要去,别說給很少的錢,或許讓倒給錢也會做。”

出名的意義是有了話語權

如果翻看2006、2007年的報章雜志,會在各種欄目上見到馬岩松酷酷的身影和拽拽的言論。“夢露大廈”一役成名後,那段時間他經常每天都接受兩三個采訪,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觀點,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的想法。

此前,馬岩松經過了漫長的少有人問津的日子。“在國外上學、工作時,甚至可以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不用張嘴,不用和人打交道。”回國後的最初兩年基本是這種狀态的延續,MAD經曆了沒有房子蓋、銀行賬戶隻剩下幾百元的窘境。“客戶說創意好,但是實現起來麻煩,比如造價太高、結構太複雜。參加了很多競賽,但大都停留在圖紙階段,始終拿不到一個實際項目。”

成名帶給馬岩松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被關注、自己說的話有人聽”,“這種感覺有點兒像上學時,是一個壞孩子,結果長大後成了校長,人們對的看法會變化,而自己也有一定的權力去制定新規則。”

這種“話語權”對一心堅持自己建築理想的馬岩松非常重要。“和以往單純的設計競賽不同,現在做的設計都是要實施的。和建築師打交道的都是有錢、有權的人,混雜着各種利益,關心的是設計變成現實之後,是否還能把的理念實施。建築師不應該隻代表甲方的利益,而應該有自己對未來城市、世界的想法,不能随波逐流。”

随着名氣的增加,馬岩松漸漸發現,經過交流和溝通,他能夠改變甲方的一些想法,對方會轉而同意他的觀點。同時,他也有足夠的底氣和勇氣在與甲方意見分歧時“不掙紮、不妥協”。“堅持的都是觀念問題,不是錢、不是合同,也不會人家說建個小區,讓他改成公園。所謂觀念問題就是:一個項目可以這麼做,也可以那麼做,但這麼做是的想法,沒有什麼好妥協的,對方也有很多選擇,如果不認可可以去找别人,也很正常。不管是開發商還是其他機構,必須認可的觀念,要交流得有共同語言才行。”

主要成就

2014:12月刊封面大片“年度先生特輯”,《時尚先生》雜志。

2014:全球商界最具創造力100人”之一,《Fast Company》雜志。

2014:2014世界青年領袖,世界經濟論壇。

2010:RIBA國際名譽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

2008:2009年全球建築界最具創造力10人之一,《Fast Company》雜志。

2008:全世界 20位最具影響力的青年設計師之一,《ICON》雜志。

2006: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獎,紐約。

個人理念

馬岩松說:“對于,更重要的是傳播的理念,建築最大可能地滿足人的需求,這是必然的未來。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是具有強大的創造力,這是決定的民族一直在不斷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築的創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實現最大的意義。的建築絕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異,而是要創造未來。”

MAD建築事務所

MAD建築事務所由中國建築師馬岩松于2004年建立,是一所以東方自然體驗為基礎和出發點進行設計,緻力于創造可持續又具未來感、有機且高科技建築的國際建築事務所。這間擁有來自全球各地80馀名建築師的事務所曾被評為“中國10個最具創造力的公司之一”。

MAD項目豐富多樣,設計種類從城市規劃、城市綜合體建築、博物館、住宅到文化藝術作品。正在進行的城市項目包括位于北京新CBD、緊鄰北京朝陽公園的辦公商業綜合體;占地60萬平方米的城市尺度項目“南京證大喜瑪拉雅中心”;基地面積45萬平方米的總體規劃及建築建設項目“黃山太平湖公寓”。MAD标志性文化藝術項目包括哈爾濱文化島(建造中)、平潭藝術博物館(深發設計階段)、鄂爾多斯博物館(2011年落成)及中國木雕博物館(2011年落成)。

圍繞“山水城市”這一核心設計哲學,MAD在多屆威尼斯雙年展、在柏林、香港、上海、北京、馬德裡、羅馬、阿姆斯特丹、紐約、倫敦、哥本哈根等多地舉行參與展覽。知名香港藝術機構M+博物館收藏了MAD一系列建築模型作為永久展品展示。

MAD出版的系列着作見證了MAD的設計先鋒地位:《瘋狂晚餐》、《光明城市》、《馬岩松》及《山水城市》。而MAD合夥人憑借自身行業領先地位,經常受邀在世界各地作公開演講,包括最近的美國建築師聯盟弗吉尼亞協會、荷蘭鹿特丹貝爾拉格建築學院、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築學院,及世界經濟論壇(冬季達沃斯)。

MAD建築事務所現由馬岩松、黨群、早野洋介領導。

中标海外建築

2014年,在經過對世界範圍的建築師篩選後,馬岩松領銜的MAD建築事務所最終赢得競賽,成為美國芝加哥

盧卡斯叙事藝術博物館(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的主持建築師。

2006年3月28日,加拿大密西沙加市市長Hazel McCallion宣布來自中國北京的MAD建築事務所,在來自世界70個國家的超過600份的競賽注冊和最終的92份提案中勝出,最終獲得該市最高建築的方案設計權。這是中國建築師第一次在公開國際競賽中赢得設計權。

“夢露大廈”為MAD建築事務設計并在北美地區實施的首個大型項目,它由兩棟分别為56層和50層的曲線高層組成,兩座塔樓自底層開始每一層樓和下一層樓相比都在水平方向進行旋轉,最多8度。這樣的建築結構創造了建築技術上的不凡成就,同時也改變了以往高層摩天大樓的建築常規。有機的線條呼應着自然環境,夢幻優美,流暢性感,因此被當地媒體和居民從建設初始就昵稱為“夢露大廈”。“夢露大廈”開盤一周就已經銷售一空,深受當地居民的追捧和喜愛。矗立于周圍方盒子狀的鋼筋混凝土高樓之中,“夢露大廈”對北美摩天樓發展模式的質疑非常明确,也因此而成為了整個安大略省的重要城市空間和标志性建築。

2012年 “夢露大廈”被CTBUH(高層建築與人居環境委員會)評選為美洲地區高層建築最高獎。2013年,“夢露大廈” 在全球各地超過300棟的摩天大樓中脫穎而出,赢得了安波利斯 (Emporis) 摩天大樓獎最佳摩天大樓的稱号。

山水城市

中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曾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山水城市”構想。針對當時中國城市剛剛出現的大規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築,他提出要以中國的山水精神為基礎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讓“人離開自然又返回自然”。但這一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城市設想,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踐和發展。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來講,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方, 所以今天的建築師都面臨着房子怎麼建和城市怎麼建的問題。

馬岩松指出現代城市對權力和資本的崇拜,導緻了城市對利益最大化和功利主義的追逐,整個現代城市的大建築都有一種帝國的氣質,現代中國城市的建設基本上也是山寨美國的建設模式。“城市中的建築不應該成為居住的機器。再強大的技術和工具也無法賦予城市以靈魂。“

他覺得現代城市則應該成為一個自然人文的城市,“山水”就是這個意思。在馬岩松的設想及建築實踐中,山水城市應該有着現代城市所有的便利,也同時有着東方人心中的詩情畫意,将城市的密度與功能和山水意境結合起來,建造以人的精神和文化價值觀為核心,能夠引起情感共鳴的未來城市。

馬岩松一直講未來建築,要建造“山水城市”,歸根到底,是讓人在城市環境中與自然産生情感的聯系,“不應讓自然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但這種未來,并不是突然冒出來的烏托邦之夢,也不是一種野心,而是針對現實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

“是一個積極的批判者,和藝術家隻批判和呈現矛盾不同,建築師有責任提出更好的未來。”“山水城市”在80年代由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來,當時中國很多城市要建高樓大廈,他的質疑是,“難道未來的城市就是鋼筋混凝土的灰色之城嗎?”20年之後,他的預言被證實了,人們在城市當中沒有歸屬感,人與人、人與自然有隔閡,而“山水城市”就是解決人與未來城市之間情感上的溝通。“提出山水城市,是一種傳承,同時也是對這個時代的挑戰。”

2014年,馬岩松出版《山水城市》中文版。馬岩松在該書中以十年的建築實踐創作為基礎,詳盡闡釋“山水城市”的設計理念。全書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親自完成平面設計,充分表達了原研哉對馬岩松及其“山水城市”理念的認同和理解。國際著名策展人小漢斯、原研哉為該書分别撰寫了前言和編前語,建築評論家王明賢、李翔甯為該書撰寫評論文章。

建築作品

建築作品包括在國際建築界廣泛讨論的國際競賽中标作品加拿大多倫多ABSOLUTE超高層公寓(2009年建成),浮遊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2002,廣州生物島太陽系廣場國際競賽一等獎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上海現代藝術公園(S-MAP)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Net+Bar”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作品,台灣鴻四川競圖一等獎作品,以及在北京即将完工的紅螺湖會所和RISINGHOUSE。裝置作品“魚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國國家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展出。浮遊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也曾經在國内外建築界激烈讨論,并被中國國家美術館館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