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學院

瓊州學院

全日制綜合性應用型省屬本科院校
瓊州學院(英文簡稱:QZU),現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是中國最南端唯一的一所由海南省政府和三亞市政府共建的全日制綜合性應用型省屬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是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成員院校。
    中文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外文名: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學校類别:海洋類 學校特色:省屬本科院校 主管部門:海南省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王長仁校長:陳銳 高職專業:5個 本科專業:53個 碩士點: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院系設置: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旅遊學院、海商學院、教育學院、海洋信息工程學院等 校訓:明德·博學·勵志·笃行 校歌:《騰飛在中國最南方》 地址:三亞校區:海南省三亞市育才路1号五指山校區:海南省五指山市泰翡路 院校代碼:11100 主要獎項: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先進集體”(2012年12月)2013—2014年度西部計劃優秀項目辦(2015年3月)

學校概況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亞市人民政府、三沙市人民政府等共建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省屬高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成員院校,也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搖籃和知識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地。

學校的前身是廣東省1954年創辦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和1958年創辦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

幾經分合、調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合并組建為瓊州大學(專科)。

2006年瓊州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瓊州學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師範學校并入瓊州學院。

2009年學校主校區由五指山市搬遷至三亞市。

2015年9月,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轉隸歸屬學校管理

學校注重發揮科技支持、文化影響、智力服務等作用,主辦的《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成為“RCCSE中國核心期刊”“中國高校民族類特色科技期刊”。

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一批國家、省、市科技創新項目;分别承擔了“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組織開展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博鳌亞洲論壇等公共國際事務公益服務活動及“三下鄉”“四進社區”、義務支教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依托三亞國際熱帶濱海旅遊城市的區位優勢,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交流合作優勢日益彰顯。學校先後與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簽署合作協議156份,其中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協議87項。

派出1000多名學生做交換生、漢語志願者、共同培養碩士生、遊學生、海外實習生,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接收來華留學生320名,涉及15個國家。交流合作項目數十個,其中包括教育部批準的海南省第一個中外合作本科項目:中國-奧地利旅遊管理項目。

招聘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的38名外教到學校工作。近年來,學校組織承辦的國際論壇、國際研讨會30餘場,接待和參加國際國内合作交流會議320多次。

學校将秉承“明德、博學、勵志、笃行”的校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抓住“一帶一路”、海洋強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三大機遇,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加快推進學校轉型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際化、開放性、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海洋大學,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更大的貢獻。

校史沿革

學校前身

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

1954年2月中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定成立自治區師範學校籌建委員會。3月15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初級師範學校在通什鎮正式成立,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的師資,自治區政府主席王國興任名譽校長,張玉錦任常務副校長并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1955年初,自治區改為自治州,學校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n

1958年9月,經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黨委批準創辦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校址在自治州首府通什鎮(今五指山市),自治州州長林嶽川兼任校長。設文史、數理兩個科系,學制2年,當年招收學生100名。

同年,廣東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創辦,1959年8月廣東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并入廣東省海南師範專科學校。

1962年,全國院校進行調整,廣東省各地師專和廣東省師範學院全部停辦,其中包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學校撤銷。n

1977年,在全國恢複高考招生制度的背景下,為解決海南黎苗族地區師資奇缺的問題,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批準,在原自治州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師範大專班,學制3年。當年招收中文、數學2個班,共90人。

1978年,增設政史、英語、物理、化學4個專業,擴大招生人數至300人。

師資除了原自治州師範學校的教師之外,主要從各縣師範和中學抽調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高中教師,以及畢業分配來的高校工農兵學員。

1983年10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師範大專班的基礎上複辦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屬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雙重領導。校長由自治州政府副州長林安彬兼任。

1988年海南建省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屬海南省教育廳領導,校長錢澤鈞。

海南通什教育學院

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原稱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教師進修學院,創辦于1981年7月。占地面積19998平方米。辦學初期,省定學院辦學規模為學生人數500~600人,教師人數150-180人。

1981年,在校教職工人數108人。前三屆脫産招生人數共440人,函授生2000多人。

1983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更名為廣東省通什教育學院。n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後更名為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在校生1086人,其中脫産395人,函授691人,開設中文、政史、英語、旅遊、數學、物理、化生7個專業。職工74人,教師7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6人,獲得碩士學位1人。

合并建校

1989年,海南省政府決定将海南省通什師範專科學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學院兩校合并組建瓊州大學(專科),4月17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成立瓊州大學籌備委員會的通知》,并将通什地區10萬平方米的房産和33.3公頃地産(包括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黨校、民族賓館)劃歸瓊州大學。1993年7月29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同意瓊州大學成立,為綜合性大學。1994年4月13日,瓊州大學正式挂牌成立。

1999年3月,瓊州大學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專升本”和向三亞拓展的發展目标,2006年瓊州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瓊州學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師範學校并入瓊州學院。2008年學校主校區由五指山市搬遷至三亞市。2011年5月10日,瓊州學院三亞校區(主校區)正式落成投入使用。

2006年2月,在瓊州大學的基礎上正式設立瓊州學院(本科);同年4月,海南民族師範學校并入瓊州學院。n

2008年,學校主校區由五指山市搬遷至三亞市;同年4月,學校成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n

2009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n

2010年,學校成為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n

2011年,申報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培養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n

2012年,成為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成員院校。n

2013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同年,成為民政部首批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n

2014年,學校大學科技園被認定成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n

2015年,成為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同年9月,“瓊州學院”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n

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轉隸歸屬學校管理。n

2020年9月,成為全國高校海洋類學術期刊聯盟理事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4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18個,開辦本科專業53個、專科專業5個。

院系

專業

創意設計學院

數字媒體技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藝術學院

音樂表演、音樂學(師範)、舞蹈編導

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範)、英語、俄語、泰語

體育與健康學院

體育教育(師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

商學院

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财務管理、海事管理、物流管理

生态環境學院

海洋資源與環境、生态學、環境工程、園藝

水産與生命學院

生物科學、水産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食品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營養與養生方向)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新聞學

民族學院

學前教育(師範)、小學教育(師範)、曆史學(師範)、文物與博物館學、應用心理學、會計(專科)、旅遊管理(專科)、學前教育(師範/專科)、語文教育(師範/專科)、數學教育(師範/專科)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旅遊學院

旅遊管理(中奧合作)、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物理學(師範)、化學

海洋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

海洋科學技術學院

海洋科學、海洋技術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1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450多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630多人,雙聘院士4人。

教師隊伍中既有國務院特貼專家、省優專家,省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南海名家、省515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全國師德标兵、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也有來自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雙師型教師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n

碩士學位授權點:旅遊管理、社會工作、資源與環境n

省級重點學科:動物學、旅遊管理、環境工程、民族學、海洋科學、海洋工程

教學建設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應用型轉型專業13個、省級一流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特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旅遊管理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院士工作站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海研發中心1個、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

院士工作站:

朱蓓薇院士工作站、楊志峰院士工作站n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海研發中心:

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海研發中心暨海南海洋食品創新研究院n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n

省級重點實驗室:

海南省熱帶海洋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南省兩栖爬行動物研究重點實驗室n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

省級特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子科學與技術特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n

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省國際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401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5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9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2項。學校海洋測繪保障應用項目獲得資助7991萬元,三亞崖州灣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洋牧場教學科研示範基地項目獲得資助5000萬元。

截至2016年7月,學校已獲得13個國家社科基金,其中重大課題1項,重點課題1項,一般課題2項,青年課題1項,西部課題8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21年1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69.82萬冊,電子圖書為206.97萬冊,電子期刊87.6萬冊,學位論文944.19萬冊,音視頻8.21萬小時;數據庫39個;紙質期刊1653種。

期刊學報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英文名:Journa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教育廳主管,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主辦的一份綜合性學術期刊;

學報主要設有黎學研究、天涯文化論壇、政治經與濟、高教研究、文學與藝術、文化研究、理論及應用研究、教育與教學等欄目;

學報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維普系列數據庫”、“超星域出版平台”等全文收錄。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4月,學校先後與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5個國家和地區的133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簽署合作協議156份,其中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協議87項;派出800多名學生做交換生、漢語志願者、共同培養碩士生、遊學生、海外實習生,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收來華留學生320名,涉及15個國家;交流合作項目數十個。

截至2020年4月,近年來,學校組織承辦的國際論壇、國際研讨會30餘場,接待和參加國際國内合作交流會議320多次。

學校标識

校徽

學校校徽由象征着海洋的學校标識、學校校名和學校英文名稱構成。

校旗

學校校旗由校徽、校名構成。

校訓

明德·博學·勵志·笃行

釋義:學會做人,勤奮好學,立志成才,善于做事。它體現了一個人成功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博學”是成事之基,“勵志”是成才之力,“笃行”是成功之途。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王長仁

校長

陳銳

副校長

廖民生、楊茲舉、王道儒、劉湘洪、茅雲翔

紀委書記

劉汝兵

黨委委員

那廣水、穆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