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

三門縣

浙江省台州市轄縣
浙江三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三門灣畔,西枕天台山,東瀕三門灣,北接甯海縣,南界臨海市。縣域面積1510平方公裡,其中海域面積近500平方公裡,下轄6鎮1鄉3街道。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門縣常住人口379469人。2020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273.3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4.9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14.2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124.25億元,分别增長2.2%、4.5%和4.8%。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由2019年的12.7∶43.1∶44.2調整為12.8∶41.8∶45.4。人均生産總值為61184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增長4.5%。
    中文名:三門縣 外文名:Sanmen County 别名:三門灣 行政區劃代碼:331022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東北部沿海 面積:1072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海遊街道、海潤街道、健跳鎮、浦壩港鎮等 政府駐地:海遊街道湫水大道9号 電話區号:0576 郵政區碼:317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三特漁村、蛇蟠島、木勺沙灘 機場:台州路橋機場 火車站:三門縣站 車牌代碼:浙J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37946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面積:1510平方公裡(截止2014年) 地方方言:吳語—台州話 地區生産總值:273.39 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三門縣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為瓯越地。春秋戰國屬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屬楚國。秦朝,三門隸屬閩中郡。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三門縣屬東瓯國。建元六年,三門縣屬會稽郡。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三門屬回浦縣,會稽郡。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元25年),三門屬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期(公元222-252年)置臨海縣,三門屬臨海縣,屬會稽郡。吳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三門屬臨海郡。

隋廢郡為州,臨海郡廢改入處州,三門屬臨海縣,隸吳州。隋炀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又改州為郡,三門屬永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臨海縣改海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門隸海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三門屬台州。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台州隸屬江南道。唐肅宗乾元元年(785年),臨海郡複稱台州,隸屬浙江東道。

宋朝神宗熙甯七年(公元1074年),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時分屬臨海、甯海兩縣,隸台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隸屬行中書省浙東道。

明朝地方政區制度襲元朝,改台州路為台州府。

清承襲明朝,設杭嘉湖、甯紹台、金衢嚴、溫處四道,三門屬臨海、甯海兩縣,隸屬浙江甯紹台道。

民國時期,三門分屬臨海、甯海兩縣。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設置三門縣,隸屬台州行政督察區。

1949年2月17日三門解放,是浙江省第一個解放的縣,隸屬台州。1954年5月22日三門縣劃歸甯波管轄。1957年7月三門縣恢複屬台州。1983年5月,甯海縣沙柳公社劃歸三門縣。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台州撤地建市,三門縣隸屬台州市至今。

行政區劃

三門縣轄6鎮1鄉3街道:海遊街道,海潤街道、沙柳街道、健跳鎮、浦壩港鎮、珠岙鎮、亭旁鎮、橫渡鎮、花橋鎮、蛇蟠鄉。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三門縣轄10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540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海遊鎮72387、沙柳鎮12657、珠岙鎮21912、亭旁鎮20316、六敖鎮24825、健跳鎮22043、橫渡鎮10221、裡浦鎮22381、花橋鎮19078、小雄鎮22878、高枧鄉17409、中門鄉9330、壩頭鄉6866、沿赤鄉13983、泗淋鄉16711、蛇蟠鄉2408。

截至2013年11月25日,三門縣轄3個街道,6個鎮,1個鄉:海遊街道、海潤街道、沙柳街道、珠岙鎮、亭旁鎮、健跳鎮、浦壩港鎮、橫渡鎮、花橋鎮、蛇蟠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三門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标為北緯28°11′48〞,東徑121°12′00〞-121°56′36〞。東瀕三門灣,南鄰臨海市,西枕天台縣,北接甯波市甯海縣。總面積1072平方千米。(2013年)

三門縣東西長73千米,南北寬約39.5千米,其中陸地部分東西長約50千米,南北寬約38千米。有島嶼68個,礁石78個,大陸海岸線總長167千米,海域約48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形為低山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湫水山在中部蟠結聳峙;海岸線曲折,島嶼衆多,港灣深嵌内陸。中、西部為低山丘陵地區,間有小塊河谷平地,東部為濱海平原。

氣候特征

三門縣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屬浙中浙南冬次冷夏秋濕潤、半濕潤副區。全年氣溫最低月在一月,平均氣溫為5.3℃左右;氣溫最高月在七月,平均氣溫達27.9℃左右;全年平均溫度為16.6℃,無霜期為242天。

受海洋性季風影響,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645.3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年際差達1200毫米。全年降水變化有兩個相對的多雨季節和兩個相對的少雨季節,呈雙峰型分布,3-6月是第一雨季,7月為相對小雨期,8-9月受台風影響,是第二個雨季,10月-第二年2月為第二個相對小雨期。湫水山區降水量為最豐富,是三門縣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為1863.7小時。

水文

三門縣境河流短小,集水面積不大,水位季節變化明顯,易漲易落,下遊易受潮汐影響。主要河流有7條,為清溪、珠遊溪、亭旁溪、頭岙園裡溪、白溪、花橋溪、山場溪,分别注入旗門港、海遊港、健跳港、浦壩港、洞港,故有“七溪五港”之稱。溪流總長110.9公裡,流域面積為562.58平方公裡。

海域

海洋位于三門縣東北、東、東南三面,海域總面積481.7平方公裡,占三門縣總面積的31.9%,北與甯海縣海域相連,東與象山縣海域相接,南與臨海市海域相鄰。海岸多山脈,走向與海岸線方向多成直交或斜交。岸線長167公裡,沿岸有清溪、珠遊溪、亭旁溪、頭岙溪、白溪、花橋溪、山場溪等溪流入海。

自然資源

三門縣海岸線長227公裡,淺海面積59萬畝,灘塗面積21萬畝,三門縣是中國青蟹之鄉,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2013年三門縣水産養殖總面積達24.1萬畝,産值8.5億元。三門灣口可建核電站、大型火電力站,潮汐電廠。終期裝機容量可達2000餘萬千瓦,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的1.1 倍。是華東地區的能源基地。

人口

截止到2017年,三門縣戶籍總人口44.66萬人,其中男性23.35萬人,女性21.31萬人,男女性别比為109.6:100.0。全年共出生6648人,死亡2554人,人口出生率14.94‰,比上年提升3.36個千分點;死亡率5.74‰,提升0.6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9.20‰,提升2.69個千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門縣常住人口379469人。

曆史沿革

三門曆史悠久。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六敖鎮尖坑山和亭旁鎮包家上墳墩、山根邵一帶就已有人類居住。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屬回浦縣。三國時屬臨海縣。西晉分屬臨海、甯海兩縣。隋代複屬臨海縣。唐代複分屬臨海縣、甯海縣,以迄民國。民國29年(1940),以甯海縣東南部18個鄉鎮、臨海縣東北隅5個鄉以及原南田縣全部境域,置三門縣。縣以三門灣而得名。1949年2月17日成立縣人民政府。1952年南田區劃歸象山縣。1958年10月,三門縣并入臨海縣。1962年恢複三門縣建制。1997年底,轄10個鎮、6個鄉、517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39.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三門縣實現生産總值210.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9.77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77.22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103.50億元,分别增長4.5%、8.3%和8.3%。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由2016年的14.8∶36.5∶48.7調整為14.1∶36.7∶49.2。人均生産總值為47292元,增長7.1%,按年平均彙率折算達7004美元。

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295個,比上年增長21.9%,其中新開工項目218個,增長21.1%。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産業完成投資1845萬元,增長93%;第二産業完成投資97.12億元,增長11.2%;第三産業完成投資68.39億元,增長22.3%。固定資産投資中,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00.08億元,增長23.6%;國有投資92.02億元,增長17.5%。

市對縣考核的22個重點項目,全年有21個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完成投資額31.31億元,完成考核任務107.4%。

2020年,三門縣全縣實現生産總值273.3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4.9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14.2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124.25億元,分别增長2.2%、4.5%和4.8%。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由2019年的12.7∶43.1∶44.2調整為12.8∶41.8∶45.4。人均生産總值為61184元(按戶籍人口計算),增長4.5%。

第一産業

2017年,三門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7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增加值7.93億元,增長1.8%;林業增加值0.23億元,增長4.5%;牧業增加值1.84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漁業增加值19.77億元,增長6.5%。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05萬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0.89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産量達5.56萬噸,每公頃單産為6237公斤;全縣非糧作物播種面積1.16萬公頃。糧食作物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為43.4:56.6。全年蔬菜産量16.81萬噸,比上年增長1.7%;水果(包括果用瓜)産量15.75萬噸,增長1.2%,其中柑桔産量6.79萬噸,增長1.2%,果用瓜産量7.97萬噸,增長1.4%。

全縣完成營造林面積34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4公頃,人工更新面積20公頃,森林撫育面積1005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4746公頃。全年零星植樹10萬株。全縣有林地面積6613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1.78%。

全年肉類總産量為11120噸,比上年增長5.9%,其中豬肉産量為9865噸,增長10.7%;禽肉産量934噸,下降25.6%;禽蛋産量4286噸,下降24.6%。全年肥豬出欄10.45萬頭,增長15.0%;家禽出欄78.7萬隻,下降20.5%。全年水産品總産量為26.92萬噸,增長6.8%,其中海水産品産量26.52萬噸,增長6.9%,淡水産品産量為0.4萬噸。

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3.13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9.55千公頃,堤防達标長度為520.22公裡,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0.63千公頃。已建成水庫49座,全年水利工程實際供水量達到10719萬立方米,其中,向農業灌溉供水4288萬立方米。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6.28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5.12億千瓦時。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産業

2017年,三門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8%。全縣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數為17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3.31億元,比上年增長9.8%。

全縣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增加值4.97億元,比上年增長3.8%,重工業3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增加值排在前三位的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分别實現增加值12.39億元、10.49億元、4.23億元,比上年增長5.0%、5.8%、6.5%。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實現利稅總額9.55億元,下降27.7%,其中實現利潤總額3.89億元,下降5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22.1%,虧損額達到2.53億元,增長288%。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品産銷率為97.1%,實現新産品産值31.89億元,比上年增長3.5%,新産品産值率為15.7%,比上年回落2.3個百分點。

全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3%。資質上建築企業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91.9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4%;房屋竣工面積359.11萬平方米,增長33.9%。

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2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房屋施工面積207.5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2%,房屋竣工面積17.12萬平方米,下降63.7%。商品房銷售面積48.09萬平方米,增長67.0%。

第三産業

2017年,三門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實現商品零售88億元,增長10.7%,實現餐飲收入8.21億元,增長15%。按銷售區域分,城鎮實現零售額63.6億元,增長7.9%,鄉村實現零售額32.61億元,增長17.9%。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出口總額48.48億元,增長13.2%,進口總額2.26億元,增長32.4%。權重行業總體呈回升态勢。全年四大權重行業出口3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橡膠制品、家居用品、汽車配件及内裝飾、建材出口分别增長28.7%、13.6%、12.8%、7.2%。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共同發展。對前三大貿易夥伴出口較快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大貿易國出口增長更快。2017年,全縣對歐盟、美國和中東出口分别為11.37億元、11.1億元和4.7億元,比上年分别增長9.4%、14.4%和9.9%,三者合計占全縣出口總額的56.1%。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四大貿易國俄羅斯、波蘭、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的出口額分别為1.6億元、1.5億元、1.5億元和1.1億元,出口增速分别為46.8%、23.9%、15.3%和43%。全縣利用外資新批項目1個,協議利用外資39萬美元。

全縣共接待國内旅遊者411.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國内旅遊收入44.48億元,增長18%;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0.18萬人次,折合人民币412.06萬元;全年國内國際旅遊總收入44.52億元,增長18%。

全年公共财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6.28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預算收入16.78億元,增長8.5%。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265.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8%,當年新增存款23.73億元。本外币住戶存款餘額149.8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9%,當年新增17.1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币貸款餘額385.1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3%,當年新增貸款42.0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币存貸比為145.28 %。

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餘額261.6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8%,當年新增存款23.44億元。人民币住戶存款餘額149.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當年新增17.2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币貸款餘額383.7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 22%,當年新增貸款69.1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币存貸比為146.7%。

社會事業

科技

截至2017年,三門縣科技投入2.68億元,企業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67億元。有科技活動的企業103家,參加科技活動人員1843人,其中,R&D人員1790人。全縣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1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全年申請專利1356項,專利授權702項,其中發明申請量180項,發明授權量38項。

教育

截至2017年,三門縣有幼兒園63所,在園幼兒人數10988人;全縣有普通小學31所(不包括2個教學點),在校生27043人,教職工數1495人;普通中學21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在校生13827人,高中4所,在校生5117人,普通中學教職工數162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2620人,教職工數23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2017年,學前三年入園率99.08%,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達到100%,全縣初升高比例達到99.48%,高中毛入學率99.83%。全縣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8.68%,小學英語教育普及率達到100%。

文化

截至2017年,三門縣圖書館藏書量達到35.16萬冊,其中,本年新增藏量3.27萬冊,總流通人次83.3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冊次402.38千冊次。全年組織文藝活動次數112次,觀衆人次達到39.28萬人次。廣播電視事業取得新進展。全縣無線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無線數字電視覆蓋用戶數達到3.5萬戶。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8500小時,播出自制節目時間7023小時,比上年增加3869小時;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4980小時,播出自制節目時間1120小時,比上年增加162小時。全年廣播被中央電台采用新聞類節目2條;電視被中央電視台采用新聞類節目5條。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

截至2017年,三門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3個,其中醫院數6家;年末實有床位數1607張,其中醫院1087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312人,其中醫院1321人。全縣有醫生數986人,注冊護士943人。年末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18人,其中醫生2.21人。全縣嬰兒死亡率2.83‰,其中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71‰。

體育

截至2017年,三門縣體育運動實現曆史性突破。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世界少年舉重錦标賽中取得男子56KG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國家、省、市級各項賽事同樣取得佳績。國家級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3枚;省級比賽中獲得金牌13枚、銀牌15枚、銅牌13枚;市級比賽中獲得金牌6枚、銀牌11枚、銅牌7枚。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三門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别達到8.39萬人、7.74萬人、8.88萬人、4.07萬人和4.18萬人。年末全縣有16.9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有41.6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全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12429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資金4978.9萬元。全縣農村集中五保供養人數161人。

婚俗改革

2021年9月15日,三門縣被民政部确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地方特産

三門青蟹

青蟹,學名鋸緣青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三門縣是浙江省青蟹産地,素有“青蟹之鄉”之稱。沿海一帶均産,尤以海遊港至蛇蟠水道最多。健跳一帶沿海漁民曆來采用網捕,當地人稱“放蟹拎”;六敖一帶則采用做“蟹洞”引誘青蟹入洞蛻殼捕之,特别肥壯。1988年已開始人工養殖。銷往廣東、福建、上海、杭州、甯波各地。

三門缢蛏

缢蛏,俗稱蛏。三門灣有多去溪流淡水注入,鹹度較低,海水中生物質含量高高。三門蛏得天獨厚,個體肥大,殼薄,肥滿度高,肉質鮮嫩。蛏子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生炒,蛏肉也可與蛋、肉等食物拌炒,鮮美可口。三門灣聯合開發總公司精制小包裝鮮蛏,銷往國際市場。

三門對蝦

對蝦,是本縣新發展的海水養殖大宗産品。原種來自黃、勃海區,又稱中國對對。養殖6個月,蝦體長度可達13-18厘米,殼蒲肉豐,味道鮮美,每100餘克蝦肉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是海産品中高蛋白低脂營養珍品,可做名貴菜肴。

風景名勝

三特漁村

三特漁村是三門縣著名的鄉村旅遊基地,由三門縣三特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是浙江省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省休閑漁業示範基地、三門縣特色農産品示範基地。 漁村距縣城以東8公裡,交通便捷。這裡三面依山,一面臨港,風光旖旎,有元寶托月、眠牛出海等四大景觀。登筆架山,三門灣美景盡收眼底,觀東海日出,看漁舟唱晚,俯瞰潮起潮落,巍然壯觀。

蛇蟠島旅遊區

出三門縣城以東17.5公裡,經旗門海遊兩港,接貓頭山水道,沐五嶼長風巨浪,蛇蟠島環海獨立,亘古未已。鳥瞰全島,狀如蛇蟠龍蟄,遂有其名。島上天産之石,其色赭紅,其紋細膩,可刻可镂,雅俗兼用,為建築雕飾良材。自宋以來,采掘不辍,至今留下1300餘個人工洞穴,故又稱千洞島。

多寶講寺

多寶講寺位于浙江省三門縣。東晉時由高僧昙猷創建,曾是天台山國清寺的下院。清同治年間僧吉靜曾予重建。1997年,在智敏法師主持下新建大師殿一座該殿為藏式建築風格,殿頂有銅制法輪、雙鹿及寶鼎等,寺山門外有空心樹一株,已有五百餘年曆史。為了保證漣僧有時間集中精力學修,多寶講寺不趕經忏,不接待香客,不賣門票,不做生意。

亭旁起義紀念館

亭旁起義,是包定等人在1928年領導的農民暴動,展示了二次革命時期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過程。1927年為貫徹“八七會議”的精神,中共甯海縣委委員包定奉上級指示,以小學教師職業為掩護,回亭旁以亭山小學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開辦幹部訓練班。吸收黨員,培養幹部,創建中共亭旁支部,并以各種形式對農民群衆進行革命宣傳。

擴塘山島

擴塘山島為大陸島,位于三門縣沿赤鄉南面,浦壩港口,東連貓頭洋,南隔白帶門水道與臨海市南門坑相望,北為牛頭門水道與原三門鹽場,今三門沿海工業城,為台州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相鄰距改造中的台州沿海大通道30公裡。該島由褐紅色火凝灰岩組成,島上以形态各異的礁石和獨特的岩體而得名,海蝕地貌在國内罕見,号稱“中國礁石博物館”。

木杓沙灘

木杓沙灘海濱浴場木杓沙灘位于三門灣海岸線中段,木杓村前,東接貓頭洋,西距健跳港7公裡,離縣城40公裡。沙灘呈彎月狀,長300米,寬146米,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沙灘背山面海,東、南兩面海域遼闊,灘面平整、坡度極小,沙粒粗細均勻,呈金黃色,沙質純淨,不含雜質,是由海洋貝殼類經海浪沖刷沉積而成。

海水水質清潔,平時為碧綠色,海上起風流或大潮時呈金黃色,全年海水清渾時間各占一半。景區由木杓沙灘、木杓村、天然奇洞等組成。總面積約3平方公裡。東至五子島一帶洋面,南至沙灘南岸,西至沙灘背面山體,北至木杓山北端。可修建海水浴場開展海上體育活動。沙灘背面山體最高達二百多米,山上植初良好,主要樹種為松種,楓樹、樟樹及其他闊葉、落葉雜木等,沙灘東北部為木杓山。形似木杓,地勢平坦,海拔約30米,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是修建休閑度假村的理想場所。

湫水大峽谷

湫水山脈起源于天台山脈,橫亘于三門的中部,是三門縣的主要山脈。平均海拔400米,其中主峰王戲梁高882.4米,為三門最高山脈。湫水大峽谷就發源于湫水山脈的東麓。為一條長達十餘公裡的窄谷。它是目前浙江省保存最大的次生闊葉林。

該次生闊葉林的面積約為3萬多畝。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氣候條件不一,林木分布層次清晰。山頂有黑松,短葉松,金錢松,馬尾松等高山樹種。山腰有杉木,木荷,山刁樟等闊葉林樹種,有成片的橡仁及映山紅等灌木叢。下層有闆栗,野桃,猕猴桃,柑橘等經濟類作物。所産的“珍眉”“秀眉”茶葉為茶中精品。此外這裡還盛産金銀花,七葉一枝花,獨葉一枝花等藥材,是著名的藥材生産基地。這裡茂密的闊葉林中還生長着上百種野生動物。如山豹,野豬,狼,山兔,黃鼠狼、山雞等,溪水中也生長着大量的野生魚類,有溪魚,娃娃魚等。特别是溪中所産的香魚,魚身細長,香而不腥,被稱之為魚中精品。谷底是一條自上而下,自西向東的大岙坑,長30餘裡,終年泉水長流。坑中布滿了鵝卵石,也有巨石,大小形狀不一,色彩光澤各異,大小卵石長年累月經流水沖洗,光滑可鑒,形成了許多象形石。

大岙坑最著名景點當數龍遊澗,含珠潭和九疊泉。龍遊澗澗底是一整塊寬15米,長約100米的白色岩石,而中間底部寬約60公分,長約十餘米的岩石,呈現黑色,形如龍鱗紋。據說是源頭處龍潭内的湫水山龍遊出去留下的痕迹。含珠潭系兩巨石夾一塊珠形卵石,水流隻能在珠旁孔隙中通過,水勢湍急,形成上下兩個深潭,水深約三四米。九疊泉在龍遊澗之上,泉水沖擊形成一個個深潭,水深不一。

大岙坑近源頭有一潭,俗稱湫水山第三龍潭,又名玉溪潭。潭上懸崖壁立,瀑布飛挂,俗稱湫水白簾。沿潭而下有一段長百米,寬五米的山澗,其上山岩險峻,樹木茂盛。民間有關湫水山龍傳說甚廣。因湫水山龍名叫玉溪,所以第三龍潭又叫玉溪潭。湫水山腳舊有玉溪寺。舊時每年七月二十四,村民都會去龍潭拜祭,求雨除龍潭瀑布外,峽谷内另有雙折瀑兩處。一處源于雙尖山。另一處源于王戲梁的滴水岩瀑布,坑水從滴水岩傾瀉而下,形成上折20米,下折30米的雙折瀑奇觀。下面有一數丈見方的深潭,不知其深幾許。

大岙坑流入白溪,白溪入海口即是橫渡鎮鐵場灘,又名牡蛎灘,盛産牡蛎,牡蛎為“下八珍”之一,有“海上牛奶”之譽,營養豐富,可入藥。除牡蛎外,還盛産魚蝦蟹蚌蛤等各種海鮮。湫水大峽谷彙潭、瀑、岩、峰、林、泉于一體,集清、幽、秀、雄、奇、險于一體,是旅遊、休閑、避暑、療養的勝地。

仙岩洞

仙岩洞位于三門縣東南海濱,浬浦鎮仙岩村,距縣城海遊25公裡。傳說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勝境”之譽。據《臨海志》載,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間洞中建起“文信國公大忠祠”。

田野盡頭,穿過山坡上那片松林有數百竿勁,路邊有些條石,三五岩塊的地方是“着衣亭”舊址,因明清時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須振衣彈冠以示恭敬,再步上幾十級台階,穿過仙月洞門,便到一個一百多平方米,高數十米的長方形平台,站在平台上,遠處霧霭、島礁、波濤,就是文公所贊“萬象畫圖裡,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風光。橫在洞口的石牆中間那副門聯:“丹室辟洞天仙蹤猶在,忠祠崇福地正氣長存”,概括了仙岩洞的曆史,這兒晉時就成為道家修煉的洞府,那時稱為“法雲院”,宋時改稱“百花清洞”。“第一洞天”四字門額是清光緒時留下的。

仙岩洞高數百仞,廣百畝,東部壁上有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有布滿大大小小的空穴,下有水随潮汐消長,上有懸崖前凸如檐,可豎十丈旗,坐千人。洞内那座大忠祠是新修的,且建于原址。在大忠祠内,有明清時留下的三塊碑刻,“忠”、“節”兩塊大字匾,杜浒、張和孫、胡文可、呂武四義士及文天祥的塑像,成為人們憑吊英魂的聖地。清時台州“三傑”之一秦浮評仙岩洞大忠祠說:“雖瓯江、閩嶺、崖山、廬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勝,應未有過于此者。”周圍有穿岩洞、萬松洞,木杓沙灘,北坑石林。

交通

102路客運中心—亭旁

客運中心-上楓坑-三和·江景花園-方蘆村(金明藥業)-懸渚-外俞村-小坑-奚家岙-石頭岙-下路朱-火車站-上盧-坑下村-前樓-東王村-小路頭-甯和路-亭旁醫院-亭旁(19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103路客運中心—城北村

上行:客運中心-興業路-工業大道-三和.江景花園-綠洲名苑-縣人民政府-賽格特花園-下山大橋-中心菜場-海遊大橋-南山路-下洋陳-丹峰菜場-中醫院-琴江山莊-安居小區-城北(17站)。

下行:城北-安居小區-琴江山莊-中醫院-丹峰菜場-下洋陳-南山路-人民廣場-海遊街-交通路-三門醫院-下山大橋-賽格特花園-縣人民政府-綠洲名苑-三和.江景花園-工業大道-興業路-客運中心(19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106路客運中心—馬湖

客運中心-上楓坑-三和.江景花園-綠洲名苑-縣人民政府-賽格特花園-下山大橋-三門醫院-交通路-海遊街-人民廣場-實驗小學-城建大樓-平安路-縣府宿舍-職業中專-湘山村-第二高級中學-坎頭村-下達田-下坑-上坑-北山-馬湖(24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108路客運中心—沙柳

上行:客運中心-上楓坑-三和.江景花園-下山大橋-中心菜場-海遊大橋-公安小區-恒大市場-三門中學-寺後村-沙柳(11站)。

下行:沙柳-寺後村-三門中學-恒大市場-公安小區-海遊大橋-人民廣場-海遊街-交通路-三門醫院-下山大橋-三和.江景花園-上楓坑-客運中心(14站)。

有人售票。

109路客運中心—西岙

客運中心-上楓坑-三和·江景花園-方蘆村(金明藥業)-懸渚-外俞村-石岩-錦繡三門-環湖南路-新場-建材市場-保羅大酒店-綠洲名苑-縣人民政府-中盛花苑-東方銀座-黃埠突-大洋橋-三門醫院-交通路-海遊街-人民廣場-實驗小學-城建大樓-平安路-縣府宿舍-老西站-山陳-山董-西岙(30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202路西站—火車站—亭旁

西站-城關中學-蟹山路-人民廣場-海遊街-交通路-三門醫院-下山大橋-賽格特花園-縣人民政府-農貿綜合市場-保羅大酒店-建材市場-新場-環湖南路-錦繡三門-石岩-下洋李-小坑-奚家岙-石頭岙-下路朱-火車站-上盧-坑下村-前樓-東王村-小路頭-甯和路-亭旁醫院-亭旁(31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301路城北—環線—濱海新城

城北-圖書館-城建大樓-實驗小學-人民廣場-海遊街-交通路-三門醫院-大洋橋-賽格特花園-縣人民政府-綠洲名苑-三和.江景花園-上楓坑-客運中心-下楓坑-殡儀館-潺岙渡頭-潺岙-(濱海新城)君臨城邦-三門醫院-橫港路-永安路-永盛路-永興路-泰和路-公安大樓-宴站-潺岙-潺岙渡頭-殡儀館-下楓坑-客運中心-上楓坑-三和.江景花園-綠洲名苑-縣人民政府-賽格特花園-大洋橋-三門醫院-交通路-海遊街-人民廣場-實驗小學-城建大樓-圖書館-城北(47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302路中心菜場—宴站

上行:中心菜場-海遊大橋-博物館-馬家山-海遊中學-善岙楊-善岙蔣-祁家-葛岙-王家-許家塘-中心陵園-葫蘆岙-宴站-宴站道頭(15站)。

下行:宴站道頭-宴站-葫蘆岙-中心陵園-許家塘-王家-葛岙-祁家-善岙蔣-善岙楊-海遊中學-馬家山-博物館-海遊大橋-人民廣場-海遊街-交通路-三門醫院-中心菜場(19站)。

無人售票,票價2元。

獲得榮譽

2018年9月,三門縣獲得全國氣候與氣候變化标準化技術委員會評定的“國家氣候标志”“氣候康養縣”稱号。

2018年12月,獲評氣候生态類國家氣候标志。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19年12月,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99。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1年7月,入選浙江首批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