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學

安徽省太和中學

公辦中學
太和中學誕生于烽火硝煙的抗戰時期,其前身是1938年創建的上海太和中學校門私立安徽中學太和分校,1942年改為國立二十一中,解放後更名為安徽省太和中學,是一所有着悠久曆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1]國立二十一中前後辦了3年多,一共培養3000多名學子,蕭縣籍學生就有200餘人。今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著名畫家卓然等,都曾就讀于此。他們至今還慶幸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沒有中斷學業。從國立二十一中走出的學子,解放後,積極主動服務于新中國各行各業的建設,大部分從事教育事業。
    中文名:安徽省太和中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求真、務實、奮進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安徽省示範高中 知名校友:王文興、卓然 知名教師: 英文名:Taihe Middle School 别名:太中 創建時間:1938 類别:公辦高中 類型:中學、高中 現任校長:王永先、孟昭群、王德民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

曆史沿革

1942年春,校名定為魯豫皖邊區戰時中學,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兼任校長,副總司令王仲廉任副校長。同年九月初,奉當時教育部令改為國立二十一中。其後,學生日漸增多,選定山西會館作為校本部,分二院、三院,分别在江蘇豐縣、河南沈丘設立第一、第二分校。

1943年,學生最多時達40個班,學生2000多人,規模之大,學生之多,在當時實屬罕見。1944年秋,二十一中部分西遷,在抗日烽火中輾轉流離,曆盡艱辛,最後到達陝西藍田。那是雖然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師生胸懷報國濟世之志,團結奮發,成績斐然。國立二十一中三年多,共培養3000多名學生,很多人學有所成。

抗戰勝利後,西遷的學生于1946年返回徐州,二十一中續辦。同年,收容安徽流亡學生的國立八中奉命從湘西遷回安徽,開設蕪湖女子中學、貴池中學和太和中學。1947年七、八月間,劉鄧大軍和陳粟大軍經太和南下,省教育廳電令太和中學南遷壽縣續辦。1948年,學校動員學生返鄉,學校停辦。

解放後,1949年3月複校,初名為皖北區太和縣初級中學,是當時太和縣唯一的一所中學,當時縣長呂超兼任校長。

1956年發展為完全中學,易名為安徽省太和中學。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1970年,學校下遷至清淺,同年學校恢複。1978年被确定為縣級重點中學,1985年被确定為阜陽地區重點中學。2004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太和中學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在“依法治校、民主辦校、以德立校”這一辦學方針的指引下,取得了斐然的辦學業績:繼取得“全國讀書活動優勝單位”、國家“九五”“十五”教育科研課題《誘思探究現代教學論——誘思探究深化探索》重點實驗基地和優秀實驗基地、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标學校”、電化教育“典範學校”、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等榮譽以來。

又先後被命名為“安徽省綠色學校”、“安徽省花園式學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又相繼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被國家綠化委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被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授予“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德育教育實驗學校”。

2007年以來,立足于新課程改革的試驗,再次承擔起國家級“十一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誘思探究現代教學論——誘思探究深化探索》的研究和推廣工作。新世紀以來,太和中學在學術上積極進取并取得輝煌成績。

辦學規模

經過近七十年的成長、發展,太和中學業已成為皖西北一流名校,安徽省知名學校。

學校占地406畝(含新區),教學主樓、輔樓,圖書館,科教樓,體育場,食堂,男女公寓樓等設施一應俱全;教學師資力量雄厚,省市級教壇新星近10人,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各學科的骨幹力量;教學質量連年攀升。

2001——2002兩年出了五個狀元。

2003年夏季高考一次本科達線866人。

2004年高考本科達線1182人,連續六年本科達線人數位列阜陽市重點中學之首,其中劉豔玉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奪得全縣文科狀元,并被北京大學錄取,邢博文、田什強、吳浩三位同學奪得全縣理科第二、三、四名,并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1年高考太和縣文科600分以上共16人太和中學占11人。丁鳳娟同學以635分的成績奪取太和縣文科狀元。

2012年高考中我校方田野同學奪得阜陽市文科狀元,再創佳績。

2014年高考中,張陽同學以645分的成績獲得阜陽市文科狀元,位居安徽省第四名,與安徽省文科狀元僅相距5分。“名師、名校、名學生”的辦學宗旨得以充分體現。

2015年高考中,祝宇晨同學以677成績獲得阜陽市文科狀元,崔天凱同學以696獲得阜陽市理科狀元。再創輝煌。

辦學理念

太和中學以“一種理念(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理念)、兩個結合(科學管理與思想教育結合,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結合)、三項建設(人文環境建設,學術環境建設,文化環境建設)、四種意識(生本意識,育人意識,全局意識,創新意識)”為核心的教育辦學總體思路,與時俱進,特色鮮明。以“依法治校、民主辦校、科研興校”為方針,形成了“嚴謹、敬業、博學、奉獻”的教風和“和諧、文明、求實、奮進”的校風。

所授榮譽

太和中學業績斐然:被國家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授予“全國讀書活動先進單位”;被确定為國家“九五”教育科研課題《誘思探究現代教學論——誘思探究深化探索》重點實驗基地,并被授予優秀實驗研究基地稱号;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授予“電化教育一類達标學校”。

被清華大學命名為電化教育“典範學校”;被安徽師範大學确定為“教育實習基地”;被空軍工程大學确定為“生源基地”學校;被評為“安徽省花園式學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綠色學校”、“安徽省全民健身運動先進單位”;;連年被評為“阜陽市文明單位”、“阜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阜陽市教育系統綜合評比先進單位”。

被縣委、縣政府連年授予“太和縣文明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等榮譽稱号。在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36人獲獎(全縣共62人),其中省級6人,市級30人;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太和賽區高中組競賽中,囊括全縣前三名等等。太和中學的飛速發展赢得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贊譽。

發展前景

太和中學将以悠久的文化底蘊為基礎,以改革開放的春風為機遇,以領導的親切關懷為動力,以“嚴謹的教風、勤奮的學風、和諧的校風”為保證,以全體師生的主人翁精神為凝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進一步發揮示範作用和輻射功能,帶動整個太和縣乃至阜陽市的中學教育走向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