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區

金東區

浙江省金華市轄區
金義新區(金東區)是老縣新區,建縣已有2200多年曆史,于2001年2月正式撤金華縣設金東區;2020年5月省政府批複同意設立金義新區,為浙江第五個省級新區;9月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挂牌,标志着進入“三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期。全區總面積661.8平方公裡,現轄11個鄉鎮(街道),354個行政村(社區)。[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東區常住人口為506935人。[2]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59.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9%(見注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3.0%;第二産業增加值112.61億元,增長1.6%;第三産業增加值131.75億元,增長4.1%,第三産業對GDP的貢獻率為58.6%。[3]
    中文名:金東區 外文名:Jindong District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330703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浙江中部金衢盆地 面積:661.80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2個街道、8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光南路836号 電話區号:0579 郵政區碼:321015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金華義烏國際機場 火車站:金華西站、金華南站 車牌代碼:浙G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259.27億元(2020年) 方言:吳語-金衢片-金華話 區委書記:李雄偉 區長:高峰 人口:506935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

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

2000年12月31日,國務院國函[2000]138号《關于同意浙江省調整金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批準,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将原金華縣的傅村、孝順、曹宅、塘雅、澧浦、嶺下、江東、赤松、源東和婺城區的仙橋、東孝、多湖12個鄉(鎮)劃為金東區行政區域,面積657平方千米,有1個居委會,510個建制村,人口30.70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多湖鎮。

2002年7月31日,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浙政函〔2002〕116号)精神,金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一、撤銷金東區多湖鎮、東孝鄉建制,設立多湖、東孝街道辦事處,兩個街道辦事處由金東區人民政府直轄。多湖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多湖鎮管轄的七裡畈、新屋、廳上、東盛、西盛、樟新、牛皮塘、下渎口、大項、永紅、十二裡、新安、上古井、望府墩、莊頭、王坦、泉源、驿頭、橫塘沿、葉宅、林頭、黃泥山、近宅、潭頭灘、毛草山、潭頭、汀村、裡秧田、雅地、楊宅、東龍口、社壇頭、缸窯、王宅埠、孟宅3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環城東路;東孝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東孝鄉管轄的戴店、前田、施村、黃沙塘、毛園、湖橋、麻車塘、葉明、楊溪、雅方埠、東塘、樓店、鳳凰庵、下王、東關、金東、山壟頭、經堂頭、王牌、下于、陶朱路、橋頭2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金瓯路。

二、撤銷金東區仙橋鎮、赤松鄉建制,合并設立赤松鎮,由金東區人民政府直轄。新組建的赤松鎮管轄原仙橋鎮、赤松鄉管轄的仙橋、橋東、石牌、西前路、下陳、棉塘、高塘村、月塘、官沿頭、下新屋、下錢村、洪村橋、上錢村、郭村、下潘村、岩塘、下塔山、潘村、中聯、下牌塘、塵不染、新屋頭、黃泥壟、雙塘、下楊、橋裡方、石橋、大源、上汪、西餘、北山口、上項村、石下、崗上、石耕背、東塘、王宅、山口馮、鐘頭、雙門4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仙橋行政村。

行政區劃調整後,金東區轄8個鎮,1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金東區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界于北緯28°44′-29°19′,東經119°8′-119°56′之間,東鄰義烏市,南接武義縣,西與婺城區毗鄰,北與浦江縣接壤。浙贛鐵路複線、金溫鐵路、03省道、330國道穿境而過,杭金衢、金麗溫、甬金高速公路在境内設有互通口。全區總面積661.8平方公裡。

金東位于金華、義烏之間,西接金華城區,東鄰義烏,南連永康、武義,北靠蘭溪,是浙中城市群、金義都市區的核心區,金義黃金主軸的節點區。轄區内有金義都市新區、多湖中央商務區、金華山旅遊經濟區、浙中公鐵水聯運港等重大平台,是共建金華的主戰場、主陣地。全區所有鄉鎮分布比較均衡,沒有特别偏遠的山區。

地形地貌

金東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為金華山所綿延,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間,與蘭溪市界上的螺蛳尖,海拔890米為境内最高點,往南緩降為低岡淺丘。南部為仙霞嶺餘脈所延伸,為低山淺丘與溪谷平原相間地形。中部義烏江和武義江沿岸及其支流下遊為沖積平原。

積道山位于金華市區東南部,地處澧浦和嶺下兩鎮交界處。積道山足一座奇山,它的海拔雖然隻有306米。但它是金東區境内惟—的孤山,平地而起,山勢雄奇。它屬金華東山,是仙霞嶺的餘脈。山體由火成岩(侵入岩)構成,是2500萬年以前地質新生代第三紀以塊狀斷裂為主要特征的地殼運動--頻繁的火山與岩漿活動的産物。

地貌以黃土丘陵為主,山塘水庫遍布,水系比較發達,主要支流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或優于三類的占80%,森林覆蓋率達61%,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70天以上,有較好的自然生态環境基礎。擁有萬畝盆景、萬畝香樟、萬畝桂花樹、萬畝桃花林,綠色已經成為金東的底色,小區庭院、道路兩旁、河流兩岸、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滿眼綠色、生機盎然。

氣候特征

金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左右,7月平均氣溫29℃,1月平均氣溫4.8℃左右。年均降水1300-1400毫米之間。無霜期250天左右,日照2028小時。由于時空分布不均,地區差異較大,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澇、冰雹、台風等自然災害。

水文條件

金東區屬錢塘江水系。義烏江自低田入境,自東而西流經區境中部,沿途接納航慈溪、孝順溪、東溪、西溪、山河溪、芗溪、赤松溪諸水後,于城區燕尾洲與自焦岩入境,沿西南邊境北流的武義江會合後稱金華江,亦稱婺江,西流入婺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金東區轄2個街道、8個鎮、1個鄉:多湖街道、東孝街道;孝順鎮、傅村鎮、曹宅鎮、澧浦鎮、嶺下鎮、江東鎮、塘雅鎮、赤松鎮;源東鄉。

人口

2017年末全區戶籍總戶數13.82萬戶,戶籍總人口33.32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41人。全區出生人口4774,出生率14.1‰;死亡人口2266人,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7.2‰。據2017年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全區常住總人口36.15萬人。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化率達62.7%,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東區常住人口為506935人。

經濟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85.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18億元,增長0.4%;第二産業增加值87.76億元,增長7.1%;第三産業增加值84.00億元,增長4.8%。全區戶籍人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6208元(按年平均彙率折算為8325美元),增長4.3%。全區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1816元(按年平均彙率折算為7676美元),增長5.1%。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6:46.7:44.7調整為7.6:47.2:45.2。

2017年,全區實現财政總收入28.76億元,同口徑下降3.0%。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6億元,同口徑下降3.3%。從稅種看,主體稅種呈現“增減互現”态勢,其他各稅小幅減收。全區稅收收入中,增值稅15.05億元,增長36.4%;個人所得稅2.11億元,增長10.7%;企業所得稅3.91億元,下降16.9%;營業稅0.30億元,下降89.7%。主體稅種以外的其他中小稅種共實現收入6.13億元,下降6.3%。全區财政總支出43.13億元,增長39.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66億元,增長5.8%。财政支出重點傾力于民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長58.2%、53.8%、34.8%、21.9%、11.9%、10.6%。2017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9元,增長9.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49元,增長9.5%。

2020年,金東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59.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9%(見注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3.0%;第二産業增加值112.61億元,增長1.6%;第三産業增加值131.75億元,增長4.1%,第三産業對GDP的貢獻率為58.6%。全區戶籍人口人均GDP達到75658元(按年平均彙率折算為10969美元),增長1.8%。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從2019年的5.6:45.4:49.0調整為2020年的5.7:43.5:50.8。

第一産業

2017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45億元,增長0.6%。

農業

2017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5.24千公頃,增長0.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2.7千公頃,總産量為1.53萬噸,分别下降11.6%和12.3%;棉花播種面積0.1千公頃,下降46.1%,産量為0.01萬噸,下降35.3%;油料播種面積為1.21千公頃,增長34.7%,産量為0.27萬噸,增長32.1%;蔬菜播種面積為4.85千公頃,下降3.1%,産量為13.72萬噸,下降1.5%;果用瓜種植面積1.63千公頃,增長11.2%,産量為3.94萬噸,增長13.8%;花卉苗木種植面積4.47千公頃,增長2.0%。

2020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為2.52千公頃,增長0.9%,總産量為1.35萬噸,增長15.9%;油料播種面積為1.11千公頃,增長9.5%,産量為0.25萬噸,增長4%;蔬菜播種面積為4.342千公頃,下降12.5%,産量為13.18萬噸,下降12.6%;果用瓜種植面積1.433千公頃,下降9%,産量為3.42萬噸,下降13.2%;食用菌産量1.84萬噸,增長10.7%。

畜牧業

全區肉類總産量為2.26萬噸,比上年下降23.8%,其中豬肉1.84萬噸,下降26.9%。全年生豬出欄23.18萬頭,下降26.6%;家禽出欄238.21萬隻,下降3.2%;全年牛奶産量1.65萬噸,下降5.4%。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39萬噸,下降6.8%;農村用電量3.74億千瓦時,增長1.8%。

2020年,全區肉類總産量為1.94萬噸,增長1.5%,其中豬肉1.72萬噸,增長1.9%。全年生豬出欄20.43萬頭,增長5.2%;家禽出欄127.89萬隻,增長12.9%;全年牛奶産量1.79萬噸,下降11.1%。

2020年,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0.85萬噸,下降14.8%;農村用電量4.47億千瓦時,增長6.75%。

農村建設

2017年,計劃投入資金2.5億元,打造6條美麗鄉村精品線,30個示範村,49個精品村,主要道路沿線安排26個秀美村,二環以外其餘村全部進行環境整治和美麗庭院建設。落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項目125個,投入資金1106億元,新增受益農戶21167戶。成功創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區,進京參加“砥砺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向黨的十九大獻禮。探索建立陽光堆肥房房長制,全區278座堆肥房都已落實了房長制。完成垃圾分類優秀村創建126個,占45.2%。計劃投入1.2億元,對全區“兩路兩側”及主要河流沿線的218個村的8888戶農房立面進行整治。投入培訓資金215萬元培訓農民2056人次,農民大講堂56期,其中高級培訓51人次,中級培訓250人次。母嬰護理培訓805人次,電子商務培訓500人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600人次。安排市級扶貧開發項目資金100萬,落實農村基礎設施扶貧項目9個。新增農家樂精品村1個、集聚村1個、三星級經營戶11家,農家樂從業人員達1678人,年收入共計1.49億元,增長31.7%。

2020年,圍繞浙中生态廊道建設、美麗鄉村風景線提質、縣域交界村莊村容村貌提升以及特色産業打造等重點工作,投入建設資金1.08億元,打造省級美麗鄉村風景線1條(盆景長廊),建設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25個,美麗庭院示範村18個,達标村47個,新增美麗庭院19752戶。我區實施美麗鄉村項目338個村,其中:秀美村183個、精品村105個、示範村50個,曆史文化保護利用重點村落5個,鄉村振興示範點4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覆蓋率76.78%。2020年度新時代美麗鄉村考核優秀。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閑旅遊業,新創建市級農家樂精品村1個(曹宅鎮鶴岩山村橫臘自然村),三星級農家樂經營戶2個,受信管肺炎疫情影響,農家樂産業沖擊較大,農家樂從業人員365人,年收入共計4000萬元。投入培訓資金230萬元,培訓農民11196人次,其中農民大講堂170期培訓10000人次,農村實用人才培訓945人次,高素質農民培訓251人次。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先行區、垃圾分類創新區和垃圾分類示範區創建,源頭垃圾分類正确率達到90%以上;垃圾分類優秀村創建率達到85.2%;完成省級高标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2個行政村;完成省級資源化站點建設4座;完成180座農村陽光房監控安裝,統一接入區級監管平台。

第二産業

工業經濟

2017年,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5.17億元,增長7.6%,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5.5%。全區28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206.33億元,增長7.3%;規上工業增加值41.92億元,增長7.2%;銷售産值195.44億元,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80.17億元,增長22.8%,占銷售産值的比重41.0%。全區産值超億元的企業達55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4.25億元,增長16.6%,其中利潤總額5.96億元,增長27.2%。

工業創新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産品産值87.1億元,下降1.3%,新産品産值率為42.2%。制造業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17.64億元,增長6.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2.1%。戰略新興産業增加值7.5億元,增長3.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8.07億元,增長13.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3.1%。

建築業。2017年,全區建築業總産值84.79億元,增長13.1%。建築業增加值18.72億元,增長3.9%。房屋施工面積168.09萬平方米,下降5.2%;房屋竣工面積99萬平方米,下降14.8%。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億元,下降25.9%;利稅總額4.94億元,下降44.7%。

第三産業

貿易業

2017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60億元,增長10.2%,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140.77億元,增長14.5%。分行業看,限上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4.06億元,增長18.9%;限上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26.13億元,增長14.1%;限上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556萬元,下降0.3%;限上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153萬元,下降2.1%。分商品類别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類、家用電器類、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快速增長,分别增長1031.8%、398.6%、46.3%、19.1%、11.7%,而權重類商品限上汽車類僅增長2.9%。

交易市場

2017年,全區共有成交額超億元市場6個,成交總額285.83億元,增長10.1%。其中,金華農産品批發市場實現成交額114.18億元,增長13.8%;汽車城成交額59.5億元,增長9.7%;浙中建築裝飾材料市場成交額39.85億元,增長3.3%;汽配城成交額38.37億元,增長1.4%;澧浦苗木城成交額12.76億元,基本與2016年持平,增長0.02%;二手車交易市場成交額21.18億元,增長33.2%。

對外貿易

2017年,全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9.28億元,增長18.8%。其中自營出口86.2億元,增長17.1%;進口3.03億元,增長119.1%。從主要出口産品看,紡織品出口16.08億元,增長6.8%;機電産品出口15.91億元,增長16.3%;雜項制品出口12.41億元,增長13.6%;車輛及有關運輸設備出口10.11億元,增長74.6%。從出口市場看,對歐洲出口31.5億元,增長31.4%;對北美洲出口23.97億元,增長7.2%;對亞洲出口17.04億元,增長7.5%;對拉丁美洲出口6.32億元,增長26.3%;對非洲出口5.27億元,增長10.0%;對大洋洲出口2.12億元,增長26.0%。

招商引資

2017年,區本級共完成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236.32億元。簽約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9個,其中2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實現零突破。浙商回歸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1億元,實際引進内資28.4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57萬美元,三項指标均圓滿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務。

旅遊業

2017年,全區共接待海内外遊客607.1萬人次,增長44.2%,實現旅遊總收入46億元,增長44.3%。其中,接待國内旅遊者604.9萬人次,增長44.3%,實現國内旅遊收入45.37億元,增長44.3%;接待入境遊客2.2萬人次,增長7.5%。

交通設施

2017年,全區境内公路總裡程達到1143.24公裡。公路密度175.59公裡/百萬平方公裡,全省排名前茅。高等級公路密度35.62公裡/百萬平方公裡,全省排名前茅。全區普通國省道、縣道、鄉道建設項目完成投資0.78億元,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資0.6億元,農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投資0.09億元,公路綠化完成投資0.1億元。道路生命防護工程完成投資0.21億元,橋梁加固改造完成投資0.03億元,公路日常養護完成投資0.17億元。

金華作為浙中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集中體現在金東。杭金衢高速、金麗溫高速、甬金高速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建金高速均在我區互通交彙,浙贛鐵路複線、杭長客運專線、金溫鐵路以及正在建設的金義軌道交通貫穿全境,03省道、330國道穿境而過,金義快速路、金義南線、東二環、曹塘澧等高等級公路路網密集,全區高等級公路占40%以上,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全區擁有省級教育強鎮(鄉、街道)11個,在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的基礎上,又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教育基本現代化區”。全區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1所,在校學生32953人。其中小學25所,在校學生22577人;初中16所,在校學生10376人。全區共有幼兒園86所,在園幼兒15377人,全區學前兒童入園率99.64%。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适齡少年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98.47%,升入優質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94.95%。全區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1886人,專任教師學曆合格率100%。幼兒園專任教師961人,幼兒教師學曆合格率100%。全區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39所,标準化學校比例95.12%,擁有塑膠運動場39個,塑膠運動場覆蓋率95.12%。

2020年,全區擁有省級教育強鎮(鄉、街道)11個,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41所,在校學生37302人。其中小學24所,在校學生26002人;初中17所,在校學生11300人。全區共有幼兒園88所,在園幼兒16231人,全區學齡兒童入園率99.9%。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适齡少年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98.8%,升入優質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86.5%全區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2441人,專任教師學曆合格率100%。幼兒園專任教師1236人,幼兒教師學曆合格率100%。全區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40所,标準化學校比例97.6%,擁有塑膠運動場40個,塑膠運動場覆蓋率97.6%。

科技創新

全區新到位市級以上科技資金1839.80萬元。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市高新技術企業24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2家、市研發中心18家,累計認定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48家,列入省級科技重點計劃項目立項1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5項、區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32項。公布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2家,認定省專利示範企業2家,市專利示範企業7家,區專利示範企業6家,獲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1件。認定省農業科技企業1家、市農業科技企業3家、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新增申請專利141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8件;新增授權專利87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03件。專利質押額完成23593萬元,發放科技信貸累計達9610萬元,發放創新券137萬元(區本級103萬元)。實施“三博”工程,累計已有85名博士到金東“入企、聯企、辦企”。

2020年,我區高度重視财政投入對促進科技進步的引導作用,地方财政科學技術支出0.96萬元,同比增長1.1%;科技經費占本級财政經常性支出比重5.7%。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25家、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45家、市級以上創新載體2家、省級企業研究院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11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47家、市級孵化器3家、市級衆創空間1家、星創天地2家。企業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是我市唯一一個一等獎。此外,還分别榮獲了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國家級行業協會特等獎1個、列入省重點研發計劃2個(其中1個為擇優委托項目)。省級現代花卉苗木産業服務綜合體、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申報成功,我區列入第三批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建設名單。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在上海、杭州建立了2個科創飛地。新增4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新增數量位居全市第一。累計發放科技金融貸款13950萬元,其中2020年有10家企業獲得科技金融貸款1640萬元。發放科技創新券2657萬元,使用692萬元,居全市前列。共新征集16個院校的27位博士專家入駐我區企業開展技術服務,人數居全市首位。

文化建設

2017年,全區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新建文化禮堂19個,新建光南文化舞台21個。金東區瑣園村被列為第四批浙江省非遺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第二批金華市非遺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金東區面塑、竹編、金華傳統建築磚雕、砂罐茶壺制作技藝、知元堂中藥炮制技藝等五個項目被列入第七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木版年畫黃菁菁、金華道情朱流榮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組織施光南系列活動。在源東鄉東葉村舉行施光南骨灰回遷安放及施光南紀念館隆重開館,施光南音樂主題晚會“金東驕子·時代歌者”取得圓滿成功;成功舉辦金東區少兒施光南歌曲演唱大賽暨金華市第四屆少兒聲樂大賽;積極組織迎接十九大文藝宣傳工作,開展“風情小鎮·幸福生活——美麗金東小城頌”賽歌會。積極開展送電影下鄉、送戲下鄉等活動。完成4000場電影放映任務,送戲下鄉140多場。塘雅鎮下吳村的文化禮堂推送的舞蹈《奇石·下吳》作為金華全市唯一一家參與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的“美好生活·精神家園”2017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全區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39處,兩年來通過各種形式累計投入文物保護經費1000餘萬元,對100餘處文物保護單位(點)進行保護修繕。舉行展覽百餘次,年接待觀衆10萬人次以上。木闆年畫作品《五水共治系列》獲“中國夢想·美麗浙江”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手工藝主題創作精品大展一等獎。

2020年,新建“光南文化舞台”17個,實施“金東記憶工程”。年内修繕曆史建築12處(面積7300m2)、新建私人收藏館8個、編纂出版金東文化叢書5本。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送戲下鄉350場,送書下鄉7671冊,送講座展覽下鄉26場,文化走親14次,線上文化服務活動191場。開放免費線上“雲藝”課堂8類課程30次網課,網絡學員632人,課程浏覽閱讀量12578次。舉辦區級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培訓班20期,培訓1000餘人次。

體育事業

2017年,主(承)辦了第三屆金東鄉村綠道馬拉松賽、首屆金東武林大會、源東山地自行車賽、“過大年、來健身”全民健身鬧元宵活動等各類體育賽事和健身活動共63場(次)。組隊參加金華市第九屆運動會13個項目的比賽,共獲獎牌211.5塊(其中金牌 85.5塊,銀牌67塊,銅牌59塊),總分1989分,金牌總數及團體總分均列全市第四名,獲優秀賽區、體育道德風尚獎。參加2017年浙江省少年兒童田徑冠軍賽,總分位列全省90個縣(市、區)第九名。2017年建設小康體育村提升工程8個、社區多功能公共運動場2個、籠式足球場3個、中心村體育休閑公園1個,廊道沿線體育設施進村(公園)5個,下撥健身器材更新、維修及新建體育場地補助102萬。年度國民體質監測1360人,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0名。

2020年,率先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基層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任務,共建設2個多社區功能運動場、7個百姓健身房、10個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新成立體育社會組織6家。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34人。區辦了第二屆金東區老年人運動會和金華市第五屆體育社團交流展示大會金義新區專場等大型賽事和活動。組隊參加市級以上競技體育賽事13次,其中第十六屆全國中學生沙排錦标賽獲第四名,其他比賽取得了4個團體第一,1個團體第二,1個團體第三的好成績。愛馬仕莊園獲評浙江省運動休閑旅遊優秀項目,源東樂優音樂主題花園和澧浦瑣園小蝌蚪田園獲評金華市體育産業(運動休閑)示範基地。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設醫療衛生機構374家,其中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家、醫院6家、衛生院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43家、村衛生室184家、門診部(診所、醫務室)等其他衛生機構102家,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全區核定床位數473張(其中公立醫療機構333張,民營醫療機構14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41人。全面開展參保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工作,65周歲以上老人體檢率77.86%,0-6歲兒童體檢率為98.78%,中小學生體檢率為98.75%。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4.94%,責任醫生簽約率35.5%。2017年全區産婦數3677人,孕産婦系統管理率98.76%,住院分娩率100%,産前篩查率90.92%,婚檢率100%。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3081人,補助經費154.05萬元,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任務完成率134%。

2020年,金東區共設醫療衛生健康機構380家,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家、中醫醫院1家、衛生院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5家、村衛生室182家、門診部(診所、醫務室)等其他衛生機構146家,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全區核定床位數655張(其中公立醫療機構350張,民營醫療機構305張),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88人。2020年,全區醫療機構門急診169.9萬人次,同比增長1.3%,業務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9.9%;基層就診率71.0%(全市目标65%);中醫藥服務率33.56%(全市目标25%);家庭醫生簽約率43.5%(市要求36%);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8%;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8.6%;中小學生體檢率為96.7%;高危孕産婦管理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102.88;第三方測評群衆滿意度達97%。

民生保障

截止2017年底,全區擁有養老機構12家,其中農村敬老院11家、機構床位1967張、特困人員374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為100%,特困人員供養标準從2016年的人年均10641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年均11483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全覆蓋,年底全區有城鄉低保對象2975戶3856人,發放救助金2291.75萬元,2017年12月份起實現城鄉低保标準一體化,農村低保标準從600元提高到750元,城市低保标準從665元提高到750元。特困人員、低保、優撫對象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費用由區财政全額承擔,全年累計救助4009人次,救助金額486.82萬元。全區已經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14家、配送16個村,服務老年人4萬餘人,其中就餐老人8000餘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旅遊

金東區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是黃大仙文化的發源地,是“詩壇泰鬥”艾青、“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故鄉,已開發以黃大仙景區、大佛寺景區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遊項目;以艾青、施光南名人故居及瑣園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古建築文化觀光項目;以錦林佛手文化園、上荷塘寨春農場·青蛙樂園、浙中桃花源景區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旅遊項目等。依托豐富的旅遊資源,金東區将圍繞“打造精品城市标杆區、打造特色鮮明風情小鎮、打造農旅融合示範樣闆”三大措施,推動長三角都市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的構建。

寨春·青蛙樂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于傅村鎮的上荷塘畈,是金東區近年來打造的以“農業科普、農事體驗、采摘觀光、親子遊樂”為特色的浙中首家“農旅融合”主題樂園。園區占地1400畝,擁有無公害蔬菜瓜果采摘區、農業科普長廊、風土農事體驗區、兒童趣味遊樂區、大型遊樂區、農耕文化展示區、嘻哈親水區、休閑荷塘垂釣區、美食體驗區、DIY自助燒烤區、陽光餐廳等多功能休閑遊樂場所,能夠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艾青故裡

國家AAA級景區。傅村鎮畈田蔣村是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故鄉,村内保留了大量江南傳統民居,文化氛圍濃厚。艾青故居坐北朝南,五開兩廂樓屋,平面布局為四合院形式,主體建築為一進堂樓,左右兩側為廂房,廂房後側山牆之間做回廊圍合,形成封閉式院落,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另外,村内還有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蔣氏宗祠。

大佛寺景區

國家AAA級景區,俗稱“石佛寺”,興建于南朝粱大同元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曆史。寺院依千層丹崖而築,為金華乃至浙江地區最為著名的古代名刹之一。寺院古佛院中供奉的石刻釋迦牟尼佛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四大石佛之一。景區内古木參天,森林繁茂,山丘重疊,岩勢雄偉,環境清雅。每年農曆三月三廟會是大佛寺的傳統節日,是朝聖禮佛的好去處。

嶺下坡陽老街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因街邊有條坡陽嶺而得名。古街全長四百多米,曾是婺

州、衢州、嚴州(今杭州建德)和處州(今麗水)、台州、溫州之間上通下達的必經之路。舊時的坡陽街是官商要道,是嶺下朱(現嶺下集鎮所在地)最熱鬧繁華之地,商店、客棧鱗次栉比,遊人、商賈川流不息。光陰荏苒,坡陽街幾經變遷,繁華散盡,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還在繼續。如今,古街上的“闆凳宴”是獨一無二的特色,十餘道菜均以大豆為原材料,演繹出千變萬化的美味,故又名“豆腐宴”。

蒲塘村古村落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蒲塘村的古宅尚存、村民習武、綠道通達,被金華當地人俗稱為“燕兒窩”。在萬村景區化建設中依托古建築、古文化,深挖五經文化内涵,以傳統五經文化為主線,開發五經古村落文化旅遊,弘揚國學文化,發揚傳統精髓,寓教于遊,為更科學地保護古建築、挖掘古文化、推進古村建設與發展,相繼開發複原了王氏宗祠、文昌閣、三省堂、五經園等古建築。并邀請旅遊、規劃、美院等多家單位的衆多專家對古村規劃和發展進行細緻嚴謹的設計和把關。

山頭下古村落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古韻芳華的山頭下村是沈約後裔的聚居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村莊具有濃郁的江南古民居建築特點。最為特别的是整個古村的選址布局和建造,與“五行八卦”說暗合。村内典塘、橫塘、灣塘、安塘、經塘、破塘等8口池塘,渾然天成“外八卦”圖形,村莊四周衆水環抱,綠樹成蔭,為一處不可多得的人居生态勝地。

瑣園國際研學村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漢代名士嚴子陵後裔于明朝萬曆年間遷居于此,已有430多年的曆史。瑣園村被七個池塘環繞,形成天然的“七星拱月”星象地理。因村落酷似一把長命鎖,村中又有許多菜園,故名“鎖園”。古時“鎖”與“瑣”通用,為圖吉利,改為“瑣園”并沿用至今。瑣園文風鼎盛,人傑地靈,被稱為“奇村”。現保存的古建築有嚴氏宗祠、黃氏旌節牌坊、務本堂、懷德堂等明末清初廳堂十餘座。村内有魯兵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姆山炮台”也在此。

浙中桃花源生态旅遊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于中國白桃之鄉—源東鄉,源東鄉是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鄉,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森林覆蓋率達到72%。源東鄉是一個開放型的全域景區,包括萬畝桃林、樂優生态主題樂園、二師兄的花花世界、洞井古街等景點。每年3、4月份,萬畝桃花競相盛開,随着高高低低回轉起伏的山坡蔓延開去,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每當三月桃花開,未發邀函遊客來,有心等待三個月,踏山昂首碩桃摘。”每年的三月份,這裡都會舉辦盛大的桃花節,六月份舉辦蟠桃節,這片甜美靜谧的桃源吸引着衆多遊客紛至沓來。

所獲榮譽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71。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著名人物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海澄,曾用筆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于1933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湛江,夾竹桃》等詩集。

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被稱為“時代歌手”,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市源東鄉葉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慶市南岸出生,父親施複亮是共青團早期領導人,母親是重慶江津人。

施複亮(1899—1970),原名施存統,是早期活動家、領導者。曾用名方國昌、光亮、子元、施伏量等,源東鄉葉村人。民國8年(1919),發表《非孝》之文,名揚大江南北。民國11年(1922),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書記。建國後,任勞動部第一副部長,一、二、三屆全國人代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為著名文學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号潛溪,别号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出生于金華縣(今浙江金東),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