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

順天府

明清時期北京的舊稱
順天府,北京順天府指的是北京城及周邊,自遼朝、金朝在北京建都以來,遼稱幽都府,後改稱析津府,金稱大興府,元朝稱大都路,後改稱北平府,明代改稱順天府,清代沿用順天府這個名稱。明、清設于京師(今北京)之府屬建制。掌京畿之刑名錢谷,并司迎春、進春、祭先農之神,奉天子耕獵、監臨鄉試、供應考試用具等事。明永樂元年(1403年)置。十年升秩,如應天府。設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六人、推官一人、儒學教授一人、訓導一人以及統曆、照磨、檢校等官。清順治元年(1644年)沿置,設官大體如明制。雍正元年(1723年)增設兼管府事大臣一人。初轄宛平、大興兩縣,康熙十五年(1676年)劃入昌平等十九州縣。乾隆八年(1743年)定為二十四州縣。[2]
    中文名:順天府 外文名:Shuntian 别名:京師 行政區類别:首都,京城 郵政區碼:100009 方 言:北京話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季風氣候

曆史沿革

元末明初的公元1368年,明軍主帥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克大都,朱元璋取“北方平定”之義,改大都為“北平”。公元1380年,燕王朱棣就藩,正式入駐北平城,并在洪武年間與遼、甯、谷、代、晉、秦、慶、肅等王一道負責節制北部邊境各軍。随着朱棣通過靖難之役邁上皇帝寶座,北平城的地位也随之升高,于靖難之役成功後的公元1403年,立刻被改名為“順天府”,與“應天府”并尊,并最終在公元1421年正式成為大明王朝的京師所在。

自公元1403年起,到辛亥革命成功後,五百多年的時間裡,今北京地區在府級一直被稱為“順天府”,在縣級則有“大興縣”與“宛平縣”兩縣并置,分管六九城内的東西兩部分與附屬的城郊地區。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在明清時期并不是一個官方以行政區劃名稱的方式認可的地名,而是一個明朝官方的頒布的“京号”及民間習稱,在正式的文書上,相關地名還是要稱為“順天府”的。

辛亥革命以後,北洋政府治下的1914年到1928年間,“順天府”改稱為“京兆地方”,随着北伐戰争的開始與張學良的改旗易幟,奉系軍閥所控制的京兆地方改歸南京國民政府管轄。京兆地方因為不再是民國政府的首都,便被南京國民政府改稱為“北平”,大興縣與宛平縣的縣衙也是在1928年從北平城内撤出的,兩縣從此便從附郭縣降格成郊縣,不再與北平城區(今北京市區)有關。

順天府尹

順天府由于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所以府尹的職位特别顯赫,品級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級,由尚書、侍郎級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門用銅印,惟順天府用銀印,位同封疆大吏的總督、巡撫。順天府所領二十四縣雖然在直隸總督轄區内,但府尹和總督不存在隸屬關系。但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區由直隸總督衙門和順天府衙門“雙重領導”,大的舉措要會衙辦理。北京城垣之内,直隸總督無權過問。

順天府大堂

簡介

順天府大堂位于鼓樓東大街的東公街内,曆經數百年的順天府大堂如今仍然保留着,并成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被保護起來。據悉,有關部門正在組織進行修繕。

曆史

順天府大堂曾經是元代大都路總治公署和明清兩代順天府署大堂。據史料記載,元代大都路總治公署初期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元定都北京後,改金代的大興府為大都路,到元至大年間,由監路平章政事莫吉奏請用42500缗錢購得此地,營建公署,占地面積約20畝。元被明所滅後,明改大都路為北平府,明永樂遷都北京後,定此地為順天府署。清軍入關後,定都北京,仍以此地為順天府署。順天府是負責京畿地方之事的行政機構,所屬地方有大興縣、宛平縣和近京各州縣。其職權包括“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勸農問俗,均貢賦,節征徭,謹祭祀,閱實戶口,糾治豪猾,赈卹窮困,清錄罪囚”。辛亥革命後,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設京兆尹,京兆公署亦設在這裡,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撤銷京兆。從元代至民國初年,這裡一直是管理京城地方的首府。

明朝接管元的大都路總治公署後,在正統十四年三月進行了重建,景泰三年七月落成。建成後的順天府署坐北朝南,有三重大門,正堂、後堂各五間,中堂三間,總屋為58間,此外,署内還設有五聖祠、包公祠等建築。我們現在看到的順天府大堂,是提審犯人的地方。

清王朝滅亡後,順天府也不複存在了。于是順天府署曾經改為市立小學、幼稚園、東北中山中學及河北省路局等。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順天府署又改成陸軍司令部,成了審訊中國人的地方,周圍房屋幾乎都變成監獄,昔日莊嚴肅穆的順天府署成為了日本鬼子殘害中國人的人間地獄。新中國成立後,順天府署曾先後為河北北京中學、北京第144中學,現為北京教育學院東城分院。順天府原前兩重門已拆除,五聖祠已變成一座6層的教師宿舍樓,包公祠也被其他單位使用。順天府署内除大堂外,其它建築幾乎全已拆除。

現在順天府署大堂重修,并成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被保護起來,使北京地方治理機構的脈絡得以傳承下去。

相關圖書

《光緒順天府志》為官修京師志書。藝術記述清代以北京為中心的順天府的各個方面。有京師、地理、合區、食貨、經政、故事、官師、人物、藝文、金石等十志。計一百三十卷,四百萬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