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

古拉格

前蘇聯政府機構
古拉格(俄語:ГУЛаг,羅馬化 GULag,IPA: [ɡʊˈlak] ( 讀音))是前蘇聯政府的一個機構,負責管理全國的勞改營。其俄語全稱為“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簡稱“ГУЛАГ”,意思為“勞造營管理總局”。根據安妮·艾波鮑姆的著作《古拉格:一段曆史》中之叙述,“古拉格”是蘇聯的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内務人民委員部的分支部門,執行勞改、扣留等職務。這些營房被囚人士中包括不同類型的罪犯,日後成為鎮壓反對蘇聯異見人士的工具,被囚禁人士數以百萬計。 1973年,“古拉格”一詞透過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發表的著作《古拉格群島》傳到西方,“古拉格”一詞在西方開始指蘇聯的勞改營和所有形式的蘇聯政治迫害。
    中文名:古拉格 外文名:ГУЛаг 别名: 性 質:前蘇聯政府的一個機構 别 名:勞造營管理總局

概述

古拉格集中營,是蘇聯勞動懲戒營的管理部門,直屬于人民内務委員會,随着時間的推移古拉格被廣義地理解為整個蘇聯勞改體系的象征,古拉格是蘇聯内務部的主管勞動改造營并監督在押犯的服刑與運輸的分支行動部門。

建立曆史

在作家安妮·安波鮑姆的著作《古拉格:一段曆史》中,對其進行了準确的定義:古拉格是蘇聯内務部的主管勞動改造營并監督在押犯的服刑與運輸的分支行動部門。 雖然有百萬人曾經在此被監禁,古拉格仍然在蘇聯保密機制的掩護下悄然從公衆的視野中隐沒了五十年,直到最後,古拉格被蘇聯作家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寫入了他的作品“古拉格群島”,并在西方世界中激起了軒然大波。在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中,他詳細地闡述了他在古拉格中的一個蘇聯懲戒營的服刑過程;更重要的是,他明确地将古拉格集中營比喻為“一個個與當代文明相隔絕的個體,并在蘇聯的土地上構成了頗具規模的集中營體系”。

蘇聯曾經存在過最多476座獨立的集中營, 每一個都由最多上千個更小的懲戒營體構成,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那些散落在北極圈周圍的集中營,得益于他們的存在,便有了近當代俄羅斯的“北極圈工業城市”;例如瓦圖加,科利馬和馬加丹都是數十年前集中營的所在地并為曾經的監禁者所建立。

在1929年到1953年的三十四年間,至少一千四百萬人被監禁于古拉格,多于七百萬的蘇聯公民被流放到蘇聯的墾荒地區進行墾荒。在前蘇聯内務部轉型為俄羅斯國家安全局的過程中,大量關于古拉格的文件被解密,其中部分文件對不同時期監禁于古拉格人數作出了精确的統計:1934年時于古拉格服刑的囚犯數量為大約510307人;1953的服刑人數則激增至約1727970人。

盡管蘇聯的政治犯被部分分配到了古拉格集中營,大多數被監禁于古拉格的囚犯并不是政治犯,任何蘇聯公民都可能因為無故曠工,偷竊,或開反政府的玩笑而被逮捕并流放至集中營中。其中二百六十萬件個案由前蘇聯俄羅斯秘密警察審理。雖然前蘇聯集中營的規模在1953年斯大林病逝後大幅縮減,然而根據官方檔案,直至戈爾巴喬夫時代,勞動改造營仍舊存在。

服刑機構

雖然古拉格最初僅僅是一個行使政府職能的行動分支的首寫名縮寫,它卻相當驚人地涵蓋了前蘇聯所有的服刑機構,包括特殊勞工營,懲戒營,關押罪犯和政治犯的監獄,以及流放地的聚居區等多種不同的地點機構。

古拉格在一些國家地區已經取代了“絞肉機”,成為了形容前蘇聯“專制壓迫性政府系統”的代名詞,主觀意義它上包括了前蘇聯秘密警察機構對基層民衆毫不留情的隔離,審查,逮捕,流放,強制勞動,并最終導緻了大量前蘇聯公民的非正常死亡的流水線性程序。

大多數外國作家則将古拉格當作高度概括前蘇聯曆史上所有的戰俘營和勞改營的工具,有時候古拉格被用在和前蘇聯集中營體系無關的方面,比如西方部分激進派作者筆下的“北朝鮮的古拉格”。

發展階段

前蘇聯

1918年的沙俄政府和蘇俄政府的交接時期,“勞工懲罰”性質的營區類設施在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被重新建立起來,其中主要的兩種類型是“特殊目的營區”以及“強制勞改營區”,用以囚禁不同種類的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其中包括普通的罪犯,俄國内戰的戰俘,導緻國内公司破産的官吏,暗殺和實施破壞性行為的人,以及各種各樣的政治犯,貴族和地主。然而這些集中營的規模遠小于斯大林時期的集中營體的規模。1928年隻有将近 30000人被監禁在這些集中營中,并被當局強制進行無償勞動。

在1929年7月11日的蘇共會議上,根據會議最新出台的條令及其相關的附注,勞工矯正營區的概念被正式定型,其根本的運作框架便是我們所提及的古拉格。其作為一個跨州行使職權并直接隸屬于OGPU(前蘇聯俄羅斯秘密警察)的組織,并根據前蘇聯政治局命令中的第22條第248頁,古拉格于1930年4月25日被正式命名為 “ULAG”,1930年4月7日,“ULAG”的結構被重組,重組後的新代号為“GULAG ”(古拉格)。

斯大林時期

在1930年的中後期,由斯大林主導前蘇聯大清洗運動促使古拉格的規模開始戲劇性地膨脹。根據前蘇聯人民内務委員會頒布的第58号命令,人們開始被前蘇聯俄羅斯秘密警察監視,審查并以“反革命”的罪名被關押,又由人民内務委員會草草審判并被流放或被處決。在1937-1938年一年的時間裡,前蘇聯人民内務委員會又出台第00447号命令,導緻一萬多名古拉格囚犯未經正式審判便被處決。

古拉格特定時期内囚禁的人數

1931年-1932年 大約200000人

1935年-1936年 大約800000人

1939年-1940年 大約1700000人

二戰期間

1939年德國以入侵波蘭的形式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同時蘇聯吞并了波蘭的東部地區。1940年蘇聯又占領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貝塞拉比亞等東歐及波羅的海國家,前蘇聯政府無視當地人民的習俗,将這些地區百萬的原住居民趕進古拉格。

波蘭衛國戰争期間,大約300000 波蘭官兵被蘇軍俘虜成為戰俘。幾乎所有的波蘭軍官和一部分普通士兵被蘇軍秘密處決(部分見卡廷慘案),一些人也被關押于古拉格中直至戰争結束。隻有583名波蘭戰俘幸存下來并被蘇軍編入新組建的波蘭第一集團軍參加了對納粹德國軍隊的反攻。

1939年至1941年 所有被審理的戰俘案件數量為211106人。蘇聯衛國戰争期間,因為大部分的在押犯被組成動員部隊并被迅速地投入戰鬥,囚禁于古拉格的囚犯數量急劇減少。同時在1941年的冬季, 古拉格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驟降的氣溫和饑荒。1941年至1943年,一共有516841名戰俘死在了集中營中。

1943年,“矯正小組”又被重新建立起來,它們最初是為被俘虜的德國軍人們所設立的。然而最後矯正營中卻混雜着德國的戰俘,蘇聯的普通罪犯和政治犯(其中的一些人在服刑過程中被蘇軍看管人員射殺。一般情況下,被矯正小組審訊過的犯人被帶進古拉格集中營并受到最為嚴酷的對待,最後被毆打緻死。大約100萬人被直接送上了前線,從1942年9月至1945年之後,有将近50萬的囚犯被送進懲罰連隊服役,36%的官兵戰死,剩餘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又旋即被遣送回集中營中。

二戰之後

1950年:一共250萬蘇聯公民以及軸心國戰俘被蘇聯政府長期監禁,其中170 萬戰俘被監禁于直屬于NKVD的監獄。有超過150萬的幸存的蘇聯戰俘被遣送至古拉格。在蘇聯衛國戰争進行中和結束後的時間裡,90%的原蘇聯戰俘在被審訊,押解的途中被己方士兵處死,剩餘的10%則被直接送進古拉格進行洗腦,随後被編入懲罰連隊進行戰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數年後,古拉格内拘押的多數人為來自蘇聯在戰争中吞并國家的公民。其中包括 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愛沙尼亞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拉脫維亞人;還有部分的芬蘭人和羅馬尼亞人。此時的原蘇聯戰俘則被安排到不同的集中營進行看管。

1953年5月前蘇聯赫魯曉夫政府實施的大赦 則局限于非政治犯和審理時間不超過5年的政治犯,因而大部分古拉格的囚犯被釋放;随後所有政治犯的釋放工作于1954年和大遷徙運動在前蘇聯各地陸續展開。1956年,赫魯曉夫在會議上所作的秘密報告使當局徹底告别斯大林主義,同時意味着古拉格在不久後将徹底消失。

1950年末“所有形式的勞改營”被正式撤銷。殖民區卻依然存在。

1960年1月25日,古拉格則于1960年被其主管部門MVD(即NKVD)正式撤銷。

監獄環境

古拉格内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随着地點的不同時期的變更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然而從始至終,大部分古拉格囚犯在大部分時間内都面臨着食物供給不足,禦寒衣物匮乏,擁擠和缺乏醫療保障的困難。然而同時囚犯們又被迫使進行大量的勞動,加之落後的工具,補給的匮乏,因此決大多數情況下古拉格的勞動效率遠遠低于前蘇聯工業城鎮内工人們的勞動效率。

古拉格中的情況在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蘇聯之後變得更加惡劣:任務成倍地增加,食物成倍地減少,醫療保障驟減到了零,以上的因素使得古拉格的人數出現了曆史上最大程度的減少。直到衛國戰争的最後階段,集中營中的生活條件才有了緩慢的提升。

考慮到古拉格整體的情況和它們對于囚犯們的影響,一共可以将古拉格内的囚犯分成三種:

第一種:被當作勞工的囚犯:即”kulaks”,”osadniks”和”ukazniks”,為觸犯蘇聯國内法律的普通蘇聯公民或外國人。

第二種:特别刑事犯。

第三種:被當作勞工的第二種囚犯,即神論者和政治異己分子

1934年至1940年六年間古拉格集中營内的非正常死亡人數 是同期前蘇聯死亡人數的4至6倍,根據解密的檔案,1930年至1953年古拉格内死亡人數的報數估計為176萬人。其中二分之一死于1941年至1943年。

地理位置

在古拉格的早期時代,集中營位置的選取主要以隔離犯人的目的為參考,由于政治因素,偏遠地區很适合作為集中營地點的修道院和東正教堂被排除在外。1918年沙俄十月革命結束之後,白海上的索羅溫斯基島成為了第一個古拉格集中營的地址。西裡爾語”solovetsky” 的英文式”solovki” 因而成為了繼古拉格之前為大衆所接受的前蘇聯集中營的代名詞之一,然而在随後的時代中,這所集中營被改造成了純粹的”古拉格”式的集中營。

古拉格營區坐落在終年凍土的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北部,即散落在克利馬河緣的”Wevvostlag”集中營區和靠近諾羅裡斯克河的”Norillag”,以及在哈薩克斯坦階梯平原的”steplag” .以上的地區沒有洲際公路,完全與外界隔絕,沒有食物供給,然而礦藏豐富。

前蘇聯的集中營漸漸被播撒掃整個前蘇聯及其加盟共和國的疆域内。包括歐洲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同時蘇聯外部也有類似的古拉格式集中營存在,如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和蒙古的勞改營,全部劃歸古拉格的治理範圍之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