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鎮

小榄鎮

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
中山小榄鎮被譽為“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的國家級重點鎮,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廣東省中心鎮(縣級),在中山市經濟、人口、交通、城市建設規模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山市重要市轄區。小榄面積75.4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6.1萬(六普)。[1]小榄距廣州60公裡,珠海90公裡。2004年,全鎮經濟總收入300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418.5億元、商業營業額125.4億元,農業收入1.61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含市屬)33億元;生産總值178.7億元;稅收總額31.5億元;金融資産總額335.6億元;三大産業比例為0.4:57.5:42.1。
    中文名:小榄鎮 外文名: 别名: 别稱:“小柴桑”、“榄溪”、“菊城”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 建立時間:春秋時代 面積:75.4平方公裡 GDP:8300美元(2005年) 友好城市:中山市 地域名人:官能、伍瑞隆、李孫宸、何吾驺 地方特産:菊花 知名産業:花卉、工商業 知名企業:“華帝”、“力王” 電話區碼:0760

城鎮簡介

中山市小榄鎮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廣東省中心鎮,鎮域總面積75.4平方公裡,轄15個社區,至2006年底,戶籍人口15.77萬人,另有長年在鎮内生活、工作的外來人口約16萬人。小榄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為提升小榄的城市化水平,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幫助下,2002年重新修編了總體規劃,并于2003年12月獲市政府批準實施。新總體規劃按生态城鎮和可持續發展的标準,把北部和中北部規劃為商住、生态區,中部的花卉苗木生态農業經濟區為綠化隔離帶,南部為工業經濟區。妥善處理功能分區、環境保護、生态平衡、交通管理、人文景觀等問題,2004年12月,根據小榄鎮經濟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狀況,研究編制了《中山市小榄鎮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戰略》,為小榄鎮未來10年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為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小榄鎮建設了功能齊全、分區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環境優美的新城區。還對老城區的道路、設施、容貌進行了全面的改造。高标準改造了鎮區主幹道;建成了總裝機容量分别為18萬千瓦和4.8萬千瓦的兩家發電廠、首期污水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年吞吐量45萬标準箱的小榄港、貨櫃年檢量12萬台次的小榄貨櫃查驗場、日供水量25萬噸并被評為“全國農村百佳水廠”的自來水總廠,完成了多條内河整治;小榄車站和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分别被交通部評為一級汽車客運站和二級道路客運企業。五金、裝飾材料、建材、科技電子、家居裝飾中心、電腦城、購書中心等專業市場繁榮興旺;鎮内有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3家,座落在新城區的五星級酒店即将開業;順昌、大信新都彙等集酒店、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商業廣場成為群衆購物休閑的好去處;“美加花園”、“建華花園”高尚住宅小區等建設項目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小榄的人居水平。這些公共設施的配套,進一步完善了小榄鎮的投資環境,提高了人民群衆的生活質量,使小榄成為一個既适宜創業又适宜居住的地方。

2006年,小榄金屬市場一期工程、三甲标準的新小榄醫院、小榄貨運車輛檢查場等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在建工程包括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和收集管網三期工程、城區燃氣工程建設、系列房地産開發、擴建小榄港、新城區整合配套工程建設等。同時,小榄鎮還切實抓好綠化美化和環境保護工作,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号。

1998年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第一批“國家衛生鎮”光榮稱号;2001年被列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批“全國文明村鎮”光榮稱号;2006年被授予“廣東省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号。2006年7月12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視察小榄,稱贊“小榄鎮是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榜樣。”

曆史革沿

小榄鎮有800多年的悠久曆史,古為珠江口的小島嶼,因境内有小山丘數座,大的山丘叫大榄山(又名飛駝嶺),小的山丘叫小榄山(即鳳山),小榄在鳳山附近,故名"小榄"。秦晉時屬南海郡,隋唐仍隸屬南海縣治,稱永甯潮居裡,為瀕海要區。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歸新置之香山縣(現中山市),改稱"甯安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甯安鄉改稱"大榄都",轄大榄、小榄兩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易名為"榄都",光緒六年(1880年),稱"榄鎮"。

自南宋建村以來,經過曆代人的努力,創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越的人文環境,推進了小榄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明代中葉已現家庭手工業雛形,工商業成行成市,是香山縣(現中山市)西北部經濟繁榮的墟市。清康熙年間,更有“天下第二名鄉”的美譽。

文化發展

小榄有着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因小榄人喜愛養菊、賞菊,且每年有舉辦菊花欣賞會的傳統,被譽為“菊城”。明代禮部尚書李孫宸曾撰詩雲“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嘗花村”。清嘉慶甲戌年(1814年)舉辦了第一屆菊花大會,以後每隔60年舉辦一屆大型的菊花盛會。1994年舉辦的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陳展菊花82萬盆,布展10平方公裡,吸引了海内外賓客600多萬人次觀賞。2004年11月,為紀念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十周年舉辦的小榄鎮(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在布展和菊藝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單株立菊達45圈6211朵花。高23.26米的賞菊樓和單株嫁接247個品種的大立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國家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稱号;2006年初,“小榄菊花會”被評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2007年11月,小榄鎮将舉辦“第九屆中國(中山小榄)菊花展覽會”,進一步弘揚和發展傳統的菊花文化藝術。

小榄書畫藝術代代相傳,名人輩出。明代的官能、伍瑞隆的畫作,李孫宸、何吾驺的書法都是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品;清代的蔣蓮、鄧大林等嶺南畫家,其作品為各級博物館所珍藏;現代漫畫家陳樹斌(方唐)、畫家陳舫枝等書畫藝術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帶動了小榄書畫藝術的全面發展。2000年,國家文化部命名小榄為“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為了弘揚傳統的書法藝術,實現先進文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推動作用,2003年9月,小榄鎮與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全國首屆‘小榄杯’縣鎮書法大賽”。乘此有利時機組織小榄千人書法比賽,掀起了書法藝術普及的新高潮,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小榄成立了創作培訓基地。2005年,占地2.5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産業基地投入使用,成為一個集文化、旅遊、休閑于一體的好去處。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地方生産總值118.9億元;稅收總額20億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73億元;三大産業比例為0.7:59.5:39.8。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7.5萬元,人均納稅近1.3萬元,人均儲蓄存款8.2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74萬元。2006年各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達7億元;物業總面積達626.8萬平方米;股民人均分紅2673元。

小榄的工商業充滿發展活力,區域經濟特色明顯。2006年底,全鎮有工商企業20909家,其中規模企業930家,工業銷售收入317億元,商業營業額117億元。工業以五金制品、電子電器音響為龍頭,食品飲料、服裝制鞋、化工膠粘、印刷包裝各行業全面發展。工業的快速增長促進了第三産業的迅猛發展,而優質的服務業又為工業生産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務,形成了工商業互相促進,繁榮興旺的良好局面。政府鼓勵企業創名創優,截至2006年底,全鎮共擁有國家級、省級名牌名标93個。其中,“中國名牌産品”9個、“中國馳名商标”3個、“國家免檢産品”17個、“廣東省名牌産品”35個、“廣東省著名商标”29個。“華帝”、“力王”兩家企業分别在深圳、新加坡上市。 

五金制造業是小榄的傳統産業。早在1986年,小榄鎮就被譽為中國“南方鎖城”。“固力”、“華鋒”兩個品牌于200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鎖王”,并于2005年再次獲評;“華帝”家用燃氣竈具銷售多年保持全國第一;“聖雅倫”指甲鉗系列産品的質量标準被定為行業标準。2002年7月,小榄鎮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中國五金制品産業基地”,2004年4月被中國五礦化工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五金制品(小榄鎖具)出口基地”稱号。2005年11月,小榄鎮被确認為第一批廣東省産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小榄鎮五金制品産業集群升級示範區”。2006年,小榄鎮被确認為“國家火炬計劃中山小榄金屬制品産業基地”。2006年,全鎮五金行業銷售收入118.8億元,占工業銷售收入的37.6%。

電子音響行業是小榄的新興支柱産業,目前知名品牌包括愛浪、天龍、馬蘭仕、麥景圖、山水、威發、國光、聲雅、民生等,主要生産家庭影院、數字功放、DVD機、DVD硬盤錄像機和激光頭、喇叭、音箱、線路闆、電子原件等産品。其中,“愛浪”被評為中國弛名商标,并獲廣東省名牌産品稱号;愛浪、山水産品獲得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A”标認證。2003年8月,小榄鎮被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電子音響行業産業基地”稱号。2006年電子電器音響行業銷售收入88億元,占全鎮工業銷售收入的26.5%。

遠景規劃2萬畝的小榄工業基地位于小榄鎮南部,毗鄰港口、碼頭、海關、檢驗檢疫、貨櫃車場,區内道路、市政給排水、通訊設施完善,配套公共服務、商業、飲食、郵電、銀行、醫療衛生、文化中心等設施。正在興建的珠三角城際快速輕軌在小榄設有樞紐站。目前,已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意大利、法國、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獨資或合資企業在小榄工業基地發展。占地面積達600畝的“中山市北部物流中心”,集倉儲、貨運、信息交易中心、結算中心、加工為一體,是中山市規劃建設的三大物流集聚區之一。工業基地重點發展“三高三少”(高投入,高技術,高效益,污染少,用工少,耗能少)企業,至2006年底,已開發面積約9678畝,已建成廠房面積125萬平方米,2006年工業産值71億元。

基礎建設

為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小榄鎮2001年推進了農村股份制,固化了農民的權益。2003年開始,實施了村一級經濟核算,更加合理配置和綜合使用農村的各種資源,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股民分配水平。在此基礎上,适時開展村委會改制為社區居委會工作,村改居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支持和參與,至2004年12月28日,全鎮所有村委會都完成了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挂牌工作,為實現城鄉一體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榄鎮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業社會的過程中,近年緻力于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了促進社會和諧,2005年鎮黨委、政府提出全面推進“三個一”民生工程的戰略目标,即讓“每個有就業願望的勞動力都有一份工作、每一個小榄人都有一份醫療保障、每個适齡小榄人都有一份社會養老保險”。目前,經多次推薦仍未就業的勞動力僅占全鎮總勞動力的1%以内。合作醫療覆蓋全鎮居民,每人繳費120元/年,即可在本鎮住院時,藥費、手術費報銷90%,均不封頂;檢驗費、治療費、護理費等有關費用報銷60%。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支持下,順利推進全鎮養老保險工作,目前凡符合條件的老人,每月都有348.80元以上的養老保障金。積極倡導“尊重富人,關愛窮人”,發動黨員幹部結對幫助困難戶,努力實現“無人不飽暖,無處不安康”的社會目标。2007年3月11日,成立了小榄鎮慈善會,為困難群衆、孤寡老人、困難學生、病殘人員,特别是對患有重大疾病、慢性病的群衆提供援助,解決或緩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006年底,小榄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換屆後,制定了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達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标,基本建成富裕、文明、安康、和諧的小榄。小榄鎮黨委、政府将團結廣大幹部群衆,激發熱情和幹勁,凝聚聰明和力量,萬衆一心,自強不息,埋頭苦幹,開拓創新,為實現“三個基本”的宏偉目标作出更大的貢獻!

投入使用。目前在建工程包括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和收集管網三期工程、城區燃氣工程建設、系列房地産開發、擴建小榄港、新城區整合配套工程建設等。同時,小榄鎮還切實抓好綠化美化和環境保護工作,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号。

教育建設

小榄鎮黨委、政府一向高度重視教育,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形成了基礎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協同發展的大教育體系。近幾年,先後投資6億多元新建、擴建多所學校,完善教育設施,添置現代化教學設備。全鎮現有鎮辦中小學28所,民辦學校5所。其中,國家重點職業中學1所,省一級學校13所,市一級學校7所。各類幼兒園35所,其中省一級幼兒園2所,鎮示範幼兒園4所。2003年被評定為“廣東省教育強鎮”。2005年全面普及12年教育。2007年,黨委決定普及幼兒園到高中畢業15年教育。小榄鎮教育正以嶄新面貌向标準化、優質化和個性化方向乘勝前進。

 

小榄鎮的群衆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建有全民健身廣場3個、居民健身小區65個、多功能的體育館10座,遊泳場館7個,籃球場館20個,籃球場431個,政府每三年舉辦一屆小榄鎮體育運動大會,每年舉辦一屆學生運動會和老年人運動會。成功承辦了’97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賽、第二十屆世界杯男子乒乓球錦标賽、’99國際毽球邀請賽和全國“九運會”男子籃球賽。鎮毽球隊代表國家參加了4屆世界錦标賽,共獲得8枚金牌、12枚銀牌。1997年被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集體”稱号。 

菊展曆史

曆史傳說

相傳在南宋鹹淳年間,失勢的皇貴妃胡妃(另一說為蘇妃)逃出皇宮,隐居在廣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後來消息走漏,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當時的皇帝度宗為追究此案,揚言要屠村滅口,于是發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禍南遷之役。鹹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珠玑巷有部份難民逃至今小榄一帶,時值秋高氣爽,漁民見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黃菊遍野,認為是上天賜予的福地,于是在這片黃花盛開的地方開村墾荒,建立家園,逐漸繁衍。從此,小榄人便與菊與花結下不解之緣。因為這段曆史,菊花在小榄成為一種圖騰,一種象征。

小榄菊花文化的醞釀

自宋被元入主後,戰亂頻繁。及元至明代,民困稍蘇。名門望族者,應試科舉,踏上仕宦官途。榮為故裡者,多建府第辟園囿,以養花藝菊為樂。到了明代,小榄藝菊之風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據當時在南京城朝廷任禮戶兩部尚書的小榄人李孫宸所撰之《兩榄風景地勢圖說》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橋,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賞花村”的贊美之句,足以說明那時的小榄人已好藝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時,聚集三五知已,酌酒賞花,籍此遣興已成習慣。

至清軍入關,烽火又複四起,小榄亦難逃厄運,民不聊生。清康熙年間,社會逐漸穩定,小榄民間的菊藝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統經驗。此時已開始從上海、江南等地引入新種,使品種花色增多,鄉中一些紳商官吏之家,閑情逸志之士,則效法陶潛寄懷東籬,藝菊之風業更盛于昔。此時,小榄已得稱“小柴桑”之美譽。

菊花會前身

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榄鄉有一賽菊之舉。是年霜降以後,鄉内李姓和何姓祠堂前蓋搭花棚,置菊場,列名花,各姓氏中的文人雅士為菊花取名吟詩作對,品評吟詠,推魁首,别等第,按序頒獎。評菊以“三不”為标準,即不脫裙(葉)、不交枝、不跪腳。立菊技藝已為運用,以“三丫六頂”為式,品種則以“一捧雪”為極。試畢則分别次第獎給紗、緞巾、扇等物品。此即所謂的“菊試”(據清道光年間《香山縣志》載,菊試就是在菊花“盛開時,集鄉人所植名種,設賞格,評高下”)。品菊試期間,還請戲班在花場内的戲棚演戲,非常熱鬧。

清乾隆五年(1740年)後,“一捧雪”幾瀕失傳,而菊試亦不複舉行,繼而以各姓氏宗族為主,與廟宇、坊社結成各“菊社”。去評試之習,步前賢“以文會友”之遺風,每過重陽,移佳菊于社所,“聯二三知己,傾樽籬下,索句花前”(見《香山縣志》)。關于菊社,清代小榄人何大佐(字章民,号力齋,為明末名宦何吾驺之孫)在《榄屑》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币以酬,與菊試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将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羅棋布,爐香屏畫,晨夕相對,或飲酒賦詩,或按樂度勻曲,其興轉劇,夜則燈燭輝煌,至曉方滅,觀者忘倦,遠客騷人逸士,每至菊節,常拿舟而至,題詠甚多。散社後,有索花為贈者,滿船載而去。”之後會無常期,或十載或二十載舉行而不定。

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各姓菊社聯合首辦十年一屆的“黃華會”,将原日之菊社變作菊會參展之小團體,據《香山縣志》,是屆乃小榄菊花會之“初會”。當時榄鄉各姓俱有擺設,各姓菊場不僅搭架擺菊,而且廣搭花台、花樓、花橋,還演戲助興,僅演戲就有十餘台。夜間則張燈結彩,通宵達旦,參觀者甚衆。當時的香山縣令彭林曾為小榄菊會給予“榄市花期韻欲仙”贊譽。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會,第二屆“黃華會”規模比初會更大。

甲戌菊花大會

清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年),是年黃華會之會衆,以祖輩自南雄珠玑巷來小榄時為甲戍之年,而明年正值甲戍,倡以黃華會擴大活動,集十姓菊社在全鄉舉行。

因而嘉慶十九年甲戍(1814年)為紀念開村而舉辦首屆菊花大會,并定以後逢甲戍年為小榄菊花大會之期,即距一甲子(六十年)為一屆。這便是流傳至今的小榄“甲戌菊花大會”。是屆,大小二榄,菊社花市,星羅棋布,三千花圃,十二瓊樓,舟楫穿梭,人流簇金。據當年《菊經答記》記載:“自榄之東評海面,一路漂回至海洲,錦帆畫槳;絡繹不絕,客試推蓬露頂一觀,絕十二瓊樓,宛人天外,而乘航至者,真似海島浮山來赴餐英會也。”《香山縣志》亦雲:“四方來觀一次,雖農夫收豎,從芳酸中行亦旋改其面目。”所列者佳菊72名種。

清同治十三年甲戍(1874年),人們依例舉行第二屆小榄菊甲戌花大會。當年菊會,由何、李、麥三大宗族聯合組成,規模比上屆更大。适值同治皇帝崩,借口國喪,禁止鼓樂,無園助興。為增加熱鬧氣氛,大會于九九重陽,集各地文人雅士,舉辦大型“鬥菊筵”,開筵征詩,以壯其盛。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亦按六十年一屆舉辦第三屆小榄甲戌菊花大會。當時,正值日寇侵略,東北淪陷,國難當前,且農村不景,經濟蕭條,曾拟停辦。但鄉人多認為盛會難逢,仍群策群力,最後如期舉行。此次,在全鎮分東西南北中五區同時展出,花街柳巷,群卉紛陳。各氏族以及各坊、廟、社等共有花棚廿四、花樓花街各十二、景棚花橋各八處、花塔六座、菊藝場九、戲棚十一;還專門開辟了一個省港小榄同鄉會遊藝場、老人健康比賽、征詩征聯、農業展覽、日夜“水色”、“魚燈”遊行等。遠近而來參觀者達百萬衆,無不交口贊賞。因而有“人生能閱曆兩屆,誠屬難能可貴”之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之菊會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認為菊花會要六十年一屆實在為時太久,于是改為十年一屆。1959年,為慶祝建國十周年之建成,小榄舉辦共和國成立後首屆菊會。省内外一些報刊連日大篇幅報道了菊會盛況,譽小榄為“菊城”,自此“菊城”之稱就廣為流傳。

共和國後第二屆菊花會因十年動亂未能于1969年如期舉行,後改于1973年舉行。此屆規模較少,少有傳統名菊參展。但小榄人發揮創新精神,大立菊之基礎上,首創各種造型菊藝,以立體與浮塑砌作藝術形式,塑造出飛禽走獸及蟲魚、人物造型數十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當然少不了政治插曲。菊砌精品“天女散花”,遭極左思潮者誣為“複舊”,橫加斥責。幸在展出前夕,經當時省長陳郁看後,熱情支持,始如期展出。此次花展,據入場統計,突破一百萬人次,創往屆最高紀錄。

1979年舉辦之菊會,花場跨大小二榄,仿拟傳統景色五十處。當時有中央級、省級以及香港的傳媒到小榄采訪播導此次盛會。小榄人熱情接待海外人士,乃“黃華傳友誼,盛會叙鄉情”,乘着改革之風的菊花會,為小榄在新時期騰飛揭開序幕。

1989年,鎮上正處在城鎮建設高潮中,菊會未作擴大活動,隻按往常一年之“秋菊欣賞”形式展出,亦有一些創新内容。

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

1994年,正是小榄傳統的第四屆甲戌菊花盛會之期,為承先啟後,順應民意,1992年2月小榄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作出了決議,決定以三年時間籌備,把1994年第四屆菊花大會辦成以菊花為主題的大型文化藝術節。

此次盛會,分三個展區、四個展場、五條馬路、景點198個,總面積達10平方公裡,展出各種菊花82萬多盆,菊花品種1568個。在展出的704盆大立菊中,單株着花1027朵(18圈)以上的有113盆。而其中兩盆大立菊王分别是43圈的“白牡丹”(品種名),單株着花5677朵和42圈的“綠衣紅裳”(品種名)單株花5419朵,均刷新了基尼斯世界大立菊單株着花數的最高記錄。初大立菊技術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造型菊嫁接技藝與菊花吊紮技藝。本屆菊會之嫁接菊有分層塔形“高接菊”,以一株嫁接多個品種,每品種一層,成塔狀,一般為8-10層。有老莖蒼勁的嫁接盆景菊(樁菊)。此外,有四盆半球型嫁接菊,每盆單株嫁接60個菊花品種,并以大立菊紮形方式成五圈,花91朵,60個品種喻意小榄菊花大會60年一屆。一株菊花嫁接60個品種而開放一緻,可堪稱菊藝中之珍品。本屆菊會展出的菊花吊紮造型,既有傳統的平面文字,圖案表紮及菊壁(斜面模紋壁),亦有集電動、燈光、聲響于菊藝的立體藝術景組,既有精緻的人物、龍、鳳等紮作,亦有粗犷的色映菊砌組合。整個菊會,共展出菊紮、菊砌題材造型景點134組。此次盛會吸引了國内和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遊客600多萬人次。

2004年11月,小榄鎮舉辦了(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以“魅力小榄,展示菊藝新風采”為主題,在布展和菊藝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單株立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菊會期間,國家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國民間藝術(菊花文化)之鄉”稱号。

2006年5月,“小榄菊花會”成為小榄人不畏艱苦、勤勞勇敢、拼博奮鬥的精神動力,更成為現代小榄人把握先機、開拓各項輝煌事業的原創生命力。

2007年11月,小榄鎮将舉辦“第九界中國(中山小榄)菊花展覽會”,進一步弘揚和發展傳統的菊花文化藝術。 

小榄名人

古代

何派行 字應充,小榄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醜科進士。授戶部主事,曆任員外郎中,旋調福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入京觐見皇帝,晉陝西行太仆寺少卿;萬曆十七年(1589年)轉本寺正卿。緻仕歸家,終年未詳。

麥揮 字時化,小榄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武進士。授肇慶軍門贊畫;以剿賊有功,按叙晉鎮撫。以母年老,乞請歸家侍奉。著有《周易講意》。

李孫宸 字伯襄,小榄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醜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宗元年(1620年)掌内書堂,晉掌春坊左庶子。天啟五年(1625年)進南國子祭酒,次年晉詹事府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晉南禮部右侍郎,攝禮、戶兩部尚書事中。崇祯初年(1628年)晉禮部侍郎,掌翰林院察典。三年回禮部視事,晉禮部尚書。六年三上疏乞退歸隐,奉旨慰留;七年病故于任,終年55歲。著有《建霞樓集》。

何吾驺 字龍友,小榄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崇祯初年(1628年)晉左春坊充經筵講官,晉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曆官正詹事。五年擢升禮部右侍郎;次年加尚書,入閣掌理朝政實權。唐王自立于福州,召吾驺為首輔。永明王以原官召吾驺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後稱疾辭歸故裡,卒于家。著有《元氣堂詩文集》30卷、《經筵日講拜稽錄》4卷、《周易補注》4卷,《雲笈軒稿》2卷、《石刻楷書》4種。

盧兆龍 字本潛,小榄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任清江縣知縣,按制保舉工科給事中。崇祯七年(1634年)晉吏部給事中掌計典。後掌谏院8年,多有建樹,帝賜黃金百兩。禦筆賜書“剛大精神、直方氣骨”。以異常恩寵,冊封益桂西藩。著有《桐封集》、《遊五嶽集》。

麥佑 字啟正,小榄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醜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山西司郎中。其審判定案,必極躊躇審慎,直至深夜,家人請其休息,答曰“吾職也”。因積勞病逝。

何耀泰 字君保,小榄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醜科武進士,殿試二甲第四名,三等侍衛,官至山東文登協副将。

何士祥 字景祥,小榄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武進士。殿試三甲第八名,授侍衛。曆任守備、都司、遊擊。後升福建提督中軍參将,授武義都尉,署香山協副将。

何遷标 字振迪,小榄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殿試三甲第十九名。曾任直隸天津鎮遊擊,署新泰協副将,賞戴花翎。

近代

麥熾昌 字明達,号業庭,小榄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武進士。任官四川。鹹豐六年(1856年)以通江前藏等營守備,調回漳臘,防堵西番作亂。十年署棉州都司、順慶遊擊時,剿平聚有十餘萬人的四川匪首有功,擢升左軍都司,署重中遊擊,兼理川東重慶鎮事。同治十年(1871)酋長叛亂,熾昌親夜襲其巢,活捉匪首,賊患平息,保奏酉陽遊擊,以參将盡先補用。光緒十年(1884年)辭官回家。卒年74歲。

盧殿标 小榄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第二十五名武進士,殿試二甲第六名。花翎侍衛,署陝西城守協鎮,護理甘肅肅州挂印總兵,戴藍翎。

何璟 字伯玉,号小宗,小榄人。道光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鹹豐三年(1853年)至十一年,以記名禦史授江南道監察禦史,升戶科給事中,轉工部掌印給事中,授安徽廬鳳道。同治三至四年(1864~1865年),遷按察使,加布政銜,賞戴花翎,授湖北、山西布政使。六至十年,護理巡撫,升福建、山西、江蘇巡撫。十二年署兩江總督兼辦理通商事務大臣。光緒二年(1877年)入京觐見光緒帝,即授閩浙總督,賜紫禁城騎馬。是年十二月命兼福州将軍。于光緒十四年病故,年72歲。著有《春秋大戰錄》、《通鑒大戰錄》、《奏議十五卷》、《事餘軒詩》10卷。

何光堯 字允昭,号蓂石,小榄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武舉。投效曾國藩湘軍,保薦藍翎遊擊,調長江水師統領;克複安慶,賞換花翎,以參将盡先補用,暫補溫州中軍守備署遊擊兼巡防營統領。旋由左宗棠奏保副參歸兩廣督标效力,充任全省巡洋兵輪統領,委署水師右營遊擊。總督奏保以總兵記名簡放。

何長清 号榆庭,小榄人。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科武進士。以營守備任用。同治九年入四川,委長清帶領兵勇,剿平賊巢,克複城壘,順序保戴花翎,盡先授遊擊、參将、加副将銜。光緒三年(1877年)至十二年署前山都司、水師提标後營遊擊、碣石鎮中軍遊擊,四署水師提标右營遊擊、升署中軍參将、平海營參将,調虎門炮台兼海防全軍翼長行營中軍,補海門營參将,調署大鵬協副将。香山、順德、新會各縣,盜匪衆多,恐成禍害,調長清署香山副将。十七年奏署北海鎮總兵,九月選湖北鄖陽鎮總兵。二十二年授廣東水師提督。三十年因失察線人越港誘人謀殺案,奉旨免職。不久,粵總督巡撫合奏保,複署北海鎮總兵。次年丁母憂。宣統元年(1909年)逝世于家。

何定江 字景宗,小榄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科武進士二甲第一人。由侍衛揀發閩補長福營右軍都司、安協水師營都司。拿獲洋匪,議叙題補水師提标遊擊,補閩浙督标水師營參将。嘉慶二三年間,題升補授福建澎湖水師副将,屢緝獲洋匪海盜,補授金門鎮總兵、浙江定海鎮總兵。因被蔡賊竄走,失職被革留任。後再捕賊匪立功,補授浙江提督。嘉慶十三年(1808年)于溫州海面再遇蔡匪,定江極力窮追,終未追獲,忽然病發,蔡匪未被誅殺,為恨而病故。卒年55歲

展望未來

根據《中山市西北組團分區規劃(2006-2020年)》,未來一至五年内(2012—2015),小榄将組合周邊鎮區撤鎮設區,成立中山市小榄區。新的小榄區,包括小榄、東升、東鳳、阜沙等鎮管轄範圍。小榄撤鎮設區後,将充分依托現有交通、經濟、人口、教育、媒體、醫療等優勢,整合周邊原各鎮區資源,立足珠江三角洲,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繼續做大做強,将小榄建設成為能容納百萬人口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小榄,一座有着悠久曆史文化的現代化名城,在新的曆史發展機遇期,必将乘勢而上,未來不久您或許能看到,在廣佛都市圈、珠中江都市圈等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中部,将屹立起一座嶄新的廣州後花園,屆時,廣州地鐵将直通小榄,小榄将與廣佛都市圈無縫對接。另未來不久,珠海至北京、昆明、上海、成都的直達高鐵也将修通,線路都經過小榄,屆時,小榄到首都北京最快隻需7.5小時,到上海、昆明、成都等重點旅遊城市隻需6小時左右。小榄,一張響亮的國際名片、一座越來越靓的城市、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在改革發展的康莊大道上,高唱凱歌,一路前行。熱忱期待國内外有志青年、僑胞,到小榄發展創業。

榮譽

小榄鎮先後被授予和評為“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國家衛生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全國體育先進集體”、“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彙五強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範點”、“中國五金制品産業基地”、“中國電子音響行業産業基地”、“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稱号,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确定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還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一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

1998年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第一批“國家衛生鎮”光榮稱号;2001年被列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批“全國文明村鎮”光榮稱号;2006年被授予“廣東省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号。2006年7月12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視察小榄,稱贊“小榄鎮是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