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

捉襟見肘

漢語成語
捉襟見肘,漢語成語,讀音為zhuō jīn jiàn zhǒu,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出自《莊子·讓王》。[1]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襟,衣襟;肘,胳膊肘;“見”通“現”,露出。常作為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貧困。
    名稱:捉襟見肘 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出處:《莊子·讓王》 近義詞:衣不蔽體、衣衫褴褛、百孔千瘡、左支右绌 反義詞:綽有餘裕、綽綽有餘、完美無缺 用法:貶義,謂語

解釋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顧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例子

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麼餘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成語應用

基本用法

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貧困。在現代漢語中,捉襟見肘可比喻成資金、物質條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也可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典型例句

也許因為力量的限制,緻有捉襟見肘的情形。”(鄒韬奮《被關在門外的教職員》)

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麼餘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明·程允升《幼學瓊林·貧富》)

成語典故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曾參隐居不仕,過着艱辛的生活。他住在魏國,面容憔悴,手腳都長滿了繭子,衣服破爛不堪,生活十分困頓,有時連續三天不生火,十年沒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纓繩就斷,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來了。

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參居住在衛國的時候,過着非常艱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亂麻絮做的袍子,破爛不堪,分不清表裡。由于吃的很差,臉上浮腫,帶着病容,手掌腳底都長滿了老繭。

曾參經常一連三天不生火做飯,揭不開鍋,十年之内沒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舊了,以緻正一正它系帽的繩帶就斷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後跟就裂開。雖然如此窮困,但他并不因此而憂愁,時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頌》。他聲音洪亮,充滿天地,好像是從金石制作的樂器中發出的一樣。

就這樣,曾參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為臣子,諸侯不能和他結交朋友。所以莊子說,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緻力于大道的人會忘掉心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