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市

萊陽市

山東省煙台市代管縣級市
萊陽市位于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标為東經120°31′~120°59′12〞,北緯36°34′10〞~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栖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1987年萊陽撤縣設市,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現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78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20萬畝。
  • 中文名:萊陽市
  • 外文名:laiyangshi
  • 别名:
  • 别稱:梨鄉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煙台市
  • 下轄地區:4街道14鎮
  • 面積:1731.54平方公裡
  • 人口:88.72萬人(2003年)
  • GDP:195.1億人民币(2006年)
  • 地理位置: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東經120°31′~120°59′12〞,北緯36°34′
  • 著名景點:萊陽博物館、蚬河公園、宋琬故居、娘娘山、沐浴水庫等
  • 地域名人:宋琬
  • 地方特産:萊陽茌梨
  • 知名企業: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電話區碼:0535
  • 郵編區碼:265200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煙台市
  • 下轄地區:5個街道、13個鎮
  • 面積:1734平方公裡
  • 人口:87.86萬
  • 著名景點:萊陽博物館
  • 電話區碼:0535
  • 郵政區碼:265200
  • 地方特産:萊陽茌梨

簡介

素以梨鄉著稱的山東省萊陽市,位于膠東半島腹地,東北與煙台市接壤,西南與青島市毗鄰,南臨黃海。全市總面積1734平方公裡,海岸線27.5公裡,人口總數為89萬,其中城區人口為25萬。

萊陽市位于東經120°59′12〃,北緯37°9′52〃,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平均溫度為11.2度,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物産資源豐富,經濟文化發達,水陸空交通便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萊陽願與世界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友誼,發展合作,共展宏圖。

萊陽1987年撤縣建市,現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78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20萬畝。

萊陽曆史悠久,物産豐富。萊陽素有“梨鄉”之稱,生産的萊陽茌梨,馳名中外;所産的萊胡沙參、萊陽芋頭、五龍鵝,享有盛譽;境内還蘊藏着豐富的大理石等礦産資源。

萊陽是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藍煙鐵路、7條國家和省級公路幹線穿境而過,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距青島、煙台兩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各100公裡,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萊陽水電供應充足,郵電通訊方便,公益事業發達,服務功能完備。市區有儲水1.5億立方米的沐浴水庫。市中心設有3處地市級醫院、7所大中專院校,10多處涉外賓館。

近年來,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産比重為13:58:2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比上年分别增長4%、22.4%和14.9%。實現地方财政收入6.5億元,增長21%。合同利用外資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彙5.1億美元,分别增長23.7%、10.2%和22.5%。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實現利稅38.1億元,利潤29.7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長38.5%、48.2%。

農林牧漁業生産穩步發展,全年完成總産值44.5億元,實現增加值25.8億元,分别增長21.6%、4%。第三産業日趨繁榮,2006年,全市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占GDP總量的比重為2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億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餘額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分别增長12.8%、12.9%。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自然環境

萊陽市地處膠東半島中部,藍煙鐵路中段,位于東經120°31′06〃~120°59′12〃,北緯36°34′25〃~37°9′46〃。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栖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40公裡,南北最大縱距65公裡。全市土地面積1731.54平方公裡。海岸線曲折,長約15公裡。城區居市境中部偏北。

萊陽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因受膠東脊背地形影響,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東部、中部、東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連接的低山丘陵,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沿河地帶及山群之間,形成互不連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平原。山地占總面積的21.5%,丘陵占47.06%,平原占31.43%。境内較高的山巒基本屬于低山。北部旌旗群山,東西走向,主峰旌旗山,海拔315.3米;東北部龍門群山,界于萊陽、栖霞、海陽之間,南北走向,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全市諸山之冠;東南部垛山群山,北北東向,主峰垛山,海拔316米,是萊陽、海陽的界山。丘陵區分布于低山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l00~300米之間。山丘頂部渾圓,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間,溝谷斷面呈“U”型,溝底縱坡平緩,坡沖積物較發育,有的厚達5~8米。境内平原、窪地地層剝蝕堆積地形,按其成因,可分為三類平原。一是準平原地,分布于沐浴店、柏林莊、五龍村斷層以北(除萊陽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團旺以南地區。多呈帶狀分布于丘陵前緣;二是山間河谷沖積平原,成帶狀分布于五龍河兩側;三是山間盆地沖積平原,此種平原亦稱窪地,分布于萊陽市北斷層與五龍村斷層之間。

境内河流,因地勢北高南低,多為北源南流。500米以上的河流、溝溪共187條,其中流長15公裡(境内流長9公裡)以上的河流13條,内有11條歸為五龍河水系,西部有2條歸為萊西境内的大沽河水系。五龍河水系中的五龍河,為膠東第一大河流。上遊有白龍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于五龍村附近的峽口彙聚後始稱五龍河。在其南下流徑中又納嵯陽河、玉帶河、金水河,然後流入黃海丁字灣。流經照旺莊、古柳、呂格莊、團旺、疃、高格莊、穴坊、羊郡8個鎮處。長53公裡,河床寬l00-400米,流域面積393.3平方公裡。大沽河水系中的潴河,位于市境西北隅。源出崤山東側,由譚格莊鎮小台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與東來支流交會,東流南去,于安裡村前出境,入萊西市,西南會七星河。境内流長19公裡,河床寬40米左右,市内流域面積93.75平方公裡。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于萊西市野豬坡,東支流源于境内柏林莊鎮白石埠村,二支流會于馮格莊街道辦事處馬岚村北,由菜園泊村東南入萊西市境,會潴河。境内流長12公裡,河床寬20米左右,流域面積95.5平方公裡。境内所有河流、溝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漲落急劇特點,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成水災,春秋降水量少,經常斷流。

萊陽市地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度為64.3%,屬大陸季風型半濕潤性氣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幹燥的特點。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800MM,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96小時,年平均風速2.7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173天。全市土地總面積(包括内陸水域)為1731.54平方公裡,其中農用面積14.3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82.85%;建設用地面積2.0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49%;未利用面積0.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9%;農用地面積中,耕地面積8.12萬公頃,園地面積2.78萬公頃,林地面積9700公頃,水面面積310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72萬公頃,交通用地面積1700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250公頃。境内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鹽土、風砂土6個土類,11個土壤亞類,18個土屬,137個土種。

境内礦産資源較為豐富,其礦産種類多,分布廣,以非金屬礦産為主,不均勻分布于全市18個鎮處中。已發現礦産38種,礦床、礦點、礦化點200餘處。探明儲量的礦産有石墨、白雲石、磷、硫鐵礦、珍珠岩、膨潤土、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高嶺土、鉀長石、沸石、礦泉水等13種。其中鉀長石礦探明儲量73萬噸,氧化鉀含量高達14%左右,含鐵量在0.07%左右,是全國質量最好的鉀長石礦;膨潤土儲量1067.31萬噸,沸石儲量1112.7萬噸,均居省内第二位。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09萬米,可利用量2.9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328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619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1.302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将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将5個社劃歸甯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制,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将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将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龍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

1950年3月,萊東、五龍兩縣合并成為新的萊東縣,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時仍沿用合縣前的區制,共22個區,即旌旗區、龍門區、磊山區、富水區、赤山區、小平區、鶴山區、望石區、陶漳區、白龍區、唐河區、城關區、萬第區、大夼區、羊郡區、穴坊區、埠西區、姜山區、澤口區、野頭區、團旺區、姜疃區。1952年3月,撤銷磊山區、唐河區、鶴山區,同時區下設鄉,全縣劃為19個區、185個鄉。1956年3月,撤銷富水、大夼、埠西、澤口、野頭和望石6個區,并将姜山區的全部和埠西區的10個鄉劃歸萊西縣。萊西縣将苗家區的全部及河頭店區、渚河區的5個鄉劃歸萊陽縣,新組铎山區。此時全縣轄13個區,154個鄉。是年7月,撤銷區制,全縣劃為30個鄉、5個鎮,1958年8月調整為23個鄉。9月,又将23個鄉鎮改建為23處人民公社。10月萊西縣合并入萊陽縣,全縣設45處人民公社,12月調整為32處,1959年3月有調整為23處。1962年1月,萊陽、萊西分治,萊陽劃為12處人民公社,5月增劃出9處人民公社,12月又增劃出3處。時全縣劃為城廂、譚格莊、西留、榆科頂、柏林莊、河洛、沐浴店、石河頭、山前店、馮格莊、泉水、紀格莊、赤山、照旺莊、萬第、祿格莊、姜疃、大夼、團旺、中荊、高格莊、穴坊、羊郡、躬家莊24處人民公社。1980年1月,将紀格莊、泉水、祿格莊公社分别改稱為龍旺莊、古柳、呂格莊公社,時轄782個生産大隊。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複鄉鎮建制,同時新增設岚子、前淳于兩個鄉,全縣劃為9個鎮17個鄉,轄783個行政村。1987年4月,萊陽撤銷設市後,行政區劃未變。1989年4月,将城廂、古柳兩鎮改為街道辦事處。1993年4月,柏林莊撤鄉設鎮。7月,将城廂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和平、北郝格莊、蓋家疃3個村和古柳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東趙疃、四真莊、留衣莊3個村劃出,成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10月,照旺莊撤鄉設鎮。12月馮格莊、呂格莊、山前店撤鄉設鎮。1994年4月,中荊撤鄉設鎮。1995年2月,譚格莊撤鄉設鎮。5月大夼、高格莊撤鄉設鎮。1997年3月,榆科頂撤鄉設鎮。5月河洛、前淳于撤鄉設鎮。1999年4月,西留、赤山撤鄉設鎮。2001年1月,進行全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中荊、岚子、前淳于、赤山、躬家莊、西留、石河頭、榆科頂8個鄉鎮,同時将龍旺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是年6月,又将馮格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至2001年12月,全市轄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4個鎮、184個行政村。

科教生活

萊陽市共有小學117處,初中30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普通高中8處,職業學校1處,教師進修學校1處,鎮處成人教育學校18處,民辦學校8處。全市教職工8484人,中小學生95233人,其中小學33257人,初中32312人,高中19129人,職業學校10535人。全市小學入學率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5.5%,小學年鞏固率100%,初中年鞏固率98.9%。

全市有醫院17處,衛生院17所,擁有病床3290張,衛生技術人員3534多人,其中醫生1477人。共建成規範化衛生所、服務站310個。2006年,投資1680萬元實施了婦幼保健院搬遷工程;衛生實驗室順利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的綜合評審認定,正式成為全省第三家、煙台市首家通過國家認可的縣級實驗室;在馮格莊、姜疃、譚格莊、穴坊、呂格莊、柏林莊、龍旺莊七個鎮處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累計報銷醫藥費用470.88萬元,受益人數達24.92萬人次。2007年,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參合農民達到61.2萬人,參合率達到85.8%。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目前全市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所2處,公共圖書藏書18萬冊;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農村有線電視入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5%以上。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十五”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50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7598元,年均分别增長9.3%、11.3%和11.3%;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别達到18.5平方米和29平方米,比“九五”末分别增加6.5平方米和5平方米。教育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基本滿足了現階段高中招生需求;加強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全市醫療質量和醫療水平明顯提高;加快城鄉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和改造,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80%;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确保了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努力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五年新增就業和再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内。

經濟概況

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次産業比重調整到13:58:2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年均分别增長4%、22.4%和14.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億元大關,達到6.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138.3億元,增長17.1%。

200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彙5.1億美元,分别增長10.2%、22.5%。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2006年,食品、機械、化工三大行業銷售收入占到全市工業的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4家,培育起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98個,新上了鴻達重工機械、煙汽重卡、萬斯特活塞、世寶生物等一批質量高、規模大、後勁足的機械、化工大項目;2006年,萊陽市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龍大粉絲被評為中國名牌産品,省級著名商标、名牌産品分别達到15個和17個。加快推進學研結合,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魯花集團被列為首批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示範單位,新增省級技術中心2個;萬斯特公司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比上年增加664元。第三産業日趨繁榮,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7億元,增長16.5%。興建了盛隆建材批發二期、東方果蔬批發二期等10個檔次較高的市場,培育起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商貿流通骨幹企業5個、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11個。其中,盛隆裝飾城和東方果蔬批發市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引進了濰坊佳樂家、青島國貨等知名品牌超市,提高了居民消費品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設投入8.1億元,開工建設重點工程39項,,城市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社會經濟

萊陽市立足自身實際,縱深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生産理念、生産方式和生産手段的現代化,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農民創業緻富能力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2006年,全市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别達到111.5億元和5815元,分别增長24.3%和12.9%。

一、深化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業産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萊陽市把其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切入點,将工業的理念、技術和裝備“内植”于農業,推進農業的工業化,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

培育龍頭企業,積極推進其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農業産業化的問題,說到底是農業的工業化問題,而工業化的關鍵是龍頭企業的建設。萊陽市采取股份制、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企業,挑起了産業化經營的龍頭。先後吸納資金50多億元,發展食品加工企業300多家,湧現出年銷售收入過40億元的企業1家,過30億元的1家,過20億元的1家,過10億元的1家,培育了龍大、魯花2個國家級農業産業化企業集團和天府、吉龍、春雪、恒潤4個省級農業産業化企業集團。目前,全市食品加工能力達到130萬噸,其中蔬菜加工能力40萬噸,果品加工、儲藏能力30萬噸,畜産品加工能力25萬噸,花生油加工能力35萬噸,加工産品涵蓋了速凍保鮮蔬菜、肉奶制品、糧油制品、調理食品等10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

狠抓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

專業化、規模化生産是現代農業的标志之一,萊陽市緊緊依托龍頭企業,以蔬菜、果品、畜牧為重點,加快農業内部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原料生産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立蔬菜生産基地42萬畝,果品生産基地40萬畝,标準化養殖小區260處,年産蔬菜130萬噸,果品40萬噸,肉、蛋、奶32萬噸,帶動了30多萬農民直接為龍頭企業服務。

大力開拓市場,積極推行多元化策略

萊陽市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強化營銷措施,培育名牌産品,大力開發多元化的國内外市場。國際市場,堅持以質量求信譽、靠信譽創市場的競争策略,大力開發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系列化、精深加工産品,将以蔬菜為主的10大系列400多個品種的食品打入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特别在日本市場,萊陽的産品已牢牢地站穩了腳跟,許多産品獲得免檢資格。同時,通過吸引外商投資辦廠、直接設立銷售網點、參加商品展銷會等形式,大力開發歐美、俄羅斯、中東等市場。2006年,全市農産品創彙3.7億美元,增長27.8%。國内市場,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龍大、魯花、天府、吉龍等企業先後投入資金5億多元,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宣傳,并以大中城市為主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市場營銷網絡,使産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2006年,實現國内銷售收入78.4億元,增長26.2%。

大力發展中介組織,努力提高組織化程度。

為提高現代農業生産的組織性和有序性,自1995年開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萊陽市積極倡導和扶持興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搞好農民與企業的銜接,為農民搞好供應、加工、銷售、技術等服務。到目前,全市興辦比較規範的合作經濟組織92個,擁有社員4.7萬戶,資産總額5350萬元,合作社年實現銷售收入5.8億元,帶動基地15.6萬畝,農戶9.3萬戶。

二、全力推進農業國際化,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的市場競争已從國内競争轉向國内、國際雙重競争,為趨利避害、應對挑戰,萊陽市不斷加快農業國際化進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增強了農産品市場競争力。

實現投資的國際化。

先後引進外資2億多美元,興辦農産品加工三資企業130多家。龍大企業集團先後與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企業合作,成立了11家中外合資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總資産20多億元、加工出口400多個品種的大型企業集團。2006年,完成銷售收入30.9億元,出口創彙2億美元,實現利稅2.47億元。同時,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推介農業,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生産工藝、技術和智力成果,加快了傳統農業改造步伐。如沐浴店鎮引進日本客商,建立了朝日綠源高效農業示範園,完全按現代農業、精準農業的要求生産管理,為全市發展現代農業樹立了樣闆。

實現市場的國際化。

積極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出口規模和創彙額連年提高。目前,全市規模較大的加工企業都在國外設立了銷售分公司或建立了銷售網絡。龍大集團在美國洛杉矶設立了銷售分公司,在青島設立了歐洲事業部,恒潤、吉龍、騰龍等企業也在歐洲市場找到了合作夥伴,産品已成功打入。

三是實現生産技術的國際化。為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生産科技水平,萊陽市不斷加大良種和技術引進、推廣力度。近幾年,先後引進大葉菠菜、牛蒡、青刀豆黃秋葵等國内外優良蔬菜新品種100多個,引進工廠化育苗、安全控害燈、聲波助長、畜牧良種繁育、膜下滴灌等30多項農業增産增效技術。

三、積極發展标準化生産,增強現代農業市場競争力

推行農業标準化是實現農産品優質化,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手段。萊陽市按照現代農業生産的要求,在農業生産、加工、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标準化管理,有效增強了現代農業的市場競争力,先後被列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産示範縣、國家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全國無公害農産品出口基地縣等稱号。

加強農業生産标準體系建設

全市制訂了10多個主導品種的标準化生産技術規程,在生産、加工、貯藏、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标準化管理。目前,全市農産品出口原料的标準化生産程度達到100%。

加強農産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市鎮兩級農産品質量檢測機構,加強了産品從原料收購、生産和出廠全過程質量監控。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如,龍大、魯花、春雪等增加對檢測設備的投入,加強産品質量控制,為提高産品品質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龍大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檢測中心,已通過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資格認可,龍大集團被國家質監總局批

準為農産品出口免驗企業。

加強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對農資經營的管理,加大對動物及動物産品的檢疫、免疫和檢測力度,确保了檢疫、免疫和檢測率均達到100%。

加強農産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目前,全市有100多個企業先後通過ISO9000、ISO10004、美國HACCP等國際認證;龍大、魯花、春雪3個企業通過歐盟GAP認證;湧現出中國馳名商标2件,中國名牌産品2個。

第三産業

萊陽市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和人流、物流優勢,積極将自身優勢轉變為第三産業發展優勢,着力推動第三産業的繁榮與發展,第三産業逐步成為一個重要支柱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1993年,萊陽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27.05%)首次超過了第一産業,形成了目前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的“二三一”産業格局。2006年,全市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4.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億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餘額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分行業來看:

批發零售業

從規劃布局上看,“點、線、面”構成了萊陽市批發零售業的基本格局。“點”就是較大型服務設施,包括維客、家家悅、家樂佳、青島國貨、正源百貨等大中型超市和盛隆大世界、新世紀商城、商貿城、盛隆裝飾城、中天物流、東方商城等綜合型商城,以及麗都山莊、龍門大酒店、盛達大酒店等住宿餐飲企業,構成萊陽市第三産業的亮點。其中,維客超市、家家悅、家樂佳、青島國貨、萊陽商廈的營業面積均在1萬平方米以上,年銷售收入均過億元。“線”就是特色商業街,主要包括“五縱”(富水路、五龍路、七星路、大寺街、盛隆路)、“三橫”(旌旗路、昌山路、龍門路)八條經濟密集帶。盛隆路、昌山路和大寺街“精品服飾街”、七星路“小商品街”、五龍中路“五金電器街”、富水北路“汽車配件街”和文化路“圖書音像街”等一批專業特色街已初具規模,八條特色商業街上的各類商店達到1300家,全市批發零售業的80%以上聚集在這一範圍内。商業網點高度密集,門類齊全,業态豐富,商業氛圍濃厚,成為萊陽市第三産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帶。“面”就是商業中心區,包括以家家悅、維客、正源百貨和家樂佳為中心的四大商業區。

從市場建設來看,萊陽十分重視商品市場在第三産業中的作用,确立了建設膠東半島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突飛猛進。制定了《萊陽市市場規劃》,市場規劃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有機結合,科學合理地布局了龍門路和火車站兩大批發市場群。堅持多元化投資,先後投入資金20多億元,建設了盛隆建材批發市場、東方果蔬批發市場、汽車配件城等20餘處大型現代化批發市場,建築面積達到200多萬平方米。

這些新建市場規模大、檔次高、功能齊全,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圍繞政策、服務和管理三方面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在政策上,對年成交額過億元的專業批發市場全部實行紮口管理,由市場主辦單位一頭對外協調與職能部門的關系,統一收取稅費,統一對外結算;為全市重點市場開辟了“綠色通道”,頒發了“綠色通行證”,确保進入市場拉送貨的運輸車輛在本市境内暢通無阻。在服務上,建立了市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市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對引進的市外經銷商,在戶口管理、子女入托入學、銀行貸款等方面均提供了優質服務。在管理上,重點抓了平安市場的建設工作,形成了規範的市場交易秩序。經過精心培育,一批品牌市場脫穎而出,帶動起整個服務業的繁榮和發展。目前,萊陽市市場群在半島地區迅速崛起,正逐步成為膠東半島區域性物流中心。2006年全市市場成交總額達到45.7億元。

房地産業

200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8.9平方米,頒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28個,批準預售面積44.72萬平方米,監管預售資金1.32億元。5月份,我市首次舉辦了“萊陽市住宅與房地産推介會”,14家房地産開發企業參展,展會期間成交商品房190套,面積2.17萬平方米,金額5050.39萬元。11月份政府組織了“住房解困”活動,盛隆、大華、伊士曼三個開發公司分别提供東盛山莊、百盛家苑、陽光城小區參加,活動期間共銷售經濟适用住房、解困房217套,面積18412.96平方米,成交金額3646.95萬元。目前,全市已發展盛隆、大華等12家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

餐飲業

萊陽市餐飲、住宿、美容美發、音像攝影等第三産業的數量和規模迅速膨脹,已發展到2000多戶,從業人員1.5萬人,年經營額8000多萬元。其中,餐飲業異軍突起,工商登記的餐飲業戶有1600餘戶,營業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4家,達到四星級标準的1家;年營業額在千萬元以上的3家、500萬元以上的5家。

金融保險業

目前,萊陽市共有銀行類金融機構9家,設有分理處71個,金融從業人員1053人。2006年末,全市銀行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達102億元,較年初增加11.6億元,增長15.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達到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各項貸款達到61.3億元,比年初增加5.6億元。近年來,萊陽市保險業發展迅速,保險市場日趨完善,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強。全市有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保險、太平洋财險、太平洋壽險等規模較大和平安财險、平安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等分支機構。2006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近3億元,從業人員200餘名,業務代理超過1000人。

交通運輸倉儲業

近幾年,萊陽市不斷加大交通運輸業投入,先後投資4.5億元,改造硬化農村公路1000多公裡,新建了佛殿頭、崔疃、蘆兒港、黃崖底等7座大中橋梁,更新客車100多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車”目标,開通了“煙萊快車”和萊高線、萊穴線兩條城鄉公交車專線。2006年,

全市有5條公交線路,公交車66部,出租車402輛,客運周轉量4.5億人公裡,貨運周轉量3.3億噸公裡,年均增長7%以上。鐵路營運裡程41公裡,鐵路客運量24萬人,貨運量17萬噸。現代物流在萊陽市初具規模,目前共有兩家專業物流配送中心。一是交通物流中心。2006年,市交通局多方籌資1000多萬元,完善規範了膠東半島首個縣級物流中心,占地2.5萬平方米,内設1200平方米的信息發布交易大廳,采用較為先進的網絡技術,信息發布、查詢、貨運交易、驗車驗證均實行微機化管理,開通了九州縱橫全國貨運信息網和晟通、四方兩家地方貨運信息網,貨運範圍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年均發貨量60萬餘噸,年結算運費6000萬元,年節約企業運費1000餘萬元。二是龍大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1萬平方米,租用市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的車輛,在龍大公司内部進行物流配送,年配送額達到3億元。

信息業

我市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信息工程建設投資1460萬元,交換、接入網設備總容量達到23萬線,網絡接通率達到99.79%,建設信息化住宅小區22個,固話、小靈通、寬帶用戶達到30萬戶。

名勝特産

近年來,萊陽市把繁榮發展旅遊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擴大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産業進行培育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濯村特色農業旅遊區和梨鄉風情旅遊區被評為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下一步,萊陽将圍繞自然生态和曆史文化兩條主線,大力培育具有萊陽特色的旅遊産業,重點抓好照旺莊梨園觀光、濯村特色農業旅遊觀光、五龍河濕地、老寨山等旅遊景點的規劃開發,同時挖掘一批旅遊項目進行包裝對外推介,吸引國内外客商投資開發,争取旅遊業實現突破發展。

照旺莊梨園觀光

萊陽市素以大面積種植梨樹而有“梨鄉”之美譽。梨園多分布在五龍河及其支流——蚬河、清水河、富水河沿岸。距市區東南五公裡有一陡崖,土紅若朱,因名紅土崖。崖前為清水河,崖右為蚬河,兩河交彙處楊柳如煙,梨園無銀,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每年的陽春五月,熏風和暢,河岸綠柳垂楊萌發新枝,此時梨園萬卉怒放,一片雪海銀花,真可謂潔白比雪不遜色,婀娜較梅有異香,形成“丹崖春雪”的景觀,這就是由位于蚬河與清水河交彙處的紅土崖與河邊梨園的大片梨花輝映而成。清代文人趙蜚聲“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的佳句,這就是對梨鄉美景的寫照。每到梨花盛開季節,大批遊人蜂擁而至,一睹梨鄉這一獨特風采,流連忘返,其勃勃興緻不亞于品嘗茌梨的美味。

萊陽梨

萊陽茌梨通稱萊陽梨,為山東梨類傳統名貴品種,馳名中外,為煙台市萊陽特産。經考驗,萊陽茌梨系萊陽農民經多年栽培、選育、掐花而成的一種地方獨特品種,已有400餘年的曆史。萊陽境内尚存300餘年樹齡的老茌梨樹,現仍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株産達500公斤左右。

萊陽茌梨為梨中上品,果型大,皮層薄,香味濃,肉質細嫩,清脆渣少,含糖量8.5%左右,含酸量僅為0.113%。萊陽梨不僅鮮美可口,還有開胃、消食、化痰、清肺、止咳等功效。用萊陽茌梨加工制成的梨膏、梨幹、梨脯、罐頭等,深受消

費者喜愛。

萊陽茌梨集中種植在萊陽市五龍河及其支流兩岸,這裡為沙質土壤,土層厚,養分豐富,通透性好,對光的反射性較強,能使樹葉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很适宜茌梨樹的栽培。萊陽茌梨栽培曆史雖然很長,但發展緩慢,1949年,栽培面積為300餘公頃,産量80萬公斤。20世紀50年代以後,政府很重視萊陽梨的發展,當地群衆加強了梨樹的栽培和管理,梨園面積迅速擴大,産量不斷提高。茌梨除在國内銷售外,還遠銷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

知名人物

本轄區内著名人物有畫家崔子忠、名臣大家董其昌、左懋第、初彭齡,著名文人宋繼澄,著名詩人宋琬,著名書法家王垿、孫墨佛等。近代軍政名人李新良、葉連松、宮達非、潘日源等人都是萊陽這一方土地養育的傑出人才。

張夢鯉(1533~1597)字汝化,号龍池。祖居青州府樂安縣碑次口村,明初其先祖張海山遷居本縣夏格莊鎮雙山村,傳至九世而生夢鯉。夢鯉幼年好讀書,應對敏捷,16歲為萊陽縣秀才第一名。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鄉試中舉人,次年中進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戶部主事,監管國家糧庫,制度謹嚴,秋毫無損。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任兵部武庫,次年升方員外郎。1567年(隆慶元年)升開封府知府。

1573年(萬曆元年)夢鯉升任山西布政司右參政,主管軍饷。1581年(萬曆九年)調夢鯉去甘肅,任副都禦史。同年,又召為大理寺卿。

董其昌(1555—1636)明代書畫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東萊陽,祖父以軍功封蘇州衛。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谥文敏。

崔子忠(?~1644年)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山東萊陽山前店鎮萬柳村人,明末著名畫家。他曾從董其昌學畫,善畫人物仕女,形象生動、墨法精絕、古樸典雅、高妙入神。時與浙江畫家陳洪绶齊名,有“南陳北崔”的美譽。其傳世作品《雲中玉女圖》,曾被清代大鑒賞家高士奇收藏,并題有長跋。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館,堪稱珍品。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克北京,他匿于土室不出,饑餓而死。

曲銳明代官吏。成化十七年進士。累遷為佥都禦史,巡撫甯夏。曾因不同流合污,而被奸臣劉瑾罷職。其有治能,獄無滞囚,民人德之。曲銳(?-1511),字朝儀,山東萊陽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授大理寺評事,遷寺副。出為福建、四川按察佥事、松潘兵備副使,改河南,擢陝西按察使。以右佥都禦史巡撫甯夏。正德四年(1509)五月召還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再以右副都禦史巡撫甯夏。曲銳屢升,劉瑾怒其不謝己,遂于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勒令其以舊任冠帶閑住。劉瑾伏誅,複其官階緻仕。正德六年十二月卒。

左懋第(1601~1646年)字仲及,号蘿石,山東萊陽城人,明兵部右侍郎。1630年山東鄉試名列第二,1631年中進士,任陝西韓城令、戶科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等,後晉為明兵部右侍郎,右佥都禦史。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滿清大軍乘機入關,進占北京。5月,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皇位,是為南明弘光帝。左懋第即被委任為太常寺少卿,不久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應天、安慶、徽州諸府。6月,左懋第臨危受命,奉诏率使團赴北京與滿清議和。在出使過程中,他不屈不撓,甯死不辱使命。1646年(順治三年)6月20日被清廷殺害于北京菜市口,時年45歲,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正義之歌,成為一位堪與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左懋第著有《梅花屋詩抄》一卷、《羅石山房文抄》四卷等。

宋琬(1614~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東萊陽城人,清初著名詩人。1647年(順治四年)中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屬清八大詩家之一,與安徽宣城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稱。後因山東于七農民起義,仇家告他有牽連,因此,系禁三年,幾乎死于獄中。獲釋後,長期流寓吳、越。1672年(康熙十一年)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翌年,宋琬進京述職,适逢吳三桂兵變,家屬遇難,憂憤成疾,病死京都,時年59歲。宋琬一生著述頗多,現能見到的詩有1333首,詞165首,文223篇,此外還有賦2篇、劇本1個,均收在《安雅堂集》裡。

初彭齡(1749~1825年)字紹祖,号頤園,山東萊陽姜疃鎮北黃村人(後遷即墨金口海堤村),清道光兵部尚書。1771年中舉人,1780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796年任通政司參議。1802年調任刑部右侍郎。1810年調任陝西巡撫。1812年任江南河道總督。1815年任江蘇巡撫。1816年因母親去世,将戶籍轉往應天府(今南京)。服期終止後,被朝廷欽選為兵部員外郎。1821年再次升任兵部尚書。不久,調任工部尚書,皇帝親賜其紫金城騎馬。1824年初彭齡年老乞休,朝廷賞賜豐俸。1825年(道光五年)7月14日午時,初彭齡因病謝世,朝廷欽賜祭葬,葬于京西山呂村,享年77歲。初彭齡為官不但膽識過人,而且性格疾惡如仇,剛直不阿,人送外号“初老虎”,乃一代名臣。

王垿(1857-1933),書法家。字爵生、覺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陽寄叟。山東萊陽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醜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後授檢讨,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翰詹時得第二名,一年後轉左春坊左贊善,以後又升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講學士。1900年7月,八國聯軍進逼通州,其護駕西行。至西安,遂升國子監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賞護行人員,王垿被賞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學政,督學河南兼授翰林院學士,後升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孫墨佛(1884~1987年)原名孫鵬南,字雲齋,曾用名孫巍,字堯天,号眉園、别号天舌山人,又名劍門老人。山東萊陽穴坊鎮西富山村人。著名書法家,辛亥革命老人。1902年就讀于青島赫蘭大學。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軍政府海軍司令部參議。1921年任孫中山先生總統府參軍。

宮達非,1917年生于萊陽萬第鎮後瓦馬村,詩人、外交家,早年參加革命,建國前任新華社魯中分社社長總編輯,曾任駐外使節,外交部副部長。

李新良1936年出生,上将軍銜,曾任沈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慶50周年閱兵總指揮。萊陽穴坊鎮躬家莊村人。葉連松,1935年出生,曾任河北省委書記、河北省人大主任,萊陽照旺莊鎮,葉家泊村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