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文集

蘇轼文集

2000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
蘇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轼以詞著稱,文章寫的也非常好。《蘇轼文集》收錄了蘇轼一生的鴻篇巨著。以明末茅維《蘇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為底本,内容豐富資料翔實,是蘇學研究者和廣大古文學愛好者的一套很具價值的參考書。
    書名:蘇轼文集 别名: 作者:蘇轼(宋) 類别: 原作品: 譯者:顧之川 出版社:嶽麓書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價格:68

作者背景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宋神宗熙甯(1068-1077年)時期,因與王安石變法主張不合,請求外任,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職期間,由于作詩諷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進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羅織罪狀彈劾,于元豐二年(1079年)被捕入獄,勘問“謗讪朝廷”之罪。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數月後僥幸獲釋,責貶黃州。

元祐元年(1085年),舊黨司馬光執政,蘇轼回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等職。因不同意司馬光全部廢除新法,引起舊派疑忌。先後出知杭州、颍州、揚州。召回京後,任端明殿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蘇轼被貶至英州、惠州,遠放儋州(今海南島儋縣)。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歸,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東坡七集》、《蘇氏易傳》、《書傳》,《論語傳》和《東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編》、《東都事略》、《名臣碑傳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錄》、《元祐黨人傳》及《乾道臨安志》、《嘉泰吳興志》、《鹹淳毗陵志》等均有傳。其弟蘇轍撰有《東坡先生墓志銘》,宋人王宗稷有《東坡先生年譜》,均附載于《蘇東坡集》,明人鄭鄤有《考定蘇文忠公年譜》,清人馮應榴有《蘇文忠公年譜合注》。

《東坡詩話》原書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條。舊題蘇轼撰。然據《郡齋讀書志》小說類稱“轼雜書有及詩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實非蘇轼自撰,但成書較早,至遲在南宋集成。因非蘇轼自撰,故未附載于全集。除《郡齋讀書志》著錄外,《通志·藝文略》著錄于詩評類。《詩話總龜》和《苕溪漁隐叢話》曾摘引其文。今所存僅有《說郛》本。日人近藤元粹即據以輯入《螢雪軒叢書》。元人陳秀明有《東坡詩話錄》,清人輯入《學海類編》,則為别本。

蘇轼作品集,曆代有不同的編法。大緻說來,主要有詩集、文集和詩文合集三種編法。蘇轼詩有王十朋《集注分類東坡詩》二十五卷,有黃善夫刊本、《四部叢刊》影元刊本。編年注本,即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補刊本,均已殘。清有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五十卷,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華書局《蘇轼詩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馮應榴本。

蘇轼詞較常見的是朱祖謀編年本《東坡樂府》三卷,有龍棆生《東坡樂府箋》本。蘇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種刊本,最早的選本是南宋邱晔的《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叢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維《蘇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隻有文和詞,為中華書局《蘇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書後有點校者輯《蘇轼佚文彙編》)。其詩文全刊本,宋代就有《東坡集》《東坡後集》等。

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蘇文忠公全集》(包括《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奏議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樂語》一卷、《外制集》三卷、《應诏集》十卷、《東坡續集》十二卷及《年譜》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備要》本。

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屬四川)。蘇轼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轼晚年曾回憶幼年随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蘇轼與其弟蘇轍、父蘇洵并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

圖書目錄

策論說評文 

正統論 

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 

禦試重巽以申命論 

進策 

策總叙 

策略一 

策略二 

策略三 

策略四 

策略五 

策别課百官一 

策别課百官二 

策别課百官三 

策别課百官四 

策别課百官五 

策别課百官六 

策别安萬民一 

策别安萬民二 

策别安萬民三 

策别安萬民四 

策别安萬民五  

策别安萬民六 

策别厚貨财一 

策别厚貨财二 

策别厚貨财三 

策别訓兵旅一 

策别訓兵旅二 

策别訓兵旅三 

策斷一 

策斷二 

策斷三 

進論 

中庸論上 

中庸論中 

中庸論下 

大臣論上 

大臣論下 

秦始皇帝論 

漢高帝論 

魏武帝論 

伊尹論 

周公論 

管仲論 

孫武論上 

孫武論下 

子思論 

孟子論 

樂毅論 

荀卿論

韓非論

留侯論 

賈誼論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nn惜乎!nn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nn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nn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nn古之賢人,皆負可緻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nn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nn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nn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nn仲尼聖人,曆試于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nn将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nn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nn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nn”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nn公孫醜問曰:“夫子何為不豫?nn”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nn而吾何為不豫?nn”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nn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nn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nn夫绛侯親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nn賈生,洛陽之少年。nn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nn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屬,優遊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nn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nn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纡郁憤悶,趯然有遠舉之志。nn其後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nn是亦不善處窮者也。nn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複用也?nn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nn嗚呼!nn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nn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nn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nn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nn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nn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nn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複振。nn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晁錯論 

霍光論 

揚雄論 

諸葛亮論 

…… 

遊記狀物文 

酬答書啟文 

序跋送别文(此起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