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東區

颍東區

安徽省阜陽市轄區
颍東轄區全部在颍河以東,故名“颍東”,隸屬于安徽省阜陽市,西部與颍州區相鄰,南部與颍上縣接壤,北部颍泉區毗鄰,東部與利辛縣相連。轄3個街道、9個鄉鎮,117個村(居、社區),國土面積68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44698.41公頃。颍東曆史悠久。夏商周以來,即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三國軍事家徐庶、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在此留下許多佳話,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風格的古建築群程文炳宅院,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僧修行的千年古刹北照寺以及劉伶墓、口孜清真寺等曆史文化古迹。[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颍東區常住人口為538187人。2020年,颍東區實現生産總值229141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4427萬元,增長3.1%;第二産業增加值1039814萬元,增長3.5%;第三産業增加值987178 萬元,增長4.2%。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0.5:45.9:43.6調整為11.5:45.4:43.1。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達34100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
    中文名:颍東區 外文名:Yingdong District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341203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安徽省阜陽市 地理位置:阜陽市區東部,颍河東畔 面積:685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河東街道北京東路216号 電話區号:0558 郵政區碼:2360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北照寺,玉皇廟,杜康燒酒遺址,康橋古城孜遺址,三國徐庶母墓 機場:阜陽西關機場 火車站:阜陽火車站 車牌代碼:皖K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538187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方言:中原官話商阜片-阜陽話 地區生産總值:2291419 萬元(2020年)

曆史沿革

夏代,颍東區地域屬豫州所轄。

商代,颍東區地域屬梅伯國。

西周初,颍東區的現轄區域隸屬胡子國。魯定公十五年(前495年),颍東區之地歸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這裡北枕濟河,西臨烏江古河流),今颍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所轄。

秦置汝陰縣在今阜陽市區泉河北(即今颍泉區泉颍街道辦事處古城村),屬陳郡(治所在陳,即今河南省淮陽縣),颍東區歸汝陰縣管轄。

西漢時,置汝陰都尉于今颍泉區泉颍街道辦事處古城村,置慎縣于今颍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谯)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今颍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縣所轄,其他區域屬汝陰都尉管轄。

王莽建立新朝時,改汝陰為汝墳,改慎縣為慎治,颍東區歸屬依舊。

東漢時,恢複西漢時期建置舊稱,并在颍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陰和慎陽仍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于今河南省的平輿縣)。颍東區歸屬依舊。

三國時期,颍河流域屬魏。仍置汝陰、慎縣等7縣,屬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縣)。颍東區歸屬依舊。

西晉置汝陰郡,轄8縣,屬豫州。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封其叔司馬駿于汝陰為汝陰王,封陳溫于慎縣為慎子。汝陰與慎以烏江為界,今颍東區歸汝陰王國所轄。

東晉南遷後,境内地屬後趙。鹹和二年(327年)前後,後趙石勒政權保留汝陰郡,郡下廢縣。永和五年(349年),晉将褚裒率兵3萬伐趙,收複汝陰之地,不久又喪失。

前燕代後趙,太和元年(366年)前後,境内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前秦滅前燕,太元七年(382年)前後,境内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太元八年(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濱發生了淝水之戰,東晉收複了包括汝陰和古慎邑在内的大片土地,因戰争連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縣。

南北朝時期,汝陰之地初屬南朝宋。宋永初二年(421年),僑置樓煩縣(原在今山西省甯武縣境内)于慎(今颍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管轄(治所在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464年),宋收複汝陰地,置汝陰郡。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圍攻汝陰城,被宋汝陰太守張景遠打敗,第二年張景遠病故,北魏占領汝陰。泰豫元年(472年),宋僑置南汝陰郡于合肥,并同城僑置汝陰縣。僑置慎縣于今合肥東面梁園鎮。升明二年(478年),宋收複汝陰故地。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黜宋順帝劉準為汝陰王。第二年,北魏步騎20萬南侵,占領汝陰。太和二十年(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為汝陰王。永元元年(499年),南齊伐北魏,收複汝陰。同年,北魏卷土重來,再度占領汝陰。

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年),梁攻克汝陰故地,封劉端為汝陰王。僑置“雙頭郡”——汝陽弋陽郡,轄汝陰縣。又置颍川郡,僅轄一個許昌縣(今颍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謂“雙頭郡”,實際上一個治所。一個官員管兩郡,有時郡縣同在一個土城内,如颍川郡和許昌縣,實際人口不多,所轄區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北魏攻入汝陰。梁普通五年(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複汝陰,可謂戰事不斷,政權更叠。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528年),北魏攻進汝陰故地,改置颍州,這是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幹汝陰故地置颍州。炀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州,行郡縣制,改颍州為汝陰郡,轄汝陰、颍陽、青邱(今颍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下蔡(今淮南市鳳台縣)5縣。今颍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管轄。

唐初稱汝陰郡,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阜陽城)、青邱(今颍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樂(阜陽城西聞集鎮附近)、永安(阜南縣永安店)、高塘(臨泉縣高塘集)、沈丘(今臨泉縣城)、汝陰、颍陽、颍上等縣,今颍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分轄。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為颍州,撤高塘、永樂、永安3縣入汝陰縣。貞觀元年(627年),又撤沈丘、颍陽、青邱等4縣,并入汝陰縣。同年,全國設10個道,颍州屬河南道,轄汝陰、颍上、下蔡3縣。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李為颍王。至德二年(757年),唐肅宗封來為颍國公。開成元年(836年),唐文宗封李為颍王。天複二年(902年),唐昭宗封李為颍王。

五代十國時期,本地域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稱颍州,沿襲唐朝設置。

宋開寶六年(973年),置颍州,轄汝陰、萬壽(今太和縣原牆集)、沈丘(今臨泉)、颍上四縣,屬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今颍東區地域屬汝陰縣管。慶曆年間,仁宗先後封趙從霭和寵籍為颍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趙項為颍王(後即帝位,是為神宗)。政和六年(1116年),因颍州為龍飛之地(趙項封地),升颍州為順昌府。哲宗封趙宗育為汝陰侯。

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1130年),金兵南下,占領順昌府。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收複順昌府。紹興十年(1140年)金攻打順昌府,宋将劉锜大敗金兵。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議和,順昌屬金,改為颍州,轄汝陰、泰和、沈丘和颍上4縣。屬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開封)。

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率軍侵犯淮西,占領颍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因戰亂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陰、泰和、颍上、沈丘等縣,并縣入州。至元八年(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國号為元,颍州隸屬元河南行省汝甯府(治汝陽,今河南省汝南縣)。轄沈丘和颍上兩縣。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在颍州東鄉的白鹿莊(今莊集北白木橋附近)發動農民起義,于颍州柳溝(治所先後在今颍東區的公平集和棗莊集)組建紅巾軍,攻打颍州東門。随即破颍州,繼而往南,焚颍水縣(今阜南縣地理城),又攻下朱臯鎮,并分兵連陷上蔡、羅山、确山、舞陽、葉縣及汝甯、光州、息縣等地,從者如流,衆至十萬。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徹底動搖了元朝的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由于元軍多次圍剿,颍州各縣名存實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蕪。

明朝建立,颍州轄太和、颍上兩縣,屬南京(又稱直隸省)風陽府管轄。颍東今口孜鎮、楊樓鄉、老廟鎮、烏江鄉屬颍上縣,其餘鄉鎮隸屬颍州管轄。洪武元年(1368年),在颍州設軍事機構颍川衛,屬河南都司,形成了軍事、行政兩條線管。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占颍州,颍州轄太和和颍上兩縣,屬江南省風陽府管轄。康熙六年(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颍州屬安徽省風陽府管轄。雍正二年(1724年),置颍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為颍州府,附廓置阜陽縣,直屬安徽省。颍東區地域當時稱阜陽縣的東鄉。但需要說明的是,清朝時期,現颍東區轄域,僅有老廟集附近有些村莊屬颍上縣管,是颍上縣插入阜陽縣的一塊屬地,其餘皆歸阜陽縣所轄。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存縣,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省下增設道一級行政機構,阜陽縣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道,在阜陽設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阜陽、亳縣、渦陽、蒙城、颍上、太和6縣,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年改稱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阜陽全境解放,建置阜陽專員公署,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颍上、阜南、臨泉、太和9縣及阜陽、界首、亳州3市,隸屬皖北行署(駐合肥)領導。現颍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縣下設區,今插花鎮和冉廟鄉歸屬王老人集區,正午鄉、老廟鎮、棗莊鎮、口孜鎮、袁寨鎮、楊樓鄉和烏江鄉隸屬洄溜集區管轄。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颍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颍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颍東設有茨河區(轄辛橋、洪山和颍河以東等周圍鄉村)、洄溜集區(轄袁寨集等周圍鄉村)、正午區(轄棗莊集等周圍鄉村)、口孜區(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插花區(轄冉廟及趙店和高集等周圍鄉村)和胡集區(轄烏江和老廟集等周圍鄉村)等七八個區。

1958年,阜陽縣在現颍東區範圍内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莊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産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颍東區轄域,分别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并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并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莊區,區政府駐在棗莊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産大隊、生産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颍東、颍州、颍泉三個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1月1日,颍東區轄河東、向陽、新華3個街道和插花、棗莊、老廟、口孜、袁寨、冉莊、正午、楊樓、王古同9個鄉鎮。

2000年,颍東區轄3個街道、5個鎮、4個鄉。

2009年颍東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河東街道、新華街道、向陽街道、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莊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冉廟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颍東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颍東區人民政府駐河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1203001000

河東街道

341203002000

新華街道

341203003000

向陽街道

341203100000

口孜鎮

341203101000

插花鎮

341203102000

袁寨鎮

341203103000

棗莊鎮

341203104000

老廟鎮

341203105000

正午鎮

341203106000

楊樓孜鎮

341203107000

新烏江鎮

341203200000

冉廟鄉

區劃代碼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颍東區位于安徽省阜陽市東部,南依颍河與颍州區和颍上縣相望,北跨茨準新河與亳州市的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颍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颍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中心地理坐标為東經115°00′,北緯32°54′,總面積6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颍東區地處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

氣候特征

颍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9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颍河、茨淮新河穿經而過,其支流密布全境,僅潛層地下水含量就達7351萬立方米,且水質良好。

礦産資源

颍東區盛産原煤、石油。已勘測煤炭儲量達15億噸,口孜煤礦年出煤800—1000萬噸。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戶籍人口66.65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59人,其中,城鎮人口24.0764萬人,鄉村人口42.5795萬人;男性人口34.7315萬人,女性人口31.9244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0336人,死亡人口6902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颍東區常住人口為538187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颍東區實現生産總值173.71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0.4567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産業增加值79.9262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産業增加值73.3296億元,同比增長12.0%。三次産業結構比整為11.8:46.0:42.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達26109元,比上年增加2619元。

2020年,颍東區實現生産總值229141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64427萬元,增長3.1%;第二産業增加值1039814萬元,增長3.5%;第三産業增加值987178 萬元,增長4.2%。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0.5:45.9:43.6調整為11.5:45.4:43.1。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達34100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

固定資産投資

2018年,颍東區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21.2%。其中,第一産業投資增長11.9%,第二産業投資增長8.3%,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7.2%。

财稅收支

2018年,颍東區财政收入完成21.8627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中央收入8.7578億元,增長15.1%;地方收入12.4106億元,增長38.7%。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9.9712億元,增長33.8%;非稅收收入2.4394億元,增長65.7%。财政支出31.182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1374億元,增長32.1%;教育支出8.7004億元,增長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0776億元,增長7.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8482億元,增長5.5%;農林水事務支出3.4321億元,下降31.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126億元,增長129.2%;住房保障支出2.0547億元,增長29.3%。

人民生活

2018年,颍東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比上年增長10.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67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7元,增長10.1%。

2018年,颍東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7%,衣着價格上漲1.6%,居住價格上漲1.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

第一産業

2018年,颍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41.279億元,比上年增長3.5%。

種植業

2018年,颍東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7417公頃,比上年增加397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9516公頃,比上年減少456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901公頃,比上年增加853公頃。其中,油料、棉花種植面積分别為795公頃、375公頃,分别比上年增加167公頃、185公頃;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003公頃,增加168公頃。全年糧食産量34.6萬噸,比上年減産3.4%。油料産量1871噸,增産31.2%。棉花産量315噸,增産156.1%。蔬菜及食用菌産量22.3萬噸,增産4.3%。

畜牧業

2018年,颍東區肉類總産量53424噸,比上年增長5.2%。禽蛋産量11372噸,增長6.7%。

漁業

2018年,颍東區水産品産量5473噸,增長5.6%。

生産條件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農業機械總動力54.35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大中小型拖拉機8978台,比上年減少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288台,比上年增加288台。聯合收獲機械2640台,比上年增加34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0909噸,比上年下降1.3%。農藥使用量246噸,下降2.4%。農村用電量1.4325億千瓦時,增長10.0%。

第二産業

工業

2018年,颍東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5636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産值233.8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中,25個行業有13個行業總産值保持增長。其中,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42.1%,家具制造業增長35.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3.9%,燃氣生産和供應業增長27.0%,煙草制品業增長14.6%,印刷和記錄媒介複制業增長13.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9%,醫藥制造業增長10.9%,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産品産量中,小麥粉、鮮、冷藏肉、卷煙、多色印刷品、塑料制品、商品混凝土、液晶電視機分别增長9.4%、2.2%、8.5%、29.1%、7.2%、85.1%、15.8%,飼料、方便面、精甲醇、合成氨(無水氨)、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水泥别下降6.8%、38.5%、20.8%、13.1%、15.8%、22.4%。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52.0%,比上年提高48.6%。主營業務收入233.8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實現利稅總額44.9347億元,增長29.0%,其中實現利潤總額15.291億元,增長57.1%。

建築業

2018年,颍東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9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全區具有建築施工資質等級以上的獨立核算建築業企業9家,實現産值25.63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41.13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6.8%,本年竣工面積68.7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8%。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8年,颍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0.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零售額完成28.3879億元,增長13.6%;鄉村零售額完成12.3054億元,增長14.9%。全年實施區外項目145個,到位資金110億元。全年批發業銷售額85.9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零售業銷售額50.79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7%;住宿業營業額6226萬元,比上年增長28.3%;餐飲業營業額11.2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

對外經濟

2018年,颍東區進出口總額1.30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出口總額9788萬美元,增長5.8%。

房地産業

2018年,颍東區房地産開發投資67.8553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商品房銷售面積12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9.8萬平方米,增長48.1%;商品房銷售額78.2637億元,比上年增長80.9%。其中住宅銷售額75.8092億元,增長101.1%。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6.8962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全區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17.1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

交通運輸

鐵路

京九鐵路貫穿颍東區,年客流量400萬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萬人次的京久鐵路阜陽客運站坐落在颍東區内,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鐵路在此與京九鐵路交彙,形成“米”字型框架,并與京滬、京廣、隴海三線接軌,形成八線引入,五路交彙的鐵路網。

公路

105國道在颍東區内延伸,東連京滬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經颍東城區接入阜陽市,正在建設的阜陽—六安高速公路在颍東區境内占地1918畝,長約20.644千米,并設有大型出入口。

颍東區内有三條幹線公路,往東北、東南呈放射狀分布,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縣道阜展路(阜陽—展溝)、阜謝路(在區内阜陽—八裡段),另有幾條大緻南北縱向縣道,基本呈網狀,其中省道長31.6千米,屬二級公路,縣道140.15千米,其中瀝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鄉道17條長約86.856千米,村道85條,長305千米;阜陽客運東站、颍東客運站分布于城區。以颍東區面積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為基數的公路網密度為9.5千米/萬人。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颍東區專利申請量1497件,比上年增加601件。其中,發明專利939件,實用新型專利482件,外觀設計76件。全年專利授權量418件,比上年增加241件。其中,發明專利30件,實用新型專利336件,外觀設計專利52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專任教師382人,招生4099人,在校學生9958人,畢業生2427人;普通高中學校6所,專任教師778人,招生4097人,在校學生數11696人,畢業生3626人;初中學校26所,專任教師1669人,招生8114人,在校學生23024人,畢業生7083人;小學120所,專任教師2783人,招生9287人,在校學生49141人,畢業生6826人;幼兒園116所,在園兒童23625人。初中階段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萬冊。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為100%。舉辦145場文藝演出,42次培訓活動,20次演講活動,16次展覽活動,電影放映1236場,文藝創作12件。

體育事業

2018年,颍東區在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颍東區共獲得10.5塊金牌;在青少年亞洲U18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錦标賽中,新烏江鎮的周新悅代表中國隊參加并奪冠。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有各類衛生機構188個,其中,醫院10個,鄉鎮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1個,村衛生室103個,診所41個。衛生機構床位3003張,衛生技術人員387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99人,注冊護士1549人。

勞動就業

2018年,颍東區城鎮新增就業708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78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2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8%。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颍東區擁有社會福利收養單位18個,床位2568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1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457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146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8817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24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858人。

風景名勝

颍東區旅遊資源豐富,有千年古刹北照寺、真武廟、七孔橋遺址、程文炳宅院、三國徐庶母親墓、童古堆、風凰台、劉伶墓、望月樓、釣魚台、青邱城遺址、七十二眼辘轳井、72座老連窯、上天梯、杜崗、陳古堆等。

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阜陽市穎東區東約九公裡處的袁寨鎮北照村,始建于東晉,興盛于明,曆代香火興旺,高僧輩出,故有“真山真水真龍地,古寺古刹古禅林”之稱,又名善觀寺;明太祖朱元璋出家、參軍、稱帝、托缽均寄籍于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于颍東區袁寨鎮,是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曆史,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院進落,清題建築為兩層樓房,門窗雕幾何圖案,變化豐富。左右回廊貫通前後院落。

杜康燒酒遺址

杜康燒酒遺址位于口孜鎮東北方向2千米處,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崗。

白夏墓

白夏墓位于口孜鎮白屯村白屯。屬于明代。說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約3米,占地約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題“白郡丞夏之墓”,該墓民國時期被黃泛覆于地下。

康橋古城孜遺址

康橋古城孜遺址位于口孜鎮康橋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東側。當地群衆稱此處為西古城(颍上縣江口鎮北有古城,習慣稱其為東古城)。

地方特産

杜氏刻銅

以白銅、黃銅為主要材料,使用杜氏自制刻刀,通過選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銅材平面镌刻成圖的手工藝技法。其刻銅工藝上借鑒、吸收了傳統刻、鑲刻、篆刻的技法,主要雕刻器物有墨盒、鎮尺、熏爐、茶葉盒、茶壺、水煙袋、酒器、盤等最為馳名,圖案題材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杜氏刻銅藝術流播區域以安徽省阜陽市颍東區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東、江蘇一帶。創始于民國年間的杜星景先生(原用名杜星顯、祖籍阜陽颍東區插花鎮)。

程氏剪紙

安徽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目錄,颍東區首個“國字号”非遺項目。源于颍東區正午鎮程圩村,創始人程建禮系中國剪紙學會理事、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被譽為“一剪之巧奪神功”、“當代中國民間男性剪紙第一人”。“程氏剪紙”作品兼有南方之靈氣線條與北方粗犷的造型相結合,大膽誇張,古樸簡約,古拙雄渾,代表着阜陽剪紙的最高水平,多次獲國際剪紙藝術節、中國國際剪紙藝術節、全國剪紙大賽、“中國文化年·安徽周”活動等國内外各類剪紙比賽和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大獎。

口孜大蒜

曾被阜陽市政府評為全市二十大名牌農産品之一,生産基地輻射到周邊鄉鎮,每年種植面積均在2萬畝以上。蒜頭個大、口感好,蒜薹莖粗、薹長、色鮮、質嫩、耐貯、味正、無病蟲害,均屬無公害産品。産品銷往北京、天津、深圳等大城市,部分産品出口韓國等。

插花高家牛肉湯

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間,有近200年的曆史。創始人為高建才的父親。高建才原是屠戶,以宰牛賣肉為生,由于當時生活水平簡陋,所剩牛肉不易存放,高氏父子想方設法制成了現今的高家牛肉湯。最初隻是一口鍋,直徑一米多,上面罩有一口底部鑿空的大缸,一次煮數百斤牛肉,煮十幾個時辰。牛肉出鍋後,湯汁濃郁,香飄十家。湯汁冷卻後即成膏狀,牛肉卻依然保持鮮嫩,形成了一種特色,在當地有了名氣,漸漸成為黃淮地區人民群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八寶布袋雞

用雞作為口袋,填進秘制的餡料,以脫骨雞肉為口袋烹制的。相傳在康熙年間,皇宮裡的一個禦廚名叫華恒,也就是八寶布袋雞的創始人,其出生辰年月已無從考究。他在一次禦廚比賽的過程中,創出的這道菜,大受康熙喜愛,從此八寶布袋雞一直流傳至今。經過多年的流傳下來,後輩人的多次改造,八寶布袋雞其特有的風味一直延續。此菜做出以後,雞的形狀不變,全雞無破皮,整雞無骨,肉質鮮嫩,醇香味美。

特産

著名人物

白夏(1543—?)

明颍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詠》,舊志有傳。

程文炳(1833—1910年)

愛國名将,長江水師提督,谥号壯勤今,清末阜陽縣(今颍東區棗莊鎮)人。

程恩普(1882—1943年)

清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歲入安徽武備陸軍學堂學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東渡日本,入同文書院,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呂西園(1899—1931年)

别名呂文淵,插花集人,呂浩汝胞兄,畢業于安徽省第三師範學校。民國十五年(1926年)參加中國共産黨,先後任小學教員,校長,參與領導了“四九”起義,起義失敗,他到鳳台,田家庵一帶進行革命活動,民國20年,他去金家寨蘇區工作,在反“圍剿”戰鬥中犧牲,時年32歲。

潘善齋(1877—1951年)

新華區潘寨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解甲歸裡,被任為導準委員會主任,莅任後,常冒雨監督修提,1951年病逝。

榮譽稱号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号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号。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