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

叶锦添

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
叶锦添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著名艺术家。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自1986年参与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起,20年来,参与了多部电影、戏剧的美术、服装制作。他的合作对象包括吴宇森、李安、蔡明亮、田壮壮、李少红、关锦鹏、陈国富、陈凯歌、冯小刚等知名导演,以及台湾著名表演团体云门舞集、当代传奇剧场、汉唐乐府、太古踏舞团、优剧场等,创作足迹遍及中国、奥地利、法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他在《楼兰女》《橘子红了》《诱僧》《双瞳》《韩熙载夜宴图》《八月雪》《长生殿》中的服装、美术,亦受到国际瞩目。
    中文名:叶锦添 外文名: 别名: 性别:男 国籍:中国 职业:艺术家 毕业院校:香港理工学院 代表作品:《楼兰女》《橘子红了》《诱僧》《双瞳》《韩熙载夜宴图》《八月雪》《长生殿》

美学理念

叶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瞭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2002年开始,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在法国波席文化中心及西班牙举办特展,正式向西方世界传达他注释的东方艺术之美;2004年参与《雅典奥运会闭幕典礼》与北京奥运会交旗仪式的美术与服装设计工作。近年在纽约、北京、上海举办各种个人艺术展,2005年受美国肯尼迪中心邀请,参与《中国红》展览,及后于2007年假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寂静?幻象》;曾以中英法等多种语言出版了作品集《不确定时间》《繁花》《流白》《中容》《ROUGE–L′ARTDETIMYIP》《寂静·幻象》《神思陌路》等十多种。

2007年开始,叶锦添投入吴宇森执导的大型史诗电影《赤壁》,深入研究三国时代的生活风貌,尝试难度极大的复古美学,期望协助导演建立中国战争电影及历史再现的新模式。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

叶锦添的服装作品不仅面貌丰富,并且跨足各种艺术型式,包括电影,舞蹈,歌剧,戏剧,戏曲,传统乐舞,音乐剧场,创造了恣意于古典、前卫之间的造型世界。1993年因参与当代传奇剧场的“楼兰女”而涉足剧场创作,广泛接触各类剧场模式,对剧场界发生重要影响力,不但在国内造成广泛讨论,作品亦遍及世界各地。

电影方面经历包括:吴宇森《英雄本色》、林领东《龙虎风云》、关锦鹏《胭脂扣》、《三个女人的故事》、王颖《端一碗茶》等之执行美术、并担任罗卓瑶《秋月》、《诱僧》、邱刚建《阿婴》、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梦境花园》及2001年新作《双瞳》等之美术指导。并以《诱僧》获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2000年担任李安电影作品《卧虎藏龙》之美术指导与服装造型设计以双项入围奥斯卡,英国电影金像奖,香港金像奖及金马奖,并获得2001年奥斯卡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之最佳艺术指导,且获得英国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

1996年赴奥地利葛拉兹歌剧院为林怀民导演之歌剧《罗生门》担任服装及造型设计;次年再度应邀返葛拉兹歌剧院德国名导演LutzGraf为华格纳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担任服装与道具设计。

汉唐乐府与巴黎小艇歌剧院合作案《园幽梦》,于2000年三月假巴黎喜歌剧院首演,同年九月受邀赴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演出无垢舞团之《花神祭》、汉唐乐府之《艳歌行》以及优剧场之《海朝音》,其中《海朝音》、《艳歌行》及无垢舞团设计之《醮》、并应邀赴1998年亚维侬艺术节演出。

舞台表演服装作品包括:云门舞集之《焚松》、《太阳悬止时》,无垢舞团之《醮》,汉唐乐府之《艳歌行》、《俪人行》、《荔镜奇缘》、《梨园幽梦》,台北越界舞团之《天国出走》、《蚀》、《骚动的灵魂-天堂鸟》,优剧场之《云脚台湾》、《海朝音》,当代传奇剧场之《楼兰女》、《奥瑞斯提亚》,复兴剧团之《罗生门》,太古踏舞团之《生之曼陀罗》、《诗与花的独言》,光环舞集《移植》,江之翠南管实验剧团之《南管游赏》,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创世纪》,新古典舞团《曹丕与甄宓》、《黑洞》等等。

广告作品:意识型态广告公司合作案:《中兴百货》-《巴掌篇》,《紫色司迪麦》,《红色司迪麦》-《张震篇》,《TOSHIBA》-《蝴蝶篇》等等。其它:《先施百货》—《杨紫琼篇》,《今生金饰》,《CHANELV》-《媒体封神榜》其它作品:电视剧-大明宫词(太平公主)。室内设计-喜酒馆。清香斋茶人衣服(京都交流会)。

自1986年加入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吴宇森导演)以来,叶锦添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合作者遍及内地、台湾、香港,包括李安《卧虎藏龙》、田壮壮《小城之春》、关锦鹏《胭脂扣》、罗卓瑶《诱僧》、王颖《端一碗茶》、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等。

所获奖项

以《诱僧》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

2001年,叶锦添以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成为首位获得以上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2010年度时尚先生盛典年度时尚先生揽胜人物

电影作品

1986吴宇森《英雄本色》执行美术(香港)

1987关锦鹏《胭脂扣》执行美术(香港)

1988王颖《吃一碗茶》执行美术(哥伦比亚公司)

1989关锦鹏《三个女人的故事》执行美术(香港)

1990邱刚建《阿婴》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台湾)入围1991年金马奖之最佳造型设计

1991罗卓瑶《秋月》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日本)获1992瑞士卢卡洛电影金豹奖

1992罗卓瑶《诱僧》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香港)获1993年金马奖之最佳美术设计

1995陈国富《我的美丽与哀愁》场景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台湾)

电影《梦境花园》

1996何平《国道封闭》服装造型设计(台湾)入围1997年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1999李安《卧虎藏龙》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美国哥伦比亚)双项入围奥斯卡,英国电影金像奖,香港金像奖及金马奖

2001年因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之最佳艺术指导,英国电影金像奖之最佳服装设计

2000蔡明亮《你那边几点》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法国AvenaFilm)获得第三十七届芝加哥影展评审团大奖及最佳导演

第四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

第五十四届坎城影展竞赛片

2001陈国富《双瞳》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哥伦比亚公司)

2001田壮壮《小城之春》服装造形设计(北京)荣获威尼斯国际影展圣马可奖之最佳影片

2002李少红《恋爱中的宝贝》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北京)

2004蔡明亮《天边一朵云》制作顾问(台湾)

2004陈凯歌《无极》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5吴宇森《桑桑与小猫》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

此短片为联合国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与世界粮食组织与位于意大利罗马之MK电影制作S.R.L.公司联合制作

2006陈奕利《天堂口》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2006冯小刚《夜宴》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中国)本片荣获2006台湾电影金马奖之最佳美术设计及最佳造型设计

2007亚州电影奖之最佳美术指导

第二十六届金象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造形设计提名

2007吴宇森《赤壁》美术指导,服装造形设计(中国)

电视作品

1999年《大明宫词》导演:李少红

2008年《红楼梦》导演:李少红

舞台服装

1996年赴奥地利葛拉兹歌剧院为林怀民导演之歌剧《罗生门》担任服装及造型设计;

1997年再度应邀返葛拉兹歌剧院德国名导演LutzGraf为华格纳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担任服装与道具设计。

云门舞集《焚松》、《太阳悬止时》

无垢舞团《醮》、《花神祭》

汉唐乐府《艳歌行》、《俪人行》、《荔镜奇缘》、《梨园幽梦》

台北越界舞团《天国出走》、《蚀》、《骚动的灵魂-天堂鸟》

优剧场《云脚台湾》、《海朝音》

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奥瑞斯提亚》

复兴剧团《罗生门》

太古踏舞团《生之曼陀罗》、《诗与花的独言》

光环舞集《移植》

江之翠南管实验剧团《南管游赏》

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创世纪》

新古典舞团《曹丕与甄宓》、《黑洞》等等

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领奖服

传统与前卫之间

叶锦添从事电影造型之前一直在《电影双周刊》做摄影专栏,有人看到叶锦添的摄影作品来找他做电影。参加一个公开绘画比赛,拿了一个大奖,吴宇森来找叶锦添做《英雄本色》,那时一边在学校学摄影一边参加电影制作。做了7年电影,《诱僧》做完后,叶锦添觉得电影太过具象和现实,很难满足想做的创作。后来,吴兴国来找叶锦添到他的剧组做《楼兰女》的舞台设计。舞台是电影的前身,戏剧是从人模仿自己的生活开始的,那时候没有电影,舞台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接近生活。其实电影才更靠近我们的生活,更靠近我们发梦的感觉,电影有镜头,镜头就是发梦。如果想象力不够很难在电影里做到风格化的,但舞台必须要风格化,受20世纪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的影响,舞台越来越不现实,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去表现。

叶锦添每次服装设计,都为角色和剧情服务,像《卧虎藏龙》,他的设计收得很紧,慢慢它就饱满起来,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轻。电视和电影不一样,电影需要渲染气氛,电视不会有那么多语言,这个舞台很小,有些像舞台,主要交待人物间的关系。在《桔子红了》里,他希望把电视和演员变成一个舞台,演员在前面,布景在最后,用的木头都没有颜色,所有的场景都没有太多的颜色,演员就成为材质。这是每次服装设计的一个尝试。电视把人的注意力分散,却又让人脑筋非常繁忙。现在的观众有学习看一种东西的习惯过程,然后他们去思考。如果根据剧情和观众的习惯来做,那个东西不会特别,一定是哗众取宠又难看的。我们有很多标准,希望这个东西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昆曲《长生殿》在京上演,服装和舞美都是叶锦添设计,刺绣服装、东阳木雕和彩绘……叶锦添想做到保持昆曲本来的东西,他想让它做到纯粹。大家普遍承认昆剧应该是雅的,不应该是绚丽和吵闹的。他用真的雕刻和彩绘把舞台营造出古朴简约的氛围。《长生殿》讲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但服装不可以是唐朝的袒胸露背,因为昆曲是明朝的东西,如果是唐朝的服装,那他们的身段和动作、头饰完全不对,会很尴尬的,所以服装的形式和花纹沿用明朝的。

在《长生殿》里,一方面极尽雅致之能事,一方面又非常凝炼和简化,现在戏剧艺术处在低谷,大家希望通过夸张的舞台布景来增加看点,叶锦添却坚持沿用一桌两椅,出将入相。现在大家对传统的理解有些尴尬,他们很适应现代戏曲里那种华丽的布景和道具,舞台夸张得不得了。很多人居然觉得一桌两椅,出将入相,很新鲜。昆曲动作很小,所以叶锦添沿用一桌两椅,出将入相,保留它的雅和韵,让它回归到一个舞台。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是一个没有性格的场地,它本身是不提供戏剧的。东方戏曲注重表演性,是集中一个空间让演员表现自己,演员不需要思考很多观念问题,所以我也想回到真正的表演上来,不受舞台概念的限制。

创作之路

叶锦添的创作一方面极其前卫,一方面又是极其传统,更多的艺术家会陷入一种创作状态中难以自拔,叶锦添却在这之间游刃有馀地穿梭。叶锦添在演绎自己的多重性格,不拘于某一种风格。他的东西是有基础的,如果没有基础很难建立自己的风格,在法国、日本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能在前卫作品中看到,但在中国就变成简单的符号。

叶锦添的创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传统很深厚的东西,把它搞得非常不一样,另一种是将传统变成现代的样子,当然这不是很简单。在这之间慢慢积累很多东西。未来必须有传统的基础,必须要知道这个东西从哪里来。在西方这点是很清楚的,读西方美术史知道他们每一个东西都有来源,但在中国很多东西是不知道来源的,从道理上说不回去的,很多东西不能直接做它和看它,到后来会产生一个问题,会逃避自己原来的东西,没有自信。因为这样一个时代需要一些东西,叶锦添才出现,不然还是默默工作。这是一个时代的成熟问题,它需要成熟的时候,才出现叶锦添这样的人,现在大家看到他做的东西,包括外国人也能接受他的东西,虽然是初期的接受,但他们看到中国在变就是这个东西。很多东西总不能永远都是模模糊糊的,虽然他的影响不可能那么大。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每个人都有骄傲感,但只有文化才是可以让人真正骄傲的。叶锦添的室内设计也像做衣服一样,要让人在里面感到舒服。就像为一个人做衣服要看这个人的性格、行为、喜好是什么,然后有很多细节在里面。

写作可能会成为叶锦添一种最主要的状态,它让他有一个很好的状态。现在,他写的东西不是有那么多人能理解,里面有好多闪光的东西。台湾人比较矫情,很多人看他的书并跟着他走,很多大陆人更知道书里的味道,会去挖掘得更多。文字实际上是从影像开始的,摄影已经变成叶锦添很重要的记忆,是一种收集,从那里慢慢感觉到某些东西,让它们变成你们可以看见的。有时候有压力,当叶锦添写东西时这个压力就舒解了,人变得很轻松,会发现很多东西在这里。他要去发展新的东西出来,后来它们就变成很主要的东西。在舞台上叶锦添有越来越多的创作,心却越来越简单,我在找一个平衡点,这样就会走得很快。

叶锦添写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写心情的,有叶锦添年轻时的欧洲求学经历,有对服装设计的美学研究和在各地旅游时对生命的感悟,更有与父母的亲情记载……有些时代的东西,不能写得太严肃。现在不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年代,每个人就想拿那么多的东西,你给他多了,它没有时间去接受去思考。

叶锦添很少看书,但买很多书,买的时候,知道这个东西是他的,买了就放在一边,有问题的时候就将它们拿出来回答这个问题。视觉和文字的书,内在要表达的东西是一样的,看到最后是没有分别的。

李安曾对叶锦添说过:越漂亮的东西其实越危险,一个很完美的东西会有许多人抢着要,叶锦添是一个既积极又很懒的人。对喜欢的事情很积极,但对工作和人际关系很懒。我是一个香港人,我没有那么多的包袱,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我随便在哪里都可以进行创作。其实,心里面有些影响,有一种想渗透的东西存在了,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媒体专访

2013年07月02日香港著名艺术家叶锦添接受了中国艺术网的专访,当记者问到:“那你有没有在尝试过程中,出现小障碍、挫折让你不能够进行下去的。”他回答说:“有蛮多的,因为我做东西比较喜欢做些从来没有做过的,所以在出题的时候,我一直都没做过,因为我做的东西都很特别的,有些东西让人一看就接受,也有些人不能够接受的,所以那些时候都会有各种生命,我的东西都很严禁还不让讨论,我感觉一切东西都会有生命的,因为有生命的都会有很多面,就等于说很难说你一直在维持那个东西都是觉得那是好的。我觉得我进步的范围是很小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