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征镒

吴征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征镒(1916-2013),江苏扬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基础性、开拓性、前瞻性的重要贡献。
    中文名:吴征镒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九江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生物系 职业:植物学家 代表作品:《中国植被》、《中国唇形科植物志》、《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 主要成就: 籍贯:江苏仪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16年6月13日 去世年月:2013年6月20日

简介

1916年,吴征镒出生在九江。不到1岁时,祖父故去,祖母金夫人带领儿孙迁至扬州北河下的吴道台大宅院。小时候的吴征镒常常一个人在家宅花园——芜园里玩。那时在他的心目中,芜园便是他的“娱乐园”,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小小的吴征镒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稍长,吴征镒喜爱去府里的藏书楼“测海楼”读书,尤其喜爱那里所藏丰富的植物类图书,而他最爱读的书是《植物名实图考》和《日本植物图鉴》。读书闲暇,他便拿上那本《植物名实图考》,对着图谱去芜园里认识那些以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看图识字”般在芜园中认识了几十种树木花草,并积累了上百份标本。“芜园”成为吴征镒与植物结缘的关键。吴征镒曾风趣地说:“我选植物学作为专业,我家的后花园‘芜园’应该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1937年7月,年仅17岁的吴征镒以第13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吴征镒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时,师从吴韫珍教授。1937年毕业前,吴征镒参加了西北考察团,后因北京沦陷只好返回扬州。在家乡一所学校教了一天书,吴征镒就接到恩师吴韫珍的通知,要他到昆明新组建的西南联大任助教,教授生物学。从此,吴征镒被红土高原的山山水水、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所吸引,立下了立足云南、放眼中国乃至世界植物的宏图大愿。

吴征镒既是学者,又是老革命。吴征镒很早就投身进步学生运动。1945年,吴征镒在闻一多的介绍下加入民盟。1946年2月,吴征镒在云南大学标本室,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前夕,吴征镒按照党的指示致力于清华教职员读书会活动。每遇声援和签名活动,他就出入于周培源、朱自清、汤佩松等著名教授家中征求签名。1949年6月,吴征镒任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钱崇澍、童第周、俞德浚、侯学煜……一位位科学家们被吴征镒请出山,新中国的植物学研究逐步走上正轨。12月份,吴征镒任中国科学院(机关)党支部首任书记。1950年,他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在旁人眼里,具有老革命资历的吴征镒似乎可以走一条仕进之途,担任更重要的管理职务。可是,吴征镒一直对植物学研究情有独钟,去云南这个“植物王国”研究植物是他青年时期便立下的宏愿。1958年夏天,吴征镒偕夫人段金玉毅然带着刚7岁的儿子吴京和5岁多的女儿吴玉,乘小飞机到达云南,筹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这是吴征镒送给学生的一句教诲,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写照。到90岁以后,吴征镒每天上午工作两个小时,下午工作1个小时,而且1周工作6天以上。一旦工作起来,吴征镒总忘记了自己是个高龄老人。有时医护人员为了他的健康,在他投入工作时进行劝阻,他要么装着听不见,逼急了就发一点脾气;可工作一做完,他又笑着和医护人员打招呼,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2013年6月20日去世。

家庭

吴征镒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百年间吴家以“两进士,四人杰”而被传颂一时。“两进士”为吴引孙、吴筠孙两兄弟。吴引孙曾在光绪年间任过浙江宁绍道台(清代从二品官员),吴征镒的祖父吴筠孙曾任江西浔阳道尹(相当于现在的九江市长)。吴征镒的父亲吴启贤曾在北洋政府任农商部主事。吴启贤有6个儿子,“四人杰”便是他的4个儿子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

吴征铸,著名剧作家、学者、教授;吴征鉴,著名医学寄生虫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核科学家。更难得的是,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三位亲兄弟同为中科院院士,在中国堪称绝无仅有。

贡献

《中国植物志》是表征中国高等植物特征与分布最完整的著作,是三代植物学家集体工作的结晶,吴征镒院士在其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做出了特殊贡献。

吴征镒院士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

吴征镒院士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面,科学地划分了中国植物属和科的分布区类型并阐明了其历史来源,形成了独创性的区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修改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系统,为植物区系区划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征镒院士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国之初,他负责橡胶宜林地的考察,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解决了我国橡胶种植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使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紧缺得到缓解。推动了我国植物资源的寻找、开发利用以及引种驯化等工作。他提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施行,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著作

吴征镒院士编著了《中国植物志》(包括英文版)、《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被》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75篇(部)。

2007年1月还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典》主编,近年来仍在发表重要学术论著。

荣誉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国际奖1项及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9年,吴征镒荣获号称“世界园艺诺贝尔奖”的日本花卉绿地博鉴会纪仿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成为世界第七位、亚洲第二位、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学者,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08年1月8日上午10时,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际小行星中心2011年12月10日发布第77508号公报,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