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珍齋

三珍斋

食品品牌
嘉兴"三珍斋"是创始于清道光年间,是一家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座落于千年文化名镇——嘉兴乌镇。“三珍斋”所加工生产的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饮食特点,尤其是酱卤肉禽制品和粽子粮食类制品因其选料考究、技艺精湛、传承有序和历史悠久而享誉江南百多年…[1]
    中文名: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 外文名: 别名: 创建时间:1848年 创建地点:乌镇

品牌概述

“三珍斋”始创于1848年,距今160余年,诞生于已有1300余年的中国。

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乌镇。这里人文荟萃,饮食文化源远流长。160余年前,“三珍斋”就创立于这座繁华古镇上一家商铺,专门加工、销售江浙沪一带特有的传统酱卤肉禽制品。据《乌程县志》等记载,早在清初,乌镇的五香酱鸡已“骨亦有味”;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三珍斋”酱鸡店,就坐落在这繁华古镇商业街的应家桥堍,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三珍斋”酱鸡店就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加工有酱鸡、酱鸭、叫花鸡、烧鸡、八宝鸭、腊鸭、盐水鸡、盐水鸭、醉鸡等十多种品种常年应市销售,是当地的一大特产,其产品或色泽红亮或色如玉白、风味独特、肉嫩味美、卤汁馨香、形态优美、营养丰富、地方特色浓郁等特点而成为江、浙、沪一带食品中的珍品,闻名遐迩。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包装手段的进步,更胜以往多矣。

品牌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约公元1830—1850年左右),“三珍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溶入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工制作的酱鸡、酱鸭有“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美名,独领肉食美味之风骚。“三珍斋”食品驰誉江南百多年,“三珍斋”品牌也延续至今,长盛不衰。据运营商:中国五谷子进出口(原深圳市五谷子商贸有限公司)介绍: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三珍斋”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当时亚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陆商场特设“三珍斋”专柜。利用当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轮将当天加工生产的酱卤禽制品运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应市场,深受青睐,名动一时,影响颇大。当年茅盾寓居上海时,便常购买“三珍斋”产品,或自食,或作为家乡的土特产馈赠亲朋好友。

茅盾的表叔——银行家卢鉴泉,每次从家乡回京,都少不了带些“三珍斋”产品去送礼。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市道萧条,三珍斋老店经营陷入困顿,艰难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后“三珍斋”参加公私合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珍斋”逐渐被尘封了起来,一直默默无闻。乌镇建镇日久,饮食文化自有其独到之处,据几百年以前的《乌程县志》上记载:“乌镇著名骨亦有味桐乡县志云酱鸡名许鸡,出青镇以其姓得其名也,今著名者为三珍斋许姓已无”,志书原文充分印证了“三珍斋”烹制的酱鸡尤其出色。也说明那时的“三珍斋”酱卤制品制作技艺已很精湛了。大约在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50多年前,三珍斋在秉承乌镇一千多年饮食文化传统的基础和前人的经验上,博采众长,又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三珍斋”自己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技巧和优选配方以及留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和神奇老汤。

三珍斋故事

传说故事

据传说,三珍斋酱禽之鲜美全在于汤,所以,民间流传说“三珍斋”当时老板的几个儿子分家,置万贯家财于不顾,而独争那一锅汤。既是传说,当然作不得真,但也包含了当地人质朴良好的愿望在内,同时也说明“三珍斋”的酱卤制品确有其独到之处。使“三珍斋”酱卤制品真正成为当地及附近地区的第一品牌和一大特产。此时,三珍斋才算真正创立牌子,扬名一方,后来居上,青胜于蓝的。

鼎盛时期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三珍斋”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当时亚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陆商场(现今汉口路上)特设“三珍斋”专柜,利用当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轮将当天加工生产的酱卤禽制品运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应市场,深受青睐,名动一时,影响颇大。当年茅盾寓居上海时,便常以购买三珍斋老店每天乘快班轮船送往上海销售的新鲜“三珍斋”牌产品自食或作为家乡的土特产,馈赠亲朋好友。茅盾的表叔——银行家卢鉴泉,每次从家乡回京,都少不了带些“三珍斋”的产品去送礼。乌镇寓居在上海的大财东徐冠南、卢学博等家族也将此作为居家佳肴和送礼常品。因其篮、荷叶包裹的酱卤禽制品色泽红亮、肉嫩味鲜、酥香不腻,且包装古朴、别致精美,更有在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特点,深深博得京、沪人士以至国外友人的赞赏,被誉为“家中三珍”。

萧条与复苏

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市道萧条,三珍斋老店经营陷入困顿,艰难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后“三珍斋”参加公私合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珍斋”逐渐被尘封了起来,一直默默无闻。斗转星移,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进入了二十世纪的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社会生活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时任乌镇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的徐春桥先生凭着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经验,强烈地感觉到农产品深加工大有潜力可挖,同时他又眼光敏锐地发现了“三珍斋”这块蒙尘已久的老招牌所蕴含的巨大财富和生命力,坚信努力呵护和擦拭这招牌,日后它必将成为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于是,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地接过2万元流动资金和带领13位年老体弱的员工,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了独闯商海的历程。凭着徐总的多谋善断、众员工的齐心协力,和老职工精湛的加工技艺,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三珍斋”品牌,第一年就取得了赢利数十万元的佳绩。“三珍斋”品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初战告捷后,徐春桥没有沾沾自喜,相反却居安思危,深知仅靠这七、八只锅,十几个人是难以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正在他为企业下一步发展而冥思苦想时,恰巧他的旅日华侨哥哥回家探亲,听到弟弟对企业发展的一番谋划,击节赞赏不已,兄弟俩经过一夜促膝长谈后,哥哥立即决定出资200万元帮助弟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与此同时徐春桥也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下,顺利募集到低息贷款120万元。于是,在1992年初夏,乌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了,徐春桥先生亲自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具有近千年优良历史传统的乌镇酱卤禽类制品生产、加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珍斋”也重续和超越了昔日的辉煌,连续数年产值和利税翻翻,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区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三珍斋”品牌的推广,1995年“三珍斋”的真空包装产品就开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开始经营活动,结果一炮打响,顾客反映颇佳,“三珍斋”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时至2000年,因国内外的连锁零售业巨鳄以大卖场的全新的商业业态和经营理念率先进入上海滩,展开强大的招商、营销活动,使我们原先的几十家专营店铺销售直线下降,业务量迅速萎缩,靠以往销售渠道已无法在上海立足。此时,顺应业态的变化而动,还是规避风险,退出市场,严酷和紧急的形势放在我们面前,进入意味着从此每天都要迎接艰苦的挑战和可贵的机遇,在这决定企业转折的时刻,徐总当时已不年青,经过数天彻夜未眠的激烈进退之争的思考和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放手一搏进入这一新的销售模式,进行二次创业,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和正确的,销售当年就翻了一番,仅上海一地,从当时的每年销售额500多万元,跃升至目前2000多万元,翻了三番,并且带动了在周边江、浙大中城市的经营活动。

现在三珍斋的产品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的400多家大卖场和连锁超市都有销售,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与此同时,还积极拓展国内其他区域和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在国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三珍斋”设有500余个销售网点,部分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日本和中东等地。在此期间,三珍斋产品也从单一的酱卤禽类制品发展为肉类制品罐头、粮食制品、腌腊制品、休闲制品、再制蛋制品、果蔬罐头制品等六大系列,80多个产品,嘉兴三珍斋食品公司也成长为本地区名列前茅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

品牌渊源

三珍斋食品庶之邦,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同时又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历代学子名人层出不穷,仅此一小镇,建有书院两所,自宋至清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又有众多私塾和义学,办学风气浓郁,有著名的藏书家鲍廷博,清乾隆编《四库全书》其贡献的藏书乃全国私塾之冠。故有乌镇“人才之盛,甲于一郡”之说,令人刮目,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人文景观。

由于历史和地理形势的关系,乌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周围地区的中心,其民俗风情也就有较大的涵盖性和代表性,但毕竟各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物产等各有其特殊性,乌镇的有些风俗习惯就较为独特。

n乌镇的各种民间节日和活动比之其他地方要多许多,大大增加了人们走亲访友的机会。三珍斋的酱卤制品不但鲜嫩味美、保质期较长,而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节日馈赠的上佳之选,既方便美观又所费不多。“三珍斋”酱卤产品可谓是乌镇本土饮食文化中一个情感交流和美味品尝相交融的特殊载体。

名品推荐

三珍斋创始于清道光年间,因其出产的酱鸡,酱鸭选料讲究,制作精良,风味独特而驰誉江南百余年,解放后老店中尚存一付道光年间的挑水担桶及老招牌,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国家内贸部曾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谓。因其竹篮、荷叶包裹的酱鸡、酱鸭色泽红亮,肉嫩味鲜,酥香不腻,更有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特色,博得京、沪人士以至国外友人的赞赏,实为“家中三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