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融风暴

华尔街金融风暴

在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中文名:华尔街金融风暴 外文名: 别名: 其他外文名:被动型经济危机 华尔街:2008年9月15日 1825年:英国 世界经济:负的经济增长率

事件简介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比喻这场危机。而处于这次金融风暴中心的人们,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日子。

经济危机

被动型经济危机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经济危机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金融业陷入新一轮风暴。继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后,美国第三大和第四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和雷曼兄弟公司也陷入困境,前者被美国银行收购,后者则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连续14个月来,由美国住房市场和金融业疯狂投机引发的危机持续恶化,对世界金融稳定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威胁。

引起反思

自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随着问题恶化,各方的反思也越来越多。在回溯危机根源时,许多分析人士把矛头对准了美国住房市场和金融业的疯狂投机炒作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酿成了目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局面,并造就世界金融稳定难以承受之重。

2006年以前,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市场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上一些银行在贷款审查程序上“放水”,大量收入较低、信用纪录较差的人群也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这部分购房者存在极大还贷违约风险,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与此同时,不少金融机构搭上了住房市场繁荣的“便车”,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开发了越来越多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衍生品,其种类、规模和复杂性均令人瞠目结舌。

总结经验

金融监管

首先,金融监管必须加强。美国的金融监管框架主要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曾坦言,美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不能有效地处理当前的金融问题。金融监管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一部分,理应在预防、处理金融危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其次,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能放松。本来,风险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通常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但在次贷危机中人们看到,美国的许多放贷机构、投资银行和抵押贷款融资机构都放弃了严格的风险控制,加入了住房市场投机炒作的大潮,最终酿成灾难性后果。

包括贝尔斯登、美林和雷曼兄弟在内,美国最大的5家投资银行已有3家被收购或破产,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巨无霸”——房利美和房地美也被政府接管,其他破产或被兼并的金融机构数不胜数。这些企业陷入困境,不仅给其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面临剧烈动荡,系统性风险增加。

相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高度发达,并有着“现代、高效和专业”的光鲜外表。通过次贷危机,发达国家有必要反省,发展中国家更要引以为戒。在全球化时代,高度发展的金融业既是机遇,但同时也暗藏了巨大风险。如何趋利避害,是所有国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中国的启示

透过这些纷繁的表象,我认为有三点最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第一点,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企,导致美国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逐步弱化;另一方面,华尔街创造出大量的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普遍具有高杠杆、廉价信用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操作规程,使一批“玩资本”的人能够快速地高额获利。同时,美联储放出大量美元货币,这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以大量金融衍生产品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结果造成全球虚拟经济的整体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交易规模,因而造成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走过了头。

在这一点上,我赞成实业立国的做法。就中国来讲,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实体经济。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可兑换货币,并且距离国际货币地位还很遥远的今天,这点显得特别重要。需要政府把社会资金和资源导入到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科技产业;同时,对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高度发达的实体经济必须有相应的虚拟经济作支持,我们也仍然需要资本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但不能像美国经济那样,让虚拟经济走过了头。

第二点,华尔街金融知本家的力量无节制膨胀,打破了知本与资本之间应有的权力与责任的对称关系。

在信用廉价、流动性过剩的牛市中,这些知本家设计出了常人难懂的收益模型,创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资本市场横冲直撞。华尔街的知本家无节制地提高资金委托人的谈判地位,形成了一种不对等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不对称的背后,实质是知本家们自身能够承担的有限责任与他们受托掌控的几乎是无限量的金融资产之间的不对称。

在虚拟经济膨胀引发的全球大牛市中,他们为资金所有人赚了浮动利润,自己更是大赚其钱。一些民众把他们供奉成为经济金字塔尖的神,在云顶的他们感觉很爽。但当虚拟经济的某个环节发生断裂,大量财富像泡沫一样破裂,雷曼兄弟这些美国大兵们难以承受资产价格骤然大幅贬值以及信用收紧、去杠杆化等带来的流动性匮乏,因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此时,真正受到损失的是将自己的积蓄交到这些“金融大鳄”手中,期盼着他们的“变钱魔术”能带来财富的人。

中国重建资本市场的十几年来,也出了一些“金融大鳄”、明星基金经理,但从很多案例看,他们短暂的辉煌也是建立在相对普通民众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上。因此,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我觉得最基本的,还是要建立信息公开透明的体制,要对金融知本家们有完善的监管体制,特别是要建立起权力与责任的对等制度。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建立在“职业信用”丧失与否的基础上,还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财富作保证。

第三点,这场危机是美国经济长期过度负债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的全球金融主导权盛极而衰的先兆。

二战以后,美国从不列颠王国手中接过了全球指挥权。在航空母舰掩护之下,美联储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央行,它可以自由地印刷美钞。在二战以后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发债、全球买单,成为一种事实,美国人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但随着石油国家、金砖四国以及欧元区国家的崛起,全球国际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的全球领导权威无疑受到了质疑、甚至挑战。当长期积累的国际贸易、资本与财政赤字叠加在一起的时候,房贷断供的“火苗”便迅速点燃了整个美国经济体系。这场大火,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经济危机,也动摇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一世的金融主导权。

回过头来看,尽管是金融危机引爆了这场美国经济危机,但中国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未达目的而半途止步,相反应该加快促进金融体系建设,特别是培育民间金融资本和民间金融机构,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弹性。合理控制国家和民众的负债水平,鼓励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竞争,发展金融产品交易市场,尽快完善中国的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当然,也需要监管,在这方面,我认为,管理层重要的是制定最基本的规则,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介入到微观金融的操作层面去。

无疑成为全世界最瞩目的焦点。这一次,华尔街的受人瞩目,不再是其作为世界金融帝国中心的至上地位,也不再是那些出入华尔街衣着光鲜、年薪千万的资本大亨们所演绎的“玩弄阴谋、点石成金”的离奇财富故事,而是由于一场人们本以为只可能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正在华尔街真实地上演着。

在最近的几个月中,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越演越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而更糟的是,它将以怎样的级数、多快的速度席卷全球,人们将如何抵御它的攻击,不仅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甚至连最专业的金融人士似乎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人们不禁要问“华尔街”究竟怎么了?它还是那条人们认识、并无不向往的“华尔街”吗?

经济频道《直击华尔街》特别节目已经以短、频、快的方法、从新闻和资讯报道的角度解读、评论了这场金融风暴的不断演变。《对话》将结合栏目自身的特点,邀请在世界有影响力的、与华尔街有“亲密接触”的亲历者作为主讲嘉宾,结合其亲身经历及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观察与思考,从更专业的角度和更深入的层面对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讲堂的方式为中国观众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真实的华尔街。同时也对这场发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究竟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中国能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进行探讨和分析,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引发经济改革中带有前瞻性的思考。

相关报道

"他们已经离开了"

15日纽约股市开盘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一如既往的嘈杂和繁忙。但是,雷曼兄弟公司的交易区却一片寂静。雷曼兄弟当天提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护,其交易员也终止了交易工作。美国财经频道的市场报道员指着身后空空荡荡的交易厅说:"那里没有人,他们已经离开了。"场内其他公司的交易员在忙碌的同时,脸上也写满了掩饰不住的沉重。

Hilliard Lyons公司的交易员艾伦·瓦尔德斯说:"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里20%、大约400支股票的交易都是由它负责的。看着这样一家老牌的、曾经管理优良的投行倒闭实在令人心碎。而且我们和雷曼的交易员私交都很好。"采访结束时,记者对艾伦的帮助表示感谢。艾伦一反平日的热情,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就黯然离开了交易大厅。

在德国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一名交易员站在德国股市DAX指数显示屏前。 新华社/路透

"保重"

15日这一天,从记者走进纽交所的那一刻开始,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Crazy(疯狂)"。在电梯里,手捧沙拉和咖啡的交易员对同伴说:"上周五离开的时候还是雷曼,周一就变成了美国国际集团。所有的人都疯狂了。"在他踏出电梯的那一刻,回头对同伴说:"保重!"而在平时,美国人分别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祝您今天愉快!"

午餐时间,纽交所咖啡厅里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了许多。与平时各自为战、速战速决不同,交易员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面前摆放的食品似乎只是摆设,大家都在专注地交谈,谈市场走势,谈美国金融业的未来。

"明天肯定亏得厉害"

推开本报记者在纽交所办公室的大门,迎面走来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的彭博社记者莉娜。打过招呼后,莉娜抱怨说:"今天太忙了。雷曼破产在意料之中,但是,美林居然被收购了。被谁?居然是美国银行!"

美联社的摄影记者问我是否炒股,然后他笑眯眯地说:"看!我没有进中国股市是对的。在美股大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也很难幸免。但是,我弟弟不听我的,明天肯定亏得厉害。"

由于纽交所对摄影器材进入交易大厅有严格的规定。收盘时,多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将交易大厅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当天,正对交易大厅的交易员成了上镜率最高的人。场内,很多女记者穿着高跟鞋小跑着赶时间,怕耽误下一位出镜记者的报道。

在记者结束报道、返回办公室的时候,走在记者前面的一位交易员高举双手,大声地对屋顶喊了一句:"Fuck!"也许他是在宣泄被压抑了一天的情绪吧!

一名保安在美国纽约的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办公大楼内透过玻璃查看。由于投资者对美国政府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能否结束金融危机持怀疑态度,以及美国8月份住房开工量跌至17年来新低,当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暴跌4%以上。新华社/法新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警察用隔离栏围住大门,周围站满了记者和好奇的行人。"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雷曼公司真的要倒闭吗?"一位路人询问着。没有人应答,只见从雷曼公司不断走出抱着箱子、拖着行李的员工,走向街头寻找出租车。

美国政府在雷曼兄弟的援救行动中扮演起黑脸的角色,任何的担保和私下交易都被拒绝。"作为雷曼公司的员工,我为公司的处境感到伤心,"在雷曼公司工作了17年的阿诺德·斯塔洛夫告诉记者,"不过我仍然认为,保尔森和伯南克的决定是正确的。"

"也许过几天就不必再来了"

16日下午,一位身穿白色衬衣、挂着雷曼兄弟公司胸牌的年轻人正在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第七大道的雷曼公司总部外面一边吸着烟,一边茫然地看着四周的记者、电视转播车以及在公司门口留影的行人……

"雷曼不是倒闭了吗?为什么还来上班?"记者小心翼翼地问这位年轻人。

"公司还需要我处理一些善后的事情,也许再过几天就不必再来了。"年轻人淡淡地说,脸上明显挂着一丝愁容。

"考虑好去哪里工作吗?"记者问。

"眼下金融机构都在裁人,看看再说吧。"年轻人说完,再也不愿意回答记者的任何提问了。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雷曼兄弟银行门外,一名雷曼公司员工(后)与人拥抱。由于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当日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新华社/路透

"他们已经被你榨干了血"

"美国金融业肯定是出大事了,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反常现象。"画家杰富瑞·雷蒙德在雷曼公司倒闭消息公布后立刻画了一幅雷曼公司首席执行官迪克·福尔德的画像,并连续两天摆放在雷曼公司总部门口,并让行人或雷曼公司的职员在画像上写下任何可以代表个人思想的话语。

一位女儿曾经在雷曼工作的女士在画像上写道:关照一下你的雇员吧!他们已经被你榨干了血---一位雷曼职员的母亲。

"你女儿失业了吗?"记者问。

"是的,"这位母亲淡淡地说。

然后她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实际上我也清楚,雷曼倒闭并不是雷曼的错,而是我们的制度上出了问题。否则,绝对不会出现这么多公司一家接一家倒下去的惨状。"

一名雷曼兄弟公司的雇员拿着装有私人物品的纸箱离开公司。当日,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意味着这家在华尔街生存了158年的老牌投资银行将寿终正寝。 新华社/路透

"丧失的是对未来的信心"

15日,雷曼兄弟公司所在的大楼似乎成了一个新的景点,大门前不断有行人停下来拍照留念,并向这家百年老店告别;包括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在内的许多家电视台的转播车一直停靠在大楼前马路的两旁;公司大门外有几个保安在把守着,除了持雷曼证件的人,所有人一律不得入内;一辆停在公司门口的汽车的车身两旁挂着羞辱雷曼公司的标语;公司大楼正上方硕大的屏幕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雷曼公司的广告宣传片……

一位站在纽交所前留影的希腊游客对记者说:"9·11摧毁的是两座看得见、摸得着的摩天大楼,而这次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却是美国人对未来信心的丧失,这要比世贸大厦倒塌更加可怕。再高的大厦倒塌后都可以重建,但信心一旦被毁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老鼠引起金融风暴

2008年,全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这场金融暴的真正起因很多人对不得而知。事实上,他是由一只普通而肮脏的老鼠引起的。约翰是一名是美国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的经理,他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客户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并带着客户去选择房子。 印地麦克银行是美国一家著名银行,效益非常好。那些可观的收入来源于该银行经营的一个金融产品――次级贷,就是向那些信用不好或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提供房屋按揭贷款,同时收取高于常规贷款很多的高额贷款利息。

 银行方面并不担心客户的信用和还款能力,因为如果发生还款拖欠现象银行会收回客户贷款所购的房屋并进行拍卖。事实上收回的房屋拍卖后的收益比客户所付的还贷利息还要高。美国几乎所有银行都经营“次级贷”这种高回报的金融产品,因为在美国信用不好或偿还能力差的人根本无法从常规渠道获得房屋贷款,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次级贷。这个人群相当庞大,因此大部份银行对“次级贷”这种金融产品的市场前景都很看好。

2006年4月的一天,约翰带着他的一个客户保罗去看房子。保罗是一名建筑工人,年薪24000美元,他于2006年初在约翰那里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款手续,虽然根据当时的房价他的这笔贷款需要每月向银行还款1500美金,这对于他来说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保罗并不十分担心,因为即使他还不上贷款最多也就是所购的房屋被银行收回,他还可以再次申请次级贷款,从新买房。 新房是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卡拉门托的一幢公寓式建筑,一进门保罗就觉得房屋的面积并不像标称的那样大。而且作为一名建筑工人,他一眼就看出建这幢房子所用的材料并不算上乘。

当保罗和约翰走到卧室的拐角处的时候一只硕大的老鼠向他俩直冲过来,两人急忙闪身躲了过去。保罗很讨厌老鼠,这个场面让他非常的厌恶。 急速上涨的房价致使建筑商尽力缩短房屋的建筑周期、造成了房屋质量的下降,这一现象在全美国都很普遍。从新房里走出来的保罗非常沮丧,回到家中他把今天的遭遇告诉了家人。

“这样的一幢房子也要卖到25万美元,这太不可思意了!” 保罗对他的妻子说,“虽然房子位置和结构都还可以,但它真的不值这个价钱啊!” 之后的一个月里,保罗看了很多房子,但虚高的价格和粗糙的质量让保罗非常失望,他彻底打消了购房的计划并把原因告诉了身边很多的人。更多的人也怀有同保罗一样的失望心理,人们都认为房价太高了。

2006年6月,全美新房销售量开始减少,7月份,新房销售量比前一年同期下跌了22%,他们无法知道这种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失望情绪对房价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人们更难想象这只老鼠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什么。

2007年初,房价的持续下跌开始影响到了银行业,银行收回的房产价格剧降致使银行资产缩水,同时大量资金变成了卖不出去的房产导致银行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向优质的贷款项目银行收入急剧萎缩。约翰所在的印地麦克银行开始亏损了。银行业的不景气对依靠贷款经营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众多的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流动资金缺乏而经营困难。影响最大的是华尔街的金融业,没有了钱的支持股市就像没油的飞机向下直跌。

 企业的经营困难造成了失业人口的增,股市的大跌同样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商场里的高档商品开始滞销,得不到银行支持的商家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价、减薪、裁员。很快的,不仅是高档产品滞销,人们连日常用品也很少购买了,“谁知道明天还会不会降价。”“也许下周就会失业了,兜里的钱还是省着点花吧。”

对于这种经济现像的应对方法很多人发表了自己意见:“不买车、不创业,少花钱,用以前一半的钱过现在的日子。”这些言论甚至被总结成条文件在网络中流传。

 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困难企业,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口,越来越低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多的滞销产品,越来越多的无法偿还的贷款,越来越亏损的银行,越来越低的股价… 2007年8月这场由一只老鼠引起的经济危机开始了。由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银行业的最大问题出在是“次级贷款”,人们主观的把这次经济危机叫做:“次级贷危机”。

2008年5月,保罗失业了,他们全家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金勉强度日。除了食品和生活必须品,他无力再购买其它物品了。对于没有工作的他来说,汽车已经作用不大了,同时他发现更多的人也不再需要汽车了。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滨临破产。

2008年7月,约翰所在的美国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倒闭了,虽然又找到一份工作,但收入只有过去的一半, 危机并不是只影响了美国的经济。由于购买力的下降美国进口商品锐减,那些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企业首先陷入了困境。同时美国股市的大跌带动了全球股市,投资者饱受损失。人们开始少花钱,商品开始卖不出去,更多的企业开始经营困难,失业人口开始增加,购买力更加下降……一个又一个国家跌入了经济危机的深渊。

2008年9月,美国共有15家银行在这次危机中倒闭,世界最大的三大汽车生产企业滨临破产。欧亚各国股市崩盘,黄金、石油价格大跌,主要石油输出国减产,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英国等国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来了。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经济衰退,这些对于看不懂经济指标的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但它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漫长而深远的。

仅以汽车为例:由于产品卖不出去,汽车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汽车企业减产,钢材需求量也会相应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钢铁企业减产,矿石采掘企业也纷纷减产或倒闭。如果这种一直漫延到了工业、农业源头的连索反应持续很行时间的话,人类社会将退步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也许200年以后,人们会从新生产采用蒸汽动力的汽车了。热带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大洋比岸的一场飓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这场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进行中,并愈演愈烈。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全球经济何时能够复苏,我们拭目以待。

2008年10月 鸿云若水 本文由:鸿云若水 最后编辑于2008年10月6日 《一只老鼠引发的金融风暴》一文至发表之后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国家经济方面的领导者也注意到了这篇文章。

2008年11月,某国的经济会议上终于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金融风暴的方案。在这次会议上,众多专家指出:“要应对金融风暴造成的不良影响,归根结底就是要促进消费、扩大需求。国家可以从国库中拿出一部份资金投入到一些行业中,比如大规模兴建铁路,从而拉动钢铁生产企业,带动矿石采掘业,修建公路、桥梁,带动水泥生产行业等。

对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众多专家开展了讨论,其中很多看过《一只老鼠引发的金融风暴》一文的专家提出,资金投入的方向“必须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必须要与的当前的金融形式紧密联系”“必须要从危机产生的源头入手”。

根据这“三个必须”的原则,会后某国终于制定了金融风暴应对方案,即:国家出资4万亿元,在全国各地兴建灭鼠药生产厂,从源头抓起,扩大内需,从国计民生入手彻底解决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水平降底、购买力下降等问题。

同时会议还提出加大监管力度,对“三猫”鼠药事件严厉惩处,从生产源头把起,杜绝假冒鼠药进入市场。据专家计算这一举措实施以后将在全国兴建灭鼠药生产厂40亿家,大型鼠药生产线20亿条,提供就业岗位1亿6千万个。会大大带动食品生产、机械制造、家禽养殖等行业。并对全国的产业节构调整起到极大的促进做用。

方案出台以后,世界各国争相效仿,效果如何虽尚不可知,但这场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也许会因此而结束。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要解决全球金融风暴必须从每个人多买一盒鼠药做起。”同时各国领导人经协商统一制定了抵御金融风暴的喧传口号:“每天一盒鼠药,振兴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会不会因为这4万亿的鼠药资金而复苏?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