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

贸易学术语
关税同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 中文名:关税同盟理论
  • 外文名:无
  • 适用领域:
  • 所属学科:贸易学
  • 提出者:维纳
  • 时间:1950年

分类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贸易扩大效应

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

性质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3.有利于投资的扩大。

4.有利于技术进步。

作用探究

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理论根基是关税同盟理论,基于此发展起来的对关税同盟理论本身的完善、对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的充实是其引致作用的有力体现。关税同盟理论的核心贡献是根据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差额分析给出区域经济合作并非一定是"正和博弈"的创新观点,而对关税同盟其他成员以及对非成员的收益分析增强了该理论研究的全面性。

基于对关税同盟理论的直接考量或受其间接启发,次优理论、新区域主义、"垫脚石"与"绊脚石"之争、"意大利面条碗"现象、"轮轴-辐条"结构的提出进一步充实和繁衍了以关税同盟理论为根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的枝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