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东街

利东街

中国香港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
利东街(英语:Lee Tung Street),俗称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位于香港岛湾仔区,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香港歌手谢安琪专辑《Binary》中的歌曲《喜帖街》便是以此街重建事件作为歌曲主题。[1]
  • 中文名:利东街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Lee Tung Street
  • 俗称:喜帖街
  • 地址:香港岛湾仔区
  • 特点:香港的著名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

简介

利东街俗称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是香港一条已消失的街道,位于香港岛湾仔区,昔日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由于市区重建计划,利东街的业权现已被收回,并已于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时起复归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绝迹,现时街上所有唐楼经已拆卸。而利东街于2010年2月25日凌晨零时起封闭。

历史

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将印刷店集中在位于湾仔南部,位于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之间的利东街,有传目的是方便监管,以防它们印刷非法物品。而这些小店逐渐发展各种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纸和名片。

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开始印刷各式各样的喜帖、利是封及挥春等。

1980年代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知。举办婚礼的新人,几乎每一对都会去喜帖街比较选购。

2004年初,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此区,并命名为H15。此举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一些反对,并与政府协商保留这段历史意义浓厚的喜帖街。

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东街的业权,大部份楼宇已经重门深锁,门可罗雀。

特色

利东街作为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题,是香港其它地方找不到的。而且利东街的建筑,除面向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的数栋为高楼外,全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楼;整齐划一,而且天台相通。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楼的特点,发展出厂店合一的一站式销售服务。店铺的外半部为陈列室和接待及销售处,内半部则为印刷的厂房。由于整条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选择,因为成为了很多香港人采购印刷品的首选之地,甚么吸引到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购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印刷品留为纪念。

开发

早于1999年,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有意将利东街重新发展成一个综合发展区。

2003年10月,利东街居民证实接到市建局的通知要重建。

2004年初, 香港市区重建局正式将湾仔南部部份地区,即利东街及其附近一带,纳入H15市区重建计划,引起当地居民回响。

2004年中,市区重建局曾举行设计比赛,征求利东街重建计划的设计概念,但最后选出5个概念上有冲突的作品作为优胜者。而于2004年底,湾仔利东街居民向城市规划委员会递交一个重建的方案,成为香港首个由居民设计的市区重建方案,着重保留旧区原貌,惟城市规划委员会以方案不够专业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方案。

正如香港社会学学者吕大乐教授的分析,利东街案例在香港有着特殊的意义——既是一个由下而上、扎根于小区的文化保育和争取权益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揭示市区重建过程中不同利益、权力的互动的抗争,“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当代城市发展的种种重要问题——资本对城市空间的支配力量、政府角色对资本利益的倾斜、市民在使用城市空间的权利等——统统呈现在大众的眼前”。

发展商规划

2013年3月27日,信和表示重建项目命名为囍汇(THE AVENUE),将发展包括4幢住宅,共提供1,275伙,将分两期推出,一期涉项目其中一座,二期由其余3座组成,整个项目料于2015年落成。基座设商场部分,命名为囍欢里(AVENUE WALK),商场共3层高,提供10万平方呎楼面,包括地库、地下及1楼,铺位面积由最细100平方呎,至约1万平方呎,共设70间铺位,并设4间复式铺,料招揽品牌开设旗舰店。地面提供逾170米长的绿化林荫大道。项目将以中西合璧、新旧交融为发展方向,对湾仔的传统建筑特色予以保留,建筑上采用湾仔特色的窗花及旧香港战前阶砖等。预计商场的目标客群中,本地客将占8成,游客占两成,商场将在2015年初正式开幕。

租客类型上,梁庇世称,项目为保留昔日嫁囍用品集中地喜帖街特色,故会招揽与婚嫁相关的租户如中式餐饮、花店及珠宝店等,并会搜寻暂未在本港开店的外国品牌,以增加新鲜感。被问到意向租金,发展商则未有透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