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下属院系
为进一步发展学校中德合作事业,打造中德合作办学金名片,新中德学院于2021年4月正式组建。学院下设德语系和德语教学部,现有德语以及由机械类、电气类、计算机类、土木类、生物工程类、工业工程类、设计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类组成的中德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简称“2+3”项目)。[1]目前在校本科生755人,其中德语专业学生154人,“2+3”项目学生601人;在编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及以上占97%,有国外工作和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100%,德语教师均有在德国学习、或工作一年及以上的经历。
  • 中文名: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 外文名:German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简称:中德学院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 类别:公立大学
  • 所属地区:浙江
  • 学历教育:普通本科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5名,其中专任教师19名。教师中有副教授4人,博士1人,教师中具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30%。学院每年派出教师到德国进修,100%的德语专任教师有留德和在德进修经历。学院聘请德国教授来院讲学、工作,有5名德籍德语教师长期参与教学。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德语语言文学1个本科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另设有大学德语教学部,负责中德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简称"2+3"项目)的德语语言教学。

交流合作

中德学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思路,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与德国高校的合作办学,深入开展中德教学项目交流,互派学生实施中德本科生联合培养合作项目,已与10余所德国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办学。

人才培养

中德学院承担我校德语教学工作。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留德学生的德语综合技能以及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院在我省对德经济技术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并占据重要地位。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习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DaF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抓好国际合作联合办学项目中的德语教学。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改革创新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加强与所在2+3项目学院的交流,争取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的支持(特别是双语教学教师),形成德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互动机制。

中德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在学科构建、学科梯队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中德学院现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10余台/件,价值53.28万元,其中,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德国文化区拥有图书2011册,大部分为德国合作院校、德国使馆、DAAD赠送。文化区配置德语操作系统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2007年,学校投入25万元进行德国文化区扩建工作。2009年12月,学校立项建设中德学院语音实验室。

学院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大力建设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不断提高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所有教师均承担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取得校教学成果奖1项,完成2项厅级科研项目,出版译箸14部。

学院自建立以来一直注重教风和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与优秀校友沟通面对面、新老生交流会、教师与学生座谈会、职业生涯指导等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学院组织开展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效果良好。组织德语角活动,每周一个主题,有德国教师、德国留学生参加。德国文化区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德国文化区设立了学生管理机构--文化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图书、设备的管理,利用中德学校间教师、学生的频繁交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