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大学外文系,1930年始建于青岛,199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00年与原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外语学院。目前,外国语学院下设九个系,一个教学部和八个研究所。承担英、俄、日、朝、法、德、世界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
    中文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文名: 简称: 创办人: 办学性质:二级学院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985工程 主管部门:山东大学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前身:山东大学外文系

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大学外文系,1930年始建于风光秀丽的青岛,199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00年与原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山东医科大学外

语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外语学院。目前,外国语学院下设九个系,一个教学部和八个研究所(中心),即英语系、应用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朝语系、法语系、德语系、翻译系、西班牙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设有办公室、研究生教研室、3个本科生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育研训中心,承担着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网络生和成教生的全部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应用外语与翻译研究所、东亚文化研究所、俄罗斯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所。承担英、俄、日、朝、法、德、世界语、西班牙、意大利等语种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

师资队伍

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俄语、日语、亚非语言文学与应用语言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外语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28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19人,博士与在读博士59人。专业外语方向有96名专业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61人,博士与在读博士52人,90%的教师有海外访问、进修的经历,是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

学院多年来坚持外教聘用制度,主要担任口语和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兼学生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外语学院与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名教授在全国和省级学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等职务,并担任了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等职,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被聘请为外语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办学条件

外语学院位于环境优雅的山东大学东区老校,图书资料齐全,教学设施完善。目前,学院共有5个语音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自主学习室,并设有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外语视听的场所和机会。学院建有自己的资料室,有各语种图书7万余册及大量的有声资料,各类中外学术期刊近百种,能够很好的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学院规模

学院既重视对学生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严格训练,也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稳步地探索外语+专业、外语+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英语专业除了传统的语言学和文学方向,以及英语+法学、英语+国际政治等双学位班;其它语种也全面启动了小语种+辅修专业的新培养模式。同时,每年都选派各个语种的同学到国内外大学进行交流和访学。学院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228名,硕士生421名,博士生42名。

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前身是山东大学堂,1901(光绪15)年设立于齐鲁大地首府济南,教授工业、工艺、医学等“格致之学”,作为公共讲授课程,开设了英、德、法、日的外语课程。

1926年时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长的的蔡元培先生指定山大的另一前身—私立青岛大学为国立大学,设文理两院,外文系虽隶属文学院,但已作为一专业学科进行授课,学制四年。1932年青岛大学改名为山东大学后,外文系先后有梁实秋、洪深、凌达杨等几位著名学者任主任,在此期间,著名教授还有潭莹慎、赵少候等。当时的专业课程是英语,法、德、日作为第二外语列为公共课程。

抗战全面爆发后山大停办,大部分人员迁往四川万县的大后方,1946年复校。此时的山东大学不仅规模扩大,分科更细,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外文系作为十四个系别之一,隶属文学院,由山大校长赵太侔先生任系主任。

1949年青岛解放,山东大学由新的人民政府接收并于1951年与抗战后期创建的华东大学合并,合校后组建的外文系有英俄两个四年制专业。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山东大学的部分院系分散到其它省份或地区,英语专业于次年迁至上海外国语学院,只留下了由方未艾先生任系主任的俄语组。1955年,成仿吾先生任山大校长,1958年山大由青岛迁至济南,取得了一定的发展。1994年外文系扩建为学院。2000年7月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大学。目前的外国语学院是由原山大外国语学院、山工大外语系、山医大基础医学部外语教研室合并而成。在此期间曾任系主任或院长的先后有张健、胡德麟、李乃坤、李延福、王守元、郭继德等教授。   

外国语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治学传统,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亦有一定影响。解放后,本学科的著名教授有吴富恒、黄嘉德、张健、金诗伯、陆凡、金中等。

教学部门

英语系

山东大学于1930年建立外国文学系。梁实秋、洪深等知名学者先后任外文系主任,多位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在此执教。1949年以后,吴富恒、黄嘉德、张健、陆凡、金诗伯等著名教授长期在此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为英语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得硕士学科授予权;1996年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确定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002年评为山东大学名牌专业。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第二外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      

英语系主干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英语阅读、翻译、高级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文体学等。      

英语专业素以文学见长,同时实现了各专业方向全面平衡发展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初,吴富恒教授创建的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机构。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学科带头人郭继德教授兼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等多个学会副会长。现有七位博士生导师,研究专业方向覆盖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以及翻译研究。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善。目前有13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7人在读。近年来,英语专业教授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成果逐年增多,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      

重视基础教学工作是英语专业一贯传统,英语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壮志伟教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三名教师获得“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称号。英语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不少人任职于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    

 英语专业的今天凝聚了几代山大人的心血。我们正在不懈努力,为申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学科层次,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

应用英语系

应用英语系目前设有商务英语、科技英语两个专业方向和英法、英政五年制双学位班,同时承担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与论文指导工作。  

 商务英语、科技英语两个专业方向始于七十年代的前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设有科技报刊阅读、科技英语阅读、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科技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电子商务、外贸函电、外经贸英语应用文等专业课程,率先实现了“外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后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本专业方向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在商务、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更为全面,在实际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为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复合、交融和相互渗透的优势,实践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英语专业与法学院联合招收“英语+法学”双学位班,2001年,英语专业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招收“英语+国际政治”双学位班。英法、英政双学位班修业年限均为五年。第一至第三年以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第四和第五学年以法学或国际政治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完成规定学业者分别授予法学和文学或政治学与文学两个学士学位。这种新的模式旨在培养既具有法学或国际政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的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人才。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特色鲜明、充满希望的人才培养之路,这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应用英语系现有专职教师17人,年龄大多在30-45岁之间,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讲师3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6人,是一只职称和学历较为合理的年轻化师资队伍。

翻译系

外国语学院于2007年3月在原英语系和应用英语系的基础上,整合翻译师资力量组建翻译系,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素质,开拓视野,增强社会竞争力,满足社会各界对外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获准设置翻译专业。同年,翻译专业开始招生。    

翻译系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具有外语基本功、较强的汉外双语翻译技能,同时又具备其他一门应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和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系将采用外语+口、笔译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学习外语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听、说、读、写的技巧训练外,还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获得较强汉外互译的口、笔译能力,同时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从而能够熟练地从事某种专业的口、笔译,能胜任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经贸、旅游、传媒、法律等部门和行业的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本系翻译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素质课等课程模块。主要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英语阅读、翻译;高级口译、同声传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      

目前,翻译系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2人。他们既熟知翻译理论,也有丰富的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经验,近年来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译著,在翻译方面颇有建树。 

日语系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前身是山东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该专业于1971年开始招生,1994年起与山东大学文学院联合招收硕士生,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日语系分为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三个研究方向。     

日语专业组建以来,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方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日语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学位层次较高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包括山东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成员在内共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8名(含博导2名),副教授7名,讲师7名;教师中已获得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7人。年轻、整齐的教师队伍是山东大学日语学科长足发展的有力保证。 

日语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培养日语语言、文学、文化三个方向的专业人才外,还开设了日韩双学位专业,法日双学位班等,以适应社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日语专业现有本科生250余名,研究生30余名。     

日语系一贯坚持学术研究与教学并重的方针,目前我系教师主持、参与了“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六项,“日本现存中国佚书——唐宋时期佛教灵验小说集的研究”、“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基督教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十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六项,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各财团资助项目四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等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与本院的日本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所等联合主办过“信息网络时代与日本研究”、“全国日语教育研讨会”等多项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日语系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已与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山口大学、和歌山大学、大东文化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关系。我系教师多次获国家留学基金、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赴日本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留学、访学或任客座教授。优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赴日学习一年,同时还可参加“神户大学夏令营”、“爱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等日本各大学的短期项目。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海外经历,拓宽了学生视野,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日语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部分优秀毕业生已在外交部、驻日使领馆、国家部委、省市各级政府的外事部门担任了重要的职务;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日语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培养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外也有一批日语系毕业的校友,他们已经升任日本知名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后,日语系还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本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日语人才。

俄语系

山东大学俄语系是国内最先招收本科学生的俄语专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何奉、方未艾先生先后担任系主任,奠定了外文系的基础。1993年,在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它较早地获得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山东大学俄语系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成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现任系主任为丛亚平教授,副系主任为张素副教授和李建刚副教授。      

俄语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队伍整齐。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教师中硕士生导师6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博士后2人。40岁以下教师博士率达100%,绝大部分教师有海外经历,出国进修率达92.3%。目前俄语专业包括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现有本科生100人,硕士生15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俄语专业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博专贯通、教研兼修、内外结合、东西交汇”的办学特色,以“学术地位高,师资力量强,教改力度大,教研成果多,办学理念新,教学质量好”的整体办学优势,在国内高校俄语专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俄语系的专业课程设置齐全而合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色。本科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俄语口语、视听说、语法、泛读、写作、综合俄语、俄苏文学、俄罗斯概况与文化、翻译理论及实践、报刊阅读、电视新闻、经贸俄语、二外英语等课程;硕士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语言学、俄罗斯文学、现代俄语概论、俄语语用学、俄语与俄罗斯文化、俄语文学修辞、口译技巧与训练、汉译俄综合技巧、写作技巧与训练、功能修辞学、影视评析、语义学、俄罗斯社会问题等课程。    

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成为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外贸、社会服务等部门进行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以教学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是俄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宗旨。近五年来,俄语专业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教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随着学术水平的提高,俄语专业积极参与和承办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其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俄语专业开辟出一条“海内外、校内外、课内外”三个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新路,把学生的海外实践、社会实践与课堂内外教学融为一体。俄语系还定期组织俄语演讲比赛和俄语晚会,举办外语角活动,开通俄语电视频道,放映俄文电影。阅览室、资料室有大量的俄文原版期刊、书籍可供学生阅读和借阅,自主学习室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朝鲜语系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韩国语专业是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成长,有了长足的发展。韩国语系2004年建立了硕士点。该系在校生共180名,其中包括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该系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师资力量强。该系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教师中硕士生导师4人,获博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1人。同时常年保持2名高水平韩国外教在该系任教。所有的教师均有海外学习经历,大部分教师都是在韩国攻读的硕博士学位,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 ,了解最新的韩国学研究动态,并与韩国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韩国语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近几年共出版专业学术著作5本、译著9本、韩国语教材4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个,在全国及国外韩国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教师专业方向多元化。我系教师分别对韩国语语言学、韩国文学、韩国文化、韩国语教育、韩国政治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在韩国语口译和笔译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学习和深造的要求。      

 四、完善的交换生制度。山东大学与韩国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中央大学、昌原大学、庆尚大学、暻园大学等多所大学有交流合作关系。该系每年都派遣一个年级(班)的学生到韩国对方大学学习,让学生在韩国进一步提高语言水平,亲身体验韩国社会和文化。        

 五、专业课程设置全面而新颖。本科阶段,除基本韩国语课程以外,开设韩国文学、韩国语词汇学、韩国半岛概况、报刊选读、经贸韩国语等课程,使学生在韩国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熟巧训练的同时,扩大对韩国语语言学、文学以及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的了解。硕士阶段,分韩国语言学,韩国文学,韩国文化等三个研究方向,开设全面而深入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从事深入研究的能力。        

 六、地理位置优越。山东大学所处的山东省和韩国地理位置临近,交流合作密切,人员、物资交流频繁。该系积极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学生的实践以及毕业实习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山东大学韩国语系毕业生语言水平高,熟悉韩国社会和文化,工作适应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已毕业的二百余名学生活跃在外事、政府、科研及教育、企业等不同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和中韩友好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德语系

德语专业成立于1996年,学制4年,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对德语国家社会及文化有较为深入和广泛的了解,并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德语,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语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第二外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综合德语、德语会话、德语基础听力、德语视听、德语写作、高级德语、德语高级听力、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选修课有:德国文学史、德国简史、德语文学作品选、经济德语、旅游德语、科技德语、德语外贸应用文、德国概况、德语语言学、德语语体学等。     

本专业拥有一支富于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人,其中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助教,另常年聘请1名德籍教师。   

本专业要求学生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责任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以及美好的个人情操。  

本专业主要方向及特色:本专业主要以传授德语语言文学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不仅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能够对德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具备较宽广的视野和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适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并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本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山东大学综合大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科的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为使学生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并对对象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本专业积极为学生创造海外学习的条件。目前,德语系已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和慕尼黑语言与翻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德国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本专业学生可赴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做校际交流生。

法语系

法语专业始建于1994年,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好掌握和运用法语。学生不但具有本专业的扎实基础和功底,而且同时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语,并以法语专业为优势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优势互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外事、贸易、文化、科研、旅游、翻译、教学、研究等部门的工作。      

全系现有教师七人,研究方向涵盖文学、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等主干学科方向,每年聘请一名长期法语外籍专家。本系担负着法语系本科和研究生法语教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二外法语教学以及全校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二外法语的教学任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采取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分段教学模式。基础一二年级阶段以加强法语语言基础教学和强化听说读为基础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打好扎实的法语基本功;高级三四年级阶段在总体上继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拓宽法国语言文化知识,并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语言、文学、科技、经贸、旅游等专业性、实用性知识的教授,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法语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法语精读、高级法语、法语会话、视听、口语、法语泛读、商务法语、旅游法语、科技法语、法国概况、法国文学选读、法汉翻译、汉法翻译、法国电影、法语语法、法语写作、文体学、词汇学、欧洲文化入门等课程。      

本系与法国西部学校素有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在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多年后,陆续于2004年开始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的雷恩公立第二大学以及卢瓦尔河大区的昂热西天主教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对方大学的语言学校和对外法语专业互派交流学生。2007年法国布列塔尼大区捐赠我系原版书籍,在我院成立了山东大学法语资料中心。每年本系学生还可以到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法语系交流学习一学年。     

法语系学生素有强烈的求治欲和活跃的班级气氛,学生活动丰富多彩。长期坚持开展“法语电影周末俱乐部”、“法语角”以及“走进外教家”等固定活动,并踊跃组织法语舞台剧、法语辩论、歌曲比赛等活动。    

2007年本系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法语系以培养最优秀的法语专业本科生为己任,将跟随着山东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前进脚步大踏步迈进! 

西班牙语系

山东大学的西班牙语专业始建于2006年,是山东大学的新兴专业,也是山东省第一批开设西班牙语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全面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西班牙语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适应外事、经贸、法律、科技、军事、教学等部门的工作需要。因此,本专业要求学生对西班牙语国家社会及文化有较深入和广泛的了解,能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西班牙语,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文化交流迅速扩大的趋势,满足我国与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西语国家外交、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的需求。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与西班牙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06年至今,山东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已经有多名学生享受了西班牙La Rioja大学提供的政府奖学金,赴西班牙留学半年至一年不等;同时,西班牙Valencia大学也派出了留学生,在山东大学开始了他们的汉语言课程的学习。2008年,山东大学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参与了“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成功派出了两个年级的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     

大学期间,学生主要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西班牙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和外经外贸知识,较熟练的西班牙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从事对外贸易、西班牙语翻译和文秘以及在高等学校进行西班牙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西班牙语系的全体教师以培养最优秀的西班牙语专业学生为己任,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同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工作、辛勤耕耘,开拓发展,跟随山东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前进脚步大踏步向前!     

主要课程: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视听、西班牙语泛读、西班牙语会话、西班牙语文学、西班牙语写作、西/汉互译、西语国家概况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大学外语教学部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简称大外部),承担着全校4万本科生和1万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教学范围覆盖山东大学的6个校区,29个学院。大外部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专职教师143人,行政人员4人、教辅人员1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 10人,副教授 48人。博士、在读博士15人,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96人。2001年以来先后有33人出国进修,约占总数1/3的教师曾有海外学习的经历。       

大学外语教学部下设6个教研室和3个教学、培训中心,其中包括:本科生教研室(3个)、研究生教研室、后续课程教研室、网络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外语测试中心和外语教育发展中心。      

大学外语教学部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贾卫国教授担任大外部主任,高艳副教授、李玲副教授、崔校平教授、陈伟副教授任副主任,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志英副教授任大外部书记。    

根据学校发展的定位和社会实际的需求,大学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增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推进教学内容、评估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同时注重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语言应用氛围,鼓励和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大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将知识学习体系与人格培育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起具有山大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鉴于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06年5月,山东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      

大学外语教学部重视教学科研相长。近四年来,共承担国家级教研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校级教研项目8项,发表各类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教材10余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外部整体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大外部“大学英语网络教研室”,建立了全国先进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融网络课程录播 、课件制作、资源库建设、网络教学管理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了教学手段,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   

大学外语教学部的“外语测试中心”由标准化题库、数据处理系统构成,负责各类外语考试命题、阅卷、成绩分析和数据储存等工作,为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跟踪和教学管理者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服务。       

大外部“后续课程教研室”负责全校的英语通选类课程、提高类和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后续课程教研室”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发展规划、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措施、设置了门类齐全的课程。现已开设提高类课程12门,通选课30余门,内容涵盖语言技能、社会文化和专业英语等诸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外语教学部除完成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外语测试中心和外语教育发展中心还承担人员培训、技术研发、项目咨询等社会服务。

科研部门

翻译研究中心

翻译研究中心是外国语学院根据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成立的一个专门研究机构,其宗旨是为全院教师提供开展翻译研究的组织保障和交流场所,探索并分享对各语种翻译活动的理论认识或心得,进一步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翻译是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继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后的高级语言能力,是外语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翻译研究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同时,翻译理论又是一种高端研究,它可以利用和借鉴各种既有理论,一方面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又为各种基础理论开辟了应用空间,可以从更高更广的视角观照各工具理论的长短得失。因此,翻译研究为各种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汇合点,为多学科融合与交流提供了契机。

翻译研究中心的研究规划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三大领域。翻译理论主要以各种基础理论为工具,如语言理论、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符号学、交际学、心理学等等,对翻译现象进行描写、界定和评价。翻译实践主要以各种实用翻译工作为主,包括独立、合作及委托的形式承担多语种、多形式的翻译任务,交流经验,解决翻译难题,宣传普及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引起社会对翻译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翻译教学研究则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原材料和工具,探讨通过课堂培养翻译人才的方法与模式,强化各语种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高级翻译技能,促进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心将陆续配备必要的研究设施和工具资料,汇集研究常用的资料信息,为师生从事翻译及研究提供方便条件。中心将开辟对外交流的渠道,不定期举办翻译论题讲座,邀请知名译家学者作报告,传授经验,指导研究。中心将开设电子交流平台(类似博客或社区论坛),为大家提供一处展示自己翻译研究成果的场所,也可以通过它的互动交流心得,交换意见,完善提高翻译研究能力。

翻译研究中心除目前由主任和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外,研究活动向全体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开放,也欢迎外校及兄弟院系对翻译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翻译研究中心的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条件尚在创建过程中,工作思路也在探索和检验之中,望师生们多提建议,共同把中心工作做好。

英语文学研究中心

英语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3月,其宗旨是整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研究力量,致力于开展英语国家文学的研究工作,提高我院对英语国家文学的研究质量,培养英语文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壮大我院英语文学的研究力量,促进我院在英语文学研究方面与国内、国外同行的交流。

研究中心所研究的范围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等英语国家的文学、文论以及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哲学等现象,其中特色鲜明的研究项目包括:美国戏剧研究、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加拿大文学研究、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英美少数族裔文学研究、英语国家生态文学研究、爱尔兰文学研究、英美现当代小说研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研究等。

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3位博导、5位教授、6位副教授、13位博士(在读博士)。他们中既有国家社科项目主持人,也有国家社科成功奖获得者;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著述颇丰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的特点将有力地保证研究中心能够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大有作为。

俄罗斯学研究中心

俄罗斯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以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学科优势,搭建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立体交叉研究平台,把俄语学科同国际政治、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法学等学科融为一体,开拓研究新领域,实现俄语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大跨越。俄罗斯学研究中心的任务是首先是充分利用俄语专业的现有资源,重新配置现有力量,进一步加强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以及俄罗斯文化研究,巩固其基础研究地位;其二是利用山东大学学科齐备的优势,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相关学科合作,逐步拓展本研究室的研究范围,同时实行人员和资源的共享;其三是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

东亚文化研究所

东亚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现任所长高文汉教授。现有研究人员21名,其中教授4名(含博士生导师两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下设三个研究方向:东亚文学与比较文学;东亚社会文化研究;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自成立以来,研究所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韩语系为依托,采取自由选题、自主研究与集体申报科研课题等方式,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各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已出版专著《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日本佛教故事集的源流》、《日本语与日本人》、《前近代日本人的对外认识》、《金圣叹与韩国古典文学》、《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研究》等20余部;出版教材《日本古典文学史》、《基础韩国语》、《韩国经贸会话》、《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等1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日本佛教故事集的源流》获孙平化日本学术奖励基金著作一等奖;《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日僧中岩圆月的世界》(论文)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已完成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教育部规划项目)等研究课题。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日本说话文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引用和翻译研究;日本女性道德观的衍变——以中国女训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为中心;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教育部规划项目5项:日本现存佚书——唐宋时期佛教灵验小说集的研究;中国伤痕反思文学与韩国战后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研究。另有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日本近世汉文学研究”、“儒家经典文献东传与日本儒学”等多项。

国际合作交流

学院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发挥小语种语言教学优势与韩国知名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国学生赴韩国的学位衔接课程,建立起一条帮助优秀毕业生进入韩国一流大学的安全、可靠的海外升学途径。

本课程采用“0.5 0.5(1)2”的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学习半年语言、国外学习半年语言加两年专业课(根据韩国政府规定入学须通过TOPIK3级或校内语言考试,毕业须通过TOPIK4级)。国内学习阶段,我们还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由我院韩国语系(国家级特色专业)教授组对课程进行了本地化调整,使通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很快的适应韩国留学生活。

国内学习期间与在校本科生共享一流师资,同时接受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感受山东大学的浓厚学习氛围,结业考试合格者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颁发结业证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