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鏡

透光鏡

西漢中晚期的銅鏡
透光鏡是西漢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稱為“魔鏡”的銅鏡,其體現了光學和力學原理。[1]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鑄件。透光鏡因在陽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圖文能映到牆上而得名。之所以稱為之透光鏡,是因為當光線照射在鏡面時,鏡背的花紋會映現在鏡面對面的牆上。
  • 中文名:透光鏡
  • 外文名:
  • 别名:
  • 别稱:魔鏡
  • 類型:銅鏡
  • 時期:西漢中晚期

原理

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這種銅鏡在鑄造過程中,鏡背的花紋圖案凹凸處由于厚薄不同,經凝固收縮而産生鑄造應力,鑄造後經研磨又産生壓應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質上的彈性形變。當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彈性形變叠加地發生作用而使鏡面與鏡背花紋之間産生相應的曲率,從而導緻出現這種透光效果。

主要文物

上海曆史博物館藏有兩面西漢時期的透光鏡,圓形,直徑7.4厘米,重50克,鏡緣比較寬厚。鏡背鑄有文字和圖樣,一面銘文為“内清質以昭明”,另一面銘文為“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鏡面微凸,既可映照人面,又能在陽光照射下将鏡背上的圖文完整地映到牆上,仿佛光線從鏡背穿透鏡體再映射到牆上。

經過研究認為,透光這一現象是鏡面存在許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異所造成。圖文處鏡面微凹,非圖文處鏡面微凸。凹處光線會聚,而凸處光線發散,在映象中出現與鏡背圖文相應的亮部和暗部,從而在牆上形成鏡背圖文。鏡面的這種凸凹不平的曲率差異,有人認為是鑄造成因,研磨透光;又有人認為是淬火處理所形成。無論通過鑄造研磨或淬火處理等方法均能制成透光鏡。透光鏡的出現表明漢朝在銅合金的冶煉、鑄造和加工等方面已達到較高的技術水平。

典籍

夢溪筆談·透光鏡

世有透光鑒(1),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2)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3)在屋壁上,了了(4)分明。人有原(5)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6)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現。餘觀之,理誠如是。然餘家有三鑒,又見他家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樣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7)古人别自有術。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器用》

作品注釋

(1)透光鑒:文中指可以在鏡面反射日光時把銅鏡背面的文字或圖案映射出來的一種銅鏡,是我國古代人民的發明創造,一般認為西漢時已有制造。考古界把這種銅鏡稱為透光鏡。

(2)承:接,文中是“對着日光”的意思。

(3)透:透射,文中是“反射”的意思。

(4)了了:清楚。

(5)原:推究根源。

(6)差:略微的,比較的。

(7)意:推測,猜想。

原文翻譯

民間流傳一件透光的銅鏡,鏡的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個字,字體極古老,不能識讀。用鏡面接太陽光,銅鏡背面的花紋及二十個字就都透射在屋壁上,十分清楚分明。有人推究這一現象的啟發,以為鑄銅鏡時,薄的地方先冷,而背面有花紋及文字的地方要厚一些,這些地方冷得慢,銅就收縮得多一些;花紋雖在背面,而在鏡面上仍然隐約存留着它們的痕迹,所以在日光照射下就顯示出來了。

依我所觀察,這一現象的原理确實如此。然而我家裡有三面銅鏡,又曾見到他人家裡所藏的一面,都是一個樣式,紋飾圖畫和銘文字體幾乎沒有絲毫的差異,形制都很古老。而隻有這一面能夠透光,其他鏡子即使最薄的,也都不能透光。我猜想古人可能自有一套特别制作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