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海特事件

占海特事件

社會輿論事件
占海特,1997年出生于珠海,戶籍地江西九江。2002年2月随父母移居上海。還有個8歲的弟弟和5歲的妹妹。在上海完成9年義務教育後,因無上海戶籍且不符合上海10類參加中考人員條件,可在上海考中專和職業技術學校或者返回原籍考高中,主動辍學在家。六月開始在微博上高調争取異地中考權利,與滬籍人士就異地中考“約辯”。在微博上自我介紹“少年公民、自由戰士,因非滬籍失學、推動教育公平”。2012年11月下旬,15歲的非滬籍女生占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熱鬧的交鋒背後,是這個未成年的“非滬籍”生面臨的不确定未來。[1]
    中文名:占海特事件 外文名: 别名: 主要事件:公開争取随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地的中高考權利 地點:上海 性質:社會輿論事件

争議觀點

占海特有自己的偶像,不是劉翔和姚明,而是昂山素季和馬丁·路德金。當15歲的占海特與父親出現上海市大沽路100号時,被數十人擋住去路。“滾回江西去!”6月,占海特開通微博,公開争取随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地的中高考權利後,這些刺目的字眼常常出現在評論裡。她邀請京滬籍人士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一群自認有話要說的“奧特曼”應約前往。

n然而,辯論根本無法進行,因為,雙方水火不容。一位“奧特曼”、某央企的設計總監老崔事後告訴時代周報,當日,他們除了呼喊“上海不要外地蝗蟲”,占海特的父親也高呼“我們才是真正的上海人,你們排外思想都OUT了!”

n“上海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幾代人勒緊褲腰帶積累而得,我們認為,應先滿足上海生源的需求,同時,也歡迎外地人,但設立适當的門檻并不過分。”老崔認為,占海特一家未能在上海落戶,問題在于自身,而非戶籍制度。

而占海特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過剩,那些滬籍人士甯願把牛奶倒掉也不肯施舍給非滬籍人。這場對峙因為媒體的介入迅速引發廣泛熱議。公開資料顯示,人口流動頻繁的中國擁有留守兒童5800萬、随遷子女2700萬,他們中的不少人希望放開異地高考;而在北京、上海,又有一大群京滬籍人士旗幟鮮明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堅決反對。

規則的破壞者

n就和名字一樣,占海特有些特别,有别于大多數同齡的上海本地孩子,因為她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和2007年出生的妹妹。這個家庭嚴重超生,且進入上海後,一直偷逃各種稅收,導緻同期相同情況的早就獲得上海戶口。n按照現行規定,上海市要求對個人的學曆、就職、個人所得稅等7大類指标進行打分,分數達到一定水平者方可落戶,而超生者幾乎一票否決。n對此,“奧特曼”和占海特的意見分歧顯而易見。前者認為,這是占家違反基本國策後應得的懲罰,而在深受父親影響的占海特看來,沒有滬籍就不能在上海參加中高考更是荒唐的。事實上,上海大部分随遷子女屬于獨生子女,絕大多數(90%以上)亦不可以參加上海中考。n據占全喜介紹,早在1994年,他便辭去了江西鐵路系統的工作,南下珠海,倒騰了幾年保險、股票,并經營一家雜貨店。2002年銀行提高利息後,保險業的營生比較艱難,他便開始關注上海浦東,并最終舉家遷滬,做起了電信代理的生意。n那一年,占海特不足5歲。因此,自她記事起,同學、老師、朋友、父母都住在上海,而江西老家隻是一個逢年過節才回去的地方。“我是上海人!”接受采訪時,占海特告訴時代周報。n但在小學的最後一年,占海特還是發現,較好的公辦中學都将與自己無緣,包括心儀已久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分校,因為,從戶籍上看,她是江西人。n此後,相當一段時間裡,這個十歲出頭的小孩非常困惑。她甚至給上述中學的捐資者李嘉誠寫信,“為什麼他們能接受‘非上海戶口’的李爺爺的捐資,卻拒絕我這個‘非上海戶口’的學生的求學?”n按照占全喜的說法,他家的氣氛非常民主,如果孩子對某一些事情有看法,他會鼓勵其找到當事方發表意見。在如此的環境中,占海特很早便有了維權意識。而2012年6月,本應參加中考的她最終沒有等來上海的政策變革。于是,她辍學了,成為全國争取異地高考權利的上訪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n不過,占家的遭遇也飽受質疑,一位不久前通過人才引進渠道落戶的滬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占家認為,這些遊戲規則通通不對,全都需要改革,這對于遵守規則者來說公平嗎?n

微博發問

n“我生于珠海……小學時自認珠海人,中學時才認同自己是上海人。現在有人告訴我,你不是上海人……必須回老家參加中考,留在上海隻能讀中職校。各位老師、叔叔阿姨,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占海特發布第一條微博,配圖上,她舉着一張白紙,上書六個紅字—還我中考權利。n

“微博是最後一根稻草。我别無他選。”占海特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n

實際上,在題為《教育公平我的夢想》的博客文章中,占海特坦言,“不是我不願意去(江西),也不是我不敢去。老家沒有一位同學,沒關系,可以從零開始;老家的教材和考試科目(與上海)不同,沒關系,可以慢慢趕上;老家沒有可靠的監護人,沒關系,

這樣反而更加自由;老家的老師要求更嚴,沒關系,我不怕!”n

“我之所以沒有回去是因為不想妥協。”占海特說。n

即便如此,選擇還有很多,比如,假結婚。11月下旬,時代周報記者就聯系到一位年輕女士,自稱單身并擁有上海戶口,願意幫助記者解決浙江戶籍的孩子在滬讀書問題,但要收費3萬。n

而占海特還曾從好友口中得知,一位與她處境類似的同學,其父母絞盡腦汁,最終通過各種方法成功移民非洲,此後,她便可憑借留學生的身份參加難度遠低于普通高考的選拔考試,從而進入中國的大學。n

“我自己的‘問題’我清楚—認死理、一根筋,那些事情我做不來。”最終,占全喜選擇了“做得來”的上訪,實際上,早在女兒覺察到戶口問題之前,他就已開始找有關部門表達訴求。n

占全喜說,第一次和女兒提及“上訪”時,他問她是否願意就讀書的問題找上海市領導談談,女兒表現得很高興,于是,兩人便同行了。而對于多次上訪的結果,父女很失望,他們沒有見到市領導,接待的同志隻是希望他們盡快在進入中職校和回老家求學中作出選擇。n

距離上海市2012年中考隻有一周,焦慮的占海特開通微博,并為自己标注了少年公民、因非滬籍失學等關鍵詞。n

至今,這個實名賬号已發布700餘條微博,内容多與異地高考相關,而其中表現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洞見讓不少人感慨“不簡單”。比如,談及故鄉,微博上寫道,南方是我的第一故鄉,上海是第二故鄉,江西是我的祖籍地和父母的故鄉。非洲是全人類共同的故鄉。n

占海特自稱,這些文字并非父親代筆,但他會幫助查詢資料、數據;而某些問題,兩人也會讨論。占全喜還稱,自己已說不過長大的女兒,微博上的言論都是她自己的意思。n

不過,老崔堅持認為,這些微博的口吻過于“成人化”,幕後或有操刀者,而且,不少觀點太過激進,并不客觀。而這也成為“光頭黨”持續質疑占海特的主要理由之一。

n“起初,我看到那些評論很氣憤,但可能是抗挫折能力天生比較強,很快就無感覺了,我也不會拉黑他們。”占海特說。

n未完成的約辯

n盡管如此,上海人與外地人圍繞教育權的指責仍在繼續。占海特更新微博,希望邀請京滬籍人士于3天後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目的是終止無休止的謾罵,讓大家回歸理性。n

然而,網傳甚廣的一則視頻顯示,當天,雙方依然忙于呼喊口号,互相指責,一場約辯淪為罵戰,無疾而終。

n其實,占海特的核心觀點并不複雜。她在微博中寫道,上海的高考人數連年坐滑梯,從2007年的10.5萬跌至5.5萬,跌幅近半;而中考人數從2002年的18.94萬回落至8.37萬,下降56%。

n“上海高中師資甯願賦閑,也不向為城市繁榮付出辛勤勞動和汗水的新上海人的子女開放。”這是占海特得出的結論,并進而呼籲,希望就地中高考政策不要與父母的職業、收入、納稅、房産、社保等挂鈎,否則,窮人的孩子永無出頭之日。

n這番觀點赢得掌聲的同時,也招緻不小的質疑。老崔就是占海特所謂的“光頭黨”之一,還發起了一個名為“守滬者聯盟”的線下團體。

n他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我們歡迎外地人,但上海有戶籍門檻,而且通常來說,一個人隻要遵紀守法、勤勞肯幹,就一定會有所收獲。而占全喜有超生及偷稅漏稅的行為,将他排除在滬籍之外并無不妥。”

n與此同時,老崔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并非過剩,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基礎教育終于趨于正常,競争壓力不是太大,孩子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若突然讓内陸那些為改變命運而玩命讀書的孩子與上海本地孩子一起參加應試競争,那麼我們的付出豈不是付諸東流了?”

n“如果現階段徹底取消戶籍,放開異地高考,那麼,大量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會湧入相對發達的城市,這對于城市管理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全國隻有一個上海,它需要包容的東西太多,所以目前,設立一定門檻是必要的,而那些跨不過檻、拿不到滬籍的人應當扪心自問,為何别人做得到?而若發現自己不适合上海,那麼,請選擇更适合的城市。”老崔說。

n然而,這一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論調,與占海特的主張,分屬兩個話語體系。他們無法理解對方。

n老崔認為,大沽路的約辯隻是開端,他們還會繼續反對下去。占海特則樂觀地認為,在所有支持者的推動之下,“光頭黨”将無地立足,改變很快就會到來。而她的父親并不為女兒的辍學過多擔心,他相信,女兒冰雪聰明,未來一定會讀上好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