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

漢語漢字
幻與真相對huànㄏㄨㄢˋ◎夢幻的,不真實的、短暫的:~想。~影。~境。~滅(受到現實的打擊而消滅)。亦真亦~。虛~。夢~。◎變化:~化(奇異的變化)。變~莫測。幻,猶言天地萬物變化,變幻,屬于道氣辯證法,異于佛教的主觀唯心論,不可混淆。當然,馮友蘭所說實在論是絕對實在論,其中的真幻話題之幻是絕對非實在;道吅家的真幻觀屬于相對實在論,幻相對于心而言有某種實在(),隻是相比于道而言其實在()太低,是非成敗轉頭空,萬千形相泡影去。
  • 中文名:幻
  • 拼音:huàn
  • 部首:幺
  • 五筆:XNN
  • 倉颉:VIS
  • 鄭碼:ZZY
  • 筆順:5545
  • 字級:一級(0189)
  • 平水韻:去聲·十六谏
  • 基本解釋:夢幻的,不真實的
  • 五筆86:xnn
  • 常用詞組:幻燈片等
  • 注音字母:ㄏㄨㄢˋ
  • 筆畫:3 1
  • 四角号碼:2772₀
  • Unicode:CJK統一漢字U 5E7B
  • 造字法:會意字或指事字(存疑)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異體字:㕕、?、?、?

字源演變

金文有圖1的字形,《金文編》收之,隸定為幻。左部為“幺”(一說為“玄”)字,金文從幺字上端向下引出一長弧筆,戰國文字弧筆或與幺字脫離,幺字又或同化作糸(圖2)。小篆(圖4)将“幺”訛圖A形,至楷書又将圖A寫作“幺”。

“幻”的構型含義暫無定論。《說文解字》第四卷下:“幻,相詐惑也。從反予。《周書》曰:‘無或謅張為幻。’”依許說,幻(小篆)是予字的倒寫。予字訓為“推予”,即将财物給人。與予相反,故段玉裁注為“使彼予我”,即千方百計甚至探取欺騙手段,将别人的财物歸為己有。對方受了騙,還迷惑不解,故許訓為“詐惑”。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覺得許意不可理解,曰:“此誼反予無說”。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發揮許說,曰:“幻從反予,其本義當為欺诳。予者,言語之許與也。言語既許與之而實不與,是反予也,今俗謂之騙人,即幻字原意。後世用為虛幻、幻滅以及詭誕、惑人,皆其引申也。”

幻字的造字來源,從魔術上找不到文獻證據,可能是道家氣功的反映。修練道家氣功時,天目中看到的圖象,存在的時間不長,一會兒便消失了,或變成了别的圖象,總在不斷變化。造字時,就在“玄”字上加一曲畫,表示天目中圖象的變化,加符象事,本義是變化,與化連用為“幻化”,或與變連用為“變幻”。“變幻莫測”即由此而來。

幻的基本義是神奇的變化。由動詞引申為名詞“善于變化的法術”。道家天目中的景象有着奇異的變化,閉着眼睛看得很清楚,睜開眼睛什麼都沒有,所以幻字又引申為虛無。虛幻的東西必然惑亂人,因此引申為惑亂。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幻

huànㄏㄨㄢˋ

空虛的,不真實的:~想。~影。~境。~滅(受到現實的打擊而消滅)。亦真亦~。虛~。夢~。

變化:~化(奇異的變化)。變~莫測。

詳細釋義

huàn

【動】

惑亂〖mislead〗

幻,相詐惑也。——《說文》

民無或胥,诪張為幻。——《書·無逸》

又如:幻惑(迷惑)

奇異地變化〖magicallychange〗。如:幻相(變化了的形象);幻戲(變化);幻變(變化)

huàn

【形】

假象;虛幻,虛無〖unreal;imaginary;illusory〗

皆幻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幻者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于幻。

又如:幻魄(虛無的陰魂);幻塵(佛教用語。指虛幻的人世);幻泡(夢幻泡影的簡稱);幻世(虛幻無常的人世)

怪異〖strange〗。如:幻怪(怪異。或指異人);幻眇(奇特;美妙)

huàn

【名】

變幻的法術〖magic〗。如:幻師(佛教用語。擅長幻術的人);幻人(能演幻術的人)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予部】胡辦切(huàn)

相詐惑也。從反予。《周書》曰:“無或譸張為幻。”

〖注釋〗從反予:相予而反不予,故訓詐惑。《周書》:指《無逸》。今本原文:“民無或胥(相互)譸(zhōu)張(欺诳)為(與,連詞)幻。”

說文解字注

相詐惑也。詭誕惑人也。《漢書》“犛靬眩人”,字作眩。

從反予。倒予字也,使彼予我是為幻化。胡辦切,十四部。

《周書》曰:無或譸張為幻。《無逸篇》文,又見《言部》譸下。

廣韻

胡辨切,去裥匣‖幻聲元2部(huàn)

幻,幻化。胡辨切。一。

【校釋】根據反切,胡辨切與侯裥切同音,但本紐韻圖置于合口,因裥韻合口另隻有一個讀音較偏的“鳏(古幻切)”字,該字常用義讀古頑切,故切語下字借用開口字“辨”。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幺部】幻·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1

古文:㕕

《集韻》胡慣切,音患。《說文》:從反予,相詐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為幻。

又《廣韻》:化也。《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又《增韻》:幻,妖術也。或作眩。《漢書·張骞傳》:犛靬眩人。注:眩,讀與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種樹,屠人截馬之類皆是也。

又《唐韻》《集韻》竝胡辨切。音苋。義同。

又葉熒絹切,音院。陸機《刻漏賦》:來像神造,去猶鬼幻。因勢相引,來靈自薦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ɣ

oan

董同龢系統

ɣ

uæn

周法高系統

ɡ

riwan

李方桂系統

gw

rianh

rian

ria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ɣ

wăn

拟音/王力系統

ɣ

wæn

拟音/董同龢系統

ɣ

uæn

拟音/周法高系統

ɣ

uæn

拟音/李方桂系統

ɣ

wăn

拟音/李方桂系統

ɣ

wăn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三十一裥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辨切

ɣuæn

集韻

上聲

二十九筱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胡了切

ɣiɛu

去聲

三十谏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慣切

ɣuɐn

去聲

三十一裥

合口呼

二等

全濁

胡辦切

ɣuæn

禮部韻略

去聲

胡辦切

增韻

去聲

胡辦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寒山

合口呼

全清

xuan

中州音韻

去聲

寒山

黃慣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谏

全濁

胡貫切

ɣuan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