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萊德杯

聖伯萊德杯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獎杯
大耳朵杯,是歐洲冠軍聯賽冠軍獎杯的非正式俗稱,因獎杯兩旁如同兩隻大耳朵而得名,有時也被稱為“聖伯萊德杯”。[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起源:
  • 中文隊名:聖伯萊德杯
  • 運動項目:歐洲冠軍聯賽
  • 角逐賽事:冠軍杯、歐冠
  • 所屬地區:歐洲
  • 成立時間:1955-1956

簡介

獎杯介紹

其實,聖伯萊德杯是網上誤傳,在歐足聯官網上并未提到聖伯萊德杯。誤傳的原因可能來自世乒賽男單冠軍獎杯“聖-勃萊德杯”。而中國球迷稱之為“大耳朵杯”

舊獎杯外形别緻,由巴黎的阿瑟·伯特蘭德于1960年設計制作,當時造價20251法郎,全銀制作,目前估價約合2300歐元。獎杯連底座重8公斤,淨高42厘米,連底座高50厘米。冠軍球隊的隊長們都可以很輕松地把它舉過頭頂。

新獎杯由設計師阿斯普裡·倫敦設計而成,高60厘米,重8公斤,獎杯抛棄了大理石底座,全部由純銀打造。除了高度和重量,兩座獎杯的最大區别在于雕刻以往歐洲冠軍的部位,1960年的獎杯将歐洲冠軍雕刻在底座上,而2006年7月的新獎杯将冠軍名字刻在背面,此舉的最大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歐洲冠軍隊名字的磨損。歐足聯新的規定,自2011年起,當年冠軍俱樂部可以将獎杯收藏。

歐洲冠軍聯賽

歐洲冠軍聯賽是歐洲足聯最有聲望的一項俱樂部比賽,前身是1955/56賽季創建的歐洲俱樂部冠軍杯賽,1992年歐洲足聯對這項杯賽的賽制和名稱進行了修改。皇家馬德裡和AC米蘭是歐洲冠軍聯賽最成功的兩個俱樂部,先後三次奪冠。

如果算上歐洲冠軍杯時代,一共10次奪冠的皇家馬德裡是戰績最輝煌的,在他們之後是7次奪冠的AC米蘭、5次奪冠的利物浦和拜仁慕尼黑。這項賽事有許多種中文翻譯和簡稱,如歐冠,冠軍杯,歐洲冠軍杯,歐洲足球冠軍聯賽,但是歐洲冠軍聯賽才是歐足聯對其正式的中文翻譯。由歐洲各國的聯賽冠軍以及按足球強弱分配的參賽名額組成的小型聯賽,争奪歐洲最高俱樂部榮譽的聯賽。

歐洲冠軍聯賽(英文:UEFA Champions League),簡稱冠軍杯、歐冠,是歐洲足聯主辦的年度足球比賽,代表歐洲俱樂部足球最高榮譽和水平,也常被譽為全世界最高素質以及最高水平的俱樂部級賽事,估計每屆賽事約有超過十億電視觀衆透過人造衛星觀看賽事。

緣起

發展初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足球運動在世界範圍内全面複興,但這項運動僅僅通過國家隊的比賽在各國普及。1953年,在溫布利大球場進行的由英格蘭隊3:6負于匈牙利隊的友誼賽竟然全場爆滿。俱樂部之間的跨國較量也是如此,匈牙利基斯佩特洪韋德、英格蘭阿森納、阿根廷河床、意大利尤文圖斯等俱樂部的海外遠征,常常吸引了大批狂熱的球迷。

然而,無論是國家隊之間的交流、還是俱樂部級别的賽事都為數寥寥。除了米特羅帕杯和拉丁杯等若幹賽事之外,歐洲俱樂部之間不存在國際性賽事。這時,法國人加布裡埃爾·哈諾特提出了創立歐洲冠軍杯的構想,這一年是1955年。

前法國國腳哈諾特是歐洲足球先生評選活動的創始人,同時為法國《隊報》和《法國足球》雜志撰稿,他敏銳地預感到有可能出現一個嶄新的賽事,可以讓歐洲各國頂尖俱樂部彙聚一堂。他提議由各國著名俱樂部以聯賽制度創立一個新賽事。而當時歐洲足聯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第一屆大會定于1955年3月2日召開,他們更為關心的是内部組織問題和如何争取各國家協會加入其組織。

當時,它還沒有條件對法國人提出的這一雄心勃勃、引人注目的想法給予支持。歐洲冠軍杯的推動者們積極與國際足聯和歐洲足聯聯系,但結果卻令人失望。這兩個組織都對沒有國家隊參加的比賽不太感興趣。

當時在歐洲大陸上舉行的俱樂部級國際比賽主要有米特羅帕杯和拉丁杯。中歐國家自1927年起便舉行米特羅帕杯,這項比賽開始時隻在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之間進行。後來又陸續接納了意大利、羅馬尼亞和瑞士和球隊參加。而拉丁根開始于1949年,參加的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球隊,這一比賽在當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是,所有這些比賽以及其他一些小型比賽,都隻是局限幹地區之間,而不包括整個大陸之間的交流。

亞諾的計劃得到了皇家馬德裡隊、安德萊赫特隊、維也納快速隊等數家俱樂部以及匈牙利足協的熱情歡迎。其它俱樂部則由于賽程沖突、球員報酬、夜間照明等種種原因而遲疑不決,或是提出異議。《隊報》委托其編輯部的一位負責人雅克德·裡斯維克組織了一次由當時的歐洲主委俱樂部的代表參加的會議,以确定歐洲俱樂部間的比賽形式。

舉行歐洲俱樂部杯賽的堅定支持者之一便是西班牙皇家馬德裡俱樂部的主席聖地亞哥·伯納烏。他所領導的俱樂部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不少成就,為了更進一步,他繼續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聘請了當時的幾位著名球星: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和裡亞爾。

會議于1955年4月2日至3日舉行。盡管在一個月以前,歐洲足聯在維也納執委會會議上重申不與非國家隊參加的比賽進行任何合作,但還是阻止不了各個協會派代表去巴黎。法國《隊報》發出了18封邀請函,其中隻有兩家俱樂部代表沒有與會。

一家是蘇格蘭的愛丁堡愛爾蘭人隊,不過它同意參加新賽事;另一家是蘇聯的莫斯科迪納莫隊,其解釋的理由是正值蘇聯嚴冬,難以赴會。在這次曆史性的會議上,各家俱樂部對賽制達成了協議:比賽由各國聯賽冠軍參加;采用主客場淘汰賽制,或兩隊積分和淨勝球都相同,則在第三者球場上舉行一場附加賽;

冠軍杯的決賽須在歐洲足聯事先确定的球場上進行;在本隊球場比賽時,門票收入、廣告費和電視轉播費歸東道主處理。在這次會議上,還設立了一個執行委員會,聖地亞哥·伯納烏任該委員會的第一副主席。委員會負責起草拟定歐洲冠軍杯的要點,并通報了國際足聯以求理解。

歐洲足聯想搞另外一個杯賽,替代《隊報》和歐洲大部分俱樂部所提議舉行的歐洲冠軍杯。歐洲足聯所要搞的杯賽不是要俱樂部隊而是要各城市隊參加,目的是為了密切歐洲各城市間的友好聯系和體育交往。這項提議得到英格蘭足球協會的支持,它當時正對沒有參加發起創立歐洲俱樂部杯賽感到不快。

這是英格蘭足協的慣用手法,英國人對未在它的國土上研究過的事情一律采取輕蔑态度。實際上,在本世紀二十年代英國四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一直與國際足聯鬧别扭,它退出了這個組織,停止參加奧運會比賽和最初幾屆世界杯賽。

當時任英格蘭足協秘書長的斯坦利·勞斯明确表示該組織反對創立非國家非城市之間進行的比賽。他主張多組織一些歐洲人民之間、俱樂部之間、城市之間、工廠之間、青年組織之間、學校之間的友誼比賽。

後來,歐洲足聯于1955年6月舉辦了國際城市工業博覽會杯賽,這次比賽在首屆歐洲冠軍杯開賽前三個月舉行。然而,盡管歐洲足聯有着舉辦博覽會杯的良好願望,還是阻止不了該比賽變成二流比賽的趨向。首屆比賽拖了三年才結束,最後一場比賽是巴塞羅那隊和倫敦代表隊之間于1958年5月1日進行的。而在這一段時間裡,已舉辦過三屆歐洲冠軍杯。

1955年,形勢的發展使國際足聯改變了俱樂部冠軍杯賽的看法。他們看到比賽的确還象那麼回事。另外,參加比賽球隊的水平也較高。像比利時的安德萊赫特、奧地利的維也納快速、葡萄牙的裡斯本競技和西班牙的皇家馬德裡等隊。另一方面,1954年在瑞士舉行的世界杯賽首次進行電視轉播并獲得成功後,使得歐洲電視機構支持歐洲冠軍杯可能性增大,而這一點意味着擴大影響并賺錢。

在國際足聯的勸告下,歐洲足聯開始重新考慮對歐洲冠軍杯的反對态度。歐洲足聯向歐洲冠軍杯的組織者們提出條件把組織比賽的權力交還給歐洲足聯,俱樂部代表隊參加比賽須經所在國家協會批準等。

在所提出的條件被接受後,歐洲足聯執委會于1955年5月21日在巴黎召開會議,邀請所有對比賽發生興趣的俱樂部參加。會議決定由歐洲足聯親自組織這項完整,并将比賽改稱為歐洲冠軍杯,不再使用原稱歐洲俱樂部杯賽。

英國人仍然拒不承認歐洲冠軍杯,不準切爾西隊參加首屆比賽。但首屆歐洲冠軍杯仍然于1955年9月開賽,1956年5月結束,地點在巴黎,皇家馬德裡隊獲得冠軍。

1968年對比賽規則進行了重大修改,即在預賽階段設立種子隊,用以避免強隊之間過早相遇。另一重大修改是“控制”抽簽,以避免那些有政治糾紛的國家(如蘇聯和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等)碰巧分在同一組。

1969年起取消了比賽中兩隊積分和淨勝球數都相同情況下進行附加賽的做法;改為在積分和淨勝球數都相同情況下,根據在對方場地進球多少決定勝負,即我們常說的“客場入球雙計”。這樣做的目的是力圖避免參賽隊在對方場地采用過分保守的防守型戰術。在決賽中如出現平局,則采用加時賽,如仍不能作出勝負.則再進行一場附加賽。這種情況僅在1974年出現過一次,拜仁慕尼黑隊在附加賽中以4:0大勝馬德裡競技隊,開始了他們三連冠的曆程。

發展後期

1992年,歐洲冠軍杯在半決賽中引入了分組循環賽,兩個小組的第一名再進行決賽。比賽也因此而改稱了歐洲冠軍聯賽,但人們仍習慣于将其稱為歐洲冠軍杯。在後來的幾年中,冠軍杯的賽制又屢有變化,逐漸将分組循環賽制應用到複賽以前的比賽,參賽的球隊也不再限于各國的聯賽冠軍,一些足球強國的聯賽亞軍也可以參賽。曼徹斯特聯隊在1999年神奇般地奪冠,他們正是以聯賽亞軍的身份參加比賽的。而這一切變化,都是為了增加比賽的場次,使參賽的各隊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益。

1998年,為了阻止各大俱樂部建立歐洲超級聯賽的設想,歐洲足聯決賽從1999/2000賽季起對歐洲三大杯賽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改革:歐洲優勝者杯賽被取消,而根據歐洲俱樂部比賽成績的排名,各國可以派出1-4支球隊參加歐洲冠軍杯賽;在冠軍杯賽中進行兩個階段的分組循環賽,第一階段各小組的第三名還可以繼續參加聯盟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