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衛星

軍事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
軍用衛星指的是用于各種軍事目的的人造地球衛星。軍用衛星按用途一般可分為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軍用導航衛星、軍用測地衛星、軍用通信衛星和攔擊衛星。戰時,一些民用衛星也可用于軍事用途。如低軌道的多接口通信衛星,KH-11大鳥偵察衛星、SPOT遙感衛星、Leasat同步軌道衛星、高軌道的GPS衛星網等。
    中文名:軍事衛星 外文名:Military satellite 用途: 類别:人造衛星 分類: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等

曆史發展

1991年海灣戰争,多國部隊前線總指揮傳送給五角大樓的戰況有90%是經衛星傳輸的。多國部隊以美國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WWMCCS)為核心,進行戰略任務的組織協調工作,以國防數據網(DDN)為主要戰略通信手段,用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TRI-TAC)來協同陸、海、空的戰術通信,構成完整的陸、海、空一體化通信網。

多國部隊共動用了14顆通信衛星,包括用于戰略通信的“國防通信衛星”Ⅱ型2顆,“國防通信衛星”Ⅲ型4顆;用于戰術通信的艦隊通信衛星3顆,“辛康”Ⅳ型通信衛星4顆。還有一顆主要用于英軍通信的“天網”Ⅳ通信衛星。多國部隊各軍兵種都配有國防通信系統接收機和通信接口。另外,在沙特的美軍部隊還配有一支20人組成的衛星通信分隊操作衛星地面站,用以确保衛星通信網正常運轉。

系統

圖像攝影

Lacrosse(長曲棍球)雷達圖像偵察衛星。此外,商用的EOSAT、Landsat及法國SPOT衛星也用于軍用。

導航定位

美國的環球定位系統(GPS)衛星網,計劃由24顆衛星組成。其星座分布是:每個軌道面包括4個衛星,共有6個軌道面。軌道傾角55°,軌道高度20233km。載波頻率L(D1)=1227MHz,L(D2)=1575MHz。導航信息碼速率50bit/s.每個GPS衛星重2032kg,共有16個衛星在軌運行。

GPS系統有二種體制,一種為C/A碼,定位精度規定為100m,據報道這種編碼實際可達精度是35m,因為這個精度已接近軍用要求,因此把它降到100m供商用。另一種是P碼,專供軍用,其定位精度為18m。在海灣戰争中,曾限制非美國用戶使用GPS信号,在C/A碼中加了專用碼,供戰場使用。美國計劃在90年代中期發射新的GPS衛星,其定位精度将進一步提高。

導彈預警

美國和前蘇聯都發展了戰略導彈預警衛星。美國的預警衛星稱為DSP(防禦支持計劃)。衛星重量為900kg,位于赤道上空的定點軌道上,利用大的紅外望遠鏡探測導彈發射發出的紅外信号,通過分析這些信号的強度以及與地球冷背景的差别,判别出導彈的型号,并把這些信号送到地面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計算出導彈的落點。

在海灣戰争中,美軍至少将兩顆DSP衛星轉到戰區上空,用于監視伊拉克飛毛腿戰術導彈的發射。衛星上的紅外望遠鏡每12秒掃描一次,提供近實時的信息,這些信息經美國空軍的計算機處理,在導彈發射後120秒預報落點,給前線提供90秒鐘的預警時間。這種信息同時引導愛國者導彈進行攔擊,還給出飛毛腿導彈的發射點,以組織對其發射架的轟炸。從1994年開始,美國研制新的一代預警衛星,并加強對戰術導彈的預警。

軍用通信

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軍事強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備的軍事衛星通信系統。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軍用通信衛星系統是美國的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Ⅲ衛星,與它類似的還有歐洲的Skynet4衛星及美國的Fleetsatcom等。

DSCS—Ⅲ衛星重1042kg,衛星本體呈立方體形,三軸穩定,一付太陽帆闆指向太陽。衛星有反幹擾,抗堵塞措施。星上裝有二種天線,一種為多波束天線,具有接收61個波束的能力;另一種是兩個19波束的接收天線。天線的波形圖由地面控制,可選擇衛星的複蓋區。衛星的工作壽命10年。

在海灣戰争中,盟軍動用了11顆通信衛星進行通信與指揮,其中包括Leasat及試驗型的MAC衛星。由于現代戰争的情報、指揮、通信等信息流量很大,上述通信衛星沒有滿足需要,特别是基層部隊經濟聯絡不上。因此戰後美國及其盟國一緻呼籲加速發展小型軍用通信衛星來解決戰時通信擁擠問題。

正在發展的美國軍用通信衛星有Milstar(軍用戰略、戰術和中繼衛星),及小型的Tacsat通信衛星,Milstar采用EHF頻段(上行44GHz,下行20GHz),增加星上處理能力,加強核加固及抗激光武器能力,提高生存能力。星座由4顆在同步衛星軌道的衛星及4顆在大橢圓軌道的衛星組成,其中各有一顆是備分星。在星座各衛星之間有交叉通信鍊(頻段60GHz),以減少對地面站的依賴;在失去地面站支持的情況下,通信網能自主工作半年之久。為了加強抗堵塞能力,Milstar在頻段選擇及天線設計方面都采取了措施,使性能大大提高。

電子竊聽

美國和前蘇聯都發展并部署電子竊聽衛星系統。據報道,前蘇聯的竊聽衛星系統由6個衛星組成星座,軌道高度650km。美國的電子竊聽衛星經過了兩代的發展,使用的兩種衛星的代号是旋風(Vortex)及大酒瓶(Magnum)。電子竊聽衛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地面雷達系統的信息,監聽導彈試驗的遙測信息,從而判斷導彈的性能,在作戰期間還可竊聽敵方的作戰命令及密碼等。由于電子竊聽衛星是一項高度機密的計劃,公開的情報甚少。

中國

中國的衛星已經完成了技術的驗證,也就是說,中國已經完全解決了軍用衛星的技術問題,包括各種偵察衛星,有些衛星是使用成象雷達進行掃描的,具體名字我記不清叫什麼雷達。外界盛傳,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就是一種偵察衛星,在軌工作8個月,其精度完全達到軍用水平。但是,中國在這方面向來保密甚好,1997年曾經發射了一顆衛星,但是政府卻沒有公布,據外界推測,顯然那是一顆軍用衛星。除此以外,還有殺手衛星,這是中國進行新三打三防的一部分,就是打衛星。此衛星靠接近敵方衛星并與敵方共亡的方式來摧毀敵方衛星。

1970年4月24日,中國從酒泉雙城子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一1”号運載火箭将自行研制的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1”号成功送人太空,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1”号重量為173公斤,比前4個國家的第1顆衛星都重。此後中國幾個系列的通信衛星都以“東方紅”命名。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幾十顆國産通信、導航、氣象、觀測和偵察衛星,并成功完成兩次載人航天飛行,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預計2010—2020年将可能再發射100顆。

通信與導航衛星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将兩顆“東方紅一2”号軍民兩用通信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其中第l顆于1984年4月8日發射上天(此前1984年1月29日發射失敗),軌道傾角為125度;第2顆于1986年2月1日發射成功,軌道傾角為103度。“東方紅一2”号的性能與西方上世紀60年代的同類商用衛星(如“國際通信衛星一3”)相當,但前者重量更大,為433公斤。兩顆“東方紅一2”号衛星在軌一直工作到1990—1991年。

“東方紅一2”号衛星完成使命前,中國又分别于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和1990年2月413先後發射了3顆更先進的“東方紅一2A”軍用通信衛星(即“中星一1”、“中星一2”和“中星一3”)。這3顆衛星的軌道傾角分别為87.5度、110.5度和98度。1991年12月28日發射了第4顆“東方紅一2A”衛星,但不幸丢失。

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東方紅一2A”系列衛星的工作壽命耗盡後,被“東方紅一3”号衛星和從西方進口的衛星所取代。“東方紅一2”和“東方紅一2A”衛星都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3”運載火箭發射上天的。

日本

日本在2015年2月3日上午10時21分發射了一顆軍用間諜衛星,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這顆衛星将用于偵察朝鮮的彈道導彈,以及東北亞的軍事部署。1998年朝鮮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飛過日本本土進入西太平洋,此後日本加快了研制偵察衛星的步伐。本次日本發射的間諜衛星由三重工研制,發射場地位于種子島宇宙中心,H-2A火箭成功将間諜衛星送入軌道。此前該任務由于可能遭遇雷擊等天氣原因推遲了發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我們證實了火箭發射過程很順利,目前有四顆情報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包括兩顆光學成像間諜衛星和兩顆雷達成像的衛星,本次發射的備份衛星是作為兩顆雷達成像衛星的替補,一旦衛星出現故障,這顆備份星就可以繼續工作。光學成像衛星能夠在較好天氣情況下對目标進行飛掠偵察拍照,日本在高分辨率軌道成像技術上有着較大的優勢,衛星照片的分辨率能夠達到米級以上,甚至可達到0.5米的水平,僅次于美國的偵察衛星。

在雷達成像衛星方面,日本也有較為先進的技術,至少能夠與歐洲處于同一水平。雷達成像衛星能夠在多雲等不良天氣情況下對目标進行偵察,可彌補光學成像衛星的缺點,因此日本采用光學成像衛星與雷達成像衛星為一組,形成優勢互補,實現對目标的全天候偵察。目前日本在軌運行的四顆偵察衛星被劃分為兩組,旨在針對朝鮮等國家的彈道導彈發展動向進行偵察,獲得可靠的情報數據。

根據日本偵察衛星的發展規劃,在未來幾年内偵察衛星的數量還将出現增加,可能建立3至4個偵察小組,衛星數量在6至8顆,能夠應對全球任何一處敏感事件的偵察需要。事實上,日本目前天基偵察仍然局限于東北亞,并計劃在若幹年後擴大至全球,而日本的偵察衛星技術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