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裡希

達瓦裡希

王一琳所著動畫作品
《前進,達瓦裡希》(Вперёд, товарищи)為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2009級王一琳畢業作品。達瓦裡希(товарищи),俄語,“同志們”的意思。本片以蘇聯解體為時代背景,通過講述一位小女孩在解體前後的心靈蛻變,表達了對蘇聯時代的懷念之情。全片片長僅8分鐘,但在細節之處采用了許多的隐喻手法,意蘊豐富。作品發表後在中國、獨聯體國家等地的網絡上引起熱議。
    中文名:達瓦裡希 原版名稱: 别名: 動畫制作: 類型:俄語 原作者: 原作品: 出品公司: 地區: 發行公司: 發行日期: 角色設計: 導演: 編劇: 作畫監督: 制片人: 集數: 主要配音: 首播電視台: 音樂: 播放期間: 其他電視台: 出品人: 代理發行: 網絡播放: 外文名:товарищи 解釋:同志們

劇情簡介

達瓦裡希(товарищи),俄語,“同志們”的意思。動畫以劇中主人公一家生活的變遷,描述了過往接受的理想教育,與社會變遷中産生的一些現象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各種背叛、遠離和消解,以及主人公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不顧生命地沖向帶鐵絲網的施工重地,在爆炸廢墟的背景中給觀影者極大的沖擊。該動畫或許在表達對某種真切理想和不斷背叛的現實的張力,在網絡内外引發了巨大争議。

動畫以劇中主人公一家生活的變遷描述了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以及對中蘇建設共産主義社會的崇高理想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前進,達瓦裡希》這個時代,是人性的合理回歸的時代,我們今天社會的文明,依靠分工細化,什麼年齡段産生什麼價值觀,都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規律,但在蘇聯昔日的理想主義教育裡未形成“以人為本”的價值引導,孩子們一方面接受着超于現實的理想主義教育,彰顯高尚,另一方面,巨大的社會發展變遷,産生了一些制度的弊病,這與宣揚的價值觀形成一種尖銳的對立矛盾。

這個矛盾在短片最後的爆炸煙花中體現出來,在孩子告别生命時,還不忘為崇高的理想主義國家奮鬥。蘇聯時代固然值得懷念,因為蘇聯精神是可貴的,但是,蘇聯本身需要完善的東西實在太多,而錯誤的路線走得太快,物極必反。視頻最後那一幕,引人深思。

主創人員

出品人

張會軍

監制

孫立軍

制片人

李劍平 李亮 孫聰 黃勇

指導教師

劉闊

藝術指導

何澄 劉闊 魏微 王玉琴

劇務

段娜

導演 編劇 美術設計 字幕制作

王一

人物設定

王一琳 王雲

場景設定 分鏡

王一琳

原畫 動畫 背景繪制 建模 上色 後期

王一琳

貼圖

王雲飛

原創音樂 音樂制作

王衆

聲音後期

淩琳

Foley、ADR錄音

淩琳 王一琳

配音

韓洛妃 劉海燕 王雲飛 王一琳 王培嘉

特别軍事援助

巴超 高卓 侯铮 馬佳璁 張由天

經典台詞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們的建設,但并不能否認她的偉大,我們的戰士,神聖的信仰永遠都不會磨滅,她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這是決戰的最高指示,你要時時刻刻牢記,千萬不能松懈,為了我們的勝利!我要告訴你們,媽媽已經背叛了我們!他們都背叛了我們!

解讀

轉自桔子樹小窩。老咪就是列甯。費利克斯的全名是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是當時的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主席,這個組織就是後世克格勃的前身。貝利亞全名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是斯大林大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之一。我,代表無産階級工農聯盟,即廣大貧苦的社會底層人民。

“我們的家不是這些低矮的平房,有好高好高”,這是一個明顯的隐喻代表現在要讨論的家園是精神上的。第一層住着列甯,第二層是費利克斯,第三層貝利亞,第四層是我;代表着共産主義信仰為基石,兩個契卡主席保駕護航,再上面住着人民。

但契卡這個組織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它保護了革命,另一方面,它在清洗中殺害了許多無辜者。

所以作者用了兩個契卡主席來代表她對這個組織的兩分看法,一個是“鋼鐵的費利克斯”,一個是“斯大林的貝利亞”。

動畫裡的貝利亞因為偷走了社會主義家園的屋頂被審判,代表着曆史上的貝利亞因為叛國罪被槍決,媽媽代表了蘇共高層,即“偉大社會主義的園丁”。

在這個動畫裡媽媽的臉從未出現,代表蘇共的權貴們高高在上,脫離群衆。

然而,是媽媽說: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們的建設,但并不能否認它的偉大,我們的戰士,神聖的信仰,永遠都不會磨滅,他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

“我”相信了媽媽話,以此為信仰,為之奮鬥,建設。

搬家代表着蘇聯解體,那場由蘇共高層權貴們主導的,完全無視平民意願的(有70%以上的前蘇人民投票支持保留蘇聯)社會變革。

在這場變革中,媽媽賣掉了書(思想與科學),賣掉了費利克斯們(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一頭沖向了另一條道路。

媽媽說,我們終于可以離開平房,搬到“好高好高”的大樓上去,但這已經不是“我”最初期待并建設的那一個。在新的大樓裡,電梯一直往下,代表着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經濟如墜落般的崩潰。

“我”問媽媽:大樓會不會被美國人炸掉。是指當時葉利欽為了提振經濟引入的“休克療法”,這是個美國人創建的理論,在整個療法的過程中也需要美國給出大筆的援助。

于是“我”很擔心,俄羅斯經濟會不會被美國炸掉。

但媽媽揍了“我”一下,不許“我”再說。

蘇聯解體後的“休克療法”造成了盧布的惡性通脹,大量民間财富一夜蒸發,中、底層平民家貧如洗,生活水平迅速惡化。

所以,“大樓”還是被美國炸掉了。

光鮮奪目的美國卡通玩具代替了舊積木,代表着享樂主義代替了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熱血情懷。

電視裡蘇聯要解體的新聞被靜音,媽媽在興奮地讨論着美國的化妝品;代表着人民已經聽不到真實的聲音,蘇共曾經的高層權貴們熱衷于用美式“化妝品”來掩飾自己的執政失敗。

直到此時,“我”才終于醒悟:“媽媽背叛了我們,他們都背叛了我們!”

“我”往回跑,看着曾經的家園(信仰)被炸得粉碎,然而在火光中,“我”看到了曾經的戰士們,我們的同志,“我”又拿回了決戰的最高指示:前進,達瓦裡希。

即使媽媽背叛了我們,“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保衛“積木”。

這個動畫拍得不複雜,稍微了解一些蘇聯曆史和共産主義理論的人都能看出背後的隐喻。隻是在當下的中國,這樣的人恐怕已然不多。共産主義理論雖然有他不成熟的地方,但不可否認他的偉大。共産主義理論興起的時代與現在這個社會的狀态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那個年月裡,是他旗幟鮮明地站在工農那一邊,站在社會最底層最受壓迫的那些人身邊。現代人津津樂道的民主、自由、人權、平等這些理念當年都是共産主義理論的一部分,你現在看到的世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号稱哪種意識形态,都是被共産主義理論深刻影響後的世界。沒有共産主義,就沒有亞非拉的民族解放熱潮,沒有勞工階層的興起,沒有工會組織,沒有8小時工作制,法共是法國國會第四大黨,西方政治圈所謂的左翼政黨,多半與共産主義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共産主義不是蘇聯的,也不是中國的,這是一種理論,雖然相對小衆,但仍然通行全球。共産主義的理論與理想跟這個地球上的共産黨派們曾經犯過的錯,是兩碼事。人有可能犯錯誤,也有可能背叛理想,但信仰不滅。其次,很多人想到共産黨,就想到肅反,好像這是共産黨的特色,但其實在那個年代的很多政黨都有過類似的内部清洗行為,遠得不說,說近的。1927年國民黨清黨,殺得血流成河,據說殺掉三萬共産黨,三十萬國民黨。所謂肅反、整風,隻是把一些老詞改頭換面了一下罷了。我再翻譯回去大家就懂了:黨同伐異,排除異己。這與意識形态無關,實為人類千年劣根。最後感謝王一琳同學的出色作品,唯願我們的戰士,神聖的信仰,永遠都不會磨滅。即使“媽媽”背叛了我們,我們仍然捍衛自己的信仰。

1、媽媽提前下班代表着當時80年代末的的蘇共高層已經開始偷懶,不幹正事了。2、貝利亞藏起來的那塊積木莫非就是至今都把蘇共黨員證放在抽屜裡的著名無黨派人士——普京大帝?================其他解讀解讀《前進,達瓦裡希》

片中家的第一層,住着一隻叫做弗拉基喵爾的貓。這隻貓就是列甯。蘇聯的建立者。

第二層,住着一群以名叫費裡克斯為首的雞群。這隻雞叫做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他創立了克格勃。

第三層,貝利亞。秘密警察,大清洗的執行者。

第四層,最高層,人民。權力屬于人民。

媽媽,社會主義的園丁。指蘇共的黨員們。

1分鐘時的那個鏡頭,費力克斯訓斥一隻小雞。其他幾人不屑。指的是。托派和斯大林派的分歧。

接着貝利亞受處分。現實如此,被秘密處決。

費力克斯接受的最高指示,克格勃即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權力非常大,涉及蘇聯國内的所有領域。

2分45秒,緊急狀态委員會。即是819政變。具體自己。

2分49,喵咪死去,蘇共垮台。克格勃解散。

3分40,電梯往下開。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大幅倒退。

3分46,提到美國被打。葉利欽上台之後俄羅斯擁抱西方,全面聽從。4分24,看到被貝利亞藏起來的積木(這裡的積木或許指曾在克格勃任職的普京)4分55,他們都背叛了我們。蘇聯到俄羅斯對于官僚們而言隻是換了層皮。

5分28,有一聲爆炸,或為拆遷爆破,然後背景變紅,小姑娘或許是一個悲慘的結局,然後她看到了費力克斯等達瓦裡希,回顧了蘇聯偉大衛國戰争的往事。5分55,五位蘇聯将軍元帥人站在一起開會,并向小女孩敬禮,表示他們沒有背叛革命,并為之奮鬥過--------

小姑娘,理想主義者,象征手法。就是普通的勞動者和人民。

她最開始信任媽媽,一心報效祖國和建設國家,懷着一顆純真的心,直到最後國家解體時,她還是堅持着信念,最後才發覺她其實是被背叛了。

她自己無力回天,隻能默默的站在理想的廢墟上守護理想。

媽媽,就是蘇共(統治的官僚們),她最開始鼓勵人民建設,又推翻了人民的理想(積木);她開始提前下班了,又鼓勵人民接受西方的東西,不允許人民質疑西方(在電梯裡小女孩說的話被打了一下),将國家最後的一點顔面賣了出去(賣掉的書,宣傳的意識形态破産,理想變成論斤賣。即是向錢看之意),她是理想的叛徒,也是人民的叛徒。

說白了,作者懷念的是蘇聯建設國家的那股精神。

更多的暗指,熊死兔悲。大可看看我們現在的狀況。不要讓祖輩的榮耀付之一炬,不要讓父輩的辛勞化作泡影。戰鬥在敬畏中,而不是消失在回憶裡。

最後用作者的話來結尾:

我們是第一次走向一個共同的目标,走在人們從未曾走過的道路上。

不管未來怎麼樣,希望達瓦裡希的精神永遠都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們的建設,但并不能否認她的偉大,我們的戰士、神聖的信仰永遠都不會磨滅,她照耀着我們每一個人,永遠。

觀後感想

正如,若是給壯年的俄羅斯男子聽《牢不可破的聯盟》,能使他哭得像個孩子一樣。這部僅僅隻有8分鐘的動畫短片,帶給許多人的不僅是熱淚,還有的便是思考和感悟。一個國家用它的誕生啟迪了中國,同樣,這個國家也用它的消失警醒了中國。當,這部片子中的小姑娘告别死去的弗拉基米爾(貓),送走了貝利亞等夥伴(鴨子,雞群),離開了自小生長的家園(平房)時,這個小姑娘就真的迷茫了,媽媽,背叛了她和她的夥伴,她唯一能做的似乎隻能默默接受,接受床上那毛絨絨的一臉無害的米奇老鼠,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芭比娃娃,但是,幸運的是貝利亞無意中為她留下的那最後一塊積木,告訴她,“我們曾經在一起過,我們曾經一起奮鬥過,我們是達瓦裡希,我們是同志!”

奔出家門後,小姑娘在拆遷的火光中死去(作者原意如此)。幻覺中她似乎回到了那個大家一起奮鬥前進的時代,即使遍地瓦礫、斷壁殘垣,但她仍選擇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夢想奮鬥下去。曾有無數人為了堅守内心的理想成為了殉道者,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他們的精神從未遠去,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的呼喊仍穿透層層曆史的雲煙回響在耳邊,即便百轉千回,卻永遠激勵我們向前。前進,達瓦裡希——關于崇高與卑劣,關于理想與背叛,關于成長與死亡,關于未來與現實。關于人類。“一個小女孩,走着走着,死了”(作者語),理想死了,崇高死了,還沒成長起來的希望也死了。因為背叛。人類沒有了未來。

評價

茗夜雨:一個國家的誕生是為了啟迪中國,一個國家的滅亡是為了警醒中國。

有何哉:真信福山的曆史終結論的人群,是看不懂這個的。

孫小愚:可能周圍的小朋友都有了新鮮的玩具,可能我們邁向了新的時代,可能舊時的東西一去不複返,但我決不會放棄我們的夢想,我會站在那堆積木上,用自己的手把它們再建築成一座大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