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

社會與法

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
中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是播出道德和法制類節目的專業頻道,開播于2005年1月1日,取代原中國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1]它是我國惟一國家級法制專業頻道,也是國内惟一上星法制專業頻道。《社會與法》頻道将建設成以人為本、品質優良、受衆廣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專業頻道,努力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提高國民法律素質,構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電視平台。
    中文名:社會與法 外文名: 别名:央視十二套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 主持人: 主要嘉賓: 制作公司: 播出頻道: 導演: 每集長度: 在線播放平台: 标簽:惟一國家級法制專業頻道 播出方式:高标清同步播出 開播時間:2002年5月12日 頻道總監:王廣令

簡介

《社會與法》頻道已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開播,它是我國惟一國家級法制專業頻道,也是國内惟一上星法制專業頻道。《社會與法》頻道将建設成以人為本、品質優良、受衆廣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專業頻道,努力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提高國民法律素質,構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電視平台。

為使大家深入了解《社會與法》頻道所倡導的“公民、公正、公益”的頻道精神,讓所有的公民都來關注中國的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讓所有關注中國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的公民都來關注《社會與法》頻道,并借助頻道提升企業形象、有必要對《社會與法》的宗旨、定位、風格及主要欄目進行全面介紹。

《社會與法》頻道的開播,是為了落實“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和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标,為了保持社會穩定與進步,為了溝通司法與社會,為了使我國政法工作和民衆法律素質适應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标的要求,努力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國民法律素質,開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滿足社會公衆同公檢法司行業之間的溝通需要。

《社會與法》頻道是大衆化頻道,針對公民意識、公民權利、公民責任,滿足人們對法律、道德的普遍需求。強化人們的公平、正義觀念,提升人們的公民素質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宗旨

《社會與法》頻道宗旨:

宣傳“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

傳播法的精神,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國民法律素質。

充分滿足社會民衆與公檢法司行業之間的溝通需要。

弘揚正義,增強公民對法制社會的信心。

頻道定位

建成中國一流的、品質優良、受衆廣泛、以人為本、社會效益和經濟顯著、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法律宣傳支持的專業電視頻道;頻道的受衆将是普通的大衆和關注中國法制進程的社會民衆,以及對法制文化有特殊興趣的人群——大衆為主,兼顧分衆。

頻道風格

正直真誠 和諧親切

頻道核心理念和訴求

公民——公民的意識

公正——法治核心 道德力量 人心所向

公益——相助的主題 關愛的力量 奉獻的境界

頻道主題詞

關注法治中國 共享和諧社會

主要欄目介紹

《社會與法》頻道每天播出20小時,節目形态多樣,新聞、專題、訪談、電視劇等異彩紛呈,由撒貝甯、張紹剛、路一鳴、侯豐、李雨霏、張曉琴等将擔綱重點欄目主持人。

主要欄目有《中國法治報道》、《大家看法》、《道德觀察》、《第一線》、《庭審現場》、《法治視界》、《法律講堂》、《忏悔錄》、《天網》、《心理訪談》等設置了10個主要欄目,另外還開設了2檔電視劇場分别是《方圓劇場》(法治類)、《天地劇場》,(道德類)。

主要欄目

一、《中國法治報道》

日播:每期30分鐘

欄目定位:一檔着眼社會、立足法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的法制新聞欄目,也是彙聚各方法律新聞信息的權威平台。本欄目強調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一切社會新聞以法眼觀之,一切法制新聞關注其社會性。

欄目形态: 在突出欄目的服務性、貼近性的同時,突出欄目的評論性。反應快速、梳理有方、表達有力、開放靈動将成為。

《中國法治報道》下設以下版塊。

《要聞集粹》:為中央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系統服務,成為政令、法令的發布窗口。

《執法前線》:報道最新的重大法制事件,主要内容包括“随警出動”、“新聞110”、“119現場”、“120目擊”、“315熱線”、“城管在行動”、“反腐前線”等。

《民生視點》:解讀最具吸引力的社會話題,主要涉及公民權利及義務、道德情操、社會風氣、社會問題等領域,由具體的社會事件、人物或現象切入。并引入“記者調查”、“觀察員評論”、“話題連接”等環節,當晚的話題要在第二天讓老百姓津津樂道。

《國際天平》:報道世界各國的法制動态及現狀、法理淵源、警界奇聞等,側重于開闊中國公民的視野,為中國法治進程提供鏡鑒。

《短訊集裝箱》:每天一個主題梳理中國各地的民生新聞、社會新聞,主題包括珍愛生命、見義勇為、社區管理等等。

《通緝令》:播報警方發布的全國範圍的通緝令,并及時報道緝捕動态。

二、《大家看法》

日播:每期20分鐘

欄目定位:一檔滿足人民群衆法制需求、提供熱點法律信息資訊服務的大型互動節目。它一改《今日說法》“我說你聽”為“你說我說”、“全民說法”。它以為熱點事件中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為形式,集報道、點評、法律資訊于一體。實現觀衆想到的、需要的法律服務,與觀衆之間做到真誠的零距離溝通。欄目将以服務與幫助的電視化表現為核心競争力。

欄目形态:以演播室為主,從當天或一周的熱點新聞中發現和開掘新聞人物,就他們所面臨的法律問題,請專家和觀衆通過短信、網絡可視電話等互動平台,參與讨論。

節目内容将由外拍故事、請當事人和觀衆參與、主持人調動、專家團引導等元素組成。無論是外拍故事、當事人訴說,還是主持人的引導、專家的點評,其最終的落點都是為具體熱點事件中的當事人提供可供操作的法律幫助。

三、《道德觀察》

日播:每期20分鐘

欄目定位:是中國電視界的主流道德欄目。它将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系統、全面、深入報道中國道德生态、推動中國道德建設的電視欄目,本欄目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南,關注中國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崇尚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氛圍,培養自律、勇于承擔責任的現代公民,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内容涵蓋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倫理等方方面面,其報道對象是一切有道德含量的事件和人物。

欄目形态:1、一期一個小專題片,一個小片隻講一個道德故事。

《道德觀察》作為周播節目在一套播出一年多來,已經摸索和掌握了做好道德類節目的規律,擴充為日播後,将繼續突出節目的故事性,把握好輿論導向,凸現選題的時代意義。

2、演播室設一位主持人和兩位嘉賓。

演播室是節目的調度中心,其功能一是對片子裡的信息進行梳理,推動故事,提煉事件的道德思考。演播室裡重要的功能是展開講座和點評,體現國家電視台主流道德欄目的輿論引導作用。

四、《第一線》

日播:每期20分鐘

欄目定位:以司法人物為載體,以溝通民衆與司法為目的,以“講述傳奇故事,直面本色人生”為創作宗旨,從司法人物不同凡響的職業生涯中截取奇人、奇案、奇事、奇情作為表現對象,以偵破判決産生過巨大影響的驚天大案的主人公人生的橫斷面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截取特寫人物和事件的“矛盾切點”,表現罪與罰交鋒中的大智大勇。通過具體執法過程中人物的行為與心理,講述正義同邪惡的較量中的驚心動魄;最終在觀衆面前展現出一幅在司法戰線上穿梭奔波、無私奉獻的人生畫卷。

欄目形态:以演播室、現場紀實、人物采訪三部分結構而成。其風格淡化靜态的傳記因素,強化動态的故事因素,選取人生的橫斷面,以特殊的事件推動情節發展,營造叙事高潮。以案帶人,以事帶人,在事件進程中塑人物,表現人物。

五、《心理訪談》

日播:每期20分鐘

欄目定位:觀察心理個案 打開心理話題 探索心理路徑 促進心理健康 實現和諧的人生。

用演播室談話的方式為面臨種種社會生活壓力、處于心理危機、心理困境中的現代人提供解決方案、并為公衆提供心理服務的欄目,即對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甚至是反社會人格進而導緻犯罪、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人們潛在的心理壓力進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疏導、心理指導、心理矯正、心理引導,幫助這些人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欄目形态:以個案故事為導入線索的演播室談話類節目。演播室以談話為主,一名主持人,一名能夠提供心理分析和支持、有心理學背景的學者或專家,一至兩名能夠表達自己故事和心理困境、心理感受的當事人。

欄目風格:談話氛圍是溫馨、平等、交流和互動的,當事人娓娓道來,專家循循善誘,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并且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氣息,整個節目的調性不僅積極、向上、進取,而且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六、《法治視界》

日播:每期20分鐘

欄目定位:一檔以改編為主、強調整合的欄目,整合和改編的對象是地方台法制頻道和法制欄目制作的節目和公檢法司系統以及國家其它執法部門制作的節目。

欄目形态:每期以一個精心策劃的主題和嚴格篩選的故事貫穿始終,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并加入新的元素。節目的錄制方式是模拟直播,即主持人可以随時通過電話或可視電話與節目提供方主持人、主創人員進行連線,從而營造出很強的即時感和現場感。

七、《庭審現場》

周播(周日):每期40分鐘

欄目定位:欄目以錄播的方式,客觀記錄庭審過程,強化“進行時”和現場感,給電視觀衆提供與法庭“零距離”的接觸效果,使觀衆感悟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與類型,普及法律知識、化解社會矛盾。

欄目形态:錄播播出,融合專家點評與相關背景介紹。

八、《忏悔錄》

周播(周六):每期40分鐘。

欄目定位:以“心靈的焦點訪談”為品質追求的人物訪談式欄目。倡導自律精神,推崇“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的價值觀,記錄良心複蘇和覺醒的過程。

欄目内容:涉及的忏悔者是其過錯或犯罪行為已經在相當範圍内給社會和他人造成較大危害,其忏悔有重大啟示和震撼力量的人群。避免做成一份刻闆乏味的電視檢讨書;“人性的批判、忏悔的力量”是欄目的追求。忏悔方式上,注重開掘忏悔者的心路曆程。“堕落——覺悟”的轉換點是節目把握的關鍵,使忏悔令人信服,為觀衆接受,讓人感到其罪可誅,其情可憫。

九、《法律講堂》

日播:每期30分鐘

欄目定位:

一檔普及法律知識、宏揚法制精神的學術性欄目。國内法律法規及其部分條款的補充與修正一經出台,必定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過程中存在着部分受衆由于法理内涵、立法背景或動機認識不清而産生不理解相關出台方案的現象。為幫助大衆回顧司法曆程,深刻認識法理内涵,以解開受衆心中存在的困惑。

欄目宗旨:回顧司法曆程,诠釋法理内涵,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制精神。

欄目内容: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寓法理和觀點于故事中,貼近生活、貼近觀衆。風格是:高品位,輕松而不失莊重。有利于提升頻道的品位。

欄目形态:突出主講人以“講”的方式、“史”的内容、“故事化”的特征,傳授相關法律知識,将法律學科領域中學術性的内容直接搬上屏幕,讓在現實生活中渴望法律知識以求幫助的人免去書冊之累,透過現代化電子傳媒,得到權威的法律導向。

注重營造“講堂”氛圍,以獨特的法制節目視角,诠釋法理内涵,突現節目特有權威性;弘揚法制精神,彰顯節目特有欄目緊靠時事變動,圍繞百姓生活,區别于個别案例的具體分析,宏觀但不空洞。

讓百姓在最權威的法律講堂中,從對法律知識本源認識的高度獲取相關實用知識,保護自己、保護家庭,或通過對司法史話的詳盡闡釋,豐富受衆的法律知識,讓受衆了解法律發展的本原性規律,從深層次理解法律,培養受衆法律思維模式,有利于大衆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關立法内容。強調欄目的知識性、權威性、服務性。

十、《天網》

每周5期:每期40分鐘

欄目定位:以解讀案件故事為主,側重于國内外刑事、經濟和反腐領域中有較大反響和較強故事情節的案件,在記錄偵破過程的同時,融入對人性和社會意義的思考。

“天網”一詞語出自于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意指天道如同一張廣闊的網,作惡者最終無法逃脫懲罰。欄目以此為名,意在表現國内外社會力量打擊犯罪、維護穩定的決心和成效,以及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必然結果。

欄目風格:客觀真實,厚重大氣,富于人文精神和深刻内涵。

十一《方圓劇場》(法治類)

日播:每期100分鐘

十二《天地劇場》(道德類)

日播:每期100分鐘

媒體方介紹

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未來廣告公司隸屬于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是一家以電視媒體廣告經營為核心,集媒體代理、廣告策劃、創意制作、市場調研于一體,其他媒體服務并舉的全方位的媒體廣告經營公司。公司獨家代理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體育頻道、電視劇頻道、《今日說法》、《健康之路》欄目的廣告經營,2002年開始獨家代理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的廣告經營。

經過十年的發展,北京未來廣告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140餘人、營業額超過10億的國内一流廣告公司,在媒體廣告經營領域處于領先地位。2002年北京未來廣告公司營業額達到10.89億元。1997—2003年北京未來廣告公司連續六年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

被中國廣告協會評為“2000-2001年度全國廣告行業文明單位”。在第十五屆國家級電視文藝星光獎評選中,我公司參評的三部作品全部獲獎,是全國唯一獨得三個獎項的廣告公司。“未來”成為北京廣告行業唯一的著名商标。

北京未來廣告公司秉承“服務精益求精,合作誠信久遠”的理念服務客戶,與知名企業和廣告同行共創品牌。作為一家知識型企業,北京未來廣告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公司所擁有的知識資本,形成了經營管理、媒體策劃、廣告營銷三支專業化隊伍和技術優勢,在完善客戶網絡的基礎上加強客戶關系管理、行業開發和大客戶終端服務,2002年成功地與青島啤酒、華龍集團等知名品牌在央視進行全面的廣告合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