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

公孫策

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
公孫策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開封府六品主簿,包拯的得力助手。開封府三口銅鍘的設計制造者,懂醫術,心思缜密,性格和善。他和展昭一文一武形成互補。公孫策通常以文人的形象出現,外表溫文爾雅而且有些仙風道骨;公孫策才貌雙全,學識淵博,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是國之棟梁。公孫策是在有關包青天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人物,百年來經過文學、戲劇和影視等各種作品的演繹,公孫策已經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生卒年不詳。
    中文名:公孫策 畢業院校:天鴻書院(《少年包青天一》) 職業:開封府六品主簿 主要成就:制造了開封府龍虎狗三口銅鍘 所屬作品:《包公》《三俠五義》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和包公下陳州的時候公孫策被仁宗封為主簿;

和顔查散去洪澤治水的時候,仁宗封他六品職銜;

跟随顔查散去查辦襄陽的時候,仁宗又加封公孫策為主事。

人物簡介

公孫策,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文學人物,北宋開封府主簿師爺,包拯的得力助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設計制造者,懂醫術,心思缜密,和藹善良,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

曆史上沒有公孫策這個人,小說裡是虛構的。而電視劇是虛構中的虛構。

各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對公孫策有不同的描述,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公孫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和展昭一文一武形成互補。

公孫策博學多才,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些作品裡他還通曉法術而且醫術高超。在很多影視作品裡公孫策和包拯對話時通常自稱“學生”,而包拯和展昭等人都尊稱他為“公孫先生”。公孫策微服出行時則常打扮成算命先生。在《少年包青天》系列中,公孫策則是包拯的同齡人,形象英俊帥氣。

人物設定

家人:父親公孫真(出處《少年包青天1》)

女友:龐飛燕(出處《少年包青天1》)

陸湘湘(出處《少年包青天2》)

小風筝(出處《少年包青天3》)

木蘭【馬回峰】(出處《少年包青天3》)

傾慕的人:包拯(至交)木蘭(出處《少年包青天3》)

朋友:包拯、展昭、淩楚楚、小蜻蜓、小蠻、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人物特點

複姓公孫名策,原是一名落泊秀才,學問淵博,滿腹經綸,但初時卻屢試不第名隕孫山,流落大相國寺,幸得包拯伯樂識馬,并委以重用成為包拯身邊的智囊。

在遇到各種大案要案之時,經常扮成郎中外出明查暗訪為包拯提供破案線索,為開封府許多疑案的破獲立下汗馬功勞。

他與展昭一文一武,默契配合,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一同輔助包拯。

官職

和包公下陳州的時候公孫策被仁宗封為主簿;

和顔查散去洪澤治水的時候,仁宗封他六品職銜;

跟随顔查散去查辦襄陽的時候,仁宗又加封公孫策為主事。

影視角色

大陸《包公》(1986年)公孫策——時今

大陸《三俠五義》(1991年)公孫策——張勳绫

少年包青天中的公孫策——趙陽飾

大陸《三俠五義》(1991年)公孫策——張勳绫

香港tvb《包青天》公孫策——廖啟智

台灣《七俠五義》公孫策——鄧安甯

1994年香港亞洲電視出品《碧血青天楊家将》公孫策——馮國

《少年包青天3》公孫策——趙陽

《少年包青天》1、2部公孫策——任泉

台灣華視版《包青天》、亞視《新包青天》、大陸《包公出巡》(《包公奇案》)公孫策:範鴻軒

《淩雲壯志包青天》(2004)公孫策——李進榮

2008《新包青天》公孫策——範鴻軒

2010《新包青天之七俠五義》公孫策——範鴻軒

2013年《追魚傳奇》公孫策——黃海

描寫

一襲布衣,一縷清風。他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帶著一貫溫和的微笑,寵辱不驚的神情,就像他從來沒有淡出我們的視線一樣。

清清翠竹随風舞,不愛泥土愛青天。

志存高遠拯黎民,心懷坦蕩報國家。

他是一個書生,文弱卻不懦弱,博學卻不酸腐,學貫古今,博聞強記。他是開封府的主簿師爺,沒有官職,卻永遠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他隻是一介布衣,卻更加是包大人最為倚重與信賴的文膽智囊,良師益友。他是謙遜低調、兢兢業業的師爺,是精通岐黃、妙手回春的神醫,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曠世奇才。他是公孫先生,永遠風度翩翩,永遠溫文爾雅,永遠謙遜有禮的公孫先生。不論出現何種狀況,他都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清醒的思維,默默替大人獻奇謀、出妙計,出事時默默替大人扛下一切。這就是公孫先生,不招搖,不放縱。

蒼茫宇内,能有幾片青天?衮衮諸公,能有幾位包拯!莫非大人以為,學生隻是眷戀開封府三個字而已?

公孫先生似乎就是為遇見大人而生,為了輔助大人,先生費盡苦心,兢兢業業,甚至終身未娶,任憑歲月的痕迹在臉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皺紋。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付與了這崇高的事業,而且無怨無悔,為的隻是守護著這片青天,解民生之疾苦,救萬民于水火。

公孫先生并非淡泊名利,他隻是看透了官場中的黑暗。他也曾心灰意冷,隐居山寺,直到遇見了大人。

時光荏苒,歲月滄桑,刻下了守候著青天的日日夜夜。但先生無悔也無怨,先生依然是先生,依舊是忠心耿耿,冷靜睿智的先生。

老夫何幸,得遇先生;學生何幸,得遇大人!

英氣逼人

少年之所以成為少年,正在于意氣輕狂,傲然有拔世氣概,仿佛劍眉一揚,能使紅塵失色,繡口一吐,能出芝蘭清芬,狼毫一揮,文章驚豔世間。花開前溪後溪。月明千裡萬裡。我們記得的,就是那個夜雲蟾照之下,那個劍眉星目的少年清朗的容顔。

他也确實是才氣縱橫,琴棋書畫,儒道茶禅,無一不通,這樣的公子,天生應漫步山水之間,于松山蘭谷找尋屬于他自己的那份英姿、惬意和愛情的旖旎。天生應以潇灑風流之姿,玉樹臨風地立于史書之中,讓後人想象千年前的風姿傲岸。

可是,他遇見了包拯。他注定是包拯一生的摯友,仗義紅塵,搭救苦難,以濟蒼生。

可是,他在一開始并不懂得。因為他自負,他少年輕狂。人們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他,那飽讀詩書的才氣中,還帶有一種無法掩藏的懾人的清冷孤傲之氣,不可侵犯。

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子,非要去跟包拯這福爾摩斯般的破案高手一分高下。可以想象,他屢次敗下陣來,也正是這種不服的少年特有的氣質,折服了觀者的心。

後來他服了。他說包拯是他唯一佩服的人,此生此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看到這裡,我們被震撼到了。他絕不是花瓶般的龐飛燕氣話中的婆娘般的白面書生,隻會賞花論月吟詩作賦。他是八賢王贊賞的外表不可一世而内心理直氣壯的真君子,是胸有抱負少年英姿能為一個“義”字甘灑熱血的義士。

周國平有過論述,外傾性格的人朋友很多,但真朋友是很少的;内傾者孤獨,一收獲了朋友,一定是真朋友。公孫策,少年英姿驚豔紅塵,二十年的“目中無人”,一旦為人所折服,一定是心甘情願。包拯何其幸運,征服了公孫策,收獲了一生一世的摯友。

雖然後來他逐漸走向成熟,走向深沉穩健,可是我們印象中銘刻的,始終是那個少年,那個二十歲的年少須眉。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少年老成是可怕的。很難想象也很難接受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擁有遠超過他年齡的成熟,帶着一身世俗謀算的俗氣與塵埃。又或者,我們都有不再年輕的時候,所以便愈發懷念、欣喜那種少年的狂狷之氣。

他狂狷,偶爾會嫉妒,自戀。可是大是大非、人品德行确實一流。他絕不會暗中嫉妒包拯,表面卻彬彬有禮道貌岸然;他也從來不會背後下手使壞,編造謠言;他沒有那種深不可測的城府。他獲得何其純粹,何其真誠。

不服就是不服,君子間的挑戰,用的是君子的方式。公開與你挑戰,赢,要赢得理直氣壯;輸,也要輸的坦坦蕩蕩。敬你,絕不卑躬屈膝故作奉承;罵你,也要罵得酣暢淋漓、潇灑一場,絕不指桑罵槐含沙射影。公孫策,真君子也。随着年齡的增長,有些時候,恍然發現自己已然淡忘那年那月愛着的少年公孫策,而是改變口味,喜歡了另外一種公孫策沒有的苦難洗練過的穩重、含蓄、謙遜有禮——直到這個暑假,重溫《少年包青天》,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那飛揚的意氣,那依戀的眼神、纖細的眼神,心中還是被什麼震動了一下。還是戀着那個風清月明的年歲,那個無關塵世紛擾的年華,沒有那麼多滄桑,沒有那麼多隐忍,更遑論城府、謀算、韬略這些沉重得隻有偉人才配得上的詞彙。

隻有簡簡單單,潇潇灑灑。

隻有少年容顔,花開不敗。

隻有稚澀的愛情,芬芳暗傳。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惟願此生長少年,共君遊遍天下。

年少的風華,旖旎,沉默,鬥氣,英姿飛揚。後人演繹的故事裡,公孫大人日後定格在大宋王朝一隅,理想号稱兼濟天下,榮光照耀萬裡江山——可是,他也曾是那個清眸如水的少年。古人描摹美男子最早的稱謂是《詩經》中的那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君子貌美如玉而不失棱角,用以形容公孫策,再貼切不過。

郎豔獨絕,世無其二。

詞:五子

曲:《步向明日之門》

唱:HITA

淺笑露端方如玉溫良

一襲月白竹裳【在下公孫策】

他折扇輕晃唇角微揚

俊朗世無雙【是不止俊朗】

吟遍文千行瀚海穿浪

一朝拜侍郎

斂盡風華把憂傷深藏

漣漪畫成行衣袂臨風

翻飛徵羽宮商【公孫公子會彈琴啊?】

自五帝三皇至雁門悠長

滿腹軒墨香【這是博學】

回筆宣紙上丹青陳黃

漫卷詩書狂

讀罷明月光如此良辰今夜未央

邊鎮一夜春風急

天涯海角再相聚

拈花一笑忘癡迷

滿懷愁緒逐流去

夕陽古道沙又起

吹亂幾家的羌笛

是誰說不如歸去

青山綠水洗茶東籬

風流趁年少他灼華勝桃夭

看不穿相思無岸人易老

談笑間功名扶搖流年轉山河繞

潇灑看今朝他舉杯對月邀

又一番高山流水知音少

誰勝誰負誰說誰能笑傲誰能料

漣漪畫成行衣袂臨風翻飛徵羽宮商

自五帝三皇至雁門悠長滿腹軒墨香

回筆宣紙上丹青陳黃漫卷詩書狂

讀罷明月光如此良辰今夜未央

夕陽古道沙又起

吹亂幾家的羌笛

是誰說不如歸去

青山綠水洗茶東籬

風流趁年少他灼華勝桃夭

看不穿相思無岸人易老

談笑間功名扶搖流年轉山河繞

潇灑看今朝他舉杯對月邀

又一番高山流知音少

誰勝誰負誰說誰能笑傲誰能料

(束竹搖)束竹一曲

(風過束竹搖)誰寄束竹一曲

束竹曲舊時憶

舊時憶夢依稀

(任飄搖)夢依稀随風寄

(浮生任飄搖)随風寄束竹曲

今且聽我束竹一曲獨醉華年裡

落花時節在此又逢君

雨别拂柳送黃昏

紅塵滾滾失轉瞬無處尋

何時再見江南好風月

公子詞俊纖筆頓

青衿過成詩一寸清夜缱绻無字而韻

風流趁年少他灼華勝桃夭

看不穿相思無岸人易老

誰勝誰負誰說誰能笑傲誰能料

【包拯:風流倜傥,風靡無數少女

展昭:誰讓他是公孫策是我公孫大哥

龐統:公孫策,太懂了

小蠻:還是像公孫策那樣,油頭粉臉的比較好看一點

小風筝:公子睿智,舉世難尋

公孫策:而且是個極其俊朗的美男子】

誰于昨夜星辰昨夜風

見你畫樓西畔桂堂東

前朝明月今時同

往事還如一夢中

金樽薄酒

白馬輕裘

不帶吳鈎衣錦绶

莫笑莫辯莫問莫怨

一江東流随波情愁

獨上西樓看明月悠悠

再說風流公子回眸

策馬而去不問舊遊

束竹一曲中共醉今秋

歌曲的名字之所以名為《束竹令》,是把“公孫策”中的“策”字拆開,便成了“束竹”,是謂“束竹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