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夫

張奇夫

緬甸軍閥

張奇夫,坤沙(Khun Sa),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著名毒枭,亦是緬甸軍閥,前蒙泰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1933年2月17日,坤沙出生于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坤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随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中文名:張奇夫 外文名:Khun Sa 别名: 民族:撣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MTA總指揮 毒枭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去世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人物經曆

1933年2月17日,坤沙出生于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自稱祖籍雲南大理。他的父親張秉堯是漢族人,母親是撣族人,坤沙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坤沙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由一個名叫昆山的親戚(一說祖母、祖父或叔叔)撫養成人。坤沙從小就按世襲傳統繼承了其父的萊莫部落土司職位,因為撣邦之間盛行部族仇殺,坤沙年幼時一直在外躲避。期間參加了由李彌創立的“反共抗俄軍政大學”,接受了基礎的軍事訓練。

1949年,在中國解放戰争中被解放軍擊敗的國民黨軍第8軍、第26軍殘部從雲南潰逃到緬甸,進駐金三角地區,這些潰兵種鴉片以解決給養來源。坤沙從泰國潛回金三角,娶了一位首領的女兒,并很快成了嶽父的左膀右臂。

1961年,國民黨殘軍敗退,坤沙開始自己拉隊伍,返回家鄉繼承了土司職位,并開始建立大型武裝。

1962年,緬甸政府發生人事變動,奈溫将軍通過政變上台。政府宣布,聽從政府号令的各地武裝力量将得到政府的承認,他們将作為國家軍事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此接受招安。被當局任命為“弄亮地區民衆自衛隊”長官,為他的武裝配發武器裝備。坤沙不斷收留敗軍的散兵遊勇。

個人簡介

張奇夫。泰名坤沙,緬名關約,其祖父是中國雲南省人,父母是緬甸撣邦撣族的貴族。他曾被美國政府懸賞200萬美元緝拿,被西方媒體稱為“金三角毒品大王”。[1]他自稱為“撣族人民的兒子”。也曾私下說,他最崇拜的人是毛主席和胡志明,“因為他們使自己的民族成為了主人。”

個人經曆

坤沙在1960年代初于緬甸的亂世時期組建了自己的軍隊,打着民族獨立的旗号靠買賣毒品不斷發展,曾在泰北邊境的萬欣德建立了自己的總部,在緬甸撣邦地區也有多處據點支撐,從此稱霸一方。

1982年底在泰國的重兵打擊下才丢掉了老巢萬欣德,逃往緬甸的撣邦,并趁當時緬甸國内政治混亂之機不斷發展壯大,其毒品勢力盛極一時,更在1993年底宣布建立撣邦共和國,自封總統。除了販毒,坤沙還走私寶石,販運軍火,此外,他在緬甸和泰國均擁有土地。

在他的好幾名大小老婆中,據說有一名是緬甸曼德勒的擁有捕漁船隊的女富翁。随着毒錢的不斷聚集,坤沙的野心開始膨脹,他不斷擴充自己的軍隊,最高峰時兵力曾達2萬多人,他在轄區内開關設卡,征收各種稅費,“金三角”俨然一個“國中之國”。

個人發展

坤沙接受哥倫比亞記者戴維斯.雷奇勒采訪時說:“我的人民,撣邦人和我,都是為了從緬甸也從泰國争取獨立而鬥争。我們得不到任何外援,種植鴉片成為我們惟一的經濟來源。”坤沙還說過一句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無法相信的話:“世界上真心實意禁止毒品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吸毒者的母親,一個是我。”圖為罂粟園裡坤沙領導下的持槍的佤邦戰士。

坤沙(Khun Sa),1934年2月17日出生于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屬有中國血統的緬甸撣族。他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他的先祖是從雲南遷入撣邦居住的漢人,到坤沙已經是第八代。

金三角一帶毒枭坤沙10月底在緬甸仰光病逝,終年74歲,原名張奇夫的坤沙,帶有中國和緬甸的血統。1933年出生于緬甸,父親張兵遙是國民黨老兵,母親是緬甸當地的撣族人,坤沙則是少年時代闖蕩泰國所取的名字,坤沙的教育程度不高,國民黨在雲南的參與部隊逃亡金三角一帶,坤沙就混進國民黨的殘部中,後來他拉起來一幫販毒武裝。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坤沙在金三角一帶成為一大勢力,他采取措施,鼓勵當地民衆種植鴉片,花費巨資,不斷更新提煉設備,研制提煉出高純度的海洛因,使全球毒販和瘾君子趨之若鹜,最終占領了全球海洛因市場的70%,坤沙1969年一度被緬甸政府誘捕,出獄之後的坤沙利用民衆情緒号召撣族獨立,并設立了撣邦議會,1994年公開宣布成立撣幫共和國,自任總統,它的軍隊叫撣邦革命軍,後來改為孟泰軍,全軍兵力達到三萬人,他用販毒得來的錢不斷更新武器裝備。

個人壯大

他的原名叫張奇夫,跟随國民黨軍隊從雲南逃往泰國北部山區,當時他的軍銜是上尉.在泰國北部美思樂(泰國北部的金三角中心區域,你可以參加旅遊團去清邁,就有機會去那裡)定居,并且發展撣邦革命軍,和泰國政府軍隊對抗.1992年投降,他本人被緬甸政府軟禁在仰光.最近坤沙去世.

坤沙(Khun Sa),1933年出生于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屬有中國血統的緬甸撣族。坤沙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坤沙從小未讀過書,幼年時使失去了母親,生活在一個破裂的家庭中。後來由其父親的一個名叫昆山的親戚撫養成人。

50年代初,坤沙曾一度混迹于流竄撣幫的國民黨殘部中,學會了一些軍事常識和技術。後來,他拉了一支專門護送毒品的小小販毒武裝。1962年,坤沙向緬甸政府宣誓效忠,被任命為“弄亮地區民衆自衛隊指揮官”,坤沙得到此合法身份,簡直如魚得水。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區大力發展罂粟種植,并設關建卡,征收毒品過境稅,建立嗎啡和海洛因提煉廠,直接生産和銷售毒品,另一方面他擊敗和收編各地小股販毒武裝,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漸地成為“金三角”最大的毒販,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産和大部分販運業務,因此,他曾洋洋得意地自稱為“鴉片大王”。

此外,坤沙在緬甸和泰國均擁有土地。房屋和其他産業,又委托其親人在泰國的曼谷、清邁和夜豐頌等地為他化名經營珠寶商店。在他的好幾名大小老婆中,據說有一名是緬甸曼德勒的擁有捕漁船隊的女富翁。坤沙的兒子和女兒都有送到美、英和澳大利亞求學的。坤沙曾和國民黨當局及在緬甸、泰國的特務機關。“外交機構”等有過勾結。為此,1969年,台灣當局曾委托坤沙為“華僑協會聯合會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參事”(一說“委員”)。以此拉攏坤沙為台灣當局的破壞活動效勞。而坤沙也同台灣當局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以求擡高身價。

個人晚年

坤沙,中文姓名張奇夫,著名毒枭,亦是緬甸軍閥,前撣邦解放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張奇夫是他少年時寄學于早咩市張鳳翔老師家時,張鳳翔為他改的。

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昆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美國曾懸賞200萬美元捉拿這位曾經的世界第一毒枭。

1996年1月5日,昆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随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

2007年10月26日,曾經在世界最有名的毒品産地金三角稱霸多年的傳奇毒枭坤沙死了。緬甸政府官員證實,坤沙已于10月30日下葬。這個曾經的世界頭号通緝犯,緬甸、泰國政府的頭号對手享年74歲。

坤沙的秘書透露,坤沙是上周五在仰光去世的,病因不明,坤沙一直患有多種疾病,并且半癱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