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

學習力

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
所謂學習力就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要素。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學到新知識,獲得新信息;二是組織的員工尤其是領導層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三是加強"組織學習",形成具有特色的組織文化,集思廣益,獲得最大成效;四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把學習到的新知識、新信息用于企業變革與創新,最大限度地适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中文名:學習力 外文名: 别名: 三要素: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 能力: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 本質:競争力

介紹

個人的學習力,不僅包含它的知識總量,即個人學習内容的寬廣程度和組織與個人的開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識質量,即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還包含它的學習流量,即學習的速度及吸納和擴充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識增量,即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習者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

組織學習力是人們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能直接轉化為創新成果。它倡導團隊學習比個人學習更重要,團隊具有整體搭配的學習能力,團體内信息和知識自由流動,高度共享,團隊學習既是團隊成員相互溝通和交流思想的過程,也是團隊成員尋求共識和統一行動的過程,從而也是産生團隊的“創造性張力”的過程。

本質

學習力是本質的競争力。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競争的時代,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财富》雜志列為世界500強的大公司,堪稱全球競争力最強的企業。然而,1970年的500強到80年代三分之一銷聲匿迹,到上世紀末更是所剩無幾了。這一方面反映了風起雲湧的新科技革命和新經濟的産生迅速切換或淘汰傳統産業的大趨勢,但同時也反映出這些大企業不善于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的節拍而被時代抛棄的必然。實踐證明,企業凡通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體學習等提高學習的修煉,都能在原有基礎上重煥活力,再鑄輝煌。

美國的微軟、日本的松下是這樣,我國山東的萊鋼、青島的海爾也是這樣。

其成功奧秘在于:

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學到新知識,獲得新信息;二是組織的員工尤其是領導層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三是加強"組織學習",形成具有特色的組織文化,集思廣益,獲得最大成效;四是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把學習到的新知識、新信息用于企業變革與創新,最大限度地适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五種曲線

從當今中國社會實際情況出發,中商國際管理研究院的專家老師将學習力用五種曲線予以描述:

(一)蒙智曲線:這類人有的學習障礙,有的沒有啟智,好似“白丁”。多數學曆短淺,閱讀力和思維力被遮擋,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蒙智線”實際是一條低而平的直線。處在“蒙智線”的人,多是社會底層的窮人。先天學習障礙的人,需要社會救助。

(二)早謝曲線:這類人多數在青少年時期接受學校教育,一般取得了高中學曆,掌握基礎知識,具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初步能力。這時18-20歲,學習力登上高點,此後學業松懈,學習力趨降。如盛開的鮮花,過早凋謝,所以稱“早謝線”。這類人多處在社會中下層。

(三)中庸曲線:這類人多數在獲得高中學曆之後,學習力繼續向上攀登。繼而在高等學府深造,并取得相關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相适應的高等學曆,學位。至此,學習力已經登上一個新高度,但随後終止了上升趨勢,緩慢掉頭下行。這類人多是社會中間勢力。

(四)卓越曲線:這類人離開學府之後,并沒有間斷學習。在進入組織後,開啟“第二次學習”,學用結合,在幹中學,學習力繼續向高位強勢攀升。在職業生涯結束之際,學習力登上最高點,随後緩慢下降。這部分人多出在社會上層。

(五)睿智曲線:這類人一生當中,學習力始終保持上升趨勢,直至生命終結。這是全智人生,也是智慧人生。這類人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古往今來,人類學習力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從“蒙智曲線”向“睿智曲線”拉升外推,白丁越來越少,智者越來越多。學習力修煉,就是将學習力向外拉升的修煉,就是從“蒙智”向“睿智”的修煉。未來是學習時代,知識時代,睿智時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組織真谛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能使組織内的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續增長的學習力的組織。這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第一個真谛。學習型組織的第一個真谛着重強調的就是一種學習力。

學習力三要素定義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是學習型組織的根基。

(1)學習動力是指自覺的内在驅動力,主要包括學習需要、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

(2)學習毅力,即學習意志,是指自覺地确定學習目标并支配其行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學習目标的狀态。它是學習行為的保持因素,在學習力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3)學習能力,是指由學習動力,學習毅力直接驅動而産生的接受新知識、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相對于學習而言,它是基礎性智力,是産生學習力的基礎因素。

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學習力是由三個要素組成的。這三個要素分别是學習的動力、學習的毅力和學習的能力(如左圖)。學習的動力體現了學習的目标;學習的毅力反映了學習者的意志;學習的能力則來源于學習者掌握的知識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一個人、一個組織是否有很強的學習力,完全取決于這個人、這個組織是否有明确的奮鬥目标、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

右圖是學習力的模型。這個模型揭示了學習力和其三要素的内在聯系。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學習力是其三個要素的交集,隻有同時具備了三要素,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力。當你有了努力的目标,你隻是具備了“應學”的動力;當你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你僅僅具有了“能學”的力量;而當你學習的意志很堅定的時候,你不過是有了“能學”的可能性。隻有将三者合而為一,将三者集于一身,你才真正地擁有學習力。

學習力決定企業競争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企業的市場競争實質上是産品的競争,産品的競争其實就是技術的競争,而技術的競争一定要歸結到人才的競争上。所以,我們從前總是将企業的競争最終歸結到人才的競争上。但是,最新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争最終一定是學習力的競争。

因為,人才是有時間性的。你隻能保證自己今天是人才,卻無法保證明天的你依然是一個人才。複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提出,今天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剛走出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掉了。當今世界,知識老化的速度和世界變化的速度一樣越來越快。所以,為了使你在明天依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人才,一定要有學習力作為你的後盾。

每一個人才背後,一定要有很強的學習力做為支撐物。如果你的學習力每況愈下,那你很可能從一個“人才”變成你的企業乃至社會的一個“包袱”。人才其實是一個動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斷地晉級,不斷地發展,隻有人才的學習力不斷地加強,不斷地提高,才能保證人才的新鮮,這樣的人才才是信息時代的人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所以,人才競争的背後隐藏着學習力的競争。對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企業一定要努力建立自己的學習型組織,隻有這樣的組織才能使企業在未來的競争中居于不敗之地。企業要緻力于提高整個企業組織的素質,要努力修煉成為學習型組織,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争力。

總之,不論是聰明的企業領導還是聰明的家長,對你的員工、對你的子女重視的不應僅僅是文憑上的學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足夠強的學習力。

樹根理論

什麼是樹根理論

如果将一個企業比作一棵大樹,學習力就是大樹的根,也就是企業的生命之根。這就是樹根理論。

樹根理論的意義樹根理論告訴我們,評價一個企業在本質上是否有競争力,不是看這個企業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這個企業有多強的學習力。這就像我們觀察一棵大樹的生長情況一樣,不能隻看到大樹郁郁蔥蔥、果實累累的美好外表,因為無論有多麼美的外表,如果大樹的根已經爛掉,那麼眼前的這些繁榮很快就會煙消雲散。所以,一個企業短暫的輝煌并不能說明其有足以制勝的競争力,反而會讓人心生悲哀。學習力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根,企業一定要精心培植自己的根,讓自己的根越來越深厚、越來越堅強,隻有這樣,才能在以後可能遭遇的種種風雨中挺立不倒。小孩子學習也是這樣,隻有擺正了學習态度,隻有從内心真正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他才可能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才可能獲得成功。

企業一定要明确學習力的重要性。雖然我國有一些企業一直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一些優秀的國營企業,一些優秀的三資企業和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他們很重視培養自己的學習力,經常不定期的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我國還有更多的企業需要正視自己組織的學習力,需要建立有效的學習型組織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