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儉學

勤工儉學

學校組織或學生個人從事的有酬勞動
勤工儉學(work-study program),學校組織的或學生個人從事的有酬勞動,用以助學。美、日等國稱之為“工作助學”。任務:(1)學校借以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培養正确的勞動觀點和态度,養成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等良好思想作風;加強理論與實際聯系,掌握一定的生産知識和勞動技能。(2)學生以個人所得勞動報酬彌補和解決部分學習與生活費用;學校以所得用于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生福利。
    中文名:勤工儉學 外文名:Work-Study Program 别名: 拼音:qín gōng jiǎn xué 近義詞:半工半讀 釋義:學生個人從事有酬勞動,用以助學

現代儉學

不同目的

調查表明,勤工儉學的目的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1)有的主要是為了錢(占47%),但為錢的動機卻不一,他們或是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想減輕家庭負擔,或是想過得潇灑一點,或是想彌補自己的“财政赤字”等等。

(2)有的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力,認識社會,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曆,鍛煉自己的意志,體驗自立,而“錢”是次要的(29%)。被調查者坦誠直言:“勤工儉學使我們早日接觸社會,開拓了視野,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如果勤工儉學僅僅是為了錢是沒有意義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學生一般認為,參加勤工儉學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能得到能力的鍛煉,但對于具體能夠鍛煉哪些能力則認識不一。

(3)其他目的。有的是為了資助貧困學生或患病者,有人把它看作是豐富課餘生活、調節“無聊”生活的一劑良藥等等,不一而足。“掙錢”、“早日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和“鍛煉能力”是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

作用

随着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勤工儉學成為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它将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及時而又滿意地就業或更好地創新創業。但從當前勤工儉學的現狀看不容樂觀,本文就高校的勤工儉學的現狀作深入而透徹地分析,對勤工儉學的前景予以估計,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科學的建議和對策。

勤工儉學是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和市場經濟的大潮的産物。高校學生開始從“雙包”(包學費、包分配)向“雙自” (自交學費、自謀職業)過渡。相當部分大學生不得不面對這些因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而帶來的現實而嚴峻的問題 。

對象

參加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相對家境差一些的學生,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自覺找兼職維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較好的學生,他們找兼職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豐富閱曆。

中國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鄭彩蓮《高校“勤工儉學”的現狀和前景》文章說:從參與面看,有52%的學生正在參加勤工儉學,其中大一年級的學生占了53%,勤工儉學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學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達64%。

途徑

調查表明,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途徑主要有以下4種:

(1)經過學校社團組織與商家洽談參加勤工儉學,這種情況大約占勤工儉學總人數的26%。在學生宿舍以及學校教學樓等公衆場所,時常張貼着學生社團組織介紹聘人參加勤工儉學的海報。

(2)通過家教中心的幫助,獲得“家教”資格,這種情況約占勤工儉學人數的21%。

(3)通過學校勤工助學中心的安排而掙得一份工作。大學勤工助學中心是統一組織、管理、協調全校大學生勤工儉學的組織機構,每年安排了一定數量的貧困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使他們能夠完成學業。但限于條件,一般其安排的額度有限,不少大學提供的勤工儉學服務還處在初級階段。

(4)通過招聘廣告或他人的介紹,直接與用人單位聯系而成為 “打工一族”。随着勤工儉學在大學生中的升溫,也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針對大學生的中介所,很多個體業主或小企業願意雇傭心靈手巧的大學生,招聘廣告在校園裡随處可見。

方式

供大學生選擇的勤工儉學的方式并不多,調查顯示,主要集中在家教、兼職、零工等幾種類型:

(1)家教。家教可能最适合學生。

(2)兼職。大約60%的調查對象對兼職比較感興趣。選擇兼職的原因大概有3個:一是工作比較穩定,有相對較高的報酬;二是較其它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三是為以後到公司謀職作職業準備。

(3)零工。零工也不過是發傳單、送報紙、去肯德基或麥當勞做服務員等等,對女生來說也可以做模特。但這類打工需要克服低賤的思想觀念。

現狀

1、勤工儉學内容龐雜,檔次高低不一。從服務類型看涉及家教、賣報、散發宣傳資料、送貨、營銷、廣告企劃、設計、學校流動教室清掃、食堂清潔工、圖書館管理員、廁所保潔員等 ,最多的為家教,占申請人數的66%。另外,從事單純體力打工的比例有43%。從參與面看,有52%的學生正在參加勤工儉學,其中大一年級的學生占了53% ,勤工儉學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學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達64%。

2、勤工儉學的體制不健全和不規範。各高校的勤工儉學中心,一般為設在學生處或團委的下屬職能部門,并制訂有系列的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沒有配以獨立的辦公場所和專職老師,多是由團委或學生處的老師兼管勤工儉學工作。而當前社會用人需求量較小,相對勤工儉學的學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這種因體制的不健全和不規範,管理的廣度與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緻使勤工儉學發展緩慢。

3、勤工儉學的秩序混亂。一些中介公司或個人利用大學生急于尋找兼職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務費的名義向學生收取一定的費用,錢到手後馬上銷聲匿迹;另外,一些雇傭者利用大學生對勞動保護法規的不熟悉,把他們視為廉價勞動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資報酬;還有的學生不懂得學校統一組織的重要性,私自從事一些活動,也容易出現問題,校方又很難進行有效幹預,不少的糾紛很難得到合理合法的解決。學生隻得自認倒黴吃虧。

存在的問題

陷阱一:虛假信息。一些不規範的中介機構利用學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誇大事實,無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誘學生前來報名登記。一旦中介費到手,便将登記的學生擱置一邊,或找幾個關系單位讓學生前去“應聘”,其實隻是做個樣子。這樣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學生對通過中介機構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麼希望。

陷阱二:預交押金。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收取不同金額的抵押金,或要求學生将身份證、學生證作為抵押物。這類騙局通常在招聘廣告上稱有文秘、打字、公關等比較輕松的崗位,求職者隻需交一定的保證金即可上班。但往往是學生交錢後,招聘單位推說職位暫時已滿,要學生回家聽消息,接下來便如石沉大海,押金自然也不會退還。

陷阱三:不付報酬。一些學生被個人或流動服務的公司雇用,講好以月為單位領取工錢,但雇主往往在8月份找個借口拖延一下,而到9月份學校開學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令學生白白辛苦一個假期。

陷阱四:臨時苦工。一些學生隻是想利用假期臨時賺些“零花錢”,因此對所從事工作的内容往往不太計較。而個别企業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平日積攢下一些員工不願從事的髒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學生突擊完成,然後給一點錢打發了事。

陷阱五:“高薪”招工。有些娛樂場所以高薪來吸引學生從事所謂的“公關”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從事不正當交易。年輕學生在這些場所打工,很容易受騙上當或自己誤入歧途。

意見及建議

1、積極做好宣傳,正确認識和理解學分制延長學制對勤工儉學的實際意義。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讓社會、學校、廣大學生認識到勤工儉學在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健全完善有效的勤工儉學體制。大學生勤工儉學既然是高等教育中實踐活動的一種主要手段和教育方法,其管理和機構設置應融入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範圍。具體制度必須圍繞勤工儉學的派發程序,社會的投訴處理,獎懲、學生的維權等内容來制定,使勤工儉學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勤工儉學部門還要及時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庫 ,及時高效地架起供需雙方的橋梁。

3、立足校園,加強外聯,拓寬勤工儉學的渠道。随着高校後勤社會化的步子越邁越大,後勤服務逐步脫離學校,成為一個完全企業化模式運作的經濟實體,正式編制員工可相應減少。除一些重要崗位外,在時間和技術允許的範圍内,可以聘用大學生作為臨時工,從而加快後勤社會化人事改革的步伐。在校外,應運用積極有效的宣傳措施,加強外聯,拓寬勤工儉學的渠道。派遣學生到各社區、企事業進行宣傳,還可利用媒體為供需雙方交換信息 ,擴大影響。

4、引導和協調勤工儉學應着重注意的四個問題。(1)在勤工儉學的概念上和服務的内容上,應該将勤工儉學與學生經商區别開來。學校主持勤工儉學,依法保護學生以誠信和服務獲得收入 ,但不提倡參與以赢利為目的的經商活動。(2)嚴禁大學生在酒店歌廳等娛樂場所陪酒陪舞。勤工儉學内容很廣泛,但不能隻為賺錢什麼事都幹。大學生陪酒陪舞或從事非法職業将給個人和學校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3)遵紀守法,憑誠信獲得報酬。一則,要嚴格遵守法紀法規,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報酬,另一方面,要懂得維權,依法保護自己,同學應該在了解有關法規、熟悉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合法的手續辦理,在勤工儉學過程中履行義務,享受正當權益,最好要有組織地進行,避免或減少失誤、上當和越軌行為。(4)不同年級的同學應視自己的實際學習水平,選擇内容不同的、層次有别的工作,盡量參加一些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發揮自身的專長和高等教育的優勢,結合本專業把高新技術融入勤工儉學的企事業單位中,以達到學以緻用、雙赢的目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