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代詞人姜夔所寫的一首詞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是宋代詞人姜夔所寫的一首詞。前三句紀夢,借用蘇轼詩句以“燕燕”形容夢中人體态的輕盈,“夜長”以下皆以背面敖粉,設想伊人對自己的相思之深,聲吻畢肖,實則為作者自抒情懷。“離魂”句經幽奇之語寫出伊人夢繞魂索、将全部生命投諸愛河的深情,動人心魄。末二句為傳世警策,描寫伊人的夢魂深夜裡獨自歸去,千山中唯映照一輪冷月的清寂情景,顯示了作者無限的愛憐與體貼,意境極凄黯,而感情極深厚。這首詞以清绮幽峭之筆,抒寫一種永不能忘的深情,真摯感人。
  • 作品名稱: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 作者:姜夔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白石道人歌曲》
  • 作品體裁:詞
  • 作品别名:《踏莎行·自沔東來》

作品原文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莺莺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後書辭,别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注釋譯文

譯文

她體态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我仿佛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麼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

自從分别以後,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别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裡跟随着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注釋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

沔(miǎn)東:唐、宋州名,今湖北漢陽(屬武漢市),夔早歲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

燕燕、莺莺:借指伊人。蘇轼《張子野八十五歲聞買妾述古令作詩》:“詩人老去莺莺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華胥(xū):夢境。

郎行:情郎那邊。

淮南:指合肥。

冥冥(míng):自然界的幽暗深遠。

創作背景

作者二十多歲時在合肥(宋時屬淮南路)結識了某位女郎,後來分手了,但他對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從第二故鄉漢陽(宋時沔州)東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時,夢見了遠别的戀人,寫下此詞。

作品鑒賞

名人評價

王國維《人間詞話》: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亦元夕感夢之作。起言夢中見人,失言春夜恩深。換頭言别後之難忘,情亦深厚。書辭針線,皆伊人之情也。天涯飄蕩,睹物如睹人,故曰“離魂暗逐郎行遠”。“準南”兩句,以景結,境既凄黯,語亦挺拔。昔晁叔用謂東坡詞“如王嫱、西施,淨洗卻面,與天下婦人鬥好”,白石亦猶是也。劉融齊謂白石“在樂則琴,在花則梅,在仙則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東坡之上。

沈祖棻《宋詞賞析》:首兩句,人。“分明”句,夢。“夜長”兩句,感夢之情。上片言已之相思。過片兩句,醒後會議。“離魂”句,言人之相思。“淮南”兩句,因已之相思,而有人之入夢,因人之入夢,又憐其離魂遠行,冷月千山,踽踽獨歸之伶俜可念。上片是怨,下片是轉怨為憐,有不知如何是好之意,溫厚之至。燕燕莺莺連用,本蘇轼《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詩人老去莺莺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文學賞析

這首詞一開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稱意中人,從稱呼中流露出一種卿卿我我的纏綿情意。這裡還有第二重含義,即比喻其人體态“輕盈”如燕,聲音“嬌軟”如莺。可謂善于化用。這“燕燕輕盈,莺莺嬌軟”乃是詞人夢中所見的情境。《列子》載黃帝曾夢遊華青氏之國,故詞寫好夢雲“分明又向華胥見”。夜有所夢,乃是日有所思的緣故。以下又通過夢中情人的自述,體貼對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脈脈道:在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為呢稱)啊,你又怎能盡知我相思的深重呢?言下大有“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的意味。

過片寫别後睹物思人,舊情難忘。“别後書辭”,是指情人寄來的書信,撿閱猶新;“别時針線”,是指情人為自己所做衣眼,尚著在體。二句雖僅寫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皆情至之語。緊接着承上片夢見事,進一層寫伊人之情。“離魂暗逐郎行遠”,“郎行”即“郎邊”,當時熟語,說她甚至連魂魄也脫離軀體,追逐詞人來到遠方。末二句寫作者夢醒後深情想象情人魂魄歸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這樣獨自歸去無人照管。一種借玉憐香之情,一種深切的負疚之感,洋溢于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這首詞緊扣感夢之主題,以夢見情人開端,又以情人夢魂歸去收尾,意境極渾成。詞的後半部分,尤見幽絕奇絕。在構思上借鑒了唐傳奇《離魂記》,記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竅之靈魂追逐所愛者遠遊,着想奇妙。在意境與措語上,則又融合了杜詩《夢李白》“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詠懷古迹》“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渾融,不著痕迹。

作者簡介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堯章,号白石道人,漢族,饒州德興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轼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绛帖平》等書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