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

漢語漢字
亟(拼音:jí、qì)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初文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立于地上,頂部加一橫畫表示人之頂極,本義一般認為是至高處,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極”。“亟”的基本義是敏疾,又引申為緊迫、急躁等。一說本義為急迫,作副詞,表示時間,相當于“急、趕快”,以上義讀jí。“亟”又讀qì,作副詞,表示屢次、多次。[1]
  • 中文名:亟
  • 拼音:jí、 qì
  • 部首:二
  • 字碼:52251541
  • 五筆:BKCG
  • 倉颉:MEM
  • 五行:木

文字溯源

關于“亟”字,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亟是敏捷的意思。由人、由口、由又、由二會意。二表示天地。宋朝人徐锴進一步解釋說“亟,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意思是說,要在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把握好機會,抓緊時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随着對金文、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徐锴的解釋其實是對《說文解字》的一種附會,至于為什麼“亟”字會意,怎麼“會意”,許慎自己也沒有說清楚。

“亟”字,甲骨文寫作圖1,僅從人、從二,金文寫作除從人、從二之外,還從口、從攴(圖2、3),“又”應當是“攴”字的簡省,表示敲打之意。戰國秦漢文字多從“攴”,如字形5、7、8,《說文解字》小篆則從“又”。

關于“亟”字的解釋曆來很多,較為具有參考價值的有以下幾種:

1.“二”象山隘之形,“亟”表示人在隘中被追趕發出驚呼。從又表示抓人,從口,像人驚呼的樣子。

2.“亟”字為形聲字,金文從二、敬聲,《侯馬盟書》寫作圖4,加“示”符繁構,從訓诂學的角度應該訓為“勉”,有勉力的意思。

3.“亟”是“極端”的“極”的本字,人立于天地之間,上達于天,下達于地,後來引申為到達、至高無上等意思。

4.“亟”是“殛”的本字,象人夾在兩個夾闆之中被拷問之形,表示誅殺之義。

5.“亟”字象牧人拿着鞭子趕羊之形,趕羊動作要快,要利索,所以“亟”有急忙的意思,訓為“敏急”,敏是敏捷,急是急切。“二”像來回趕羊之形。

這些解釋往往是針對不同時代的文字構形作出的,各有其參考價值,但是不是都準确,一時還很難以定論,隻能有待繼續考證。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副詞

〈文言〉表示時間緊迫,相當于“急、趕快”。

形容詞

〈文言〉緊急;急需。

〈文言〉危急。

〈文言〉性急;急躁。

動詞

〈文言〉愛。

副詞

〈文言〉表示動作行為多次重複,相當于“屢次、一再”。

形容詞

〈文言〉不久。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二部】紀力切(jí)

敏疾①也。從人從口,從又從二。二,天地也。

【注釋】①敏疾:即敏捷。

說文解字注

敏疾也。

段注:攴部曰:敏者,疾也。疾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之字也。後人以捷當之。今人亟分入聲去聲,入之訓急也,去之訓數也。古無是分别,數亦急也。非有二義。《詩》:亟其乘屋。箋雲:亟,急也。詩多叚棘為亟,如棘人欒欒。傳曰:棘,急也。我是用棘,非棘其欲,皆同。《禮記》作匪革其猶,革亦亟之叚借字也。《釋言》曰:悈,急也。亦作㥛,皆亟字之異者耳。

從人口又二。二,天地也。

段注:徐锴曰:乘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也。玉裁謂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手病口病,夙夜匪懈。君子自強不息,人道之所以與天地參也。故從人,從二。紀力切。又去吏切。一部。

廣韻

去吏切,去志溪 ‖茍聲志部(qì)

亟,數也。遽也。去吏切。又紀力切。三。

紀力切,入職見 ‖茍聲職部(jí)

亟,急也。疾也。趣也。又音氣。

【校釋】音氣當屬未韻而其又音去吏切在志韻。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部】 亟·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并音棘。敏也,疾也。《說文》:從人從口從又從二。二,天地也。徐锴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注: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閑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注:極與亟同。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ək

王力系統

k

ǐək

董同龢系統

k

jək

周法高系統

k

iək

李方桂系統

k

jək

西漢

東漢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

i̯ək

拟音/王力系統

k

ǐək

拟音/董同龢系統

k

jək

拟音/周法高系統

k

iek

拟音/李方桂系統

k

jək

拟音/陳新雄系統

k

ǐək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去吏切

kʰi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紀力切/音氣

kjək

集韻

平聲

七之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丘其切

kʰie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去吏切

kʰie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訖力切

kiek

入聲

二十四職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竭憶切

ɡiek

韻略

去聲

去吏切

入聲

訖力切

增韻

去聲

去吏切

入聲

訖力切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區意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三霁

次清

去冀切

k‘i

入聲

七陌

全清

訖逆切

kiək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