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

美國前國防部長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Henry Rumsfeld,1932年7月9日—2021年6月29日),出生于美國芝加哥,德裔美國政治家,美國前國防部長。 拉姆斯菲爾德是第一個曾兩度出任美國國防部長的人,1975年至1977年在福特政府中出任該職,當時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防長。2001年至2006年,在小布什政府中再次擔任防長,因美軍陷入伊拉克戰争泥潭而辭職。2021年6月29日,拉姆斯菲爾德去世,享年88歲。
  • 中文名: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
  • 外文名:Donald Henry Rumsfeld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
  • 主要成就:

人物履曆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1932年7月9日生于芝加哥。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54年至1957年在美國海軍當飛行員和飛行教官。在校期間是橄榄球隊的主力,并曾獲海軍摔跤比賽冠軍。

拉姆斯菲爾德乃德裔美國人,祖先在十九世紀由德國的不來梅移居到美國的伊利諾伊州,而拉姆斯菲爾德則在伊利諾伊州長大,家人現時都在當地居住。

1963年1月至1969年5月,拉姆斯菲爾德任國會衆議員。1969年5月,他被尼克松總統看中,出任總統助理和“經濟機會辦公室”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總統顧問。1971年10月任财産調查局局長和生活費用委員會主任。1973年1月任美國常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代表。1974年8月任白宮辦公廳主任。

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拉姆斯菲爾德在福特政府中任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此後,他轉往企業界發展,先後出任西爾醫藥和通用儀器兩家大公司的總裁。

2001年1月,布什就任美國總統後,拉姆斯菲爾德在布什内閣中出任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國防部長的人。2004年12月,他留任國防部長職務。

2006年,随着美國在伊拉克戰争泥潭中越陷越深,美軍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美國民衆對布什政府的對伊政策普遍感到不滿。作為對伊政策主要制定者之一的拉姆斯菲爾德,一直面臨輿論要求其辭職的巨大壓力。此外,在他任内發生的美軍一系列虐囚事件曝光,也使得拉姆斯菲爾德飽受各界批評。11月8日,拉姆斯菲爾德辭去國防部長的職務。

拉姆斯菲爾德是布什政府中“鷹派”力量的代表。出任國防部長後,拉姆斯菲爾德不遺餘力地推動建立導彈防禦系統,并且策劃和指揮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争,被普遍認為是布什政府中的強硬派人物之一。1977年獲總統自由勳章。曾任政府工作委員會、科學和星際航行委員會和兩院經濟聯合委員會等委員。他還是蘭德公司理事會理事長,東方航空公司、人民能源公司、本迪克斯公司、西爾斯·羅巴克公司的董事。

1954年與喬伊斯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

1974年11月、1994年9月和1999年10月訪問中國。200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1958年任俄亥俄州衆議員戴維·丹尼森的行政助理。

1959年任密歇根州衆議員羅伯特·格裡芬的行政助理。

1960年至1962年在芝加哥貝克爾公司所屬的投資銀行任投資經紀人。

1963年1月至1969年5月任國會衆議員。

1969年5月任經濟機會辦公室主任和總統助理。

1970年至1973年任總統顧問。

1971年10月任财産調查局局長和生活費用委員會主任。

1973年1月任美國常駐北約組織代表。

1974年8月任白宮辦公廳主任。

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任國防部長,當時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

1977年6月至1985年任伊利諾伊州瑟爾和斯科基公司首席執行官。

1983年至1984年任總統武器控制顧問委員會和政府安全事務顧問。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曾任美國總統中東特使。

1985至1990任威廉·布萊爾公司高級顧問。

1990年至1993年任通用儀器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00年12月28日,被當選總統喬治·布什提名為國防部長。

2001年1月20日獲參議院批準。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兩次出任國防部長的人。

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夕,軍方報章社論要求拉氏辭職,而其亦于2006年11月8日,選舉後翌日宣布辭職。

人物事件

“五角大樓的軍閥”

一場新的海灣戰争眼看就要爆發,關于伊拉克問題的新聞充斥了整個美國。在媒

體鋪天蓋地的“轟炸”之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布什總統的一舉一動。但在布什之後,另一個受人關注的人物卻不是副總統切尼,也不是國務卿鮑威爾,而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

拉氏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為他咄咄逼人的霸氣、毫不遮掩的好戰心理。《新聞周刊》曾經評價說,即将發生的美國對伊拉克之戰是“拉姆斯菲爾德的戰争”。一期《時代周刊》也發表封面文章,将拉姆斯菲爾德描述為“五角大樓的軍閥”。這位在五角大樓“二進宮”的一把手,曾經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也打破了美國國防部長最年長的紀錄。他還當過白宮辦公廳主任、《财富》500家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翻開其數十年從政、從商的履曆,人們不難發現:拉姆斯菲爾德既精明絕頂,但又是一個厲害角色。“狠如刀”三個字很能反映他的個性。

拉氏口頭禅:殺!殺!殺!

拉姆斯菲爾德也許是美國曆史上最“殺氣騰騰”的國防部長了。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動武,拉姆斯菲爾德是急先鋒。他不隻打仗出手快而狠,就是對外公開表态,也毫不掩蓋自己赤裸裸的殺氣。在阿富汗戰争之前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曾問他為何戰機選擇炸某些地方,他簡潔地答了一句:“殺死他們!”在另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更是用了9個“殺”字。當時,伊拉克戰争又是箭在弦上,作為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更是兇得很。他今天說,薩達姆不除不行;明天又說,隻要薩達姆流亡,也不失為解決伊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據報道,他對制定入侵伊拉克的計劃也是大權獨攬。中央司令部司令、四星将軍湯米·弗蘭克斯是對伊作戰計劃實際起草人,但五角大樓有官員說,“這種說法不對頭,弗蘭克斯也許是草拟者,但拉姆斯菲爾德才是真正的設計師”。

拉姆斯菲爾德對作戰計劃幹預過多,早已引起了美國軍中将軍們的抱怨;對重大軍事決策,他也是我行我素,曾多次引起美國國會議員的批評。拉姆斯菲爾德的親密助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說自己的上司“是永不停息的能量源泉”,但當拉姆斯菲爾德去了一個地方時,沃爾福威茨又加了一句,“他可能又要引發一場小風暴了”。

曾給老布什下過絆

拉氏在30歲時就當上了國會議員,與當時年齡差不多的多爾、福特、老布什等人成為政壇受人關注的未來之星。1974年,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而辭職,福特接任總統,福特将在北約當大使的拉姆斯菲爾德召回,讓他擔任白宮過渡班子主席。拉姆斯菲爾德在福特的寵幸之下,顯示出極其強悍的風格。他向政治對手頻頻攻擊而又不露痕迹,據說連威名遠播的基辛格他都不放在眼裡,時不時要幹預外交事務。有一回,拉姆斯菲爾德和基辛格談完話起身之際,老基狠狠地挖苦了一句:“你太太那天來丈量過我的辦公室。”拉姆斯菲爾德也曾給老布什使過絆子。老布什當年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在華盛頓政治圈中也是正在上升的明星。可拉姆斯菲爾德總是怕老布什搶了風頭,建議總統将其安排當中央情報局局長。這個職位當時被公認為是一項“政治毒藥”的差事,誰幹了,就甭想以後再度高升。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福特競選總統輸給了民主黨的卡特,拉姆斯菲爾德的好運也告終結。1980年,裡根出馬代表共和黨與民主黨再次決戰,拉姆斯菲爾德又與老布什打了一仗。他們兩人曾經都是裡根競選搭檔的考慮人選,沒想到這回老布什運氣很好,當了副總統候選人。1988年,裡根連任兩屆後,共和黨内為争奪本黨候選人又是打得頭破血流,拉姆斯菲爾德很想給老布什還以顔色,可還是不走運,讓老布什沒怎麼費力就挑落馬下。拉姆斯菲爾德恨得咬牙。他給老布什寄了一張100美元支票,支持其競選總統,這本不算壞事,但他還附帶寫了封短箋,表示自己支持老布什的同時,也給其他候選人寄上了支票,這樣可以降低壓注的風險。他們倆這麼鬥來鬥去,當然不會讓老布什高興。老布什當了4年總統,拉姆斯菲爾德沒能返回政府任職。

進入商界也手狠随着卡特入主白宮,拉氏轉身投入商界。他一“下海”就是25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早年在政壇上以手段厲害著稱的人物,進入商界也是以兇狠出名。

1977年,拉姆斯菲爾德離開五角大樓當起了著名制藥公司舍爾勒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一上任就對該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裁減員工差不多有一半。如此動作對舍爾勒公司是好事,可拉氏被那些工人們罵破了頭,有人稱他是“醫藥界的劊子手”。拉姆斯菲爾德後來榮升該公司董事長,對公司的發展貢獻不少,一度獲得過“醫藥界的傑出首席執行官”的榮譽。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拉姆斯菲爾德進入私人企業界幹了幾年。1990年至1993年,他擔任通用電氣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同樣對員工也是毫不留情地裁減。平心而論,拉氏的管理作風是狠了點,但他也是位精明的商人,他管理的企業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自己也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至于其不受人稱道的管理手段,拉姆斯菲爾德有自己的道理,他在接受采訪中表示,“你不僅要請不聽話者走人,而且還要大張旗鼓地做。讓人人都知道違反規則就要立即受罰,這樣,我們就殺一儆百了!”

重返政壇,鋒芒不減

2000年總統大選讓布什進了白宮,作為副總統的切尼沒忘25年前的知遇之恩,将“理念與私人關系上的至交”拉姆斯菲爾德也推薦給了布什。布什也算豁達,不計老父的恩怨,決定重用拉姆斯菲爾德,将至關重要的五角大樓帥印交到了這位年近70的老鷹派手中。拉姆斯菲爾德重回政界,大有要将壓抑了20多年的政治抱負一股腦實現的勁頭。據說,他每天早晨6點半就到了辦公室,一幹就是12個小時。晚上回到家中,還是不忘公務,往往也要加班幾小時。他進入政府幾個月,就推出了鋒芒畢露的軍事戰略,美國不顧世界反對,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拉姆斯菲爾德是賣力的倡導者;布什推行霸氣實足的單邊主義,拉姆斯菲爾德又是主要的捉刀人。“9·11事件”之後,拉姆斯菲爾德更是影響力不斷上升,成為布什眼中的大紅人。

有消息說,在拉姆斯菲爾德五角大樓辦公桌上常放着一塊銅匾,上面刻着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格言:“為正确之事奮力而戰,乃世界可負擔的最高尚運動。”但他又喜歡引用20世紀初芝加哥最著名黑手黨首領艾爾·卡朋的言辭:“一句好話再加上一把槍,比單用一句好話有效得多。”

成美國軍閥多數軍官憤憤不平

曾在慕尼黑參加第39屆國際安全政策年會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利用在會議演說的機會再度向一些國家發起攻勢。會議前,拉姆斯菲爾德對記者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對“老”這個字眼這麼敏感。他數日前曾指責德國屬于老派歐洲。他說,在伊拉克問題上,德美人民之間沒有意見分歧;分歧隻存在于兩國政府之間。數日前他曾将古巴、利比亞和德國劃為同一類國家,因為這3國都堅決反對以戰争方式解決伊拉克目前的危機。據美國《時代》周刊報道,70歲高齡的美國前任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絕對是一個有争議的人物。作為一位曾在四屆前共和黨政府中任過職的“四朝元老”,他不僅擁有美國曆史上最年輕和最老的國防部長的雙重頭銜,還成了娛樂雜志和電視節目的明星。他喜歡插手一切事務,特别是最近在“倒薩”作戰計劃上過于獨斷專行,引起了美國軍方極大的不滿,被稱為“五角大樓的軍閥”。

曾經拉姆斯菲爾德幾乎每天都在自己位于五角大樓E角那間寬敞的辦公室内的立式辦公桌旁,凝視着一份隻有圈内幾個人知道的絕密文件:177号派兵令。盡管聽起來就像是一份隻需一覽而過的一紙文件,但實際上177号卻是一系列文件,每份都長達10到20頁,内容詳細到精确注明了對伊開戰時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營一級部隊、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和空軍戰鬥機中隊開拔或者布防海外的時間、地點及方式。

通常情況下,類似177号的命令都是提前經過徹底審查後由國防部長一覽而過。但是,拉姆斯菲爾德卻以自己謹小慎微的方式仔細審閱着美國為“倒薩”之戰而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過去幾周,他總是把每份兵力部署文件在手中放到最後一刻,要求回答和解釋每一支部隊部署的地點和原因。幾個月來,美國的那些将軍們對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了。表面上看來,實際準備這份計劃的是即将以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的身份指揮這場戰争的美國陸軍四星上将湯米·弗蘭克斯,其實,正如五角大樓的一位官員所說的那樣:“這根本不是事實,弗蘭克斯可能隻是起草人,拉姆斯菲爾德才是設計師。”

“倒薩”———拉姆斯菲爾德的戰争

應該說,當美國為一場需要25倍于擊敗塔利班所用兵力的戰争做準備之時,拉姆斯菲爾德也正冒着在他漫長而又充滿故事的職業生涯中還從未遇到過的風險。阿富汗反恐戰絕對是一場非常規戰,部分依靠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帶着裝滿美元的錢袋收買反塔利班派别來完成。而把薩達姆趕下台則是一場需要成千上萬名海軍陸戰隊員和步兵攜帶步槍和手榴彈的舊式戰争,是拉姆斯菲爾德極力想留下的傑作。

成敗與否,這都将是一場拉姆斯菲爾德的戰争。自從拉姆斯菲爾德成為一名每天都要開戰況發布會的“午場劇明星”後,他與所屬軍方的關系就變得越來越複雜。從他那常常挂在臉上的微笑和那副閃閃發光的小眼鏡中間,人們可以隐隐約約看到弗蘭克林·D·羅斯福的影子,總是洋溢着那麼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自信。他那縮略式、沒有任何廢話的說話方式常常夾雜着許多“天哪”以及“去他的”之類的口頭禅,使阿富汗戰争期間的新聞發布會簡明扼要。這位擁有美國曆史上最年輕和最老的國防部長雙重頭銜的人還成了一位明星,美國著名的娛樂雜志《名利場》對他做過特别報道;他還成為NBC黃金檔搞笑電視節目《周末午夜現場》中的一個角色。

但是,一旦你把層次上升到為這場“倒薩”之戰制定計劃的那些美軍高級軍官,就會發現,并不是每個人都确信拉姆斯菲爾德能夠将一兵一卒都安排得很好了。

指揮過第一次海灣戰争的陸軍退休上将諾曼·施瓦茨柯普夫也對拉姆斯菲爾德在布兵方面獨攬大權的做法十分“不安”。“看起來就像拉姆斯菲爾德100%地完全負責了。”施瓦茨柯普夫說,“他似乎對這次作戰計劃插手太深了,這讓大多數軍官憤憤不平。”

從摔跤手到反恐代言人

在布什政府中,有這樣一位人物:大學時代,他曾是名兇狠的摔跤手;冷戰時期,他又是位冷酷的戰士;如今反恐時代他已是美國軍事計劃的制定者——他就是美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手段高超的摔跤手

拉姆斯菲爾德1932年7月9日生于芝加哥,1954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在校期間,由于拉姆斯菲爾德掌握了一套被同學們稱為“消防隊員招式”的摔跤手段而令人刮目相看,被推舉為大學四年級的摔跤隊隊長。同學們還給拉姆斯菲爾德取了一個“三下五下打倒對方的專家”的綽号。一位名叫謝利·伊艾維的同班同學生動地回憶說:“我曾與拉姆斯菲爾德交過手。拉姆斯菲爾德一上來就像老鷹抓小雞似地将我的手臂和大腿抓住,再快速地将它們反剪到背後,最後使勁地把我往地墊子上一推。結果,我的頭部重重地撞到了墊子上,摔成了腦震蕩。”

一位當年的摔跤同行、後來成為海軍飛行員的布拉德·格拉斯回憶說,拉姆斯菲爾德每次出場時都極有信心,對于那些人高馬大的對手總是施予那套難度較大的“消防員招式”。大學畢業後,拉姆斯菲爾德進入海軍,成為航空兵飛行員。從軍期間,取得過全海軍摔跤冠軍。許多了解拉姆斯菲爾德的人,包括他的妻子都說,拉姆斯菲爾德本質上就是名摔跤手:極富對抗性,特别鐘情一對一的搏鬥,極端自信自己赢得比賽的能力。即使現在,拉姆斯菲爾德的這種氣質和性格仍十分突顯。

精力充沛的工作狂

拉姆斯菲爾德的精力充沛得驚人,幾乎每天清晨4時45分就翻身起床,6時半就抵達五角大樓。他喜歡那一身行頭的打扮:腳蹬一雙徒步旅行靴,上身套一件開襟羊毛衫。他喜歡站在辦公桌的後面辦公。在家裡,他往往要在一間房間工作到晚上,房間裡擺放着一台大型電視機和一張上面堆放着文件的大桌。他的妻子總是勸他在晚上9時半上床休息。他往往旋風式地走訪其他國家,乘機越過幾個時區和大陸,當年齡隻有他一半的記者都在機艙後座呼呼大睡時,他仍在工作。有位記者驚歎說,盡管他旅途沒有休息,但即便他剛出國回來出現在五角大樓的情報簡報會上時,也總是顯得精神飽滿。

“盡管現在他不再玩摔跤或者蹦床運動,但他仍玩着滑雪和打些簡單的壁球,比年紀輕的人還要貪玩。”曾四次協助拉姆斯菲爾德競選國會議員的摯友尼德·賈諾塔說:“他打壁球就像把球拍當作武器似的。”拉姆斯菲爾德曾說:“如果我離開球場時頭還在,那麼,就會赢的。”

布什反恐的代言人

布什當初相中拉姆斯菲爾德的主要原因是他相信拉氏會積極推行他的導彈防禦計劃。盡管拉氏退出江湖已有23年,但他“心懷華府,放眼四海”,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甚是了解,并頗有心得。近年來,美國保守主義思潮上升,提倡發展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的呼聲有不小市場。但中央情報局于1995年發表的報告,卻稱“15年内不會出現對美國新的導彈威脅”,這使美國國會保守勢力大為不滿。于是,國會于1997年通過《國防授權法》,成立以拉氏為首的跨黨派機構——彈道導彈威脅委員會,就美國所受導彈威脅的情況進行評估并提出對策建議。他的評估報告完全推翻了中情局先前的結論。中情局認為,美國在2010年前不會遭到導彈威脅。

而他則強調,伊朗、朝鮮和伊拉克等“無賴”國家都可能用攜帶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彈道導彈“對美國發動突然襲擊”。這一結論給了“國家導彈防禦”鼓吹者以強有力的炒作依據,并迫使中情局在1999年的新版評估中,改變調門,以同“拉姆斯菲爾德報告”呼應。因此美國有媒體稱,拉氏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總設計師、首席推銷員和奠基人”。在“9·11”之前,拉姆斯菲爾德就被公認為美國政壇的“鷹派旗幟”,他與副總統切尼、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一起被稱為“強硬三人幫”,在主導着布什政府的安全與防務政策。“9·11”事件無疑給了拉氏一次千載難逢的充分發揮其影響的機會。作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直接策劃并指揮着美國所有的對外軍事行動,他是堅決的主戰派。他在公開場合的講話完全不同于政府高級官員謹慎而含蓄的慣常做法。他經常說:“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恐怖分子,一定要斬草除根,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有無辜者受傷,責任在恐怖分子一方。”

充滿自信的常青樹

拉姆斯菲爾德是美國曆史上惟一兩度執掌五角大樓的人。在他1975年出任福特政府的國防部長時,創造了美國曆史上43歲擔任國防部長的最年輕紀錄。拉姆斯菲爾德對總統布什有着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布什對他不算是言聽計從,也算是青睐有加。有一件事頗能說明他跟布什之間非同尋常的關系:一次周末,布什和他的主要助手到戴維營度假,晚上在那裡舒适的電影小廳中看電影,拉姆斯菲爾德恰巧和布什坐在一起。讓布什的年輕助手們頗為吃驚的是,電影放映到一半的時候,拉姆斯菲爾德徑自站了起來,走到自己的辦公室裡處理文件去了。在華盛頓隻有“真正最自信的人”才會在總統面前這麼做。

在近50年的政壇拚搏中,拉姆斯菲爾德形成了富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政治理念,他強調美國必須在反對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相信隻要美國帶頭了,那麼,其他國家就會跟進。去年8月,他在回憶二戰時期丘吉爾首相對希特勒發出的警告時,對一批海軍陸戰隊員說,“作出正确的決定和實施正确的事,這比取得一緻要重要得多。”他指出,“要想取得意見一緻,我們往往發現就失去了嚴謹的思考。”在五角大樓的辦公室裡,他每每給來訪者看一塊寫有羅斯福總統名言的黃銅紀念牌,“為正義的事業而大無畏地去戰鬥,這是這個世界所提供的最高尚的運動。”

拉姆斯菲爾德的朋友、同學、雇主以及同事在談到他時說,拉氏是個多種性格混合的不尋常人。他是名堅定的保守者,他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但又比較實際,他保持傳統的生活工作方式,但又能向前看。他能很鎮定地看待世界的危險,但對處理這些危險又充滿樂觀态度。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名資深記者這樣評價拉姆斯菲爾德的風格:我們記者欣賞拉姆斯菲爾德的做法,對于記者的任何問題,他隻有三種答案:“我知道問題的答案,我現在就告訴你們”、“我知道,但我不能告訴你們”或者“我不知道”。這些答案很簡單,但合情合理。而好多其他的政府官員不想回答問題時就離開主題,亂說一氣。人們喜歡收看或收聽拉姆斯菲爾德的記者招待會,他是一個講話直率的人,沒有人懷疑他講話的真實性。拉氏最愛引用的是丘吉爾在二戰期間講過的一句話,“勝利不是最後的結局,失敗也不是最後的宿命,重要的是勇氣。”

戰争政策招來族人不滿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遭遇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尴尬:就因為他積極推動布什“倒薩”政策,他在德國北部老家的親戚竟決定與他斷絕關系。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瑪格麗特·拉姆斯菲爾德一家住在德國港口城市不來梅。他們堅決擁護總理施羅德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的反戰者。

據瑪格麗特介紹,自拉姆斯菲爾德的爺爺19世紀移民美國後,兩家就失去了聯系。25年前,像其他到歐洲尋根的美國人一樣,時任美國駐北約代表的拉姆斯菲爾德多方打聽到瑪格麗特一家的消息,專程前往不來梅探望表親。

瑪格麗特的小女兒卡倫至今還記得拉姆斯菲爾德初訪時的情景:“那天我們吃的是烤肉,媽媽還特意給他燒了雞湯……就像慶祝婚禮一樣。”此後,拉姆斯菲爾德曾先後3次拜訪過瑪格麗特家。不過,現在的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年逾85歲的瑪格麗特氣憤地說:“他居然費盡心機要發動戰争,簡直太可怕了……我們現在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對我們來說,他隻是美國的國防部長。不過,看在上帝的分上,他最好不要發動戰争。”

對德國民衆來說,拉姆斯菲爾德除了積極推動戰争外,更大的錯還在于随意批評德國的政策。他在參加一次會議時,竟公然嘲笑德國是“老掉牙”的舊歐洲國家,在德國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為平息衆怒,拉姆斯菲爾德事後也不得不解釋說:“我老家就在德國北部。大家都知道,那裡的人素以講話直接、坦誠而聞名。”但德國普通百姓根本就不買賬。就連瑪格麗特也反駁說:“我們說話是很坦誠,但我們的親戚未必有點太出格了吧。”

曾多次被要求下台

遭海陸空三軍集體“逼宮”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遭遇海陸空三軍集體“逼宮”,4家軍方報紙集體發表社論,要其下台。作為總統布什的左膀右臂,拉姆斯菲爾德此刻受到這種待遇,無疑給共和黨在2006年11月7日中期選舉中的前景又蒙了一層灰,“布什可能丢了國會”的預測在美國鋪天蓋地。

多名退伍将軍要求拉姆斯菲爾德下台

美國退伍将軍約翰·巴蒂斯特在2006年4月12日要求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他是近幾周來第四名要求拉氏辭職的退伍将軍。

激怒公衆過半美國人要他下台

2004年:至少已有6位聯邦參議員公開批評拉姆斯菲爾德,其中4位是屬于共和黨人。

稱布什曾見面力挺不考慮辭職

據美國《僑報》報道,在伊拉克戰争問題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正在經受新一輪的攻擊。他2006年10月1日表明自己沒有考慮要辭職,近日以來總統布什和他私人談話,繼續表示對他的支持。

伊拉克問題使拉姆斯菲爾德失勢

2003年: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4日發表文章說,自三年前重返五角大樓以來一直走紅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現在受到美國國會和軍事機構中很多人批評的批評。人們批評他應對美國在伊拉克面臨的問題承擔責任,包括美軍傷亡不斷上升以及每周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

布什拉姆斯菲爾德唇亡齒寒“丢車保帥”何其難

2004年:前賴斯,現有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最近美國總統布什的愛将相繼成為聽證會的“風頭”人物。如果說賴斯曾經處在“暴風口”,那麼拉姆斯菲爾德眼下的日子用“火山口”來形容并不為過:他所必須面對的不是文字資料,而是被公之于衆、具有極大沖擊力和殺傷力的圖片與錄像帶;他所需要交待的也不隻是事實,而是事實背後的責任和道義。

最終下台

在2006年11月7日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不敵民主黨的圍攻,輸掉了國會參衆兩院多數黨的地位。民主黨12年以來首次獲得兩院控制權。美國總統布什在對這一選舉結果表示驚訝、失望和承擔“大部分責任”之餘,還向媒體公布了内閣重臣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辭職”的消息。

民主黨最終在美國中期選舉後的第一天确認奪回國會參衆兩院的控制權。但當天真正讓華盛頓感到震動的消息是拉姆斯菲爾德辭去美國防部長。中期選舉是美國選民對伊拉克戰争的一次全民公決,身為總統的布什不得不順應民意。隻是大多數人沒想到布什“低頭認錯”來得這麼突然。

選舉前一天美軍報發表拉氏該下台了的社論

就在中期選舉前不久,布什還在媒體前信誓旦旦地表示:拉姆斯菲爾德在任滿前不會下台。沒料到在中期選舉前,布什就已決定無論選舉結果如何,拉姆斯菲爾德都要走人。他和拉姆斯菲爾德及接替人羅伯特·蓋茨在克勞福德農場已進行過密談。2006年11月8日,布什在白宮記者會上透露說:“在和拉姆斯菲爾德進行了一系列深思熟慮的談話後,我們一緻認為,現在是更換國防部領導人的适當時機。”

發動伊拉克戰争是布什上台6年來最重大的一個決策行動,也是最受非議的一個決策。随着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事得到證實,伊拉克境内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美軍在伊拉克的傷亡人數不斷上升,美國國内對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批評聲不斷升級,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不斷下滑。作為伊拉克戰争的設計師,拉姆斯菲爾德自然成為人們攻擊的直接對象,該不該下台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拉氏本人。性格倔強的他在國會議員的逼問下也公開表示自己曾兩次提交了辭呈,但都被布什挽留。

此次中期選舉,伊戰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辯論的焦點話題。布什不受歡迎的伊拉克政策已讓共和黨候選人感到大勢不妙,“倒拉”再成風潮。在選舉的前一天,美軍四大兵種的軍報同時刊載“是拉姆斯菲爾德下台的時候了”的社論,批評拉氏已失去了美軍方領導人、國會和民衆對他的信任。民主黨人取得選舉勝利後即表示,布什在中選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應是将拉氏撤職。

早在一個月前布什就有了撤換拉氏的迹象

拉氏已成為不受歡迎的伊拉克戰争的“象征”,布什順應民意撤換了拉氏。對于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一向桀骜不馴的拉氏顯得有些無奈和黯然神傷。但拉氏在白宮的告别講話還是不忘展現其幽默的一面,他引用邱吉爾的話說:“批評讓我受益匪淺,但我也決不會因為沒有批評而痛苦。”拉氏同時意有所指地表示:“它(伊拉克戰争)不被了解,它太複雜了,人們難以明白。”在拉氏離開白宮時,布什用手輕輕拍打拉氏的後背表示安慰。

拉氏兩任國防部長,是切尼從政的啟蒙老師,布什撤換這樣一個内閣重臣說明在未來兩年裡布什将不得不調整其伊拉克政策。白宮的助手透露說,實際上早在一個月前就有了撤換拉氏的迹象,布什在與拉氏每周的會晤中都會商讨伊拉克問題下一步該怎麼辦,布什以這種方式向拉氏表達了他要換人的想法。切尼的發言人拒絕透露切尼是否是一如既往地反對撤換拉氏。

布什承認選舉失利是一次重擊但仍希望駐伊美軍“得勝歸來”

布什總統在8日的新聞會上承認,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的失利對他是一次重擊。他同時說,伊拉克戰争進展不利是共和黨失利的主要原因。“我承認許多美國人昨天投票表達了他們對那裡進展的不滿。”他說。他認為他的伊拉克政策推動速度過慢或者說沒有帶來足夠的進展。但是布什強調,這并不意味着美國軍隊現在就會撤離伊拉克,“我也希望部隊回來,但我要他們得勝歸來”。布什警告美國的敵人不要因為民主黨即将接掌國會衆議院而感到高興。他說:“不管誰是美國總統,他都不會放棄保衛國家的職責。我們在如何保衛國家的問題上看法不同,但是我們都緻力于保衛美國。這就是我的信念。”

布什在9日開始與民主黨領導人舉行磋商。他強調說:“讓我們走出這次選舉,擺脫黨派分歧,我們就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合作時代,在今後兩年,為美國人民創造一個富有成果的兩年。”

即将成為衆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表示,拉姆斯菲爾德的離任是努力解決伊拉克局勢的一個新開端。不過她表示:“民主黨不會找共和黨報仇,而是要幫助美國人民向前邁進,這就是我們的議程。”

新提名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在1991年至1993年在老布什政府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目前擔任得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校長。蓋茨1966年就進入了CIA,在那裡工作了27年,服務于多位美國總統。2004年布什曾提名他擔任首任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但遭其婉拒。

擁有豐富情報工作經驗的蓋茨在華盛頓被廣泛接受,他的行為方式與拉姆斯菲爾德截然不同,軍方領導相信他們的意見能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尊重。蓋茨将如何扭轉美軍在伊拉克所面臨的被動局勢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他不會像拉姆斯菲爾德那樣成為伊戰失敗的“避雷針”和“替罪羊”。

人物去世

2021年6月29日,拉姆斯菲爾德因多發性骨髓瘤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城鎮陶斯逝世,享年88歲。

人物評價

拉姆斯菲爾德是個傲慢的家夥,剛愎自用,輔佐總統的表現很糟。(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評)

拉姆斯菲爾德是一個有智慧、正直和擁有幾乎無窮精力的人,是堪稱楷模的公職人員,他是我們武裝部隊的忠實管家,美國因他的履職而更加安全、美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