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漢語漢字
萬(拼音:wàn,mò)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簡體“萬”和它的繁體(以下作“萬”)最早分别為兩種不同的字形。萬始見于商代甲骨文[2],其字形像蠍子,後來另造形聲字“虿”(讀作chài)表示“萬”的本義,而萬假借為數詞,萬是極大的數字,所以萬也指數量極多。“萬”亦始見于甲骨文,本義不明,至春秋戰國時期仍作為數量詞在使用,在這個意義上與“萬”同義。以上義讀wàn。萬又讀mò,用于複姓“萬俟”。萬讀作mò時無繁體字形态。
  • 中文名:萬
  • 拼音:wàn
  • 繁體:萬
  • 部首:一
  • 五筆:DNV(86);GQE(98)
  • 倉颉:MS
  • 鄭碼:AY
  • 字級:一級(0035)
  • 平水韻:去聲·十四願
  • 筆畫:1 2
  • 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 注音:ㄨㄢˋ ㄇㄛˋ
  • 異 體:㸘、?、?、?(其餘見擴展圖冊)
  • 四角碼:1022₇
  • 統一碼:基本區-4E07

字源演變

“萬”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是象形字。甲骨文的“萬”正是一隻蠍子的形象:上部是螯肢;中部是身體;下部是尾巴,尾部末端還有毒刺。西周金文還出現衆多的異體,或加“彳”,或加“止”,或加“辵”,或加“土”,或加“廠”。金文的“萬”雖然還保留着蠍子的形體,但鉗忮、身上的斑紋,毒鈎的方向,因為傳寫的訛誤,已開始有所變異了:蠍體的斑紋固然與前不同,而圖五的蠍“尾”上多了一短橫。這短橫可能表示“萬”是“一萬”的基數符号字;因為甲骨文和金文裡有以附A圖作“三千”,有以文後附B圖作“三萬(萬)”的。圖七的金文變化更大:鉗技變為三叉形了,“尾巴”與短橫變為手形,好像是用手去拉住蠍子的“尾巴”了。到戰國以後,“萬”字的衆多異體已不見,隻剩下最基本的寫法。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個字便在圖七金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演變為圖八的秦代的小篆的“萬”字。在秦代的古隸書體裡,這個字更進一步把蠍子的鉗肢訛變為“草”字頭,軀體變為“田”字,尾巴變為“厶”(三角形)了。于是,在這古隸的基礎上又逐漸發展成為圖十的漢隸和圖十一的楷書繁體的“萬”字。由于“萬”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假借作數詞,而後又引申出衆多的、極、極大、極多等意思,假借義及其引申義成為“萬”的常用義項,而本義則淹沒不聞。後來另造形聲字“虿”表示“萬”的本義。

簡體“萬”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但構型本義不明,有人認為是“亥”的分化字,至春秋戰國時期仍作為數量詞在使用,漢魏南北朝的碑文裡已常用“萬”字;唐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中出現了“萬(簡體)”字;宋代文學家蘇轼手迹中也留下了“乍寒萬萬自重”的詩句。

現代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wàn

數詞

千的十倍。

形容很多。

名詞

〈文言〉舞名。

(Wàn)姓氏用字,參看“萬姓”。

動詞

〈文言〉指跳《萬》舞。

副詞

絕對;一定(可重疊,用于陳述句)。

加強否定,相當于“千萬”“務必”(可重疊,用于祈使句)。

〈文言〉極言各不相同。

非語素字

【萬俟】(Mòqí)原為中國古代鮮卑族部落名;後為複姓。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下】【禸部】無販切(wàn)

萬,蟲也。從厹,象形。

說文解字注

萬,蟲也。謂蟲名也,叚借為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唐人十千作萬,故《廣韻》萬(簡體)與萬别。

從厹。蓋其蟲四足像獸。

象形。與蟲部虿同,象形,蓋萬亦虿之類也。無販切。十四部。

廣韻

無販切,去願明‖萬聲元1部(wàn)

萬,萬舞。《字林》雲:“萬,蟲名也。”亦州名,自漢及梁猶為?䏰縣地,後魏分置萬川郡及魚泉縣,武德初割信州南浦置浦州,貞觀改為萬州。又姓,孟轲門人萬章。

無販切,去願明‖萬聲元1部(wàn)

萬,十千。又虜三字姓,二氏,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周書》唐瑾、樊深并賜姓萬紐于氏。無販切。十八。

【校釋】《周書·唐瑾傳》唐瑾賜姓萬紐于氏,《周書·樊深傳》樊深賜姓萬紉于氏。

莫北切,入德明‖萬聲職部(mò)

萬,虜複姓,北齊特進互俟普。俟音其。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萬·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9

古文:㸘、?、?

《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易·乾象》:萬國鹹甯。《前漢·律曆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将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幹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幹舞稱萬舞。

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為谪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萬(簡體),非。

【子集上】【一部】萬·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2

《廣韻》《集韻》《韻會》竝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萬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萬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萬俟普。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一(橫)②㇆(橫折鈎)③ノ(撇)

【寫法】❶長橫居上居中。❷長撇起筆豎中線,撇尖收筆與橫的起筆垂直對齊。❸㇆(橫折鈎),橫段在橫中線,豎鈎段向左斜行,鈎底在豎中線,略低于撇尖。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i̯wăn

王力系統

m

ǐwan

董同龢系統

m

juăn

周法高系統

m

jwan

李方桂系統

m

janh

西漢

東漢

jan

j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元魂痕

jwən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jwən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jwə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m

i̯wɐn

萬、萬

拟音/王力系統

m

ǐwɐn

萬、萬

拟音/董同龢系統

m

juɐn

萬、萬

拟音/周法高系統

m

iɑn

萬、萬

拟音/李方桂系統

m

jwɐn

萬、萬

拟音/陳新雄系統

ɱ

ǐuɐn

中上古音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萬、萬

去聲

二十五願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無販切

mjuɐn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次濁

莫北切

mək

集韻

萬、萬

去聲

二十五願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無販切

ɱiɐn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次濁

密北切

mək

中原音韻

去聲

寒山

開口呼

次濁

ʋuan

中州音韻

去聲

寒山

忘扮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谏

次濁

無販切

ɱan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韻書集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