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省貴陽市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位于貴州省貴陽市,是教育部批準,由貴州鵬程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前身為2001年5月成立的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後更名為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2021年9月,教育部緻函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并更名為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截至2021年12月,學院設有2個校區:花溪校區、大學城校區,總占地面積600餘畝,建築面積34萬餘平方米,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76萬餘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7119.88萬元;下設8個教學單位,開設38個本科專業;有專兼任教師978人,在校生達1.7萬餘人。[1]
  • 中文名: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 外文名: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 簡稱:人文科技學院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民辦高校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普通本科
  • 主管部門:貴州省教育廳
  • 所屬企業:貴州鵬程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現任領導:執行校長:周俊、黨委書記:陸官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38個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8個教學單位
  • 校訓:修身、自信、樂學、笃行
  • 校歌:《貴陽人文科技學院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花溪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董家堰 大學城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黨武街道
  • 院校代碼:13651
  • 主要獎項:創建新型智庫先進社會組織 全國先進獨立學院 貴州省民辦非企業等級評估5A級單位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曆史沿革

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

2001年5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2002年,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更名為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2004年1月,教育部予以确認。5月,貴州民族學院與貴州鵬程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共同舉辦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2012年,因貴州民族學院升格為貴州民族大學,學院随之更名為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2016年12月,學校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2018年11月,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研究基地在學校挂牌。 

2021年9月,教育部緻函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并更名為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同時撤銷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的建制,舉辦方為貴州鵬程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下設8個教學單位,開設有38個本科專業。

教學單位

專業

體育與藝術學院

音樂學、體育教育、休閑體育、美術學、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舞蹈表演

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人工智能

經濟與管理學院

市場營銷、旅遊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文化産業管理、房地産開發與管理、電子商務、财務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農藝教育

建築工程學院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城鄉規劃、建築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廣播電視編導、英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法學院

法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有專兼任教師978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占45.8%,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6.8%,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黔靈學者”、貴州省管專家、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等教學名師30餘人。師資隊伍中教授,副教授占50.57%,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76.88%。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肖遠平 

文化名家暨 “四個一批”人才:肖遠平

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肖遠平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共有各類實習實訓基地214個,獲得教育部第二批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項。2019年,學院“銀鳳钗頭”項目獲得了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在“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共獲得國賽2銅、省賽1金2銀。

教育部第二批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六位一體”環境法學虛拟仿真課程建設 

學校榮譽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先後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創建新型智庫先進社會組織”“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學校”“貴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貴州省巾帼建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有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2個,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

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傳承創新重點研究基地(高等院校)

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 

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少數民族非遺傳承創新團隊、烏江流域生态法治保障研究團隊 

科研成果

2020年,學院8項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獲教育廳立項,獲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項,獲貴州省202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項。

2021年,學院獲得貴州省 202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2項,獲得貴州省 2022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立項5項。

項目類别

項目名稱

貴州省202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西南少數民族史詩遷徙母題研究

貴州省202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下黔東南全域旅遊模式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12月,貴陽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圖書46.5萬餘冊,電子圖書50萬種,電子期刊7241種,電子資源共計3.5萬GB,訂購了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和 《中國知網碩博論文數據庫》全庫,館藏文獻結構主要為漢語言文學、新聞、英語、法學、計算機、旅遊、大數據、體育、美術、音樂、藝術設計、建築學等方面的文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學院先後與北京語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每年選派100餘名學生到校外交流學習。先後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泰國蘭塔納功欣皇家理工大學、泰國西那瓦大學、法國上阿爾薩斯大學、勒阿弗爾大學、英國格林多大學等高校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千人留學計劃”項目,每年選派20餘名優秀學生赴中國國外交流學習。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形狀整體圓形,是高校标志的慣例團,圓形也意味團結;有圓有方,有規矩。象征學校教育學生“沒有方圓不成規矩”,體現學院辦學把“學會做人”作為首位的辦學理念。

圖案用紅、白、藍、淺藍四種色彩,以紅、藍為主色,以白、淺藍為輔色。紅色代表學生青春的激情、也代表少數民族的激情色;藍色代表現代科技,也代表學院的希望。白色代表鮮明而純潔;淺藍色作為過渡色勾勒出圓形的邊,既讓圖案協調又意味着各民族學生的和諧相處、意味學院整體的和諧氛圍。

以傳統的中國篆印作為圖案核心,一是意味學院堅持傳承中國特色的文化理念,有學校文化傳承的性質;二是印内容有明顯的“人文”兩字,既代表人文科技學院,又代表學院倡導的人文精神;三是“人文”二字用雕刻的手法,這代表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思想;四是篆印的形狀布置,此形略看是一方傳統印,細看紅色部分似一筆記本電腦,“電腦”左面與“文”字邊鑲有“K”型,右面和下面似電腦的開啟間隙,實際上鑲有“J”,“KJ”即“科技”拼音縮寫;“人”字頭冒出,既似“電腦”的鼠标,又蘊含學生成才而“出頭”,或有“出人頭地”之意。

中間印下的“2001”是學院創辦的時間;上半圓藍色内标學院漢字名稱;下半圓紅色内标學院英文名稱。

精神文化

校訓

修身,自信,樂學,笃行

修身,出自儒家經典之語:“格物,緻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放在第一位,即希望學生先學會做人。修身,要學會修煉自身、善待他人,學會溝通合作;要學會面對情感、面對原則;面對義利、面對榮辱;面對功過、面對良知。大學生要深刻領會“大局意識、團隊精神、承擔責任、感恩情懷、誠實守信、理解寬容”等等各種做人的道理。要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修身有底線,也有标準。底線就是不能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隻要不過底線,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修身的标準,正如孟子所言:“學問之義無他,求放心而已”。做人做事要有責任心,要讓自己放心,讓他人放心,讓父母放心,讓社會放心!這就是修身的标準。

品德素質如何,将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希望學生在不斷獲取知識、學會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品德修養。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自信包括:一是相信自己,二是相信自己的集體,三是相信自己的社會。這才是自信的全部内容。

對自己要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成才。要相信自己的潛能和亮點,要振作精神,拿出最好的學習狀态,理出最佳的學習動機,要自信自己今後能與人們一起競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自己有用武之地。要揚長避短,勇于進取,不斷地超越自我。

對自己的學院要自信,校興我榮、校衰我恥。嶄新的校園讓我們自信,規範的機制也讓我們自信;學生的榮譽讓學院自信,學院的榮譽也讓學生自信。我們的學院是一所平凡的學院,但是,我們每年都有一批同學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為學院争得了榮譽;學院每年在各方面的工作中也取得了優異成績,為學院争得了光彩。隻要全院上下锲而不舍,就會滴水穿石;隻要全院師生奮起直追,就會更上層樓。學院良好的形象和聲譽,離不開每位師生所盡的每一份努力。

對自己的社會要自信,我們的祖國在強盛,我們的社會在進步。要相信,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要相信,我們的社會是講公平正義的。要相信,我們的時代呼喚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無論你是哪一所學校畢業的,英雄不問出處,社會都能唯才是舉。要堅信這一社會價值觀,我們一定會步入正道。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求學不如勤學,勤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樂學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學習有很多狀态:有厭學,想學,勤學,善學,樂學。“厭學”是不想學,也學不進;“想學”是學習的願望;“勤學”是學習的習慣,“善學”是學習的方法,“樂學”是學習的情結。隻有樂于學習,才學得進、學得好。

學習,是學生大學四年的第一要務、第一需要。希望學生時時告誡自己:學習是自己面臨社會競争的需要,是證明自己成功的需要。要讓自己常常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你就有學習的動力。素質提升的需要,是人的高品位需要,它比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層次要高。有了需要、有了動力,就會樂此不疲。

樂學者勝出,厭學者淘汰。優勝劣汰,是自然的法則,是社會的法則,是市場的法則,也是學習與競争的不變法則。

希望學生首先明确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态度、把握學習方法,然後才會領略學習樂趣,最終也自然會取得可喜成績。

笃行出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忠實、專一。笃行:就是要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切實付諸行動。

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說法,行為改變比思維改變更重要。要導緻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隻有通過行為方式才能更有效,更便捷。

這裡指的行為改變的學習,實際上是要形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一種好的品行。勤奮,就是一種品質,是付諸行動的品質。我們一旦定好目标,就立刻付諸行動。光有好的想法、好的思維、好的價值觀,如果不付諸行動的話,人的價值就永遠體現不出來。笃行,除了付諸行動以外,并且要持之以恒,才會形成一種品質,才會體現你的價值、實現你的理想。

總之,希望學生修身、自信、樂學、笃行。要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有專長,全面發展。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陸官虎

執行校長

周俊

黨委副書記

馬帥、王永祥

副校長

黃玮、左丹、陳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