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

同位素

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或不同質量數)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1]自19世紀末發現了放射性以後,到20世紀初,人們發現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種,到目前為止,己發現的元素有109種,隻有20種元素未發現穩定的同位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大多數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幾種同位素組成的混合物,穩定同位素約300多種,而放射性同位素竟達1500種以上。而且證明,有些放射性元素雖然放射性顯著不同,但化學性質卻完全一樣。
    中文名:同位素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Isotopes 提出者:F.索迪 提出時間:1910年 應用學科:物理 适用領域範圍:和平利用核能

定義

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或不同質量數)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這裡的原子是廣義的概念,指微觀粒子。例如氫有三種同位素,H氕、D氘(又叫重氫)、T氚(又叫超重氫);碳有多種同位素,例如12C(12為上标,下同)、14C等。在19世紀末先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随後又發現了天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并測定了同位素的豐度。大多數天然元素都存在幾種穩定的同位素。同種元素的各種同位素質量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許多同位素有重要的用途,例如:12C是作為确定原子量标準的原子;兩種H原子是制造氫彈的材料;U是制造原子彈的材料和核反應堆的原料。同位素示蹤法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工農業生産和醫療技術方面,例如用O标記化合物确證了酯化反應的曆程,用于甲狀腺吸碘機能的實驗等。

發現意義

同位素的發現,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更深一步。這不僅使元素概念有了新的含義,而且使相對原子質量的基準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再一次證明了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質子數(核電荷數),而不是原子質量數。提出原子核的中子一質子理論以後,才進一步弄清,同位素就是一種元素存在着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幾種原子。

由于質子數相同,所以它們的核電荷和核外電子數都是相同的(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并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因此,同位素的化學性質是相同的,但由于它們的中子數不同,這就造成了各原子質量會有所不同,涉及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質(如放射性等),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質子數為偶數的元素,可有較多的穩定同位素,而且通常不少于3個,而質子數為奇數的元素,一般隻有一個穩定核素,其穩定同位素從不會多于兩個,這是由核子的結合能所決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