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

麥家

中國浙江男作家
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陽大源蔣家村,1981年從軍,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麥家是首位被“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小說《解密》被收進“企鵝經典”文庫,是繼魯迅、錢鐘書、張愛玲作品後,唯一入選“企鵝經典”的中國當代小說,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風聲》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是掀起中國大陸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
    中文名:麥家 外文名: 别名:蔣本浒 民族:漢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 職業:編劇,作家 代表作品: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小說集《紫密黑密》《地下的天空》《讓蒙面人說話》《充滿愛情和凄楚的故事》等 主要成就: 籍貫:浙江富陽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

簡介

麥家,男,作家,編劇。1964年生于浙江富陽,現居成都。曾從軍17年,輾轉六個省市,曆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宣傳幹事、處長等職;後從事寫作,以《解密》、《暗算》等作品迅速崛起于文壇,因其作品風格簡潔卻深不可測,創作手法獨特詭秘而又幽邃神奇,到處玄機暗伏,極為挑戰人的智力,被認為是當今文壇最具實力的“黑馬”,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其作品也被稱為“新智力小說”。

主要經曆

童年經曆

1964年,麥家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大源鎮蔣家門村,他的父母都普通的農民。麥家兒時家庭政治地位比較低下,爺爺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親是“右派”和反革命分子。家裡的幾頂黑帽子使麥家從小就被别人歧視,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甚至連為人師表的老師也污辱他。在無有效交流又備受欺辱的童年中,麥家将内心的恐懼都寫成了日記。 

部隊生涯

1981年,麥家參加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并因數學成績是100分、物理98分、化學97分,且體檢合格,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破格錄取。

1983年,畢業于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輾轉六個省市,曆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宣傳幹事、處長等職。

1986年,開始創作嘗試寫小說。

1988年,麥家将多年記日記中積累的小說素材寫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私人筆記本》,投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學雙月刊《昆侖》。雜志社的編輯部主任海波從衆多來稿中發現了這篇風格獨特的作品,并将其改名為《變調》,稍作編輯就發表在《昆侖》上。當時《昆侖》發行量高達80多萬份,小說《變調》發表之後,在軍隊内外都産生了較大的影響。南京軍區的一位領導因此發現了他,有意識地培養和使用他,立即下了一紙調令。

1991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

寫作經曆

1986年,開始創作嘗試寫小說。

1997年,轉業,定居成都,供職于成都電視台電視劇部,任編劇。

2002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并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寫了10年,他面臨着雙重考驗,既要去打動那些文學編輯,又要經得起保密審查。從1991年開始寫,短篇,寫成中篇,後來又寫成長篇。1992年投給了某雜志,10月的時候,看到退稿信,他背了個包就出門了,公共汽車開到哪裡都不知道,就這麼走了一個禮拜,用他的話說是“完全奔潰了,簡直太荒唐了,寫得這麼好的小說還不行。”2002年,《解密》長篇終于出版了,出版社接到保密委員會的電話:不能再版,不能宣傳,現有的書要下架。這三個要求。10年心血付之一電話。麥家不甘心,啟動組織評審。

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暗算》。這部作品是麥家反特懸疑小說的代表作,故事橫跨30-60年代,将間諜戰、密碼戰、無線電偵聽熔于一爐,詳細叙述了革命志士的奉獻精神。

麥家榮獲茅盾文學獎

麥家榮獲茅盾文學獎

2007年,出版長篇小說《風聲》。

2008年,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調任杭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風語》。

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風語2》、《刀尖》。

2013年,當選為新一屆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  

2014年1月7日,聘任為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榮譽主席。 

2014年3月18日,其長篇小說《解密》在英國、美國同步上市,在美國亞馬遜網站銷售,僅僅幾天就突破了中國小說作品網絡銷售的最好成績,一度排名亞馬遜世界文學第17名,并幾乎同時獲得《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獨立報》《新共和》等超過35家世界主流媒體的長篇大幅報道和諾貝爾獎得主莫言的好評。

2014年6月,麥家西語版《解密》獲得了3萬冊的首印數和12.5%的版稅率,這個首印數在中國作家中很罕見,而版稅率也達到了歐美暢銷書作家的規格。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街頭的公交上印有麥家《解密》海報,海報上寫着:“誰是麥家?你不可不讀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

2014年7月,麥家西語版《解密》受到了阿根廷讀者和作家的歡迎,在綜合圖書總銷售榜單上攀升到第二位,在阿根廷共銷售3000多冊。

編劇經曆

2005年,小說《暗算》改編成同名電視劇上映,作為諜戰劇的開山之作,開播後,斬獲當年各大主流媒體“最佳電視劇”、“最佳編劇”獎項,收視率也蟬聯各地排行榜榜首,奠定了諜戰影視經典,引發了諜戰文化時代。

2009年,小說《風聲》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由馮小剛監制,陳國富、高群書導演,李冰冰、周迅、張涵予、蘇有朋、黃曉明等大批明星出演,成為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累計票房達2.5億,成為中國内地商業電影裡程碑。

2011年,被稱為電視劇的“麥家年”。由麥家親自擔綱編劇的《風語》上映,央視以85萬一集的高價奪得先機,創下了央視收購的年代劇單價新高。《刀尖上行走》在五大衛視黃金檔播出,獲同檔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小說《風聲》也被改編成電視劇《風聲傳奇》上映。

2012年,小說《暗算》改編成電影《聽風者》上映,由麥兆輝、莊文強及麥家聯合改編,梁朝偉、周迅、王學兵等出演,收獲了2.5億票房。麥家原著成為影視票房的吸金器。

社會活動

2008年6月,與阿來、楊紅櫻共同發起為四川地震募捐行動。

2012年,啟動“麥家理想谷”年輕寫作者扶持計劃

主要作品

類型

長篇小說

《暗算

改編成電視劇《暗算》

第一章改編成電影,命名為《聽風者》

《風聲》

電影《風聲》

電視劇,命名為《風聲傳奇》

話劇《風聲》

《風語》兩卷

改編成電視劇《風語》

《刀尖》兩卷

改編成電視劇,命名為《刀尖上行走》

中短篇小說集

1994年

《地下的天空》

改編成電視劇《地下的天空》

《讓蒙面人說話》

-

《充滿愛情和凄楚的故事》

-

《軍事》

-

《麥家作品集》四卷

-

《麥家文集》五卷

-

《天外之音》

-

《黑記》

-

《陳華南筆記本》

-

随筆集

2008年

《人生中途》

-

《八大時間》

-

《非虛構的我》

-

另發表《兩位富陽姑娘》、《胡琴哭似的唱》等中短篇小說30餘部

海外銷售

2014年3月18日,麥家的經典密碼小說《解密》的英譯開始在美、英等35個英語國家上市。

上市當天,《解密》上市24小時即創造中國文學作品排名最好成績:英國亞馬遜書綜合排名385位;美國亞馬遜綜合排名473位,列世界文學圖書榜22位。此前中文作品在亞馬遜綜合排名極少進入前一萬名,大部分中國作家排名都在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名之外。

繼英國企鵝出版公司和美國FSG出版社簽約出版《解密》英文版後,《解密》《暗算》等作品相繼與美國、英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德國、以色列、土耳其、波蘭、匈牙利、瑞典、捷克等國家的21家出版社簽約,還包括加泰隆尼亞語和希伯萊語。

榮譽獎項

文學作品

獲獎年份

所獲獎項

《陳華南筆記本》

新加坡“華語文學獎”

2001年

第五屆成都市金芙蓉政府獎

2003年

第三屆四川省文學獎

《解密》

2003年

中國小說協會2002年中國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

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2005年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兩位富陽姑娘》

2004年

中國小說學會2004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

《暗算》

2007年

第八屆巴金文學獎諾迪杯文學獎

第七屆成都市人民政府金芙蓉獎

2008年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風聲》

2008年

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人民文學》2007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獎

第十二屆巴金文學獎

《風語》

2011年

榮獲2010年度中國書業年度圖書獎

榮獲2010年度中國圖書榜文學獎·十大好書

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

《刀尖》

2012年

2011年度中國圖書榜文學類·十大好書

獲獎年份

所獲獎項

2002年

電視劇《地下的天空》(編劇)獲大衆電視金鷹獎最佳将電視劇獎

2003年

年度中華文學人物·進步最大的作家

2006年

四川省十佳電視工作者

2007年

第三屆風尚中國榜·年度風尚作家

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

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

2008年

四川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榮登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09年

全國優秀電視劇編劇

榮登2009第四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0年

中國反盜版形象大使

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1年

第六屆華人精英會·十大華人精英

2012年

杭州市傑出人才獎

2013年

杭州市第三屆傑出人才獎

人物語錄

要以懷疑的眼光看世界!

文學藝術的意義,就是能讓人類的精神記憶變成一條聯通過去、今天、未來的河流。

某種意義上,緩慢是成功的捷徑。

對現在的作家。我就一個字,“守”。無名前,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後,要守得住名利的誘惑。

人物評價

社會評價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稱贊麥家是”諜戰劇第一人”。

麥家是一個炫技的寫作者,從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小說格局看,麥家是少有的能夠将上世紀80年代先鋒傳統轉移和安放在當下,并在當下激發出新的活力的作家。除了碼洋和版稅,貼在麥家身上的顯赫标簽還有“茅盾文學獎”、“中國諜戰之父”等等。麥家的寫作帶動了一批擁趸者和跟風者。讀麥家的小說可以隐隐約約感到他在向卡夫卡式體制對人壓抑的現代命題靠近。麥家持續有效的寫作實踐極大地提升了推理懸疑這一小說類型在漢語小說中的地位,重建漢語類型文學的尊嚴。麥家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意義應該是對一個湮沒的傳統的打撈和再造,他修複了文學和大衆之間的通道,使得文學的廣泛和有效閱讀重新成為可能。

茅盾文學獎授獎辭:麥家的寫作對于當代中國文壇來說,無疑具有獨特性。《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禀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裡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緻地展現。麥家的小說有着奇異的想象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二○○七年度小說家授獎辭:麥家的小說是叙事的迷宮,也是人類意志的悲歌;他的寫作既是在求證一種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溫一種英雄哲學。他憑借豐盛的想像、堅固的邏輯,以及人物性格演進的嚴密線索,塑造、表彰了一個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壓下,在内心的曠野裡,為自己的命運和職責有所行動、承擔甚至犧牲。他出版于二○○七年度的長篇小說《風聲》,以從容的寫作耐心,強大的叙事說服力,為這個強悍有力、同時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以書寫雄渾的人生對抗精神的潰敗,以關注他人的痛苦擴展經驗的邊界,以确信反對虛無,以智慧校正人心,并以提問和懷疑的方式,為小說繁複的謎底獲得最終解答布下了綿密的注腳。麥家獨樹一幟的寫作,為恢複小說的寫作難度和專業精神、理解靈魂不可思議的力量敞開了廣闊的空間。

他人評價

莫言說: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麼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然後遵循着文學作品塑造人物的最經典的方法來完成了它,所以他獲得了讀者的喜愛,并獲得批評家的承認和好評。

王安憶說:“在盡可能小的範圍内,将條件盡可能簡化,壓縮成抽象的邏輯,但并不因此而損失事物的生動性,因此邏輯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認識和呈現。麥家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這是一條狹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為狹,于是直向縱深處,就像刀鋒。”

李敬澤說:麥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國人的想象力,他把一切世界性的主題帶進了中國文學。麥家的作品既是日用品也是奢侈品,沒有參照物,具有獨特性。麥家是90年代出道新生代作家的一個傑出代表,從麥家開始,文學創作力量将會有越來越多新的血液加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過去小說的審美品質都集中于現實主義或者寫實主義,而麥家的小說則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文學風貌。這也會促進未來文壇的創作面貌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 

張頤武則看重麥家小說偵探、驚險外殼下更深的内容:“人際關系的問題,還有人性的深度,都是這部類型小說之中能讓人回味很久的東西。”不過,也有評論認為麥家的小說其實“很市場”。

雷達表示:“人們喜歡把麥家這幾部小說稱為智力小說、密室小說、特情小說、諜戰小說、解密小說,名目不一而足。我看叫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麥家所顯示的才能的性質和特征。麥家的成功,首先有賴于他超強的叙事能力和推理能力,經營緻密結構的能力,他可以在一個極狹窄空間,展現無盡的可能,翻出無盡的波瀾,制造無盡的懸念,拽着你一口氣跑到頭,必須看個究竟。”

評論家羅崗坦言:“暢銷不一定就是好的。”而對于眼下文學界“純文學”和“青春文學”漸漸加深的裂痕,評論認為,茅盾文學獎對此影響不大。“文學創作的格局很穩定。作家的寫作都保持自己的狀态。評獎是文學繁榮一部分,應看作是對作家的一種鼓勵。” 

楊揚稱麥家的小說體現了南方寫作特有的風格。“他的寫作有韌勁,雖然《暗算》、《聽風》一度在市場不被看好,但在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上,麥家的作品好幾次名列前茅。生活經曆,給了他創作的質感,雖然故事的背景和題材是虛構的,但是不得不說他虛構得比真實還真實。”

外媒評價麥家

1、《紐約時報》2013年2月20日

麥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數中國人并不所知的,外國人更是一無所知”,并援引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的評論:麥家的小說藝術風格“混合了革命曆史傳奇和間諜小說,又有西方間諜小說和心理驚悚文學的影響”。

2、《華爾街日報》分别于2013年2月14日、4月4日和4月25日用大篇幅刊登書評、麥家專訪及出版報道。

《解密》一書可讀性和文學色彩兼容包并,從一種類似寓言的虛構故事延伸到對諜報和真實的猜測中,暗含諸如切斯特頓、博爾赫斯、意象派詩人、希伯來和基督教經文、納博科夫和尼采的回聲之感。

結局是全文最夢幻并令人稱奇的一部分,這本書存在一種特有的微妙的奇異氣質,并不斷設置懸念,從故事的開始一直延伸到故事的結束,讓讀者不得不參與到密碼的破譯中去。

中國小說家麥家譽滿世界,打破海外出版“因果難定”的窘境,引領全球閱讀狂潮。

3、《經濟學人》周刊2014年3月24日

封面直接标點《解密》是“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全文以“每個人都該讀的中文小說”為标題,盛贊《解密》“是35年以來,最偉大的中文小說”。文章第一句話就說:“終于,出現了一部偉大的中文小說。”

4、英國BBC電台2014年3月15日

在《星期六》書評欄目評價《解密》是部偉大的小說,并稱贊麥家是你尚未知道的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

5、美國《紐約客》

麥家将自己無人能及的寫作天賦與博爾赫斯的氣質巧妙結合,為讀者呈現了一段複雜而又好看的中國曆史以及獨特的政治魅力。

6、《泰晤士報》2014年3月15日

麥家的天才智慧并不隻是他在叙述故事的技法上,而更是将一個迷宮般的傳奇、人物不幸的境遇、和最終非常規的隕滅寫的那麼動人。麥家打破了中國作者在國内暢銷而在國際無聲的窘境,成為了當下全球炙手可熱的作家。

7、《每日電訊報》2014年3月5日

《解密》很好的将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中國,及中國在世界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生動地描繪了出來。以令我們熟知的角度重新梳理了那段曆史。

8、《衛報》和《觀察家報》分别刊登書評及深入報道。

麥家有一種獨特的叙述語言,包括一些冗長并且有時候很明顯與主題并不相關的第三人以日記、訪談的第一人稱叙述,讀起來會很繁複費事,盡管如此,故事卻仍然如此抓人眼球,他描述了一個從沒有憐憫心的主人公為了一個尚未解密的目标掙紮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正是他和他的戰友們在中國的戰後時期留下的剪影。不出意外,當你看完《解密》,一定會讓你想閱讀更多的麥家的作品。

《解密》是一部耐人尋味而又異乎尋常的小說。它用獨特的方式,采用多視角以及需要讀者破譯的複雜方法,但又讓讀者能完全陷入作者編織的密碼寓言當中。作者本人用自己擅長的密碼學打開了一個神奇的數學密碼世界。

9、英國《金融時報》2014年3月28日

麥家的寫作結合了博爾赫斯和納博科夫的特點,而且令人驚喜的是,《解密》是一部完全獨創的文學類型——将諜戰小說、曆史元素和數學邏輯學術融合成了一個具有震撼力的整體。

10、美國《新共和》雜志 2014年3月28日

正如麥家對愛國主義解碼所暗示的那樣,容金珍可以被奉為中國式英雄。

11、英國《泰晤士文學增刊》2014年1月25日和27日

小說《解密》于微妙與複雜中破解秘密、探索政治、夢想及其意義……從奇特而迷信的開始到二十世紀社會進步中容氏家族的逐步衰落,全書引人入勝……然而,釋卷之後,揭示人性的複雜才是本書永恒的旨趣之所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壇出現了莫言、蘇童、餘華、王安憶等一批優秀作家,但從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壇崛起的隻有一個作家就是麥家。

12、英國《獨立報》2013年1月14日 作者:愛得伍德 威爾森

《解密》是一部讓人沉迷并愛不釋手的非同尋常的小說,主人公金珍這樣的人物其實有着更寬泛的寫意,人物本身其實就是一部複雜而神秘的密碼,然後這部密碼也永遠不能被人完全解密。

13、《星期日獨立報》2014年1月26日

《解密》的超現實主義,偶爾夢呓般的語氣使讀者忘記或者暫時忘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并繪制了一幅地下情報的有趣畫面。《解密》是一部引人入勝和非同尋常的作品,也許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像容金珍一樣未曾被發現了解的英雄人物。

14、《出版人周刊》(國際圖書新聞雜志,出版界權威期刊)2014年2月16日

麥家在《解密》這部小說中通過獨特的視角和靈感的叙述,與複雜的數學理論巧妙交織,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經濟學人》評價麥家《解密》

終于,出現了一部偉大的中國小說。在過去的三十五年裡,大量的中國小說湧向海外,但隻有很有限的一部分才被海外讀者熟知。這些備受關注,并且飽受好評的文學作品,大多數都表現出了對中國這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國家敏銳的洞察力。毋庸置疑,那些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有的語言犀利,有的駭人聽聞,有的甚至筆鋒直指敏感的政治話題。這些作者中還誕生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是,在這成千上萬的譯作中,幾乎沒有一本書,可以讓那些對中國這個國家缺乏了解和興趣的人,依舊能讀得津津有味的。

麥家先生的處女作《DECODED》,一舉打破了現有的局面。這部以一名前情報局化名特工的口吻完成的作品,以《解密》的書名于2002年在中國出版,如今被奧利威亞·米歐敏翻譯成一部故事磅礴宏大、情節跌宕起伏的英文作品。全書完美的節奏掌控,讓它在衆多的中國小說中脫穎而出,生動離奇的情節和新穎奇詭的講述方式,讓你從第一頁開始就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故事主要圍繞一個名叫容金珍的孤兒展開,他有着極高的數學天賦,在經曆了兩次收養之後,被強行招入中國破譯密碼的情報機構“701”基地。孩童時期的他經常吃着花數螞蟻,以此來計算自己跟養父共同生活的日子。成年之後依舊自閉脆弱的他,每天面對着牆上五顔六色的圖表和數字塗塗抹抹,尋尋覓覓。在破解那部所有人都無計可施的密碼(紫密)之前,他在同仁的眼中不過是一個懶散的閑人。

孤獨,揭示密碼破譯者的孤獨,是這部小說的主題。盡管内容抓人眼球,但《解密》并不是一部驚悚懸疑類的小說。書中有一個匿名的旁述者,最後向讀者揭開了容金珍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如何隕落的真相:一個簡單的錯誤造成了一個天才的夭折(小偷在火車上偷走了容金珍的皮包,裡面有他工作用的絕密筆記本,導緻他傷心病狂,發病緻瘋,成為廢人),曾經的民族英雄最後隻好在前任特工同仁的照顧下,在療養院中度過癡呆的餘生。

如果你試圖以此書來了解中國情報組織的機密,或許會失望,因為麥家先生沒有利用密碼破譯的過程向我們揭露這個職業的秘密故事,而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一位天才試圖努力破解另一位天才竭力構造的謎宮——結果卻造成史上最令人心碎的”悲劇故事。本書将沉重的曆史以輕緩的方式講述給讀者,生動好看。比如裡面有一段寫到容金珍因為用“封建迷信”的傳統幫同事們解夢而被罰,寫檢讨書。又比如,容金珍的生命一旦受到威脅,那麼作為保護他生命安全的保镖的任務就是要先把他殺了,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他身上的機密不緻于洩露。等等。

這樣一個怪異、扭曲、非常的故事,卻被作者用優美生動的散文化的語言書寫了出來。破譯密碼的過程,就好像伸出手試圖去抓飛在空中的小鳥一般神奇。書中的每個角色,甚至是那些非科學工作人員都鮮活如真:好像容金珍試圖去破解的那些無實用的密碼一般“奇異,古怪,心懷不軌”。書中零散地充斥着各類情感,但表達卻是渾然一體,毫不做作。因為脆弱,容金珍無法忍受“其他人身上那些數不清的個性和毛病”,所以他愛上了一個“來無聲去無息”的女人,後來她做了他妻子。

麥家被譽為“中國的丹·布朗”,但除了他們的書同樣高達百萬的銷量以外,兩位作者似乎沒有其它相似之處。我們從這部小說中可以看到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也能讀到像彼得·凱裡的小說那樣被完全帶入一個全新世界的神秘主義。書中這位如此不平凡的主人公,這個冷漠與溫柔可以如此和諧并存的神秘人物,讓我們不得不聯想到湯姆·麥卡錫的經典作品《C》。不僅如此,麥家的寫作方式具有獨樹一幟的特色,他喜歡與讀者們玩文字遊戲:他的傳述經常這樣,前面說,“事情無疑就是這樣可信的。”但緊接着,在下一段落裡,他會立刻為了那個被修飾過的真相而道歉,乞求讀者的原諒。總之,麥家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誘人而神秘的中國之旅,這絕對是一次淋漓暢快的閱讀體驗,請盡情享受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