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

張榮發

中國台灣企業家
張榮發,1927年10月6日出生,台灣基隆人,現任長榮集團總裁。[1]不管是在美國的舊金山、還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或是南非的開普敦,甚至是中國的上海,都可見到漆有“Evergreen”(長榮海運)的綠色集裝箱車在街上飛馳。經過多年的努力,長榮海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隊之一,更成為台灣業績卓着的跨國企業,集團創始人張榮發在世界上更是享有“船王”的美譽。
    中文名:張榮發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1999年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中曾排名241位 出生地:台灣基隆 職業:長榮集團總裁

人物介紹

集團負責人:張榮發

集團經營領域:海運、航天、酒店

集團總資産:N.A

2001年營收:2,023億元新台币

集團人數:18,000人

張榮發屬于台灣老一輩企業家。雖然他僅有職校夜間部學曆,沒有顯赫的家世,就像遊戲“大航海時代”中的主人公一樣,事業從一艘船齡20年僅四五百噸的老貨船起家,經過40年的耕耘,現已擁有近150艘集裝箱貨輪的龐大船隊。

目前,長榮集團已發展成集海運、空運、内陸運輸、貨櫃、酒店、制造等業務為一體的跨國企業集團。除了旗艦長榮海運外,另有十家關系企業,分别是長榮運輸、長榮重工、立榮海運、長榮國際、長榮貨櫃、立榮航空、長榮航空、長鴻營造、榮剛重工、長榮空廚等公司。據保守估計張榮發自有資産近20億美元,在1999年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中曾排名241位。

海洋之子

帶着“Evergreen”跑遍全世界,張榮發曾形容自己是“海洋之子”。的确生于台灣港口城市基隆的張榮

發從小在海邊長大,天生就注定要“靠海吃飯”。張榮發的父親是船上的木工,在他18歲時就死于海難,7個子女全賴寡母撫養。然而,張榮發并不屈服于困頓的環境。他自小就顯露出絕不就此低頭的骨氣,逆境反而鍛造了他創造新天地的氣概。從台北商業職業學校畢業後,張榮發就跑到海運公司打工。少年氣盛的張榮發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從最早當事務員,一步步升為事務長、理貨員、二副、大副,最後升級考到船長執照。這些坎坷的經曆,對張榮發日後事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年輕時張榮發的最大願望就是能擁有一條自己的船,把自己對海運的知識和經驗,加以施展發揮。60年代初,張榮發抓住台灣經濟起飛的機會,創辦了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當時張榮發惟一的舊船,一開始就跑其他人不敢跑的中東線。當時中東航線并不熱門,有人好意勸他,不要開這個航線,因為遠東運費同盟的船舶公司已準備聯合對付新加入的公司。“豈有此理,為何叫我不要開?我一定要開,”張榮發氣呼呼地說。結果,長榮第一次出航中東,就隻能從日本裝些笨重的鐵條,雖起步艱辛,但長榮海運卻始終提供完善的運輸服務品質,漸漸獲得貨主的肯定與支持。創業時的種種挫折,反而激發出張榮發更大的戰鬥意志。

70年代末是世界航運的黃金時期,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建造快速、經濟、安全的集裝箱輪船。為趕上世界潮流,張榮發決定發展集裝箱。1975年,長榮海運公司的第一艘集裝箱船下水,首次遠航台灣至美國東海岸的定期航線。1984年7月,長榮海運更開創了史無前例的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奠定長榮在全球貨櫃船業務的領先地位,長榮船隊的規模,自此一直居于全球貨櫃船隊之首,張榮發也被稱為世界“超級航運帝國皇帝”。

張榮發曾再三表示海運是他的最愛,“我始終如一的信念,便是一定要咬緊牙關渡過難關的考驗,以期在海運的領域裡,開拓出一片天地。”行了一輩子船,如今雖已近耄耋之年,但張榮發的最大休閑仍在海洋。功成名就後,他曾以新台币20億元訂做了一艘豪華遊艇“長榮号”。用世界遊艇專業機構的說法,“這是一艘六星級的海上旅館”。反正張榮發是一輩子離不開海洋了。

集團簡介

概況

長榮集團是台灣十大财團之一,資産總額超過1000億元。長榮海運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航運公司,集裝箱運輸航線遍及亞洲、美洲、歐洲、中南美洲及紅海、地中海等地。長榮集團的老闆張榮發更是當今世界新船王,被譽為“海上之帝”,還以500億元的财富淨額并列台灣第4大富豪。張家兒女與女婿均在家族企業任職,有些已擔當重任。張榮發還是政商亨通的大商人,政商關系十分良好,與李登輝的關系非同一般。他出資成立的“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是李登輝的重要智囊機構。

核心機構

長榮集團旗下包括:長榮國際,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空運倉儲股份有限公司,立榮航空,長榮國際儲運有限公司,長榮航太,長榮航勤。

服務

發展至今,長榮海運集團(長榮海運、意大利郵船、榮升海運)服務網絡遍及亞洲、中東、歐洲、美洲、澳洲、非洲及地中海等地區,貨櫃承載量早已躍居全球最大的貨櫃船運送業者之一。國際貨船協會發布2004年全球貨櫃船公司排名,長榮海運集團位居第三,僅次于丹麥馬士基海陸與瑞士地中海航運。長榮海運目前的海運承運能力為四十二.三萬TEU,擁有貨櫃船一百四十五艘。

長榮海運的服務網絡遍及五大洲八十多個國家、二百四十餘處的服務據點,以串聯南北、橫貫東西的棋盤式服務網絡及航運知識與經驗兼具的海、陸勤專業人員,提供客戶安全,高質量的全球運籌服務。為提供客戶更便捷、更高效率的運送服務,除美國洛杉矶、塔可馬(Tocoma)、歐洲鹿特丹之專用碼頭外,長榮集團目前在全世界共投資經營八座貨櫃碼頭,作為主要的區域轉運中心,分别是台灣的台中港32、33号貨櫃碼頭、高雄港第四、第五貨櫃中心、巴拿馬的個朗貨櫃碼頭、意大利的塔連多貨櫃碼頭、台北碼頭、甯波碼頭及在全世界尚有10餘個未定案之碼頭投資項目等等。

長榮海運成立迄今三十多年來,向來以提供客戶最安全、便捷、貼心的高質量運送服務為職志。截至目前為止,海内外共有三十餘家以上的公司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系統驗證并獲頒證書。此外,基于善盡社會責任、緻力環境保護與确保地球永續發展之考慮,長榮海運亦成功地建立一套安全(Safety)、質量(Quality)、與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并重的稽核管理系統,并于2002年年底通過美國驗船協會驗證并獲頒證書,此乃全球少數幾家率先取得SQE三合一證書的貨櫃輪船公司。

創業經過

創業簡介

大海、天空,這是行船人在海上永恒的兩樣東西,而海洋也許給了張榮發

安分的性格。1988年9月借由海運事業在世界所奠定的根基,張榮發一手創立台灣第一家民營的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EVA)。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内,長榮航空已與華航并列為台灣兩大航空公司。如今長榮航空從首航時僅擁有兩架飛機,發展到如今擁有近40架客貨機的規模,航點遍及歐、美、亞、澳4大洲30餘個城市,其成長速度已創下世界民航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而今年春節包機直航,6家航空公司中就有長榮航空,其競争力在台灣誰敢小觑。

敬業精神

同經營海運業一樣,過去隻要是訂造新船,張榮發均親自參與船舶的設計。秉持着這種認真踏實、努力學習的精神,雖貴為全球最大輪船公司老闆,但在為購機計劃前往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參觀時,張榮發也是換上安全帽和工作服,仔細聆聽波音公司的工程師解說各項飛機引擎構造及功用。張榮發的關注投入,令美國人佩服,他們還笑着問他:“總裁是否有意開飛機制造公司了?”張榮發則表示:“其實飛機的引擎和輪船類似,但飛機的輪軸接合緊密,卻比輪船還要精密。”張榮發認真研究的精神可見一斑。

行業拓展

張榮發不安分的性格,使他不斷地尋找新的挑戰。在海運起家後,80年代的長榮便逐漸擴大經營範圍,向航空、旅館、房地産、鋼鐵等領域發展。而據長榮集團副總經理、駐北京總代表周寶裕透露,長榮對航運業的經營已形成“一條龍”網絡,涵蓋了上、中、下各個層次,除客、貨運輸外,集團還設有航天科技、重工、造船、集裝箱、碼頭服務、航空地勤、航空餐飲服務及酒店業等實體。

經營理念

避免關系

以前公司剛成立時,每逢過年過節,有些員工就會帶着太太到我家來拜年、送禮,後來我明令嚴禁這種情形。因為這樣會有人情壓力,也宣讓員工以為隻要帶太太到董事長家拍馬屁,就萬事OK,大家有樣學樣,靠送禮、走後門來争取升遷,這種錯誤的心态,我是絕對不允許的,如果這樣行得通,我如何對那些辛勤努力工作的同仁交代呢?我自己以身作則,公司的主管自然也對部屬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提拔真正優秀的人才為公司效力……

嚴格禁止員工來拜年、拍馬屁,違反者會被革職的;存着僥幸心态向上司巴結的行為,對我來說是絕對行不通的。

親自參與

同經營海運業一樣,過去隻要是訂造新船,張榮發均親自參與船舶的設計。秉持着這種認真踏實、努力學習的精神,雖貴為全球最大輪船公司老闆,但在為購機計劃前往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參觀時,張榮發也是換上安全帽和工作服,仔細聆聽波音公司的工程師解說各項飛機引擎構造及功用。張榮發的關注投入,令美國人佩服,他們還笑着問他:“總裁是否有意開飛機制造公司了?”張榮發則表示:“其實飛機的引擎和輪船類似,但飛機的輪軸接合緊密,卻比輪船還要精密。”張榮發認真研究的精神可見一斑。

眼光獨到

長榮是進大陸較早的台灣大型集團,1994年,在台灣當局允許航運業赴大陸投資及經營碼頭業務後,長榮旗下的長榮、立榮兩家海運公司聞風而動,分别以5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在上海、青島、廣州等地投資經營貨櫃集散場及碼頭業務。雖然這8000萬美元投資對張榮發而言僅是探路,但這在當時卻是台灣服務業中對大陸投資規模最大的一筆。

盡管由于台灣政策的限制,長榮集團進入大陸并不順暢,但長榮近幾年的準備動作十分積極。除了目前在北京已有長榮航空辦公室,在尋求與大陸航空業者的合作外;長榮海運在大陸也已成立上海長榮集裝貨運公司(出資600萬美元,持股60%)、上海寶榮國際集裝公司(出資800萬美元,持股65%)、甯波長勝貨櫃公司(出資1241萬美元,持股40%)、青島長榮集裝箱儲運公司(出資700萬美元,持股40%)、深圳運榮運輸公司(出資175萬美元,持股55%)和深圳和記内陸集裝箱倉儲公司(出資550萬美元)。

另外,集團也通過長榮和立榮,積極在大陸成立營運據點,目前在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等約20個城市,均已設有營業據點。長榮可望成為未來兩岸三通後,能最快切入大陸市場的運輸集團。

張榮發在台灣素有“紅頂商人”的名頭,但為了和大陸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張榮發已于去年辭去“台灣總統府資政”的職位,長榮海運還決定将船隊三分之二的貨輪國籍,由巴拿馬以及台灣地區移往英國和意大利,以布局歐盟和大陸市場。

業界分析,張榮發此舉,除了基于稅賦和戰争風險的考慮外,着眼的正是大陸商機。因為如将船隻改在于英國和意大利設置或購買的公司名下,以百分之百外資的方式到大陸設立分公司,就可以降低營運成本,增強企業競争力。據說長榮海運的目标是争取占有大陸海運市場10%的占有率,陸運目标是在台商主要投資點籌建集裝箱運輸公司;空運目标是除了目前在北京設辦事處外,争取能投資沿海機場的地勤、貨運站等項目,以期在兩岸三通全面開放後獲得最大商機。

張榮發深知大陸市場對長榮集團的重要性,故一再向媒體表示“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希望台當局加緊展開兩岸複談事宜,盡早全面開放“三通”。長榮集團副總經理、駐北京總代表周寶裕也表示,長榮之所以呼籲盡快“三通”,就是因為看到不“三通”會延緩兩岸企業素質的提升,使兩岸互蒙其害。周寶裕更表示,對于直航,長榮已“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重要事件

2006年3月,财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以23億元購買市價40億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張榮發表示,于該大樓規劃設置海事博物館、音樂表演廳等公益會場,同時要對國内外人士就文化藝術、急難救助、社會公益等領域,有卓越貢獻者予以表揚,以帶動國際間行善助人的風氣。部分民衆與民進黨立委指責此舉形同協助中國國民黨出脫“不當黨産”,張榮發認為“我買厝,是為了公益,不是為賺錢”。

2007年,宣示将投資新台币六十到一百億元,引進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的重粒子線醫療技術

2008年7月,長榮集團預計将在台北縣汐止鎮,成立“重粒子線醫療研究院”,預計3年内建造完成,最快于2011年開院100個病床治療癌症病患。

2008年10月,不願與台灣現有的教學醫院合作,堅持以“基金會”名義籌設,未設醫院,卻欲引進高輻射的重粒子線相關設備,被台灣的衛生署告知資格不符,且未提出正式申請。張榮發怒罵:“誰會得癌症不知道,但阻擋重粒子線的官員,上帝會懲罰他,這些人都會得癌症。”宣告“不玩了”,籌備中的“重粒子線醫療研究院”裁撤,已經投入的籌備費用認賠,相關人員解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