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杠杆

經營杠杆

企業經營規律
經營杠杆,又稱營業杠杆或營運杠杆,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杆關系。指在企業生産經營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于産銷量變動率的規律。經營杠杆(operating leverage),是指根據成本性态,在一定産銷量範圍内,産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産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産品利潤,并使利潤增長率大于産銷量增長率;反之,産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産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産品利潤,并使利潤下降率大于産銷量的下降率。
    中文名:經營杠杆 外文名:operating leverage 别名:營業杠杆或營運杠杆 屬性:規律 反映關系:銷售和息稅前盈利

定義

産品隻有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條件下,才能使貢獻毛益等于經營利潤,使利潤變動率與産銷量變動率同步增減。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樣,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于産銷量變動率的規律,在管理會計和企業财務管理中就常根據計劃期産銷量變動率來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系數計算

為了對經營杠杆進行量化,企業财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産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杆系數”、“經營杠杆率”,并用公式加以表示。

經營杠杆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産銷業務量變動率的倍數。經營杠杆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産銷業務量變動率

報告期經營杠杆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計算公式

在求得經營杠杆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産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杆系數)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産生的作用,被稱為經營杠杆。由于經營杠杆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杆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主要内容

利益

經營杠杆營業杠杆利益(BenefitonOperatingLeverage)是指在擴大銷售額(營業額)的條件下,由于經營成本中固定成本相對降低,所帶來增長程度更快的經營利潤。在一定産銷規模内,由于固定成本并不随銷售量(營業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随着銷售量(營業量)的增加,單位銷量所負擔的固定成本會相對減少,從而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

例:XYZ公司在營業總額為2400-3000萬元以内,固定成本總額為8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公司1998-2000年的營業總額分别為2400萬元,2600萬元和3000萬元。

現以下表測算其營業杠杆利益。

表:XYZ公司營業杠杆利益測算表單位:萬元

性質

數值

年份

1998、1999、2000

營業額

2400、2600、3000

營業額增長率

/、8%、15%

變動成本

1440、1560、1800

固定成本

800、800、800

營業利潤

160、240、400

利潤增長率

/、50%、67%

XYZ公司在營業總額為2400-3000萬元的範圍内,固定成本總額每年都是800萬元即保持不變,随着營業總額的增長,息稅前利潤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在例7—18中,XYZ公司1999年與1998年相比,營業總額的增長率為8%,同期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為50%;2000年與1999年相比,營業總額的增長率為15%,同期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為67%。由此可知,由于XYZ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營業杠杆,獲得了較高的營業杠杆利益,即息稅前利潤的增長幅度高于營業總額的增長幅度。

風險

營業風險(BusinessRisk)也稱經營風險,是指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風險,尤其是指利用營業杠杆而導緻息稅前利潤變動的風險。

影響營業風險的因素,主要有:産品需求的變動、産品售價的變動、單位産品變動成本的變動、營業杠杆的變動等。營業杠杆對營業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企業欲取得營業杠杆利益,就需承擔由此引起的營業風險,需要在營業杠杆利益與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例:假定XYZ公司1998—2000年的營業總額分别為3000萬元,2600萬元和2400萬元,每年的固定成本都是8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

下面以表7-11測算其營業風險。

表:XYZ公司營業風險測算表單位:萬元

性質

數值

年份

1998、1999、2000

營業額

3000、2600、2400

營業額降低率

/、、13%8%

變動成本

1800、1560、1440

固定成本

800、800、800

營業利潤

400、240、160

利潤降低率

/、、40%、33%

XYZ公司,在營業總額為2400-3000萬元的範圍内,固定成本總額每年都是800萬元即保持不變,而随着營業總額的下降,息稅前利潤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例如,XYZ公司1999年與1998年相比,營業總額的降低率為13%,同期息稅前利潤的降低率為40%;2000年與1999年相比,營業總額的降低率為8%,同期息稅前利潤的降低率為33%。由此可知,由于XYZ公司沒有有效地利用了營業杠杆,從而導緻了營業風險,即息稅前利潤的降低幅度高于營業總額的降低幅度。

系數

營業杠杆系數(DegreeofOperatingLeverage,DOL),也稱營業杠杆程度,是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相當于銷售額(營業額)變動率的倍數。

它反映着營業杠杆的作用程度。為了反映營業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計營業杠杆利益的大小,評價營業風險的高低,需要測算營業杠杆系數。

系數應用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杆來衡量,經營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杆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第一,它體現了利潤變動和銷量變動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經營杠杆系數越大,經營杠杆作用和經營風險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變,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杆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相反;

第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杆系數趨近于無窮大。

企業一般可通過增加銷售額,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來降低經營杠杆和經營風險。

控制途徑

企業一般可以通過增加銷售金額、降低産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經營杠杆率下降,降低經營風險。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經營杠杆

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杆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杆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于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于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于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杆系數越小,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杆系數=100/(100-20)=1.25,當由于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杆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知道經營杠杆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不相當于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嗎?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杆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杆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表示方法

DOL=(EBIT+F)/EBIT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為息稅前收益

Tcm為邊際貢獻

作用

(1)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規模大的企業的固定成本很高,這就決定了其利潤變動率遠遠大于銷售變動率。業務t越高,固定成本總額越大,經營杠杆越大。企業要想多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須要不斷增加銷售,就可以成倍獲取利潤。單位變動成本較高,銷售單價較低,經營杠杆同樣會偏大,利潤變動幅度仍然大于銷售變動幅度。也就是說,獲得能力與利潤增長的快慢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關系。

(2)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較高經營杠杆率的情況下,當業務量減少時,利潤将以經營杠杆率的倍數成倍減少.業務t增加時,利潤将以經營杠杆率的倍數成倍增長。這表明經營杠杆率越高,利潤變動越劇烈,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大。反之,經營杠杆率越低,利潤變動越平穩,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小。通常情況下,經營杠杆高低隻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經營成果的好壞。在業務量增長同樣幅度的前提下,企業的獲利水平不同;但在業務量減少同樣幅度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的下降水平也不同。無論經營杠杆高低,增加業務最是企業獲利的關鍵因素。

(3)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

通過計算企業的經營杠杆可以對企業未來的利潤以及銷售變動率等指标進行合理的預測。通過計算企業計劃期的銷售變動率來預測企業的銷售,這有利于進行較快的預測。與此同時,可以進行差别對待,針對不同的産品來預測不同的銷售變動率,有利于企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在計算預測保證目标利潤實現的預期銷售變動率:通過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證目标利潤實現的預算銷售變動率=計劃期目标利潤-基期利潤/基期利潤×經濟杠杆系數

由于基期利潤與經營杠杆系數屬于已知資料,所以隻要計劃期目标利潤确定了,即可以計算出保證目标利潤實現的預算銷售變動率。

(4)用于企業未來的經營決策

由于經營杠杆系數的高低代表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所以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通常都通過計算經營杠杆的大小來進行風險分析。可直接用經營杠杆率及業務最變化率相乘來計算利潤變動率,然後在基期利潤基礎上計算備選方案的預期利潤,最後從備選方案中确定一個最優的方案。這樣便可獲得一個最佳的經營決策,對企業的市場競争力有很大的幫助。

經營杠杆的作用具有兩面性,當銷售收入減少時,經營杠杆會發揮消極作用,造成息稅前利潤比同期銷售收入減少的速度更快,當銷售收人增加時,經營杠杆會發揮積極作用,使息稅前利潤比同期銷收入增長的速度更快。這一點充分表明了其兩面性。

特點

企業在運用經營杠杆理論時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一下:

一是與固定成本相關

經營杠杆作用的強度與企業固定成本相關。如果企業的固定成本較高,其邊際貢獻的大部分必須用于彌補固定成本。企業一旦達到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全部邊際貢獻都為經營利潤。

二是接近保本點時,經營杠杆作用最大

企業達到其保本點之後,隻要銷售略增長,就會引起經營利潤較大的增長。同樣,如果企業接近其保本點,隻要銷售額略有降低,全部經營利潤就會被抵消掉。

相關概念

企業存在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務費用,就存在杠杆效應。聯合杠杆是經營杠杆、财務杠杆的綜合反映,它直接反映經營杠杆、财務杠杆對企業的共同影響。一般企業總是存在固定成本的,故經營杠杆分析是研究聯合杠杆的前提。要運用好聯合杠杆就必須分析經營杠杆和财務杠杆。當财務杠杆的風險增加,經營杠杆的風險必然受到影響。兩個杠杆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的,存在互逆關系,故籌資和投資時,應相互配合使用,綜合考慮它們對企業承擔風險能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