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

中國節氣用語
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是我國的一種節氣用語。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确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我國古人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這八個節氣裡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1]
    中文名:二十四番花信風 外文名: 别名:二十四風、二十四番風信 出處:荊楚歲時記

介紹

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中國節氣用語。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說》: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根據農曆節氣,從小寒到谷雨,共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順序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風,陰陽寒暖,冬随其時,但先期一日,有風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則:鵝兒、木蘭、李花、楊花、桤花、桐花、金櫻、鵝黃、楝花、荷花、槟榔、蔓羅、花、木槿、桂花、蘆花、蘭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傳說

二十四番花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确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n

對于花信風,有這樣的傳說,武則天酒後失德,下旨要求百花在一夜開放,但花兒們卻不懼權威,分時間分階段給蒼生安排了一場爛漫“花之舞”。從小寒到谷雨,每五天呈現一個華美節目,每個節目有三個主角。首先登場的是“花中君子”梅花、被蘇東坡贊為“鶴頭丹”的山茶、“淩波仙子”水仙,第二幕的主角是“風流樹”瑞香、“天下第一香”蘭花、黃庭堅命名的“山礬”。立春到來時“春之使者”迎春花率先開放,“紅珊瑚”櫻桃、望春緊随其後。緊接着菜杏李(菜花、杏花、李花)。桃花的出場最為隆重,伴随着驚蟄的雷聲,為它伴舞的是棣棠和薔薇。古人有詩盛贊“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鬥新妝。”這其後海棠、梨花、木蘭、桐花、麥花、柳花、牡丹花、荼蘼花依次亮相,最後的壓軸戲是楝花。楝花開放,夏已悄然而至。等二十四番花信風吹過,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參閱文獻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風》、宋朝王逵《蠡海集·氣候類》。一說,每月有兩番花的信風,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見明朝楊慎《二十四番花信風》引南朝梁元帝《纂要》。

根據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說》雲: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即指∶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氣(八個氣節),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二十四番花信風,就是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為五天。每五天中,有一個花信,也就是每五天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即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到了谷雨前後,就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四處飄香,春滿大地。楝花排在最後,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經過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便來臨了。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标志,如植物的蔭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複蘇、始鳴、繁育、遷徙等,都與氣候變化相關,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律現象叫做物候。

《詩經》的“四月秀羅、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剝、十月獲稻”等,都是物候的體現。

物候與農時關系密切。我國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學最早的國家,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别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并逐漸發展成一年24個節氣和72候。

清康熙教撰的《廣群芳譜》也有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記載;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開時,風各花信風”;陸遊《遊前山》也有“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的關于花信風的描繪。

據程傑《“二十四番花信風”考》一文考證,“花信風”說法最早出現在五代,“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更是出現于北宋,而不是人們常說的南朝《荊楚歲時記》。文章發表于《閱江學刊》2010年第1期。

農時農事

二十四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掌握農時、安排農事。在民間有許多民諺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開、燕子來,準備谷種下田畈”、“布谷布谷,種禾割麥”等。

各地有關節氣的諺語

春天孩子面,冬天後奶面——福建福清平潭《農家漁戶叢諺》

春季的天氣變化無常。春季在寒冬之後,盛夏之前,這時南方已熱,北方還冷,南北的溫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氣,南方的熱空氣,常易發生沖突,造成鋒面,發展成氣旋。氣旋來了,天便下雨;氣旋去了,天又轉晴。春季的氣旋最多,天氣也就變化無常,好像孩兒面,忽哭忽笑的樣子。

冬天的冷風、烏雲,非常可怕,好像後娘的兇相。這是因為冬天北風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穩定性極鋒來回往複的地帶,所以又多烏雲,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廣西貴縣

全年二十四個節氣,在陽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陰曆是不一定的。清明節在陽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陰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閏月的陰曆年,很可能在陰曆二月初。那末,陰曆二月行的是陽曆四月的天氣。三月行的是陽曆五月的天氣,比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說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還未回春。

清明谷雨,凍死老鼠——廣西貴縣

在清明谷雨的節氣,天氣還是很冷的,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結果。

雨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河南開封

根據我國習慣,陰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認為是春的開始日。在陰曆連續平年之後,立春就在陰曆十二月中,和陰曆正月初一隔着半個月的時光。這半個月在陰曆年底,還是冬天。這就是“兩春夾一冬”的意思。

查曆年紀錄,長江流域在陽曆一二月之交,天氣最冷。立春在陽曆二月五日左右,長江下遊的最冷天氣行将結束,天氣就可變暖了。但是照習慣說:這時還是殘冬歲底的時候,所以有此一說。

未到驚蟄先動雷,四十八天雲不開——湖南

相傳驚蟄是全年初雷之期,實際上不可一概而論,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遲;愈幹冷的年份,初雷也愈遲。假使那一年,南方氣團來的特别早、特别強,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氣團既經北來,此後下雨的機會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江蘇常州

這是冬去春來天氣變暖的現象。但所說斷雪斷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緯度愈北,斷雪斷霜的日期就愈遲。例如斷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反了春,凍斷筋——山東即墨、河南太康

反了春,是立春之後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陽曆二月初,這正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冷天下雨,因為潮濕關系,所以覺得格外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