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漢語成語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1]
    中文名: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拼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意思:福與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 出處:《老子》

基本介紹

【詞目】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發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注解】一、兮:文言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啊”

二、倚:依靠。

三、伏:隐藏。

成語辨析

辯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内涵,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面稱“唯物辯證法”)通常講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禍”使人悲傷,“福”使人快樂,因此“禍”“福”之間是一個對立矛盾。然而“禍”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産生“福”,“福”有可能使人樂極生悲而産生“禍”,因此“禍”與“福”之間又是一個統一的矛盾。

生活

在生活中,人們應該把“禍”“福”對立統一起來,有了“禍”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福”,有了“福”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禍”,并且要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從“福”中看到“禍”的存在,這樣才能較好地處理“禍”“福”矛盾。反之,如果人們不能把“禍”“福”對立統一起來,認為“禍”就是“禍”、“福”就是“福”,而看不到“禍”還能帶來“福”、“福”又能帶來“禍”,從而在處理“禍”“福”矛盾時就很可能沒有良好的心态和處事方法。

相關示例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将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百年危機百年機遇

經曆着1929年以來世界性金融危機的考驗,許多經濟學家對此大有世界末日之說,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會有近百年來罕見的衰退,有可能會釀成世界經濟“失去的十年”。當大危機呼嘯而過的時候,應該是有遠見卓識的大展身手的時候,而眼下正是緊鑼密鼓籌劃未來投資的關鍵時刻。

“當别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當别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恐懼和貪婪是人之本性,但是一個出色的投資家必須運用投資學的基本規律來戰勝與生俱來的恐懼與貪婪,才能獲得成功,才能跻身于投資大師的行列。

在社會學教科書上,有一個詞彙流傳至今,那就是人們對美國經濟社會投資和發展機會的形象描述,稱之為“美國夢”。20世紀至今,美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的經濟霸主,因而到美國去的世界頂尖人才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各種各樣的有抱負的人群提供了用武之地,世界五百強大多是美國的企業,最領先的科技也産生在美國。沃倫·巴菲特隻是美國小城的一個居民,羅傑斯、梅拉梅德等期貨投資大師在美國成百上千,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源于美國經濟的迅猛發展。

鬥轉星移,世道變化。從本世紀開始中國以經濟大國的姿态登上了世界曆史的舞台,正在由一個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将會使得中國經濟長時間地高速增長,不僅僅能在這次危機當中一枝獨秀,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福祉,而且也會在較長的時期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發動機。

在這一曆史背景下,中國将會改寫世界五百強的曆史,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對于投資家們來講是觸目驚心、大喜大悲、驚愕萬分,許多人驚詫地不知所措,因為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經濟如此大的波動、股市如此大的波動、期貨市場如此大的波動,這樣劇烈的震蕩刷新了經濟史的記錄,因此各種各樣的經濟學家們像巫師一樣地解釋這個他不了解的世界,什麼“陰謀論”、“自由市場的終結”、“計劃經濟具有優越性”等等,混淆着人們的視聽。

然而對于投資者們來講,人們都在研究新的經濟現象、學習新的經濟知識,來積極的應對全球化,都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這個經濟版圖上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經曆了這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經濟将會進入一個嶄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大宗商品的暴跌,使許多商品回到了本輪經濟周期的起漲點。這對于期貨投資來講再一次提供了比較大的投資機會,可以粗略地預計在一定的時間内大宗商品震蕩築底之後,随着中國經濟增長,将會開始新一輪的價格周期。

中國的暴跌同樣也使投資者摩拳擦掌,感覺到投資機會的來臨。經濟的冬天正是投資者厲兵秣馬、踏上征途,走向輝煌的起點。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着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着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将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于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