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區

嘉陵區

四川省南充市轄區
嘉陵區隸屬于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遊西岸,地處東經105°45′0″—106°0′0″之間,北緯30°27′30″—30°52′30″之間,區域面積1179平方千米。全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7個鎮,506個村民委員會、87個居民委員會。嘉陵區區位優勢明顯,地處川東北中心,“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與成都、重慶構成三角形的2小時經濟圈,是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節點,在地理位置上有着非常重要的銜接、帶動和輻射作用。交通四通八達,達成鐵路橫貫東西,建設中的蘭渝鐵路縱貫南北。[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嘉陵區常住人口531825人。2020年,嘉陵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
    中文名:嘉陵區 别名:嘉陵 行政區劃代碼:511304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 地理位置: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遊西岸 面積:1278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17個鎮,2個鄉,5個街道辦 政府駐地:火花街道 電話區号:0817 郵政區碼:6379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萬卷樓,鳳垭山、太和白鹭,千年綢都第一坊,乳泉山景區 車牌代碼:川R 人口:53182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地區生産總值:213.6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地名由來

嘉陵區因地處嘉陵江而得名。

建置沿革

嘉陵區曆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嘉陵江沿岸就有先民居住。

原始社會的唐堯、虞舜時,屬“有果氏之國”。

殷商屬巴人之國,周為巴子國地。

戰國後期,為阆中縣之域。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為紀念紀信舍身保劉安漢之功,在紀信家鄉設安漢縣,嘉陵區屬之。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安漢縣與巴西縣(僑縣)合并,因原有南充國縣舊名,始得名南充縣。

清宣統二年(1910年),南充縣劃分為六區,現嘉陵所轄區域為當時的南區和西區。

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

1950年至1993年,現嘉陵轄區一直分屬于南充縣、南充市(縣級)。

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原南充地區的南部縣、西充縣、儀隴縣、蓬安縣、營山縣和新設立的順慶、高坪、嘉陵三區(縣級),代管省轄阆中市。嘉陵區是新組建的縣級行政區,由原南充市、南充縣所轄部分鄉鎮組成。

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準嘉陵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3年7月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地級南充市。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設立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嘉陵區轄金寶、裡壩、龍蟠、雙桂、西興、大通、安羊、金鳳、曲水、李渡、吉安、安福12個鎮和三會、太和、禮樂、大興、一立、龍嶺、木老、世陽、鹽溪、火花、文峰11個鄉,嘉陵區人民政府駐火花鄉。

1997年,嘉陵區轄14鎮23鄉。即:火花鎮、金寶鎮、裡壩鎮、龍蟠鎮、雙桂鎮、西興鎮、大通鎮、安平鎮、金鳳鎮、曲水鎮、李渡鎮、吉安鎮、安福鎮、集鳳鎮、三會鄉、太和鄉、禮樂鄉、大興鄉、一立鄉、龍嶺鄉、木老鄉、世陽鄉、鹽溪鄉、文峰鄉、移山鄉、土門鄉、白家鄉、天星鄉、大觀鄉、新廟鄉、龍泉鄉、晏家鄉、桃園鄉、雙店鄉、積善鄉、華興鄉、大同鄉。

2000年,嘉陵區轄18個鎮、30個鄉。

2004年,嘉陵區轄21個鎮(火花、金寶、裡壩、龍蟠、雙桂、西興、大通、安平、金鳳、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集鳳、三會、龍嶺、一立、世陽、晏家、文峰、龍泉)、27個鄉(太和、禮樂、大興、木老、鹽溪、移山、土門、白家、天星、大觀、新廟、桃園、雙店、積善、華興、大同、橋龍、龍池、八角、石樓、大樹、河西、羊口、新場、臨江、和平、巨石)。

2005年8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嘉陵區八角鄉更名為花園鄉,鄉政府駐地從烨尖溝村1組遷至桦尖溝村10組。

2005年,嘉陵區轄21個鎮、27個鄉。即:火花鎮、曲水鎮、李渡鎮、吉安鎮、龍嶺鎮、金鳳鎮、安福鎮、安平鎮、世陽鎮、大通鎮、一立鎮、龍蟠鎮、裡壩鎮、集鳳鎮、金寶鎮、三會鎮、西興鎮、雙桂鎮、文峰鎮、晏家鎮、龍泉鎮、河西鄉、移山鄉、木老鄉、大樹鄉、新場鄉、羊口鄉、土門鄉、臨江鄉、雙店鄉、和平鄉、白家鄉、華興鄉、大同鄉、巨石鄉、鹽溪鄉、橋龍鄉、龍池鄉、天星鄉、大觀鄉、大興鄉、新廟鄉、桃園鄉、太和鄉、積善鄉、花園鄉、石樓鄉、禮樂鄉。

2006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南充市嘉陵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和南充市嘉陵區與高坪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嘉陵區轄42個鄉鎮。

2011年9月6日,經四川省政府和南充市政府批準,南充市嘉陵區撤銷文峰鎮,同時舉行了鳳垭、都尉、文峰三個新成立的街道辦事處的授牌儀式。

2014年7月30日,經四川省民政廳批準撤銷西興鎮成立街道辦事處。随着西興街道辦事處的挂牌成立,加上火花、鳳垭、都尉、文峰街道辦事處,嘉陵區街道辦事處總數已達5個。

2014年,同時省民政廳批準撤銷花園鄉,設立花園鎮,撤銷河西鄉,設立河西鎮。

201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南充市嘉陵區撤銷木老鄉,設立木老鎮,以原木老鄉的行政區域為木老鎮的行政區域;撤銷華興鄉,設立華興鎮,以原華興鄉的行政區域為華興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耀目路。

2015年,嘉陵區管轄6個街道、22個鎮、18個鄉,政府駐耀目路。6個街道:火花街道、都尉街道、鳳垭街道、文峰街道、西興街道、南湖街道;22個鎮:金寶鎮、裡壩鎮、龍蟠鎮、雙桂鎮、大通鎮、安平鎮、金鳳鎮、曲水鎮、李渡鎮、吉安鎮、安福鎮、集鳳鎮、三會鎮、龍嶺鎮、一立鎮、世陽鎮、七寶寺鎮、河西鎮、花園鎮、龍泉鎮、木老鎮、華興鎮;18個鄉:太和鄉、禮樂鄉、大興鄉、鹽溪鄉、移山鄉、土門鄉、白家鄉、天星鄉、大觀鄉、新廟鄉、桃園鄉、雙店鄉、積善鄉、大同鄉、橋龍鄉、石樓鄉、新場鄉、臨江鄉。

2017年4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木老鄉建立木老鎮,以原木老鄉的行政區域為木老鎮的行政區域;撤銷華興鄉設立華興鎮,以原華興鄉的行政區域為華興鎮的行政區域。截至2017年末,全區轄20個鄉、20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509個村民委員會、82個居民委員會。

2019年9月,全區按要求進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2019年底全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7個鎮,506個村民委員會、87個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2月,嘉陵區共下轄17個鎮,2個鄉,5個街道辦:火花街道、都尉街道、文峰街道、西興街道、南湖街道;河西鎮、曲水鎮、李渡鎮、吉安鎮、龍嶺鎮、金鳳鎮、安福鎮、安平鎮、世陽鎮、大通鎮、一立鎮、龍蟠鎮、裡壩鎮、金寶鎮、三會鎮、雙桂鎮、七寶寺鎮;鹽溪鄉、大興鄉。嘉陵區人民政府駐火花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嘉陵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遊西岸,地處東經105°45′0″—106°0′0″之間,北緯30°27′30″—30°52′30″之間。北靠順慶區,南鄰武勝縣,東連高坪區,西接西充縣、蓬溪縣。距南充市中心城區僅3千米。總面積為11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嘉陵區位于川中台拱構造單位之内,區内侏羅系紅塵分布廣泛,且地質構造穩定。全境位于南充市北部低山區以南的南部丘陵區内,地勢從北向南逐漸降低,海拔由500米下降到256米。地貌由高丘逐漸變為低丘或低丘平壩。

嘉陵區境内中、低丘分布廣,面積大,且二者交互出現。其岩層多為紅色砂頁岩、泥岩夾砂岩,岩質疏松,容易遭受侵蝕。丘體在流水及嘉陵江幹支流的長期作用下支離破碎,大小不等,一般成串分布,多為圓頂或尖頂,呈桌狀、垅崗狀等。

氣候特征

嘉陵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宜農。冬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由于受秦巴山脈的阻擋,一般不會入侵境内,形成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氣候,為小春糧食作物和經濟林以及越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春季勢力強大的北方冷空氣也不時越過秦嶺,進入區境,形成寒潮低溫天氣,給大春作物播種和小春作物抽穗揚花帶來不利;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和西南孟加拉灣暖濕氣流的影響,構成光、熱、水同季的氣候資源優勢,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長發育;但由于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又常常導緻幹旱,暴雨、風雹等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秋季受西風帶和環流氣勢的共同作用,常會造成秋雨連綿,對秋播和晚秋農業構成威脅。

嘉陵區多年平均氣溫17.6℃,1月平均氣溫6.5℃,極端最低氣溫-3.4℃(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7.8℃,極端最高氣溫41.9℃(2006年9月6日)。最低月均氣溫14.7℃,最高月均氣溫32.7℃。平均氣溫年較差21.4℃,最大日較差19.3℃(1997年8月21日)。生長期年平均266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340天,最短為26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547小時,年總輻射84.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和太陽輻射量都是全國最少的地區之一。0℃以上持續期352天(一般為12月20日—次年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1020.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1.1天,最多達178天(1974年),最少為113天(1969年)。

極端年最大雨量1529.4毫米(195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81.8毫米(197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最多。境内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空氣濕度大,年均相對濕度為79%。境内多霧,每年的霧日多出現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其中又以12月份為最多,年平均霧日在30天以上。年平均風速在1.2米至1.7米/秒之間,一年中無風的時間在50%以上,是全國著名的小風氣候區。2017年平均氣溫17.5℃,比曆年平均氣溫正常略偏高0.1℃。2017年極端最低氣溫0.6℃,出現在12月20日;2017年極端最高氣溫40.1℃,出現在7月27日。

水系水文

嘉陵區降水充沛,地下水多分布于境内嘉陵江的幹支流沿岸第四系沖積、洪積層中。嘉陵江為流經嘉陵區的最大河流。區内主要河流有西溪河、曲水河、鹽溪河、流溪河、吉安河等,均為嘉陵江支流。

地表徑流

在地質的構造、地貌和氣候的綜合作用下,嘉陵區地表水系較為發達,溪河較多。其地表徑流的深度與降水的分布大體一緻,降水多的地方徑流深度大,降水少的地方徑流深度小。地貌條件也影響徑流,低山區坡度較陡,徑流能迅速集中,不容易滲漏,降水成為河川徑流的比重大。在降水量相同的情況下,低山區往往比丘陵平壩的地表徑流深度更大。嘉陵區的淺丘地帶,徑流深度僅有250毫米。

地下水

嘉陵區的地下水,按含水層類型來劃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松散堆積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境内嘉陵江的幹支流兩岸第四系沖積、洪積層中,越靠近河道,地下水蓄量越豐富。埋藏淺,容易開采。在區内的嘉陵江及其支流的河漫灘、階地的砂礫石層中,含水層深2米至3米,主要靠降水與河水以垂直、橫向滲入補給,單井出水量100立方米至500立方米/日,最高達1000立方米/日。

第二種為碎屑岩孔隙裂隙水。這種水在嘉陵區分布廣泛,以侏羅紀紫紅色岩層為主。分布極不均勻,變化也大,部分地方為承壓水。其出水量相差很大,最小的僅20立方米/日,最大的可達1000立方米/日以上。孔隙裂隙水系大氣降水以垂直滲入形式補給,貯存于岩層的孔隙、裂隙之中。出水量不穩定,雨季水量大,天旱時則減少,一般是秋季最旺,春季最小。

水系

嘉陵區地處嘉陵江中遊。嘉陵江自北向南,從東部流過。區内較大的支流有西溪河、曲水河、鹽溪河、流溪河、吉安河等。以嘉陵江為幹,這些河流呈樹枝狀水系。區域内河流的主要特征是:河道蜿蜒曲折,曲流發育。丘陵地區地勢起伏不大,南北高差較小,河水流速平穩,河流發育過程中常左右擺動,形成許多的曲流。

河道的彎曲程度較大,嘉陵江有“九曲回腸”之狀。河道彎曲系數一般都在2以上;流量大,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大。區内的河流徑流主要來源是降水,其次是地下水。流量的大小、徑流的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主要随降水的變化而增減。受降水季節分配不均的影響,區域的河流徑流年内變化明顯。

土壤類型

嘉陵區的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種類較多。境内成土母質的類型多種多樣,有古風化亮及古沉積物、近期各類沉積物、各種母岩風化物。紫色砂頁岩的風化物分布尤為廣泛,對土壤的發育及農業生産影響較大。在紫色母岩風化物上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分布非常廣泛,形成一個以紫色土為基礎的土壤系列。這些土壤相互穿插交錯分布,往往在一個地域内,出現衆多的土壤類型。紫色土約占全區土壤面積的60%以上。其次是水稻土,占全區土壤的30%左右。

紫色土

嘉陵區各鄉鎮紫色土分布廣泛。紫色土碳酸鈣含量較高,由于淋溶程度不同,其碳酸鈣含量多少不一,PH值亦有差異。區内紫色土可劃分為三個亞類:

中性紫色土:由侏羅紀沙溪廟組、自流井組的砂岩、泥岩風化發育而成,PH值價于6.5至7.5之間。土壤中富含鈣、鉀等鹽基物質,礦物養分含量較高。按其母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灰棕紫泥土和暗紫泥土,在區境内廣泛分布。

酸性紫色土:由侏羅紀砂岩和泥岩的殘積物發育而成,PH值一般小于6.5。該土壤土層深厚,但缺乏有機質,礦物養分含量低,且質地粘重,耐旱不耐澇,耕性差。區内的酸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之中下部地勢比較低平的地方。

堿性紫色土:由侏羅紀蓬萊鎮組、遂甯組,白垩紀城牆岩群砂岩、泥岩的坡、殘積物發育而成,PH值一般大于7.5。該土壤富含碳酸鈣,其肥力相差較大。依據母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紅棕紫泥土、棕紫泥土和黃紅紫泥土,分布于區内各地。

水稻土

嘉陵區境内的水稻土土層深厚,一般磷、鉀和有機質含量較高,全中性或微酸性耕性好。由紫色土、黃壤、沖積土等母質經過人類耕作,長期積水栽種水稻後熟化形成的一種土壤。區内水稻土分為三個亞類。

淹育型水稻土:根據成土母質的不同,這類水稻土還可以分為灰潮田、紫潮田、黃潮田、紫泥田、鈣質紫泥田、沙黃泥田、冷沙黃泥田等。它透氣爽水,協調水分、養料、空氣和濕度的能力較強。淹育型水稻土一般分布在區内丘陵的支溝和正溝之上部,包括長期水旱輪作的田塊。

潴育型水稻土:依據成土母質與水分條件的變化,還可分為潴育灰潮田、老沖積黃泥田、紫泥田等。由于長期的淋溶作用,其鹽基流失,有效養分含量不高,土壤結構較差。

潛育型水稻土:由于長期被水淹沒,土溫和水溫都比較低,土層處于還原狀态,有效養分含量少,泥土深而難耕。根據母質差異分為下濕紫泥田、紫泥田、黃泥田等,主要分布在沖溝交彙處,以及長期關冬水的溝田。

新積土

嘉陵區境内的新積土是由河流沖積物直接發育而成。土層深厚,礦物養分含量較豐富,土質疏松通氣、透水性好、供肥力強。按土壤沖積物的來源分為灰棕新積土、紫色新積土、黃洪新積土等。新積土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及其支流西充河、曲水河等沿岸各地。

植被條件

嘉陵區的原生自然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在人類長期開墾種植活動的影響下,原來的自然植被已被農田取而代之。在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區域内多為馬尾松、柏樹與杉木等構成的林地。遭破壞後,形成黃荊、馬桑、小果薔薇、白栎、栎等構成的灌木叢。

嘉陵區屬盆地中丘陵植被小區。以亞熱帶常綠針葉林為主。落葉闊葉植物有殼鬥科的麻栎、栓皮栎、闆栗、刺槐等,多與柏樹混生在一起,形成針闊混交林。嘉陵江邊的一些老階地上,有以麻栎、栓皮栎、白栎等組成的灌木叢以及馬尾松林。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嘉陵區水資源主要存在形式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由地表徑流與河川徑流中的過境水構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組成了全區水資源的主體。全區多年平均徑流深330多毫米,人均擁有水量僅688立方米,低于全省、全國的平均水平。水能資源是構成全區能源結構的主體。區内水能資源分布較廣。大小河流中,以嘉陵江的水能資源最豐富,多年平均流量為658—891立方米/秒。

土地資源

2017年,嘉陵區有耕地面積58678公頃(實行國土二級分類)。

植物資源

用材林木

嘉陵區的用材植物品種主要有:樟科的樟樹,羅漢松科的羅漢松,柏科的柏樹、側柏、桧,松科的冷杉、雲杉、雲南松、馬尾松、油松,桦木科的桤木(又名水青岡),桃金娘科的桉樹,杉科的杉木、柳杉,玄參科的泡桐,蝶形花科的槐、刺槐,榆科的白榆,楝科的椿、川楝,金縷梅科的楓香,桦木科的桦木,木犀科的女貞(又名冬青、白蠟樹),山茱萸科的燈台樹,紫樹科的旱蓮木(又稱喜樹、千丈)。竹類也是嘉陵區重要的用材植物。禾本科的慈竹、斑竹、楠竹(也稱毛竹)等,在區内各地分布廣泛。

花卉

主要品種有:睡蓮科的荷花(又稱蓮花),薔薇科的梅花、月季花、海棠,茜草科的栀子花,菊科的菊花,臘梅科的臘梅,錦葵科的蜀葵(又名一丈紅)、木槿,山茶科的山茶花,木蘭科的玉蘭、黃桷蘭(也稱白蘭花),杜鵑花科的杜鵑花(亦稱映山紅),木犀科的茉莉花,蘭科的石斛(又名吊蘭花)、蕙蘭、墨蘭、黃蟬蘭,毛茛科的牡丹、芍藥,天南星科的馬蹄蓮,石竹科的中華石竹、香石竹(又稱康乃馨),石蒜科的朱頂紅、文殊蘭、風雨花(亦稱石蒜花),報春花科的報春花、仙客來、四季報春、藏報春,百合科的風信子(又稱洋水仙)、百合等。

野生纖維植物

嘉陵區的野生纖維植物以禾本科和桑科植物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有:水柳、河柳、紫枝柳、柘樹、構樹、小構樹、黃葛樹、山合歡、麻核桃、響葉柏、楓楊、桦、小葉桑、雞桑、珍珠蓮、紫甯麻、水麻、狗筋草、五月瓜藤、雲南紫荊、雲南葛藤、蠟子樹、梧桐、蘆葦、野燕麥、狗尾草、灰木、木冬瓜、水紅木、八角風、厚葉冬青、甜根子草、荻、華中石楠、白茅、拟金茅、中華槭、野桐、沙楠子樹、青榨槭、芫花、構皮芫花、叢毛羊胡子草、柳莓、香花岩豆藤等。

野生藥用植物

嘉陵區藥材資源豐富,主要有:巴豆、魚腥草、金錢草、蒲公英、燈心草、龍膽草、黃芪、野茨菰、龍牙草(又名仙鶴草)、蛇莓、車前草、夏枯草、益母草、馬鞭草、白茅根、蟲姜、毛茛、紫金牛、瓶兒小草(又稱一支箭)、白芨、節節草、馬齒苋、水香蒲、鐵線蕨、烏蕨、金銀花、虎耳草、側柏、淫羊霍、天南星、龍膽草、小木通、大木通、黃連、菖蒲、天門冬、常春藤、牽牛花、霍香、鹽膚木、金雞腳草、萍(又名四眼草)、石蒜、算盤果、斷腸草、木槿、牛膝、女貞、艾蒿、連翹、懷山、馬蹄金、南柴胡、金絲梅、馬蘭、石松、芡實、鳳尾蕨、槲蕨、接骨木、茴香、茵陳蒿、川桂、錦雞兒、志遠、旋花、紫金牛、裂葉秋海棠、馬桑、五加、大戟、荨麻、桑寄生、地榆、馬甲子、五味子、棣棠花、木賊、抱石蓮、地膚、地苦膽、爬山虎、山蒼子、青藤、紫蘇、散血草、翠雲草、元寶草、前胡、地錦、通脫木、紫花地丁等。

名貴藥材主要有:天麻、川黨參、川明參、杜仲、何首烏、野百合、沙參、茯苓、厚樸、華中五味子、峨眉五味子、銀杏、紅花、枸杞、柴胡、川芎、麥冬、香附子、川白芷、當歸、大黃、半夏、澤瀉、續斷、枳殼、桔梗、栝樓(又名瓜簍)、薄荷、防風、秦艽、吳茱萸、七葉一支花等。

野生油料與芳香油植物

嘉陵區的野生油料與芳香油植物以樟科和芳香科的植物為主。主要品種有:三尖杉、柏木、華胡桃、地膚、雲南樟、香葉子、木香花、黃連木、野漆樹、野胡蘿蔔、老君槲、楠木、紫蘇、桂花、山枇杷、竹葉椒、大葉楠、野茉莉、川木姜子,羊春條、石松和川康槭等。

其它野生經濟植物

嘉陵區其它野生經濟植物有蕨、南天竹、重陽木、野丁香、木麻黃、麻栎、栓皮栎、青岡栎、薄皮鼠李、酸棗、莎草、忍冬、夾竹桃、小果薔薇、刺梨、苔草、大麻、皂角、異葉天仙果、川山橙、蜈蚣草、鈎栗、山柿、拐棗、刺楸、野芝、麻、野鳳仙花、南苜蓿、紫花苜蓿、野豌豆、鵝兒腸草、清明草、野葡萄、苦荞麥、扁刺栲樹、箭杆楊(又名鑽天楊)、烏桕、相思樹、意大利楊、北京楊、濕地松、金櫻子、馬桑繡球等。

此外,嘉陵區還有蘇鐵、銀杏、紅豆樹等珍稀植物。

動物資源

野生脊椎動物嘉陵區的野生脊椎動物主要有獸類、爬行類、魚類、兩栖類、鳥類。

獸類主要有野豬、果子狸、狼、野兔、黃鼬、蝙蝠、赤狐、鼯鼠、褐家鼠、刺猬、松鼠、小家鼠、鹿子、岩松鼠、社鼠、獾、貉、野貓、青猴、黑線姬鼠、水獺等。

爬行類動物主要有烏龜、鼈(又稱團魚、甲魚)、菜花蛇、烏梢蛇、水蛇、烙鐵頭蛇、翠青蛇、蝮蛇、石龍子(又名四腳蛇)、壁虎、赤鍊蛇等。

魚類品種繁多,主要有:鯉魚、草魚、黃臘丁、鲶魚、中華倒刺鲃(也稱青波)、白鲢、花鲢、鲫魚、鳙魚、烏魚、黃鳝、青鳝、南方馬口魚(桃花)、赤眼鳟、黑尾鰺條、草胡子鲢等。還有鲌類,它包括青梢紅鲌、翹嘴紅鲌(也稱翹殼)、蒙古紅鲌;鲴類,有雲南鲴、方氏鲴、黃尾鲴和斜颔鲴。珍稀魚類品種有長吻(又名江團)、黃排(亦稱胭脂魚)、白鲟等。江團肉細味美,無鱗少刺,被人們譽為席上珍品,嘉陵區李渡河段的江團就很著名。

兩栖類主要有中華大蟾蜍(又名癞蛤蟆)、沼蛙、黑斑蛙、澤蛙、四川狹口蛙、日本林蛙等。

鳥類中捕食害蟲的鳥類有伯勞科、山雀科、燕科、鴿科等的鳥。如啄木鳥科的啄木鳥,黃啄木鳥,杜鵑科的膺鵑、大杜娟(也名布谷鳥)、四聲杜鵑(也稱包谷雀)、大山雀(又名白臉雀)、家燕、金腰燕、虎紋伯勞、紅尾伯勞等。主要食谷物和雜草種籽的鳥類有:烏鴉、喜鵲、斑鸠、竹雞雉雞、小雲雀、土畫眉、白腰文鳥、八哥、白頭翁、紅腹錦雞、壽帶鳥、岩鴿、柳莺、紅嘴相思鳥、棕頭鴉雀等。食小魚、小蝦的鳥類有:白鹭、蒼鹭、赤麻鴨、秧雞、翠鳥、鴛鴦、鹈鹕、秋沙鴨等。猛禽主要有隼形目的鸢(又名老鷹)、雀鷹(又稱鹞鷹、鹞子)等。

野生無脊椎動物的植物害蟲主要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菜螟、小菜蛾、麥潛蠅、二十八星瓢蟲、菜粉蝶、地老虎、蝼蛄、蟋蟀、麥長管蚜、稻葉蟬、稻苞蟲、稻飛虱、天蛾、野蛞蝓、蝸牛、桃蚜、桔蚜、星天牛、褐天牛、桃柱螟、梨小食心蟲、馬尾松毛蟲、粘蟲、麥長腿蜘蛛、牛虻、尺蠖、棉鈴蟲、小綠葉蟬、銅綠金龜子、棕色金龜子、散白蟻、黑點介、金花蟲、豌豆潛葉蠅等。

藥用或食用的主要有田螺、河蚌、斑蟊、蜈蚣、蟹等。

益蟲主要有蚯蚓、金小蜂、七星瓢蟲、食蟲虻、狼蛛、赤眼蜂、螳螂等。

礦産資源

南充地處四川鹽沉積盆地-南充岩盆的核心。嘉陵區地下鹽礦資源豐富。鹽層厚度大于100米,且為優質岩鹽,品位很高,氯化鈉含量260克/升以上,一級品率97%至98%。鹽層頂闆、底闆均為厚約1米至3米的灰白色硬石膏岩,界面清楚,便于水溶開采。

嘉陵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較為豐富。經過多年的油氣勘探,在侏羅系自流井群發現了大安寨組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層。嘉陵區屬大安塞油層産油區。該油層是一個非常規的、非均質的、受岩性控制的生物灰岩裂縫性油氣藏。與石油伴生的天然氣資源主要存在于大安塞油層。疊系中統雷口坡組氣藏儲層厚10米左右,地質儲量2億立方米/平方千米,地處該氣藏的李渡鎮有閉合面積14.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約29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嘉陵區公安戶籍總人口68.5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142人,死亡人口430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5‰。年末常住人口62.3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94萬人,鄉村人口33.39萬人,城鎮化率為45.4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嘉陵區常住人口531825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嘉陵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7.8億元,比上年增長4.0%;第二産業增加值77.2億元,比上年增長11%;第三産業增加值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10.4%、55.7%、33.9%,分别拉動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0、5.2、3.2個百分點。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27008元,比上年增加2172元。三次産業比重由上年23.2:46.6:30.2調整為22.4:45.9:31.7。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94.6億元,比上年增長9.6%,比GDP增幅高出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9.7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二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61.9億元,上年增長10%;第三産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民營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5%,拉動GDP增長5.7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6.4%。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04.1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0.9億元,比上年增長2.9%;第二産業增加值91.1億元,比上年增長9.9%;第三産業增加值72.1億元,比上年增長8.8%。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8.4%、58.4%、30.2%,分别拉動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7、3.8、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2707元,比上年增加2913元。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9.97:44.56:35.48調整為20.03:44.64:35.33。

2020年,嘉陵區生産總值21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第二産業增加值91.2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三産業增加值75.7億元,比上年增長4.6%。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25.2%、48.6%、26.2%,分别拉動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3、2.6、1.4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0.1:44.6:35.3調整為21.9:42.7:35.4。

固定資産投資

2018年,嘉陵區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6.7億元(不含化工園),比上年增長20.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0.6億元,比上年下降4.4%;第二産業投資19.7億元,比上年增長53.6%;第三産業投資7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

2019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12.5億元(不含化工園),比上年增長16.4%。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0.6億元,比上年增長4.9%;第二産業投資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4.2%;第三産業投資8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4%。

财稅收支

2018年,嘉陵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465萬元,增長12.76%(省口徑),其中稅收收入52376萬元,同比增長22.21%(省口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5281萬元,同比增長20.32%,其中農林水支出86208萬元,同比增長48.40%;科學技術支出1349萬元,同比增長20.55%;教育支出78058萬元,同比增長2.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9130萬元,同比增長88.14%。

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603萬元,同比增長8.07%,其中稅收收入50315萬元,同比下降3.9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1320萬元,同比增長10.34%,其中,農林水支出88126萬元,同比增長2.22%;科學技術支出1806萬元,同比增長33.88%;教育支出84883萬元,同比增長8.74%;衛生健康支出37332萬元,同比下降24.01%。

人民生活

2018年,嘉陵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9元,比上年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4元,比上年增長9.6%。

2018年,嘉陵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0.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5%。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2.2%。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指數上漲0.5%。

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46元,比上年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5元,比上年增長10.7%。

2019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2.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4%。

第一産業

種植業

2018年,嘉陵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681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05%。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5195公頃,比上年降低0.16%;油料播種面積16078公頃,比上年增長0.29%。全年糧食産量33.1069萬噸,比上年增長0.32%。

2019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7056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6106公頃,比上年降低0.4%;油料播種面積15659公頃,比上年增長0.06%。全年糧食産量350142噸,比上年增長0.13%。

2020年,嘉陵區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7056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6106公頃,比上年降低0.4%;油料播種面積15659公頃,比上年增長0.06%。全年糧食産量350142噸,比上年增長0.13%。出欄生豬43.2萬頭,比上年降低24.96%;出欄牛6926頭,比上年增長5.54%;出欄羊31.9萬隻,比上年增長1.74%。

畜牧業

2018年,嘉陵區出欄生豬55.7萬頭,比上年減少9.45%;出欄牛6926頭,比上年減少2.45%;出欄羊39.4萬隻,比上年增長0.95%。

2019年,嘉陵區出欄生豬43.2萬頭,比上年降低24.96%;出欄牛6926頭,比上年增長5.54%;出欄羊31.9萬隻,比上年增長1.74%。

第二産業

工業

2018年,嘉陵區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共92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8.9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實現利潤總額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2019年,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共98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5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2020年,嘉陵區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共107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541.2億元,比上年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24億元,比上年增長4.1%;實現利潤總額32.1億元,比上年下降2.3%。

建築業

2018年,嘉陵區資質等級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29戶。期末從業人員12159人。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建築總産值(不含勞務分包企業)48.88億元,比上年增長47.1%。完成竣工産值28.6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9.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2%。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10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1.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27.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2%。

2019年,全區資質等級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43戶。期末從業人員17232人。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建築總産值(不含勞務分包企業)77.36億元,比上年增長58.2%。完成竣工産值30.6億元,比上年增長6.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0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8.7%。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201.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2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8年,嘉陵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從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城區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0.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1.7億元,比上年增長9.8%。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零售業零售額4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住宿業零售額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餐飲業零售額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從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5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城區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9%;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零售業零售額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住宿業零售額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7%,餐飲業零售額14.8億元,比上年增長9.9%。

對外經濟

2018年,嘉陵區進出口總額11314萬元,同比下降66.2%。其中,直接進口額240萬元,同比下降82.2%;出口額11074萬元,同比下降65.5%。

2019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31961萬元,同比增長1629%。其中,直接進口額132萬元,同比下降45%;出口額231829萬元,同比增長1993.5%。

2020年,嘉陵區全年進出口總額95885萬元,同比下降58.7%。其中,直接進口額20.47萬元,同比下降84.5%;出口額95864.24萬元,同比下降58.7%。

房地産業

2018年,嘉陵區房地産開發投資4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商品房施工面積56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5%。商品房竣工面積9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7%。商品房銷售面積18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1.1%。

2019年,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商品房施工面積65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4%。商品房竣工面積72.6萬平方米,比上年降低26.3%。商品房銷售面積165.3萬平方米,比上年降低12.6%。

旅遊業

2018年,嘉陵區接待遊客82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5.5%。實現旅遊總收入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1.1%。

交通運輸

嘉陵區地處川東北中心,“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與成都、重慶構成三角形的2小時經濟圈,是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節點。達成鐵路橫貫東西,建設中的蘭渝鐵路縱貫南北,成南高速、南廣高速、渝南高速、南充繞城高速、建設中的遂西高速與國道212線、318線在此交彙,距高坪機場僅5千米,嘉陵江南充段298千米的水域全面通航,使嘉陵區成為水陸空立體交通樞紐。

截至2018年末,嘉陵區公路通車裡程達405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86千米。境内鐵路營運裡程23千米。

2019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4749公裡,等級公路(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4080公裡,高速公路50公裡。境内鐵路營運裡程23公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陵區共有小學30所,在校學生31168人。普通中學校點44個,在校學生24312人。

2019年末全區共有小學31所,在校學生31645人。普通中學校點43個,在校學生24885人。

2020年,嘉陵區共有小學31所,在校學生32003人。普通中學校點43個,在校學生24681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嘉陵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數785個,有床位數2062張,技術人員9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513人。

2019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數636個,有床位數2138張,技術人員164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1316人。

2020年,嘉陵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數566個,有床位數2093張,技術人員163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730人。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嘉陵區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30162人,在崗職工人數28755人,其中國有經濟單位14458人。城鎮非私營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28319人,工資總額191654.2萬元,其中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126125.7萬元。城鎮非私營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7677元。

2019年末,嘉陵區全社會單位期末從業人員67362人,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5914人,工資總額449359.4萬元,年平均工資為68174元。其中,城鎮非私營單位期末從業人員30547人,從業人員平均人數29933人,工資總額237682萬元,年平均工資為79405元;私營單位期末從業人員36815人,從業人員平均人數35981人,工資總額211677.4萬元,年平均工資為58830元。

曆史文化

嘉陵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遊。唐堯、虞舜之前,嘉陵即為“有果氏之國”,自春秋戰國以來,皆為都、州、府、道、署的治所,自漢朝設安漢縣開始,已有2200多年。曆史文化悠久,文物遺址衆多,民間文化藝術獨具特色。

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以嘉陵江、鳳桠山等依山傍水為典型自然環境特征的山水文化;以南充西區革命遊擊隊等為典型特征的紅色文化;以七寶寺書院群、田壩會館、羊龍廟等文物為載體的曆史文化;以千年綢都第一坊、絲綢文化主題公園等為典型特征的絲綢文化等。境内有西晉時陳壽讀書、歸隐和編撰《三國志》的萬卷樓,佛教勝地七寶古刹,省級文物田壩會館。

嘉陵區的民間文藝主要有曲藝、音樂、舞蹈等,别具特色。李渡鎮的高跷獅舞、金寶車幺妹、嘉陵蛴蟆節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體現了嘉陵人民勤勞、勇敢的品德和聰明、超脫的智慧。“相聲”、“三句半”主要集中在部隊、學校,在“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活動中表演。

音樂以民歌較為盛行。勞動人民在打夯築壩、開山取石中,用自編勞動号子,一人領唱衆人和,以統一動作協調力量較為普遍。民間喜愛的樂器有京胡、二胡、琵琶、揚琴、笛、箫、筝、唢呐、大小提琴、小号、圓号、中号、長号、薩克斯、鋼琴、電子樂器、打擊樂器等。吹奏樂在嘉陵最流行,農村婚慶以秧歌鑼鼓和唢呐吹奏為主,喪葬祭祀中以川劇鑼鼓為主。城市迎親以電子樂器和管弦樂器為主。吹奏曲調和内容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

民間舞蹈有蓮霄、車燈、旱船、秧歌舞、腰鼓舞、彩綢舞、扇舞、龍舞、獅舞。近年流行跳健身舞。其中龍舞、獅舞多在春節、元宵或其他重大活動中舉行,高跷獅舞是嘉陵區獨特傳統舞,主要分布在李渡、新場等鄉鎮。在區城,由嘉陵區文化館組織的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健身舞、交誼舞、扇舞、劍舞等10多種舞蹈深受群衆喜愛,嘉陵區廣場是城區最大的舞蹈活動場地,每天早晚,參加各種舞蹈的人數達3千多人。

文藝創作主要有美術、書法、文學作品等。文學創作以散文、詩歌較多,有國家、省、市作協會員20多人。

地方特産

蠶絲被

嘉陵造蠶絲具有絲綢颣節少、光澤一緻性好等特點,其織物表面光潔、散射少、色澤均勻、手感柔軟、彈性好,平紋織物不易起皺。2018年,嘉陵區蠶絲被産量超過70萬床,居中西部地區之首。2019年3月,中國絲綢協會授予當地企業“中國蠶絲被研發基地”稱号。

柑橘

嘉陵柑橘是嘉陵區的傳統優勢産業。果實呈扁圓形,大小較均勻;果皮橙黃色,果面光滑,有光澤,果肉橙色,肉質細軟、多汁、囊壁薄、極化渣,糖度高,風味濃郁,酸甜适口,無核,品質優。嘉陵柑橘中維C含量高,個大皮薄、汁水豐盈、果味濃郁、酸甜适口。已建成水果産業基地12.8萬畝。

桑茶

嘉陵區桑園面積已達到8萬畝(其中,良桑2萬畝、果桑1萬畝、茶桑5萬畝),産芽葉8000噸。桑農春季采芽生産春桑茶,人均實現增收4000元以上;夏秋采葉生産桑葉粉、霜桑茶,人均實現增收3000元以上。嘉陵桑茶曾獲得“全國文博會絲綢創新産品金獎”“花茶産品金獎”“百年世博茗茶金獎”等多項獎項。2016年,“桑葉茶殺青方法”獲得四川省專利三等獎和四川省名牌産品稱号。同年9月21日,嘉陵桑茶作為國禮,随李克強總理出訪加拿大、古巴,禮贈出訪國家領導人。

種豬

嘉陵種豬體型高大,被毛全白,頭長臉寬而微凹,耳大而豎立,背部平直而稍呈弓形,腹充實而緊湊,後驅寬長。豬身紅潤,豬毛粗而稀,豬腳圓而直。由于優質種源和基因持續改良技術的提升,嘉陵種豬産仔數多、仔豬整齊度高、泌乳性好,活仔數多,保證了種豬品質和生産效率處于優秀水平。

風景名勝

西河風景區

位于太和鎮至雙桂鎮西河流域,屬于低山河谷景觀,西河全長96千米,河水流速緩慢,或淺吟低唱流于叢林草灘,或止水如鏡倒影如黛青山,河流上的三道堤堰,形成小型跌水瀑布。

太和白鹭

位于太和鄉,是南充市第一處自然保護區。白鹭栖息太和已有近四百年,品種有白鹭、蒼鹭、池鹭、牛背鹭、灰鹭、夜鹭、丹頂鹭等七個,以白鹭最多,丹頂鹭最為珍貴,高峰時鹭群可達兩萬餘隻,被譽為“中國白鹭第一鄉”。

乳泉山

又名小方山,亦名紫雲寨,位于西興街道辦東三裡。該景區面積不大,但景觀獨特,将地方生殖崇拜、長壽文化、生文化融為一體。山體由石灰岩、砂岩組成,山頂平緩,山體南面形成兩級崖壁,上面一級崖壁高約5米,長100米,形态完整,顔色灰暗。

田壩會館

位于雙桂鎮,距嘉陵區12.5千米,又名“萬天宮”,因地處雙桂場頭田壩中,故名田壩會館。總面積約800平方米,是一處保存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會館式建築群。1994年公布為南充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戲樓和後殿。

七寶寺

位于七寶寺鎮東南七寶溪畔的藏珠山上。由牌坊山門、前殿、大殿、文昌樓、奎星樓、南池書院以及廊庑組成,随山勢而起伏,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南湖公園

位于鳳垭山腳,瀕臨嘉陵大道南段,占地面積37.3萬平方米。總投資1.8億元,将依托鳳垭山植被和鳳垭河的水源分綠化景觀和湖面兩個部分建設,其中湖面達11萬平方米。黃金江岸項目北接西河長廊,西連南湖公園,東達豬山松林,南抵鳳垭山景區,占地5000畝,綠化面積125萬平方米,江岸長度5千米。依托嘉陵江優美的濱江資源,以春風十裡健康步道為軸,形成“一江兩帶、五區八景、二十節點”的濱江景觀帶。

鳳垭山天樂谷風景區

景區以“孝文化”為主題,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湖山地貌打造而成的集生态觀光、農業體驗、親子遊樂、康體健身、休閑度假于一體的5A級景區和國家級養生享老旅遊度假綜合體。旅遊區規劃面積26平方千米,其主要内容包含孝道文化體驗區、野奢水岸養生區、親子小鎮休閑區、花田享老區、江畔樂園遊憩區、歡樂農莊體驗區六大特色項目群。

著名人物

蒲謙益

南宋高宗皇帝建炎三年(1129年)鄉試考中解元,第二年考中進士(殿試第二名探花),曆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吏部尚書、敷文閣學士,乾道八年(1172年)遷任中書省參知政事(副丞相),淳熙十五年(1183年),蒲謙益因“坐誣受陷”被削職罷官。果州流溪縣大興場(嘉陵區大興鄉)人,卒葬蟠龍場三教鋪(今龍蟠鎮三教堂村)。

韓士英(1478—1573年)

字廷延,号石溪,今嘉陵區世陽鎮馬蘭溝村人。明正德五年(1510年)中舉,正德九年(1514年)與楊升庵中同榜進士。官吏部主事,轉戶部郎中,不久外放江西榷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總督遭運,巡撫江南。第二年(1543年),領南京兵部尚書銜。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卒于嘉陵區世陽鎮馬蘭溝,葬墓嘉陵區天星鄉杉樹壩紫金山。

陳以勤(1511—1586年)

字逸甫,号松谷,别名青居山人,籍貫李渡鎮閣老墳村,是北宋顯族陳堯佐之後。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及第,授官檢讨,進修撰。後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理機務。長期擔任裕王(即穆宗隆慶帝)講官。在嘉靖二十一年太子載壑薨時,世宗置裕王、景恭王為儲,并建兩邸供二王居。萬曆十四年(1586年)六月十九日,病卒于嘉湖(今北湖)之濱報恩寺側。死後,贈太保谥文端。萬曆十六年(1588年)葬于栖樂山麓。

陳于陛(1543—1596年)

字元忠,号玉壘山人,籍貫李渡鎮閣老墳村,明代穆宗朝宰輔陳以勤之子。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第,對策高等,選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六年(1572年)遷修撰,萬曆十七年(1589年)掌翰林院,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擢禮部尚書,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冬,因去南郊外感寒病發而死。終年53歲,歸葬于南充城西火鳳山下桂花坪。

楊松年

明神宗萬曆壬辰科(1592年)進士。居官清節自勵。曆任貴州德江縣縣令、甘肅徽州(今徽縣)太守、貴州按察使,平叛播州(今遵義市)宣慰使楊應龍、以軍功授南京光祿寺卿,抵禦倭寇,後告老還鄉,卒贈兵部侍郎。

楊文嶽

明神宗萬曆乙卯科(1615年)舉人、萬曆己未科(1619年)進士。順慶府南充縣(今嘉陵區曲水鎮)人。曆任兵部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太仆寺卿,不滿魏忠賢被谪江西右參政,先後任湖廣按察使、廣西按察使、雲南左布政使、陝西布政使、保定總督、兵部右侍郎。率軍抗擊李自成,被困河南汝甯府(今汝南縣)不降被殺。

侯會同

南充縣南路漢塘(今嘉陵區李渡鎮)人。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鄉試中舉。同治四年(1865年),京考中進士,名列前茅。同治五年(1866年),以進士資格參加殿試,衆考官紛紛推薦侯為賜進士及第一名(武狀元),可是殿試主考官以監生出身為由,将其錄為進士及第,名列第三名即武探花。後調任福建省建甯鎮總兵,始終無以施展抱負,最後病卒于任上。

韓全樸(1891—1971年)

号守齋,南充縣石樓鄉(今嘉陵區雙桂鎮)韓家溝人。民國八年(1919年)考入北京陸軍大學第六期。民國十二年(1923年)回到四川,應呂超之邀,在泸州任讨賊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王陵基出任陸軍三十集團軍總司令兼72軍軍長,韓任副軍長,繼後任軍長,被授陸軍中将軍銜。1943年,在對日作戰中身負重傷,回四川萬縣治療。1960年回到南充市,寄居在市郊栖樂垭一親戚家中,1971年病故。

王恩洋(1897—1964年)

字化中,南充縣集鳳鄉(今嘉陵區集鳳鎮年)水龜山人。一生主要從事儒家及佛教的研究與活動,著作很多。1951年秋,任川北政協顧問。1952年9月,任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及省政協委員。1957年至1960年,應北京中國佛學院邀請,講授《佛學概論》。在北京期間,曾托上海佛學書局将1942年所完成的巨著《大乘阿昆達摩雜集論疏》複印200部,作為資料保存。1961年,他因病返回成,1964年2月5日在成都病逝。

任白戈(1906—1986年)

南充縣龍泉鄉(今嘉陵區龍泉鎮)九棟碑村人。民國十五年(1926年)夏,任共青團四川地委(相當于省委)負責人,川東學聯常委。民國十六年(1927年)秋,擔任共青團川西北特委兼成都市委組織部長。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受黨的委派以特派員身份去鄰水縣指揮暴動。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起曆任抗大七分校三大隊隊長、抗大總校陸軍中學校長。1975年9月起,先後任中共四川省委顧問、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主席、省文聯名譽主席。黨的十二大後,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6年,在成都病逝。

任乃強(1894—1989年)

字筱莊,南充縣雙桂鄉(今嘉陵區雙桂鎮年)人。民國九年(1920年)畢業,在北京《晨報》供職。民國十八年(1929年),應胡子昂之邀,赴川邊考察。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應張瀾之邀一行5人赴廣西等地對華南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籌建西康省時,被推薦為建省委員再次入康,繼續康藏地區的考察研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任西康省通志館籌備主任,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通志》殚精竭慮,作了大量工作。1989年3月病逝前,還囑其子女将節衣縮食積攢的存款捐贈家鄉小學,作為獎勵優秀學生的基金。

趙完璧(1904—1994年)

南充縣大通鄉(今嘉陵區大通鎮年)人。14歲時畢業于大通川主宮高等小學堂。自修一年後,考入南充建華中學。民國十四年(1925年)考入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國畫系。畢業後,又向著名金陵書畫家吳昌碩請教,并勤學篆書,頗有功底。返川後,他受聘為國立成都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任四川私立美專教員。1939年夏再到成都,創辦私立岷雲藝專,任常務董事兼校長,直至成都解放。1994年1月16日逝世于成都,葬于青城後山。

陳祖湘(1918—2008年)

南充縣李渡鄉(今嘉陵區李渡鎮年)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公私合營建業銀行成都分行經理,公私合營銀行成都分行第一副經理,民建成都市籌委、秘書長、副主委、主委,市工商聯常委、副秘書長,市政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民建四川省委常委、副主委、主委、名譽主委,省人大财經委員會委員,省商業廳副廳長,第一、二、三、四屆省政協委員,第四、五屆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委員、常委、咨議委員會常委,第六、七屆省政協副主席。1999年9月離職休養。2008年9月在成都病逝世,享年91歲。

榮譽稱号

2017年,嘉陵區被評為“中國綠色生态柑橘之鄉”。

2019年3月,中國絲綢協會授予嘉陵區“中國蠶絲被之鄉”稱号。

2021年3月18日,入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的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