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

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目科植物
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目的一科。該科植物有許多種類可以入藥,其中菖蒲屬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曆史的常用中藥。
    中文名:天南星科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天南星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草本,稀為攀緣灌木或附生藤本。葉基生或莖生,有時花後出現,葉柄基部常為鞘狀,葉片全緣時多為箭形、戟形,或掌狀、鳥足狀、羽狀、放射狀分裂。花小,常極臭,排列為肉穗花序。

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圍。花兩性或單性。花單性時雌雄同株(同花序)或異株。雌雄同序者雌花居于花序的下部,雄花居上部,兩性花有花被或無。

花被如存在則為2輪,花被片2~3枚,雄蕊2~4~8或多數,通常與花被片同數且與之對生。

退化雄蕊常存在,在雌花序中圍繞雌蕊或單一而位于雌蕊下部;在雌雄同序時常多數集于雌花序之上(犁頭尖屬),或合生成假雄蕊柱(海芋屬),但經常完全退廢,這時全部假雄蕊融合且與肉穗花序軸的上部形成海綿質的附屬器。

子房上位,1至多室;胚珠1至多數,果為漿果,極稀為聚合果(隐棒花屬)。有105屬2000餘種。熱帶亞洲是本科的發源地,熱帶美洲則是本科的多樣化中心(含1350餘種)。

中國有35屬208種,其中有4屬20種系引種栽培,特有種占100種。

該科植物有許多種類入藥,其中菖蒲屬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曆史的常用中藥。芋屬、魔芋屬植物的塊莖常供蔬食,也可代糧,或作工業上的糊料。

大薸則是産量高、放養易、營養價值高、适口性好的優良水生飼料;引進的種類則多屬熱帶庭園觀賞植物。

草本,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有時莖變厚而木質,直立、平卧或用小根攀附于他物上,少數浮水,常有乳狀液汁;葉通常基生,如莖生則為互生,呈2行或螺旋狀排列,形狀各式,劍形而有平行脈至箭形而有網脈,全緣或分裂。

特征

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植物,分布在熱帶地區,要求較高的溫度,不耐強光。

肉質植株,莖葉有白色乳汁,葉基生或莖生,葉形葉脈樣式多,美麗奇特。

花小味臭,豔麗耐久,為兩性或單性,肉穗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圍。

果為漿果,密集于肉穗花序上,種子有1枚至多數。

地上部莖節處易發生氣根,用于攀附于物體上和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分布

88屬分布于熱帶,溫帶分布的僅有17屬;熱帶亞洲是本科的發源地,熱帶美洲則是本科的多樣化中心(含1350餘種)。

中國有35屬208種,其中有4屬20種系引種栽培,特有種占100種,有些屬的分布中心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如天南星屬、半夏屬等。

價值

本科一些較原始的屬的花粉粒出現于古新世和始新世中期,可見天南星科的起源是相當早的。

本科植物有許多種類入藥,其中菖蒲屬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曆史的常用中藥。

天南星屬和半夏屬的塊莖中常含有鳥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門冬氨酸等氨基酸;天南星屬植物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的功能;半夏可以燥濕化痰、降逆嘔。

千年健屬植物的根莖中含揮發油,油中含α-及β-蒎烯(pi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酯(linalylacetate)、二氫枯茗醇(dihydro-cuminaldehyde)等成分;有祛風濕、健筋骨的功能。

芋屬(見彩圖)、魔芋屬植物的塊莖常供蔬食,也可代糧,或作工業上的糊料。大薸則是産量高、放養易、營養價值高、适口性好的優良水生飼料;引進的種類則多屬熱帶庭園觀賞植物。

天南星科在親緣關系上與百合科接近,可能從蜘蛛抱蛋族(Aspidistreae)演化而來,因為該族的開口箭屬(Tupistra)、萬年青屬(Rohdea)都具有密集的穗狀花序等特征,與本科的原始類群Lysichitum相似。

病蟲害防治

疫病

由疫病菌phytophthora spp所引起的土壤傳播性病害,最适發病溫度在20—25C,在雨季發病尤為厲害。

被害部位最初呈現水浸狀,組織褪色而褐變,在感染初期,病害組織仍保持相當的韌度,後期患部才腐敗、崩潰、瓦解。

由地際部侵入者主要造成萎凋性病症,如白鶴芋類疫病,而由葉部危害則為葉枯或莖枯,當濕度持續時,患部可見白色菌絲體,可與細菌性軟腐病有所區分,如黃金葛、蔓綠絨、粗肋草疫病。

水分是影響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潛伏在觀葉植物根部或介質中的疫病菌菌絲或厚膜子孢子在介質高濕度時,幾小時内形成孢囊且釋放遊走子,借流水、雨水或噴濺水滴散布到臨近植株,不是一定要有傷口才感染,但傷口有助于病原菌侵入植物組織。

防治方法:最有效最簡單的措施就是加強田間衛生管理,将病株、病葉、雜草随時摘除,并帶離園區加以燒毀。不可以将植物殘體堆積于園區内,以免病原菌滋生,盡量避免雨淋、澆水、飛濺。

即使用雨淋後,一定得及時打藥預防。加強園區通風降溫,氮肥不能過量。

藥劑防治可采用58%甲霜靈一鋅錳(鋅錳滅達樂)400—600倍、72.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輪流防治。

根腐病

根腐病為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Cylindrocladium spadphyi,主要危害白鶴芋類、黛粉葉類,該病造成葉、莖、根壞疽。

當危害葉片和莖部時首先全部造成褐色斑點現象,周圍有黃色暈圈,最後植株葉片枯萎造成落葉,導緻植株死亡,危害根部則會使根部腐爛,影響植株的水分及營養吸收。

防治方法:除加強田間管理外,可用1000—1500倍免賴得50%粉劑或甲基托布津噴灑或灌溉處理。

細菌性軟腐病

病原菌為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及E.chrysanthemi,最适發病溫度為22—28C,經水孔、氣孔及傷口浸入,可借雨水、灌溉水、介質、工具及人等傳播。水浸狀,軟腐至全株萎凋為其主要症狀,晚期患發出惡臭氣味。

黛粉葉、蔓綠絨極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噴農用鍊黴素、克菌丹(蓋普丹)、銅高尚、可殺得2000、王銅等防治,一旦發生必須清除病株。

細菌性葉枯病

病原菌為XanthomonasCampestrispv.dieffembachiae,幾乎危害所有天南星科觀葉植物,28—32℃為發病适溫。

病症初期為水浸狀,随後形成淡黃褐色壞死病斑,周圍有明顯黃色暈環,葉片局部或全部黃化,後期轉為暗褐色病斑,漸幹枯,病勢擴展至葉柄,蔓延至基部造成落葉,最後整株死亡。

病菌經水孔、氣孔及傷口侵入,可借雨水、灌溉水介質等傳播。防治方法:同細菌性軟腐病。

病毒病害DMV

屬Potyviruses群之生長叢狀病毒,經機械或蚜蟲媒介傳播給主要以無性繁殖為生産方式的觀葉植物,造成潛在的威脅。嵌紋、畸型、矮化及少數點狀斑點為其主要病症。

防治方法:(1)防治好蚜蟲、薊馬,避免蝸牛及蛞蝓爬行或咬食;(2)選用無病毒苗;(3)用病毒草必克、病毒速克靈等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