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中學

南雄中學

國家示範性普通高中
南雄中學創建于1906年,至2006年剛好走過100年的曆程。到2002年,南雄中學校園面積增至148畝,建築面積57289平方米,教學設施日臻完善,有功能齊全的圖書館、實驗樓和各種教學輔助室、功能室,配有新式電腦335台,建成了校園網,圖書館藏書10萬多冊,生均圖書36冊,并擁有400多個座位的閱覽室和各種标準的體育運動場所。[1]
    中文名:南雄中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光棟 知名教師: 類别:中學 所屬地區:廣東南雄

曆史沿革

南雄中學百年大事記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宋淇源任南雄知難而進府時,重修天峰書院,後與淩江書院合并稱道南書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學制四年,學堂監督(相當于校長)曾淞。

●民國元年(1912),南雄中學堂奉廣東省教育廳命令,改為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陳澤東。

●民國七年(1918),軍閥混戰,北軍侵入南雄,省立南雄中學圖書器具焚毀一空,員生奔逃,學校停辦。

●民國八年(1919),省立南雄中學暫借永南天後宮和興隆庵複辦。

●民國十年(1921),省立南雄中學遷回元寶塘。

●民國十三年(1924),奉省政府令,省立南雄中學改為省立第六中學,學校實際新學制,初、高中各三年。

●民國十四年(1925)12月,代号叫“蘭芝”,後改名為中共南雄特别支部在省立第六中學成立。

●民國十六年(1927),省立第六中學學生會幹部,在共産黨南雄地方組織的領導下,配合農民自衛軍誘殺反動頭目、鎮壓國民黨的改組委員,從而拉開了南雄農民暴動的序幕。

●民國二十二年(1933),校長陸傲霞報請省撥款,開辦高中師範班。

●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省立第六中學為省立南雄中學。

●民國二十七年(1938),學校報省撥款增辦高中普通班。省立南雄中學成為完備的完全中學。

●民國二十九年(1940),學校報請省政府遷往城郊龍華寺新校上課。

●民國三十三年(1944),日寇淪陷南雄,校長黃雲蔚率師生奉令遷往河源縣上莞鄉上課。

●民國三十五年(1946)2月,學校遷回南雄;7月省立南雄中學與南雄縣立中學争執校舍;9月,遷回元寶塘繼續辦學。

●民國三十七年(1948),廣東省立南雄中學舉行四十周年校慶。

●1949年10月,縣人民政府接管廣東省立南雄中學與南雄縣立中學,合并成立南雄臨時聯合中學,高中部設在元寶塘(原省立南雄中學),初中部設在繁榮路(原南雄立中學)。

●1950年,南雄臨時聯合中學定名為廣東南雄中學,主辦機關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廳。

●1951年2月,南雄中學師生演出歌劇《白毛女》,配合土改運動的宣傳。

●1959年9月,南雄中學搬到城東五裡山辦學,後因地質問題和缺乏水電,1962年又搬回原校址。

●1960年,語文教研組評為全省文教戰線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

●1962年,南雄師範并入南雄中學,1964年師範最後一屆學生在南雄中學畢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卷入南雄中學,下半年開始停課,師生外出串連和在學校“打派仗”。

●1968年,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揪鬥了一批教師,其中一名教師被迫害緻死。

●1970年3月,南雄中學裁撤,學校教師及财産、圖書、儀器等設備瓜分為三,分别搬到主田、黎口、南畝辦校。

●1974年9月,縣委決定城大鎮一中從飛機場搬到原雄中校址辦學,複辦南雄中學。

●1977年7月,南雄中學恢複為縣的重點中學。

●1978年,南雄中學首次評為地區的高考先進單位。

●1981年,廣東省政府文教辦公室35号文通知,南雄中學被定為南雄縣重點中學。

●1982年,南雄中學評為廣東省普教系統優秀集體。

●1984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廣東省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

●1989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廣東省深化改革成績顯著單位。

●1994年,南雄中學成為首批“韶關市一級學校”。

●1999年,南雄中學被評為全國推行《國家體育鍛練标準實施辦法》先進集體。

●2001年11月3日,南雄中學舉行建校九十五周年慶典。

●2002年秋季,實施辦學體制改革,開始裁撤初中部。

●2002年10月,南雄市委、市政府利用城市經營的契機,将學校周邊共22900多平方米的土地,無償劃拔給南雄中學,使學校占地面積達到148畝。

●2003年1月,南雄中學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3年10月,南雄中學被授予“國家級科研教示範基地”。

●2004年9月,學校南大門落成。

●2005年9月,南雄市委、市政府成立“廣東南雄中學百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2009年8月24日,南雄中學最後一幢老教學樓2号樓成功拆除,将于原址建設新教學樓。

人物曆史

從1906年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将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于校長)始,迄今100年。在一個世紀的歲月長河中,共有近50人擔任南雄中學校長(含清末時期的監督、主持校務的副校長等)。他們當中既有學識淵博、懂得管理的教育家,又有政府委任的官員(如清末時的監督),還有的身兼二職,既為地方政府領導,又是學校校長(如建國初期的縣長等,同時也是南雄中學的校長),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和條件下,他們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和聰明才智影響和管理這所粵北著名學校,在滄海橫流中引領雄中揚帆前進。

曾淞,為清末時南雄州立中學堂首任監督(相當于校長),以分州身份(時為南雄地方行政長官)兼任。同時期擔任過南雄州立中學堂繼任監督的有鄭光棟、韋啟瑞、陳學海3人。

民國二年即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正式改名為廣東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日本宏文書院畢業生、英德人陳澤東。民國時期,共有22人出任南雄中學校長一職,分别是陳澤東、官家瑤、黃道純、林拔萃、鄧懷漢、方新(時為南雄縣長)、陳志雲、鄭廷選、何家恺、範兆祥、陳禹範、江耀春、王鴻焘、陸傲霞、梁勁、黃培才、關照祺、黃雲蔚、黃繼植。其中對學校發展較有影響的是王鴻淮、陸傲霞、黃繼植等。王鴻淮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南雄人。他在任期間,該校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于1933年—1938年任校長期間,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範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使學校班級增至5個;同時,他緻力籌措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聘請高水平教師,充實師資力量,并十分重視體育教學;抗日戰争爆發後,他辭去校長職務,北上參加抗日部隊。北京大學畢業生、梅縣人黃繼植于1947年9月以廣東省督學的身份出任民國時期最後一任校長。1948年5月,由他主持舉行了44周年校慶慶典活動(從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學算起),是為該校第一次校慶。

建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南雄中學。因當時該校與南雄縣立中學合并為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由時任縣長的張尚瓊出任第一校長,縣委秘書鄧事型出任第二校長,兩人任職時間均是1949年10月—1950年8月。之後,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恢複為廣東南雄中學,校長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黃可夫擔任。其後,該校繼任者連續五屆均為副校長主持校務工作,他們是李樹華(1950年8月—1953年5月)、李适存(1953年5月—1955年5月)、葉敬冉(支部書記)、林立(1955年6月—1957年7月)、高永清(1957年8月—1958年4月)。從1958年5月起,該校恢複校長主持工作,至文化大革命前,有三任校長和一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他們分别是王仁順(1958年5月—1959年7月)、周群伫(1959年8月—1962年5月)、梁國泰(1962年6月—1964年10月)、雷聲(1964年10月—1966年5月,時為副校長主持校務)。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軍宣隊于1967年3月—1968年7月接管學校,無校長主持工作;1968年8月—1970年3月,學校工作由時任南雄縣革委會主任的楊龍負責。1970年後,該校一分為三,搬至主田、黎口和南畝農村分别辦學,主田分校由李仕仁負責、黎口分校由朱鴻偉負責、南畝分校由曾靈飛負責,時間為1970年3月—1974年9月。學校搬回原址後,1974年9月—1977年8月由副校長肖昌源主持校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改革開放給南雄中學創造了嶄新的發展機遇。期間,李仕仁(1977年9月—1990年7月)、曾靈飛(1990年8月—1994年7月)、鄧根松(1994年8月—1998年7月)、康登生(1998年8月—2002年7月)、朱兆财(2002年8月—2004年12月)和胡鐘超(2005年1月—現今)先後擔任該校校長,其中李仕仁任職時間最長;康登生任校長期内,于2001年11月舉辦了95周年校慶,為該校第二次校慶。這一時期,國家恢複高考、深化教育改革,他們均引領雄中走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前列,該校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等各種獎譽,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聞名的省一級重點學校。

自1906年由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後,有首批學生40人,至2006年下半年,已發展到擁有4000多名學生的省一級學校。100年間,該校為社會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萬餘人,僅恢複高考後的1977年至2006年,該校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達到9612人,考入中專和師範學校的學生1667人,兩項合計11279人。如今,該校校友遍及整個南粵大地,在全國各地乃至港澳地區和海外均有雄中學子的身影,其中不少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人才。

從南雄中學大門走出來的曆屆學子,因處于各個不同的曆史發展時期,也就成就了他們各領時代風騷的輝煌成績。他們當中不乏在科技、文化、教育、藝術、衛生以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個領域中做成非凡成就,成為行業佼佼者和社會精英。恢複高考後,該校幾乎每年都有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内一流大學學生,甚至有的學生還成為韶關市或全省的綜合狀元和單科狀元。

早在大革命時期,南雄中學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影響,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和革命思想的進步青年學生,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有曾昭秀(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主席、南雄縣委書記)、李樂天(曾任粵贛邊特委書記)、陳召南(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彭顯模(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兼油山遊擊大隊政委)、周序龍(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周群标(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鐘蛟蟠(曾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張尚瓊(曾任建國後南雄縣第一任縣長和南雄中學第一校長)、黃信明(曾任南雄縣抗日先鋒隊隊長、南雄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等。

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個領域中,更多地活躍着該校校友的身影。他們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成為經濟領域的技術骨幹,為社會創造物質财富;或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中具有深厚的造詣,成名成家,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神财富。如1934屆校友、曾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張向明,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一生為黨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1940屆校友、廣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其主要雕塑作品有廣州市五羊石雕、孫中山雕像、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廣州解放紀念碑等;建國後曾任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張建勳,1947年在雄中讀書時秘密入黨,就讀高二時上山參加革命部隊;1957屆校友、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工程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擁有多項發明,現任河北省開灤礦務局機電石總工程師,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屆校友、現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江青粦,曾任南雄縣縣長、縣委書記。此外,該校知名校友還有:1951屆校友、中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水利高級工程師江修恭;1955屆校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徐樂泉,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7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祥金;1958屆校友、現為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龔向明,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9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沈步明,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3屆校友、教師立法第一人朱源星,現任省人大教科文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65屆校友、現任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葉柏梁;1978屆校友、博士、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建文;1983屆校友、現任廣州市國家安全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芳;1984屆校友、現為廣州長策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朱定鋒等等。

恢複高考後的第二年,該校學生曾曉輝考入清華大學,轟動一時。此後,該校曆屆高考均有學生考入國内一流大學,有的考生甚至成為當年的省、韶關市高考綜合狀元或單科狀元。該校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有黃少洲(1987年)、王虹(1995年)、陳華(1996年)、李家靖(1999年)、鄒緒森(2003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有曾曉輝(1978年)、饒少華(1988年)、賴藝祯(2005年)。1987年後摘取省和韶關市高考狀元的有黃少洲(1987年韶關市文史狀元)、劉明榮(1989年韶關市數學科狀元)、葉飛燕(2000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陳正軒(2000年廣東省物理科狀元)、董秋娉(2002年韶關市英語科狀元)、李微茜(2004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林立婷(2005年廣東省語文科狀元)、李聰(2006年韶關市語文科狀元)、賴志成(2006年韶關市地理科狀元)。

成就曆史

百年歲月悠悠,百年弦歌不絕。南雄中學從1906年的新式教育——州立中學堂一路走來,幾經輾轉,數度曲折,在百年曆史長河中終長成粵北大地上的一株蓊蓊郁郁大樹。二十一世紀後,該校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辦學條件的大改善帶來了辦學水平的大提高,辦學成就令人矚目。

2003年,南雄中學提出“以人為本,建立适應社會和學生發展需要的學習化校園,培養全面并具有可持續發展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辦學新理念。依據這一理念,該校明确了“嚴、勤、細、愛、誠、信、美、健”的校訓,制定了“團結、求實、勤奮、進取”的校風,踐行了“敬業愛生、德高藝精、求實創新”的教風,建設了“尊師愛校、品學兼優、砺志成才”的學風。多年來,該校秉承光榮的辦學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在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始終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并積極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有益的探索,教育教學成績斐然。

南雄中學依托“科研興校”,強化教育科研,堅持把教育科研作為學校發展的先導工程,把彰顯教師教學個性作為現代學校管理的一個主導價值取向,為廣大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平台,形成了“培養—使用—激勵—提高”的良性循環,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打造了一支新型的教師隊伍。該校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地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的有123篇,申報韶關市級以上教改立項有9項。同時,該校找準實施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結合點,下大力氣培養高層次人才,藉此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一方面,該校以優化課堂教學為切入點,通過實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看、多寫、多練、多交流,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因材施教,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可持續發展。此外,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規律,促使文明校風的形成;重視體、衛、美、勞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近幾年來,該校共有50多人被評為省、市、縣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學校也先後被評為“韶關市文明單位”、“韶關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并成為韶關市首批“中小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從1977年恢複高考後,南雄中學每年的高考成績皆穩居整個粵北地區前列。建國後至今,該校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有9人,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有1200多人,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多達1.3萬多人,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近5萬人。僅2003年以來,該校學生參加高考奪取全省單科狀元1人、韶關市高考總分狀元1人;考入北京大學2人、清華大學1人,考入國家重點大學444人,考入本科1288人,考入高等院校3935人。

高考質量是衡量一所學校信譽的标尺,質量是教育的第一誠信,是學校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根本點和落腳點。三年多來,全校師生團結一心,奮力拼搏,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質量,兩手抓,兩手硬,03、04、05年高考相繼取得了曆史性重大突破。2003年高考,入重點本科89人,比02年翻了一番;一般本科A線上線率為48%;總上線率達93%。2004年高考,入重點本科114人;一般本科A線上線率為60%,總上線率達95%,2005年高考,入重點120人,一般本科A線上線率為65%,總上線率達96.5%。尤其令人矚目的是,03屆鄒緒森同學以總分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04屆李微茜同學以872總分高分摘取韶關市高考總分桂冠,同時以878分獲韶關市語文單科第一名;05屆林立婷同學奪得省語文高考狀元,賴藝祯同學以全市總分第一名考取清華大學。

輝煌的辦學成就為學校赢來了衆多榮譽。八十年代期間,南雄中學獲得省級榮譽稱号有近10個之多;1998年至2006年,該校共獲得各種榮譽稱号26個,教師獲各種獎勵50人次,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有57人次。同時,學校的辦學層次也得到了同步提升。1994年,該校被評為首批“韶關市一級學校”,2002年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6年順利通過了“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

校園篇

曆程

整整一個世紀,南雄中學從書院轉變為新式學堂,又從學堂轉制為省立中學,校址幾經搬遷,幾度輪回,學校規模由小到大,班級由少到多,師生由寡到衆,條件由陋到美,力量由弱到強。至今日,該校已發展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知名的“廣東省一級學校”和“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特别是進入新世紀至今,該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成就和辦學效益一年上一個台階,“大氣雄中”實至名歸。

2002年7月該校調整領導班子,以朱兆财(今為南雄市教育局局長)為校長的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在總結過去95年來的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籌辦“百年校慶”為切入口,分階段創建“廣東省一級學校”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實現了該校跳躍式前進和跨越式發展的目标。該校的規劃和設想得到了南雄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贊同。從是年8月起,該校借助“城市經營”的東風,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獲得政府無償劃撥土地3萬平方米。幾年來,該市采取政策支持、撥款、貼息貸款、劃撥土地等多種形式,全力支持南雄中學的發展,累計折算支持的資金近2000萬元。港澳同胞黎燦、王錦輝、陳經綸、陳明亮、梁廣榕、雷為有、張冠榮、盧道平、蔡惠玲和鐘立本等人,一直以來都十分關心、支持南雄中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資金、财物等方面給予了該校無私、大力的援助。

2005年以來,現任校長胡鐘超等新一屆領導班子承繼前者的規劃與辦學思路,踏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在“軟件”方面,加強教師資伍建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重視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樹立緊緊依靠教師辦學的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教師樂教、善教、安教,學生樂學、善好、好學,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在“硬件”方面,則是多管齊下,下大力氣創優校園環境和育人環境。一是擴大了校園面積:校園分别向東、西、南向擴大,面積由4萬多平方米擴大到9.8萬平方米;二是改善了辦學條件:興建教學大樓2幢、改建教學大樓1幢,興建學術交流中心大樓1幢和可同時容納學生3000人住宿用餐的“學生生活服務中心”大樓,建成了校園信息網、信息教學平台,并添購了一批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三是重修了“南大門”和恢複校園古迹:校道路由僅有的6米小巷擴大到寬33米、長25米的校門廣場;恢複了道南書院時期的古迹“培風亭”、“泮池”;興建了反映雄中人文曆史的“芳菲園”;在校園中安放了“青年毛澤東銅像”、“孔子聖像”等雕像,校園的曆史文化氛圍分外濃郁。四是加強了教育科研和百年校史的整理,如編纂了反映雄中百年辦學曆史軌迹的畫冊、展覽,出版了教育科研論文集、系列校本課程教材等。

該校為迎接“百年校慶”及創建“廣東省一級學校”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共籌資、引資5000多萬元,大面積改造了校園,辦學條件日臻完善,辦學規模日漸擴大,辦學效益日益凸顯,辦學成就日加顯著。 該校已發展成為占地150畝、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擁有69個教學班、教職工267人和學生4300多人的獨立高中,教學設施日臻完善,有功能齊全的圖書館、實驗樓和各種教學輔助室、功能室以及标準的體育運動場。如今的雄中校園,樹木成蔭,花紅草綠,環境幽雅,是芸芸學子上學求知的理想學校。

校歌

梅關下/浈水濱/學府聚精英 曆史源流遠/今朝氣象新/ 莫負大好時光/切記在肩重任/博讀深思求學問/龍騰虎躍練身心/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團結/誠實/勤學/向上/啊……雄中/我們在你的懷抱裡茁壯成長/我們要做社會的棟梁/我們要當時代的尖兵/為了振興中華/貢獻力量/貢獻青春/為了振興中華/貢獻力量貢獻青春。

校訓

嚴勤細愛誠信美健

學風

尊師愛校品學兼優砺志成才

校風

團結求實勤奮進取

教風

敬業愛業德高藝精求實創新

地址

廣東韶關雄州鎮校道路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