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台風

雙台風

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
雙台風一般是指同時出現的兩個達到風暴級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它們的中心間距不大于20個緯距,相互之間發生影響的情況。雙台風主要包括單向影響型、相互影響型、合并型三類。并可相互産生互斥、拉伸、互旋等作用。
    中文名:雙台風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英文名:binary typhoon 釋義:同時出現兩個達到風暴強度的氣旋 中心間距:不大于20個緯距 相互關系:相互之間發生影響 發展結果:合二為一或相互分離 分類:3類

簡介

雙台風現象,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實驗中首先觀測到的,所以也稱藤原現象。雙台風之間的兩個氣旋會繞着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依兩個台風的相對質量及台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雙台風旋轉時通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亦可能合二為一。當兩股熱帶氣旋的強度相當時,那麼,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直至兩者受到其它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或其中一方減弱,才會脫離互相影響的局面。雙台風引起的風暴潮因台風強度、路徑等相對關系複雜多變,目前雙台風相互作用下的風暴潮研究還不充分。

在一定距離内,當同時存在兩個台風時,則台風的路徑預報變得複雜,因為必須考慮兩個台風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種影響和作用很難定量表達,隻有一些定性、經驗的、統計結果。

如果熱帶輻合區很強并延續時,在其中可以同時生成許多漩渦。他們一個個常沿着熱帶輻合區西移,移動過程中有些可迅速加深和發展,結果出現幾個(3-4個)台風并存的局面。太平洋的多台風經常出現在盛夏和秋季。研究指出,多台風同時發展的時候,這時西太平洋輻合區中最常出現3個台風,很少出現4個。當3個台風同時生成時,常常集中在三個區域:一個在南海、一個在菲律賓—關島間洋面、另一個在馬裡亞納群島一帶,他們之間距離大緻相等。

分類

單向影響型

當一般較強與一般較弱的熱帶氣旋互相接近時,較強的那般熱帶氣旋會支配着較弱的熱帶氣旋的路徑,令那股較弱的熱帶氣旋繞着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例如1994年的台風添姆(Tim)對熱帶風暴雲妮莎(Vanessa)的影響。

相互影響型

當兩股熱帶氣旋的強度相當時,那麼,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直至兩者受到其它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或其中一方減弱,才會脫離互相影響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風韋恩和台風維娜、2009年的台風莫拉克和天鵝。

合并型

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可能會把小的熱帶氣旋吸收,令它成為自己環流的一部份。情況就如1999年初的瑪吉把南海的低壓區吸收一樣(但要距離夠接近,及那股弱的熱帶氣旋不受其它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才行)。

案例介紹

互旋

1994,派特VS露絲

2000,派比安VS瑪利亞

二個氣旋範圍強度都要相當,繞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二個若都為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為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不過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台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大吞小

2000,桑美吞寶霞範圍廣大的巨型台風,其西面的風場環流會破壞小型氣旋的結構,令其減弱而逐漸把它吃掉。

小跟大

1997,卡斯跟安珀

2002,鳳凰跟風神

2012,天秤跟布拉萬并吞不成就變成這種結果。小的氣旋繞完一圈後,最後還是受到北方高壓駛流場,跟随大的步伐。

互斥

1986,韋恩VS薇拉

1991,耐特VS密瑞兒

此例特色都是左方較小的氣旋路徑變化多端,走的也慢,而位于右方主導的大型氣旋,最後都因為副高減弱而偏北移出而造成互斥。藤原結束後,原來位于左邊的小氣旋又開始受到華中的中或低層系統主宰,走自己的路。

拉伸

1994,提姆拉伸範妮莎

1998,瑞伯拉伸亞力士

增強中的大型擾動本身的風場邊緣,又有發展旺盛的雲系獨立旋轉出來,但仍與較強台風有一空檔間隔。随着較強擾動的增強,較弱小的擾動環流被拉長,隻維持短時間後即被并入環流雲帶。不過瑞伯與亞力士位置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例。

2012年第9号台風“蘇拉”和第10号台風“達維”于7月28日相繼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

第9号台風“蘇拉”,國際編号為1209,英文名SAOLA,原意為一種貓科動物,來源于越南。第10号台風“達維”,國際編号為1210,英文名DAMREY,原意為大象,來源于柬埔寨。

2012年8月1日13時,第9号台風“蘇拉”中心位于台灣省花蓮市東南方約210公裡的台灣以東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可能于1日夜間到2日上午登陸或擦過台灣東北部沿海,并将于2日夜間到3日上午在福建福清到浙江玉環一帶沿海登陸。第10号台風“達維”中心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偏南方約123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預計将于2日傍晚到3日早晨在江蘇啟東到山東青島沿海一帶登陸。

國家防總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兩台風的影響範圍将跨長江中下遊、淮河、黃河中下遊、海河等流域10多個省份。受台風影響,福建、浙江、江西、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将出現大到暴雨,沿海部分地區将出現大暴雨,影響期将從8月1日持續到5日左右,時間長達5天以上。

2012年8月1日,甯波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董杏燕對甯波近期的天氣情況進行了播報。對目前甯波将面臨的天氣現象,董杏燕用了“雙台風三碰頭”來形容。所謂的“雙台風”就是指“蘇拉”和“達維”。而“三碰頭”則說的是,今天有台風的同時又恰逢天文上陰曆十五的大潮汛,那麼受台風、潮汛的同時影響,甯波很可能出現狂風、暴雨、巨浪“三碰頭”。

2012年8月1日15時,“蘇拉”中心位于甯波東南偏南方向720公裡的洋面上。第10号台風“達維”已于2日晚21時30分在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登陸,登陸時風力12級,登陸後繼續以每小時3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蘇拉”、“達維”雙台風已分别在福建和江蘇登陸,強度減弱,在内陸地區還将産生一定影響。中國氣象局上海台風研究所專家徐明近期持續跟蹤“雙台風”的動向。他說此次“雙台風”具備三個“怪”:

第一個“怪”是:台風“蘇拉”和“達維”幾乎同時生成,又在差不多的時間在我國華東沿海登陸,這在曆史上是非常少見的。但兩者在“尺寸、脾氣”和路徑上又很不相同。“蘇拉”“個頭大”,“達維”“個頭小”;“蘇拉”是“慢性子”,移速較慢,悠悠然;“達維”性子急,移速快,急匆匆。兩者生成時距離相差2000多公裡,後來的行進路徑也保持着距離。所以嚴格說來,還談不上是相互作用的“雙台風”。

第二個“怪”是:“達維”這樣的“小個子”台風,又處在高緯度的行進路線上,後期強度反而增強了。開始的時候,全球多家機構的數值預報都對“達維”“有點低估”,報得比較“輕”,甚至認為它很快就會慢慢消失。但是沒想到,實際情況是,“達維”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弱”下去,反而強度逐漸增強,成為一個“小而強”的台風。

第三個“怪”是:“蘇拉”這個“大個子”台風,一開始“氣勢洶洶”,讓人看着“不敢怠慢”。但是它登陸台灣後,一直打轉,轉悠了半天,才繼續向華東沿海靠近。到了2日,強度卻開始減弱了。本來估計它在華東登陸時将是台風級别,實際是強熱帶風暴的等級。與“達維”相反,看着強的,反而弱了。

2012年8月3日淩晨3時30分,今年第10号台風“達維”從贛榆移出江蘇。統計表明,江蘇共召回長江口及海上作業船8142艘,轉移人員10.6萬人。此次台風中水利工程無一失事,重要基礎設施完好,城鄉生産生活安定有序,江蘇防禦台風“達維”取得全面勝利。

受“蘇拉”影響,浙江大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雨,沿海主要潮位站一度普遍超警戒潮位。截至8月3日8時,全省轉移危險區域人員45.4萬人,沿海30364艘漁船在港避風,全省水庫預洩0.98億立方米,河網預排1.28億立方米。

2012年8月3日淩晨3點,10号台風“達維”登陸山東,給沿途各地帶來大風及降雨後,于當晚離開山東。受台風影響,50多個縣遭暴雨侵襲,造成208萬人受災。山東首次啟動防台風Ⅰ級應急響應,要求各地做好強降雨防範和地質災害、水利工程出險等次生災害防禦工作,同時繼續做好船隻安全監管,台風警報未解除前,嚴防船隻擅自出海。全省有14座大中型水庫超汛中限制水位,28座大中型水庫洩洪。目前,部分地區降雨仍在繼續,各地正積極展開自救,力争早日恢複生産生活。

2012年8月2日至4日,天津市沿海地區出現大風和強風暴潮過程。截至4日清晨,第10号台風“達維”對天津市影響已結束。據統計,8月2日以來天津市雖然出現近年來最高潮位,但是由于提前部署,應對得當,風暴潮除造成天津港輪船閘、客運碼頭和大神堂碼頭少量上水外,其它地區沒有出現海水淹泡現象,未造成人員傷亡。

受強台風“達維”影響,遼甯除遼西北的阜新、朝陽外,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部分地區受災。沈大、沈山線多條鐵路中斷,近10條高速公路因降雨封閉;全省轉移人口15.5萬人。全省公安系統啟動了Ⅰ級響應機制,8萬名警力全部在崗在位。鐵路部門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趕赴中斷鐵路現場,目前正在全力搶修。據民政部、國家減災辦8月4日9時初步統計,第9号台風“蘇拉”和第10号台風“達維”已造成江蘇、浙江、福建、山東4省5人死亡,1人失蹤,93.2萬人緊急轉移。

天秤和布拉萬

"雙台風"初現

中央氣象台2012年8月23日18時繼續發布台風藍色預警:今年第14号強台風“天秤”的中心23日17時位于我國台灣省鵝銮鼻的東偏北方向大約240公裡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預計“天秤”以每小時10—15公裡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或略有加強,24日淩晨到中午登陸或擦過台灣東南部一帶沿海。第15号台風“布拉萬”的中心23日17時位于浙江省象山縣東南方大約167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中央氣象台預計,“布拉萬”将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國家防總2012年8月22日召開防台風異地視頻會商會議指出,“天秤”和“布拉萬”再次形成雙台風互相影響、相互作用的局面。兩個台風風力強、破壞力大,影響時間可能長達10天以上,并可能深入内陸,波及10多個省份,未來路徑和強度都存在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前期受台風影響地區降雨過程多,江河水位偏高,這次台風帶來的強降水,将極易引發暴雨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曆史影響

2011年9月26日,原來在南海活動的熱帶低壓加強為第18号熱帶風暴,命名為“海棠”,第17号強熱帶風暴“納沙”27日進入南海。雙台風相互影響,珠海接連降雨、機場周邊大霧,導緻離港和到港航班大面積延誤。

2011年10月4日,受“納沙”和“尼格”雙台風影響,海南全省所有水庫處于高位運行,大部分水庫蓄水量超過庫容的80%,全省水庫蓄水量超過66億立方米,有21座水庫超過汛限水位,轉移人數增至13萬人。

2012年6月18日媒體報道,第4号強台風“古超”和第5号熱帶風暴“泰利”分别于6月12日和17日生成,雙台風效應給中國沿海各地防禦工作增加了難度,防汛形勢嚴峻,中國國家防總宣布啟動Ⅳ級應急響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