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

帝都

帝國首都的簡稱
帝都,是對帝國的首都的簡稱,又如王國的首都稱為王都。但現今世界上也已沒有國号為“帝國”的帝制國家,“帝都”一詞在官方幾乎已不再使用,現多用于ACG界,作為一種借用,代指首都、國都。典型用法是在中國(ACG界稱為天朝)有幾大都市: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廣州、舊都南京(又稱小魔都)。中國一些有類似說法的城市: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哏都天津、妖都廣州、霸都合肥、神都洛陽等等。此外網絡上亦有類似的稱呼:哏都天津、霸都合肥等。另外說明: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毅(人稱“李毅大帝”)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因此網上有部分網民稱蚌埠為帝都。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帝都 釋義:對帝國的首都的簡稱 ACG界稱:天朝 統稱:首都、國都

概念

帝都,是對帝國的首都的簡稱。同樣的,王國的首都稱為王都,公國的首都稱為公都。但現今世界上也已沒有國号為“帝國”的帝制國家,“帝都”一詞在官方幾乎已不再使用,現多用于ACG界。作為一種借用,代指首都、國都。典型用法是在中國(ACG界稱為天朝)有四大都市:帝都北京、魔都上海、妖都(又稱小魔都)廣州(舊指香港)、基都成都、舊都南京。 

特别說明:因為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毅(人稱“李毅大帝”)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因此網上有部分網民稱安徽蚌埠為帝都。

曆代帝都

禹都鄧(今河南省南陽市)。

夏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一說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後遷斟鄩(即二裡頭,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最後遷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南)。

商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市),後遷西亳(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後又遷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末遷朝歌(今河南省衛輝市,原汲縣)。

西周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

東周都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戰國時期,齊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後遷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燕都薊(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縣)為下都。韓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都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趙都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魏都安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後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縣),後遷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

西漢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東漢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漢末遷都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

三國:魏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陪都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吳都建業(南京市)。

西晉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東晉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南朝——宋,齊,梁,陳皆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北朝——北魏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東北),後遷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魏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魏都邺(今河南省安陽市)。

北周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北齊都邺(今河南省安陽市)。

隋都大興(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唐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武周遷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五代-----後梁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遷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唐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遷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漢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周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

北宋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陪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遼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後遷中都(今北京)。

西夏都興慶(今甯夏自治區銀川市)。

金都會甯(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白城),後遷都燕京(今北京),末遷南京(今河南省開封市)。

南宋都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後遷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南京(今江蘇省南京市),後遷北京(今北京)。

清初都成盛京(今遼甯省沈陽市),後遷北京(今北京)。

太平天國都天京(今江蘇省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江蘇省會即從南京遷至鎮江,江蘇的行政中心依然在沿江一帶。重慶為陪都,洛陽為行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1.西安

(詳見詞條: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 ,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與羅馬、雅典、開羅并稱世界四大古都。位于陝西關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嶺,面向秦川。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代表。

公元前202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改都城長安為“常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稱之的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曆史古都,曆史上曾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從周至唐,先後稱之為周、秦、西漢、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曆時近1100年。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李自成都在這裡建立過政權。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代曾設陝西、四川行省、行中書省;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西安後,曾改西安為長安。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裡,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國曆史上的四個偉大時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确定為“世界曆史名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是中國建都最早(黃帝),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國曆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個衆說紛纭的問題。這是人們對于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緻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産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其中十三朝之說支持者最多。可以說是現在人們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⑴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⑵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⑴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⑵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2.北京市

(詳見詞條:北京)

英語:Municipality of Beijing。漢語拼音:Běijīng Shì。簡稱京,舊譯Peking。

經緯度

市中心位于北緯39度54分20秒,東經116度23分29秒。全市南北跨緯度1度37分,東西跨經度2度05分。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轄區

18個。北京共轄16個市轄區、2個縣。

鄉鎮

全市鄉鎮級區劃數為317個,共有134個街道辦事處和183個鄉鎮(2007年,北京市民政局)。

政府

北京市政府位于東城區。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

面積

全市面積16,410.54平方公裡(2007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9名,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其中市區面積1,368.3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1,254.2平方公裡(中國城市第1名)。山地面積10,417.5平方公裡,占全市面積的62%;平原面積6,390.3平方公裡,占全市面積的38%。

海拔: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東靈山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633萬人(2007年末,比上年末增加52萬人,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6名),全市人口密度995人/平方公裡(中國省級行政區第4名,次于澳門、香港、上海)。其中戶籍人口1,213.3萬(北京市公安局);外來人口419.7萬,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5.7%。市區人口1,012.3萬(2007年,中國城市第2名,次于上海),人口密度7,398人/平方公裡。全市人口出生率8.32‰,死亡率4.92‰,自然增長率3.4‰(2007年)。

民族

北京市是中國第一個齊聚56個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480,384人,占全市總人口數的3.84%(2007年)。全市95.69%人口為漢族,除漢族外,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人口均超過萬人。此外,人口在千人以上的還有壯族、維吾爾族、苗族、土家族、藏族。

宗教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占全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曆史、文化、藝術産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标準時間)(UTC+8)

郵政編碼

100000-102629

電話區号

010(+86)

汽車牌照

京A(1996年之前)、B(出租車)、C(1996年)、E(1997年底)、F(2002年)、G(遠郊區縣機動車)、H(2004年4月)、J(2005年6月)、K(2006年8月)、L(2007年8月)、M(2008年4月)、N(2008年10月)、O (公安部門行政用車)、P(2008年12月)、Y(2008年,遠郊區縣機動車)

方言

北京話(Beijing dialect)

地區生産總值

9,353.3億元人民币(2007年,比上一年增長12.3%;中國省級行政區第10名,港澳台除外)。人均GDP 58,204元人民币(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名,次于上海,港澳台除外)。

人類發展指數

0.882(高,2005年;中國省級行政區第5名,次于香港、台灣、上海、澳門)

市樹

國槐、側柏

市花

月季、菊花

北京(Běijī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内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有着3000餘年的悠久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曆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優越,是中華全國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隻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百科全書》将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全球最偉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裡,不論曆史是否悠久,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着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曆史意義”。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等數不勝數的古迹也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絢爛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金融街早已是中國名副其實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商務中心區更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征。此外,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号航站樓、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了北京的現代符号。遊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之間,全世界的各色人種你都可以看到。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曆史沿革

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距今70萬年,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的山洞裡,北京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北京最早見于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并遷都于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北京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于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于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遼滅亡,并于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北京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并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北京作為帝都的曆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北京曆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争,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當時北京為段祺瑞執政府首都,後蔣介石将國民政府遷往南京);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争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于使人民起而抗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曆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曆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曆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北京是中國曆史和現狀的縮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态出現在世界上。

市名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稱謂,大緻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别稱:薊(公元前11世紀)、幽州(最早見于《尚書·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時,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興(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裡(元時)、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京師(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還有:薊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師”來稱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稱還有長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國、京華等。

北京曆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範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于是廣陽、涿郡、範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稱。

3.南京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迹衆多。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遊曆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

經緯

位于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

轄區

13個。南京共轄11個市轄區,2個縣。其中江南八區(鼓樓,白下,玄武,秦淮,建邺,下關,雨花台,栖霞)是中心城區。

鄉鎮

32個鎮、771個社區居委會、600個村委會、82個街道辦事處

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位于玄武區。市委書記朱善璐,市長季建業

面積

全市總面積6600k㎡,其中市區面積4730.74k㎡,江南八區總面積782.75K㎡(截止2009年11月)

人口

截至2009年末,全市總戶籍人口629.77萬人,市區戶籍人口545.97萬人,全市常住人口771.31萬人。其中江南八區戶籍人口309.61萬人,常住人口433.6萬人。

民族

南京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少數民族以白下區的止馬營、朝天宮兩街道的回族為最多

宗教

全市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五個宗教,信教群衆近3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300多人,經政府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有289處南京地圖

方言

南京官話(Nankinese) 南京大部分地區通行南京官話,南京官話屬于漢語言北方方言區江淮官話。高淳縣西部、溧水縣南部的部分地區的方言則屬于吳方言太高小片。南京話在曆史上長期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明代及清代中葉之前中國的官方标準語一直是南京官話。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所傳授、使用的中國語也是南京官話。明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話為标準的中國話,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會”,也以南京音為标準。長久以來,南京話以其清雅流暢、抑揚頓錯的特點以及獨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城市精神:

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

城市象征:

辟邪

市樹:

雪松

市花:

梅花

市歌:

《茉莉花》

别稱:

冶城、越城、石頭城、秣陵、金陵、建業、揚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白下、集慶、應天、江甯、天京、龍盤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開明之城、鐘山風雨帝王城

城市地位

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長三角地區第二大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長江航運物流中心,濱江生态宜居城市,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别榮譽獎獲得城市,亦是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産基地。南京的電子、化工生産能力在國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車輛制造規模居第三位,機械制造業的技術、規模居國内領先地位,家用電器業、建材工業也都具有較大規模。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通訊體系。南京是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擁有一批國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南京被國家9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境 “四十優”城市之一。其先後被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第五名、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環境保護和國家衛生城市等稱号。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遊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内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于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産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

4.洛陽

(詳見詞條:洛陽)

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娲、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曆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内,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驿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曆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

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裡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裡完成了曆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遊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洛陽地理條件優越。它位于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C降雨量546毫米。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裡, 南北寬約168公裡。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錯,地形錯綜複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内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并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于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所以“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

行政區域

面積 15208平方公裡

人口 646萬人(2006年末)

郵編 471000

區号 0379

區劃 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8個縣。

分别是: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吉利區、偃師市、孟津縣、新安縣、洛甯縣、宜陽縣、伊川縣、嵩縣、栾川縣、汝陽縣

九朝古都

洛陽被稱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公認的九個朝代,也有人認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數量。特别注釋洛陽的曆史上的情況比較複雜,容易引起誤解。1. 商、周、漢、魏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曆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曆史縱向上看可能不隻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曾經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陽最為著名。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十代國王盤庚,從山東“奄”(今曲阜附近)遷都到“殷”,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 中國部分朝代的首都不隻一個。出于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陪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行宮和巡幸之地,故有“東都洛陽”之稱。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後,洛陽成為正式都城.洛陽曾經是中華民國的陪都,“一·二八”淞滬之戰和八年抗戰中,曾兩次遷都,前一次遷洛陽為“行都”,第二次遷重慶為“陪都”,南京作為中華民國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還有很多曆史名人未選入,比如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呂布、司馬師、劉禅、鄧艾、鐘會等隋朝的王世充,獨孤皇後,單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與洛陽關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說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絕大多數都來過洛陽。

人口民族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

2007年末洛陽總人口650.45萬人。

工業科技

大中型骨幹工業企業集中,是洛陽的一大特色。現有5000多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産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控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内名牌産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投資100億元,正在全力實施16戶企業、48個項目的“1648”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工程,加快發展石油化纖、煤電鋁一體化、電子信息3大新興優勢産業。“十五”末全市工業銷售收入可達1000億元左右。洛陽科技實力雄厚,拖研所、軸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14個部屬科研所每年都推出衆多的高科技成果。現有“兩院”院士5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0%。九五”期間全市科技成果1280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部級483項,技術交易額年均3億元以上。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省級軟件園各1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企業美國卡博陶粒公司等487家國内外著名企業已入駐創業。全市被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6個,高新技術産品295種。

城市建設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淨、美、暢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内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裡、綠地147萬平方米、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遊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十五”時期,全市按照“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應發展”的城市布局,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掀起了以新區開發和現有城區改造為重點的新一輪城市建設高潮。老市區各項建設順利推進。以“兩創”為重點,現有城區改造先後投資174億元,實施了6批共194個項目。王城大道縱貫市區南北,城市出入口交通便捷通暢;周山森林公園、龍門山森林公園、小浪底森林公園、上清宮森林公園等四大森林公園作為“天然氧吧”在日夜不停地為城市供氧;16公裡長的洛浦公園宛如一條五彩飄逸的絲帶在河洛大地上飄揚;經過治理的洛河、伊河、澗河、中州渠變得水清、路暢、岸綠、燈明。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裡,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裡。注重生态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标,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曆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新區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截止2005年底,新區已累計完成投資180億元。市政道路累計開工48條、75公裡,竣工35條、47公裡,并配套建設了水、電、熱、氣、通訊等設施。新區園林綠化面積達210萬平方米。房建工程累計開工605棟487萬平方米,竣工323棟234萬平方米。市四大班子遷入新區辦公,體育館、遊泳館建成投用,洛龍區行政中心、勤政苑小區、高層次人才小區等項目建成投用。

ACG用法

雖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脫離了王治和帝制的時代、走向了更為民主的政治體制。但是由于11區ACG文化在天朝的發展、在以《サクラ大戦(櫻花大戰)》為代表的作品出現後、帝都就具備了新的意義和用法、最先代指11區首都東京都。

對于天朝ACG界來說、帝都僅指11區首都東京(江戶)和天朝首都北京。而且北京一貫繼承帝都、京師、京城等稱謂。另外還有魔都上海、妖都廣州,但并沒有目前在ACG産業方面來說、長沙和武漢等都市正在興起。但是由于天朝衆對于國産動漫産業的不信任、三都以外的都市在天朝仍然沒有地位。

最奇怪的是西安、在ACG産業中沒有特别的起色和作為、卻因為賈平凹的著作《廢都》而獲得了「廢都」的稱号。由于與天朝ACG界沒有直接關系、仍有很多天朝衆并不認可廢都在天朝的地位。

随着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目前所說的帝都的範圍已經擴展到了整個京津唐地區、成為了「帝都城市圈」一說、簡稱「帝都圈」。(京津唐城市群)相對的還有長三角的 魔都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的「妖都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是天朝三大經濟區域。對應的11區帝都圈(關東地區)包括了千葉縣、埼玉縣和神奈川縣等地。

此稱謂用天朝方言「天朝語」翻譯過來、僅在天朝衆中使用、非天朝衆者敬請無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