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酯酶

膽堿酯酶

類糖蛋白
膽堿酯酶是類糖蛋白,以多種同功酶形式存在于體内。一般可分為真性膽堿酯酶和假性膽堿脂酶。真性膽堿酯酶也稱乙酰膽堿酯酶,主要存在于膽堿能神經末梢突觸間隙,特别是運動神經終闆突觸後膜的皺摺中聚集較多;也存在于膽堿能神經元内和紅細胞中。此酶對于生理濃度的Ach作用最強,特異性也較高。一個酶分子可水解3×10分子Ach,一般常簡稱為膽堿酯酶。假性膽堿酯酶廣泛存在于神經膠質細胞、血漿、肝、腎、腸中。對Ach的特異性較低,假性膽堿酯酶可水解其他膽堿酯類,如琥珀膽堿。
    中文名:膽堿酯酶 外文名:cholinesterase 别名: 性質:類糖蛋白 形式:以多種同功酶存在

基本性質

膽堿酯酶蛋白分子表面的活性中心有兩個能與乙酰膽堿結合的部位,即帶負電荷的陰離子部位和酯解部位。酯解部位含有一個由絲氨酸的羟基構成的酸性作用點和一個由組氨酸咪唑環構成的堿性作用點,兩者通過氫鍵結合,增強了絲氨酸羟基的親核活性,使之易于與乙酰膽堿結合

膽堿酯酶水解乙酰膽堿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①乙酰膽堿分子結構中帶正電荷的季铵陽離子頭,以靜電引力與膽堿酯酶的陰離子部位相結合;同時乙酰膽堿分子中的羰基碳與膽堿酯酶酯解部位的絲氨酸的羟基以共價鍵形式結合,形成乙酰膽堿和膽堿酯酶的複合物。

②乙酰膽堿與膽堿酯酶複合物裂解成膽堿和乙酰化膽堿酯酶。

③乙酰化膽堿酯酶迅速水解,分離出乙酸,酶的活性恢複。

臨床診斷

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除有三酰甘油明顯增高及膽固醇和apo-B明顯升高外,血清膽堿酯酶也明顯升高,有推斷:高脂血症時脂肪酸合成和轉換增加,導緻肝中酰基CoA積累,繼而産生酰基膽堿等,因此膽堿酯酶活性升高可能系過多底物誘導肝合成酶增加的結果,脂肪肝患者CHE平均水平較正常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是脂肪肝患者又一突出的生化指标。

急性病毒性肝炎

對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體檢首要的檢查是生化學檢查與病毒學檢查。常規的檢查項目包括乙肝五項、丙肝抗體檢測、肝功、腎功、血糖、血脂、膽堿酯酶。患者血清膽堿酯酶降低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與黃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續降低,常提示預後不良。

慢性肝炎

慢性遷延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變化不大,慢性活動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與急性肝炎患者相似。

肝硬化

若處于代償期,血清膽堿酯酶多為正常,若處于失代償期,則此酶活力明顯下降。

其他

此外,血清膽堿酯酶活性增高還主要見于腎髒疾病,肥胖,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也可見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血清膽堿酯酶水平可以作為判斷病情程度和預後的一項臨床指标。建議去醫院做其他相關檢查,如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等檢查,排除上述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