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派鎮

上派鎮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轄鎮
在安徽省肥西縣東部、派河西岸。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9.9萬。鎮人民政府駐上派,人口5.6萬。因鎮處派河上、中、下三集之上,故名。1949年設上派鄉,肥西縣治由農興鎮小梁崗遷此。1952年改置鎮。[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上派鎮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肥西縣 下轄地區:12個社區、14個村 電話區号:0551 郵政區碼:231200 地理位置: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 面積:121平方公裡 人口:22萬人(2013年)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肥西火車站 車牌代碼:皖A 财政收入:7.46億元(2013年)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8.8萬,轄糖坊、中心、周壩、肥光、樓崗、衛星、謝塘、涼亭、方崗、南郢、阮崗、巢湖、湖灣、孔崗、四十埠、館驿、松崗、芮祠、同心、五十埠20個村委會及涼亭、河北、大院、沿河、中街、馬路、三河路、青年路、車站9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是安徽省肥西縣縣政府駐地,地處派河上遊而得名(派河自鎮西北向東流入巢湖),素有合肥南大門之稱,位置偏于全縣東部,東北距合肥市區15公裡,西南距舒城縣城37公裡,西距六安市65公裡,周邊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桃花鎮、嚴店鄉、豐樂鎮、花崗鎮、紫蓬鎮相鄰。

地形氣候

上派鎮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境内有派河自鎮西北向東注入巢湖。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平均濕度70%。

自然資源

派河流經上派鎮17公裡入巢湖,潛南幹渠流經該鎮11個村。有105公分支渠、衛崗支渠、上派支渠、90公分支渠等十條灌溉渠,總長21000多米;興建有潭沖、宣灣、童窪、倪家堰、光明、韓圩、北張水庫等小Ⅱ型水庫12座,總蓄水量達1800萬多立方米,全鎮有70%村能實現自流灌溉。沿派河建有中派等電灌站多座,可及時提水灌溉,全鎮提水灌溉面積可達18000多畝,基本實現旱澇保收。

交通

上派鎮為肥西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便捷,京台高速和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國道、合銅公路、合銅高速穿境而過,甯西鐵路、合九鐵路、合武鐵路貫穿全境。派河、豐樂河經巢湖通達長江,鐵路、公路、水路、機場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全鎮完成财政收入4.5億元、固定資産投資29億元、招商引資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50元。2012年截止10月底,我鎮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産值55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招商引資18.7億元,完成确保任務的104%;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8.6億元,完成任務的82%;實現财政收入5.1億元,完成目标任務101%。全鎮經濟發展位居全縣前列,連續兩年榮獲全市“十強鄉鎮”稱号。

農業建設

苗木花卉獨具特色。以三崗為中心的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18萬畝,苗木花卉有六大類400多個品種,三崗苗木銷往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年銷售額達1.5億元以上,“三崗”花木商标為為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商标。現有兩個苗木花卉專業協會,實行“協會+農戶、協會聯市場”的生産銷售模式,市場競争力不斷增強。

工業建設

工業經濟飛速發展。上派鎮工業聚集區總體規劃6.25平方公裡,二期2.7平方公裡,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的标準,采取一次規劃、分期建設、政府推動、滾動發展的辦法,狠抓園區平台建設,工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分為一個物流組團、兩個工業組團、三個拆遷安置點和四個公共服務區塊,采取政府啟動、項目滾動、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辦法。上派鎮以工業聚集區為主陣地,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的标準,加大投入。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推行低保聽證,實行“三榜公示”,着力打造“陽光低保”,城鄉低保不斷提标擴面,2011年,全鎮1500多戶、3000多人享受低保。五保供養制度進一步完善,投資1600多萬元完成了上派敬老院和北張敬老院改擴建工程,敬老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廉租房制度全面實施,2011年,432戶享受廉租房政策。大病救助水平有所提高,2011年申報大病救助100多人。

信訪工作

加強信訪綜治維穩工作,暢通信訪渠道,妥善處理群衆反映問題,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态,沒有發生惡性越級上訪、群體性上訪事件。重視房屋拆遷、土地征用等涉及群衆切身利益信訪案件調處,切實維護上訪群衆合法利益。在暢通信訪渠道的同時,嚴厲打擊無理取鬧、無理纏訪以及阻礙工程建設、行政執法的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