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

美國往事

美國1984年瑟吉歐·萊昂導演的電影
《美國往事》是一部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曆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4]該片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3]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2]
    中文名:美國往事 外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其他譯名:四海兄弟,義薄雲天 類型:劇情、犯罪 出品公司:Ladd Company, The, Embassy International Pictures 制片地區:意大利,美國 導演:Sergio Leone 編劇:Piero De Bernardi, Leonardo Benvenuti,Franco Arcalli ,Enrico Medioli,Franco Ferrini等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意大利語 色彩:彩色 電影分級:USA:R / Hong Kong:III imdb編碼:tt0087843 影片片長:139分鐘 語言版本:英語、意大利語、法語 畫面顔色:彩色 片長:229分鐘,139分鐘(美國),255分鐘(2012戛納電影節) 上映時間:1984-02-17(意大利) imdb評分:8.4/10 66,890 votes 聲音:70 mm 6-Track CDS Dolby SR

劇情簡介

1921年,美國正實行禁酒。在紐約猶太街布朗克斯區,有三個靠小偷小摸過日子的窮孩子,其中面條好打抱不平,深受同伴尊敬。面條則愛戀着同伴胖子的妹妹德博拉,可德博拉一心想當個舞蹈家,不願搭理他。不久,一位叫麥克斯的窮孩子,又加入了他們一夥。他們租了一條小船,為酒商私運酒,賺來的錢存放在車站的一個貯物箱内,相約今生同享此福。流氓巴格拉知道他們的秘密後,企圖侵吞他們的錢财,面條一怒之下,用刀捅死了他;為此被判了12年徒刑。

1933年,面條刑滿釋放,這時,原來的夥伴都已長大成人,仍靠私運酒為生。不過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還經營着妓院。一次,麥克斯帶面團去搶劫珠寶店。心狠手辣的麥克斯不僅掠取了大量的珠寶,還殺了年邁的老闆。面條對麥克斯的這種做法極為不滿,歸途中故意将車翻落河中,以示對麥克斯的懲罰。事後,面團才知道麥克斯之所以那麼順手地搶得了珠寶,是因為妓女卡蘿爾假冒珠寶店的女秘書裡應外合的結果。一種負罪的心理促使面條萌生了盡快離開這夥人的念頭。

一天,面條邀請已成為歌舞明星的德博拉去遊玩,并向她表示愛意。誰料德博拉竟當衆奚落他,說他心慈手軟,不是她心目中的英雄。面條怒氣大作,施暴奸污了德博拉。嗣後,他又懊悔不已,去好友胖子那裡喝得爛醉,并搭識了妓女伊芙。

這時官方透露了即将解除禁酒令的消息。麥克斯見運酒不行,便想去搶劫銀行。面條認為這樣做太危險,竭力反對。麥克斯置之不理。為了不讓同伴去送死,面團把私運酒之事報告了警察,希望借助警方阻止這次搶劫。警方在搜捕時,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當場被擊昏。為此,面條悲恸不已,并為自己的一番好意反将同伴的性命斷送而後悔莫及,心神恍惚的面條來到火車站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夥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跻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演職員表

角色

演員

面條

羅伯特·德尼羅

麥克斯

詹姆斯·伍茲

黛博拉

伊麗莎白·麥戈文

卡羅

塔斯黛·韋爾德

吉米

特裡特·威廉斯

弗蘭基

喬·佩西

Philip'Cockeye' Stein

威廉·弗西斯

Young Deborah

詹妮弗·康納利

Teenager(uncredited)

斯科特·科菲

Patrick'Patsy' Goldberg

James Hayden

'Fat' Moe Gelly

Larry Rapp

Police Chief Vincent Aiello

丹尼·愛羅

Joe

波特·楊

Eve(as Darlanne Fleugel)

達蘭妮·弗魯格

Van Linden

Dutch Miller

Sharkey

Robert Harper

Chicken Joe

Richard Bright

Crowning

Gerard Murphy

Peggy

Amy Ryder

Woman in the Puppet Theatre

Olga Karlatos

Mandy

Mario Brega

Trigger

Ray Dittrich

Beefy

Frank Gio

Lucy Aiello

Karen Shallo

Willie The Ape

Angelo Florio

Young Noodles

斯科特·提勒

Young Max/David Bailey

Rusty Jacobs

Young Patsy

布萊恩·布魯姆

Young Cockeye

Adrian Curran

Young'Fat' Moe

Mike Monetti

Dominic

Noah Moazezi

Bugsy

詹姆斯·拉索

Bugsy's Gang Member #1

Frankie Caserta

Bugsy's Gang Member #2

Joey Marzella

Al Capuano

Clem Caserta

Fred Capuano

Frank Sisto

Johnny Capuano

Jerry Strivelli

Young Peggy

Julie Cohen

Marvin Brentley

Marvin Scott

Irving Gold

Mike Gendel

Monkey

Paul Herman

Girl in Coffin

Ann Neville

Adorable Old Man

Joey Faye

Nurse Thompson

Linda Ipanema

Reporter#1 (as Tandy Cronin)

Tandy Cronyn

Reporter#2

Richard Zobel

Reporter#3

Baxter Harris

Limousine Chauffeur

阿諾恩·米爾坎

Thug

Bruno Iannone

Cemetery Caretaker

Marty Licata

Max's Mother

Marcia Jean Kurtz

Peggy's Mother

Estelle Harris

Officer'Fartface' Whitey (as Richard Foronji)

Richard Foronjy

Drunk

Gerritt Debeer

Newstand Proprietor

Alexander Godfrey

Mounted Policeman#1

Cliff Cudney

Mounted Policeman#2

Paul Farentino

Sgt. P. Halloran

Bruce Bahrenburg

Street Singer

Mort Freeman

Friend of Young Deborah

Sandra Solberg

Foreman

Jay Zeely

Macrò

Massimo Liti

Assassin(uncredited)

Salvatore Billa

Boy in Park(uncredited)

Matteo Cafiso

Newspaper Salesman(uncredited)

Nelson Camp

David Bailey's Girlfriend (uncredited)

Francesca Leone

Deborah Gelly's father (uncredited)

Chuck Low

演員表

制作人

Claudio Mancini、阿諾恩·米爾坎

導演

賽爾喬·萊昂内

副導演(助理)

Dennis T. Benatar、Fabrizio Sergenti Castellani、Luca Morsella、Amy Wells .

編劇

賽爾喬·萊昂内、Harry Grey、Leonardo Benvenuti、Piero De Bernardi、Enrico Medioli、Franco Arcalli、Franco Ferrini、Stuart Kaminsky、Ernesto Gastaldi

攝影

托尼諾·德裡·科利

配樂

埃尼奧·莫裡康内

剪輯

Nino Baragli、Zach Staenberg

選角導演

Cis Corman、Joy Todd

藝術指導

Carlo Simi

美術設計

Carlo Simi

服裝設計

Gabriella Pescucci

發行

Regency Enterprises、SNC、華納家庭視頻公司、The Ladd Company、華納兄弟影片公司、NBC電視台、Adams Filmi、European Video Corporation(EVC)、Flashstar Home Vídeo、Jugendfilm-Verleih GmbH、LW Editora、華納兄弟公司(法國)、Warner Home Vídeo

職員表

角色介紹

他為人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有善惡感和正義感。他雖從事黑道,但重情重義。兄弟們遭遇危險時,他挺身而出,幹掉當地黑幫老大而坐牢。出獄後,他雖然參加黑幫的活動,卻盜亦有道:不想接的活不接,不該殺的人不殺,不能拿的錢不拿,太冒險的事兒不幹。他想最終過平靜安逸的生活。為此,他與陰險狠毒的麥克斯道不同,分歧多,争執不斷。最後他拒絕參與麥策劃的襲擊聯邦銀行的行動,并提前報警,就是想挽救兄弟們的生命。然而,他想不到整個計劃都是麥克斯設計的局。

他老謀深算、陰險惡毒、深藏不露,後發制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出賣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惜犧牲兄弟性命。他霸占兄弟的情人,掠奪兄弟财物,他不擇手段,機關算盡。然而,當他到達人生名望的頂點之時,東窗事發,即将失去一切。此時,他良心發現,找來兒時一起打拼的“面條”,當面忏悔,并希望昔日的戰友親手了結自己,當被拒絕後,他選擇跳進垃圾粉碎車自我了斷。

與面條相戀,但見面條不願洗心革面,于是決定放棄愛情,離開面條,去好萊塢開始她自己的演藝事業,做一名明星。

串通面條、麥克斯團夥搶自己丈夫的鑽石。再次遇上這個團夥後,她選擇了跟随麥克斯。

他是一個不時幫流氓辦點事賺外快的猶太孩子,後參與麥克斯的販運私酒事業,暗戀好友胖摩的妹妹黛布拉。

搬到面條家附近,後做販運私酒的勾當掙大錢,并自立門戶。

自幼練習舞蹈,渴望日後闖出一番事業。

音樂原聲

藝人:Ennio Morricone

語種:純音樂

發行時間:1984-02-17

類型:錄音室專輯

序号

名稱

時長

01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2:16

02

Poverty

3:40

03

Deborah's Theme

4:29

04

Childhood Memories

3:26

05

Amapola

5:24

06

Friends

1:39

07

Prohibition Dirge

4:25

08

Cockeye's Song

4:25

09

Amapola Part II

3:11

10

Childhood Poverty

1:44

11

Photographic Memories

1:04

12

Friendship & Love

4:19

13

Speakeasy

2:27

14

Deborah's Theme

6:19

幕後制作

關于電影

這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以拍攝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内執導,是萊昂内“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頗有氣勢,暴力的描繪有一種詩意。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影片隻選取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和幾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萊塢叙事結構。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時空結構處理頗有特色,通過主人公面條的回憶将故事逐漸展開,故事始終在面條和麥克斯之間一種理還亂的債務糾葛中進行。

影片投資

1971年,派拉蒙影業公司邀請賽爾喬·萊昂内執導電影《教父》,但萊昂内正專注于《美國往事》的劇本修改,因此婉轉地拒絕了邀請。但當萊昂内一切籌備完畢,甚至聯系到由羅伯特·德尼羅來出演主角後,《教父》已經上映,制片人因此對類型與《教父》非常相似的《美國往事》是否成功沒了信心,投資計劃也因此擱淺。

在等待影片投資的11年間,每年戛納電影節萊昂内都會手捧劇本坐在會場,等待投資商。直到1983年,制片人艾隆·貝爾認出了萊昂内并聽取了他三個小時的劇本描述,于是決定投資拍攝此片。

取景拍攝

為了拍攝該片,導演賽爾喬·萊昂内在意大利的羅馬複制了紐約市,此外他還在蒙特利爾找到許多建築作為拍攝地點。電影中的紐約長島酒店其實坐落于威尼斯,片中的“紐約中央車站”其實是攝于巴黎,而片中人物“莫胖”的餐廳則是按照賽爾喬·萊昂内和原着作者讨論小說時的意大利餐廳搭建的。

關于配樂 

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内選用了排蕭等非常符合影片“神秘”、“夢幻”特色的樂器,以其或悠遠嗚咽、或夢幻飄忽的聲音,再配上弦樂和人聲的合襯,使音樂表達了畫面所無法表達的東西。當老年面條重歸舊地時,莫裡康使用舒緩,柔和的節奏和旋律,音樂巧妙的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表現了面條在平靜的外表下那顆動蕩的心。當面條在酒館與岱博拉單獨相會時,莫裡康用了溫柔,感傷的岱博拉主題,采用優美,委婉的弦樂重奏。音樂在美妙中透着感傷,似乎早已鋪墊了兩人那不幸的結局。當面條在人潮如流的火車站目送已注定失去的岱博拉的火車緩緩開去時,女高音歌唱家艾達那哀傷、飄逸的無言哼嗚在耳邊響起。又充分表現了面條那種幽怨和失去的感覺。甚至很多人認為,該片經典的配樂掩蓋了影片本身的出色。

幕後花絮

幕後故事

當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面條”在看電視的時候,節目是采訪一個名叫詹姆斯·康威·奧東尼爾的人。而在羅伯特·德尼羅1990年的電影《好家夥》Goodfellas中, 德尼羅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為了準備影片中大衛·艾倫遜這個角色,羅伯特·德尼羅曾請求與著名的江湖老大梅耶·蘭斯基私人面談,他正是該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這一請求遭到拒絕。

據詹姆斯·伍德說,羅伯特·德尼羅曾經建議他,為了符合所演角色是個上了年紀的富有而空虛的人,伍德應該有外表光鮮的衣着和明亮的牙齒,但是制片人擔心預算經費超支,最後是德尼羅自己掏錢承擔了這筆開支。

導演的靈感來源于哈裡·格雷的自傳體小說“The Hoods”, 據說為了将小說拍攝為電影,塞吉·裡昂花了好幾年時間才争取到原著作者本人的許可。斯圖亞特·卡明斯基是編劇之一,他回憶說當時他拿到電影大綱就已經超過了400頁。

在粗剪完成後,塞吉·裡昂洗印好的電影片長10個小時,此後又削減到令他自己較為滿意的6個小時的版本。後來,在發行之時,本打算剪成4個小時的版本,但他強烈認同兩至三小時版本更為合适。然而,電影公司對此不甚滿意,又請人把電影縮減到更短一些。

羅伯特·德尼羅把伊麗莎白·麥克加文帶出去來到一家酒店,影片中這座富麗堂皇的酒店實際上是在威尼斯。随後不久,這個亡命騎士在海上乘風破浪的地方則是在美國新澤西的海岸線上。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1968年11月,“面條”在車站等候開鎖的人,随之拿出一筆美元,支票上面的簽名是W.MichaelBlumenthal,而這位卡特總統的财政部長,實際任期是從1977年1月23日到1979年8月4日。

肥貓用鎖打開大鐘,把保險櫃的鑰匙交給了“面條”。鏡頭中挂在大鐘上的鎖還有,但是在“面條”的幾個鏡頭之後,鎖就不見了。

警長阿伊洛戴的不是警官而是海軍的徽章。

一個20世紀50年代紐約的住房供給工程,在巴吉斯槍擊多明克時可以看到,這時的時間則是1920年代的早些時候。

按照推測,在賓館拍攝的場景應該是佛羅裡達州的邁阿密,實際上是位于聖彼得堡的海濱。

制作發行

機構信息

制作機構

Rafran Cinematografica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發行機構

美國攝政電影公司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上映信息

上映地區

上映時間

美國

1984-02-17

法國

1984-05-23

美國

1984-06-01

意大利

1984-07-06

中國香港

1984-08-11

韓國

2015-04-09

票房成績

當84年《美國往事》上映的時候,由于片時太長而慘遭橫切豎剪為139分鐘,導緻故事叙述不清,因此電影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慘敗,這部電影帶來的傷痛,使深受打擊的萊昂内直到去世都無法擺脫。時至今日,完整的《美國往事》煥發出了迷人的光彩,被認為是類型片中唯一能夠達到《教父》高度的作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醉心于那段屬于《美國往事》的往事。

影片評價

電影《美國往事》是著名導演塞爾吉奧·萊昂内"往事三部曲"中的代表部。影片以濃重的筆法描述個人遭遇,從而折射出各類群體在美國社會中的境遇。其間充斥着皆由美國夢引起的遠大的理想,短暫的成功和長久的失落。既深刻切入現實又展現了一幅美國社會的全景圖畫,堪稱一部出色的現實主義作品。

以浪漫主義為開始、以英雄主義為高潮、以現實主義為終結,宛如一條漫長的河流沉澱着關于時間和生命的全部思考。似乎很少有哪一部影片像《美國往事》那樣将電影語言、戲劇特征、導演風格和社會含義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至于每次隻要一想起“美國往事”這四個字,我的心中都會升騰起一種難以言表的奇妙感覺。對于我而言,《美國往事》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也是我喜愛電影的一個理由,有時候甚至成為我解釋這個世界的一份佐證。當人們說“整個的人生都在裡面”的時候,我莫名羞愧,羞愧于言語的蒼白和無能,我無法用令人滿意的文字去表達對于這種“人生”的強烈感受和迷戀,甚至連評述都可能轉變為一種危險的不敬。于是,我隻是一遍又一遍地沉浸于那些畫面之中,同時想象着暮色中、大橋下那一行緩緩走來的少年。

影片主人公面條并不像一個傳統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他更像一個屈從于環境和直覺的平凡之人,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美國往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它所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内所有的“美國情結”,他所要講述的并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鐘愛的美國曆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因為他對于大洋彼岸的理解并非像科波拉這樣在街邊成長起來的意裔美國人,而是通過銀幕上的美國電影所獲得和積累的,所以他才會拍攝出這樣一部帶着非美國氣質的美國題材的電影(電影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